荊江頌 27.第二章 關 大 門 修 堤 防

作者 ︰ 興利

第27節第二章關大門修堤防

松滋解放伊始,百廢待興。

一天,縣委警衛班長劉元清向縣委書記周致遠和縣長饒民太報告,有一位重要客人前來拜訪縣委領導,他就是最近在街河市率部起義的國民黨少將周上凡。

周上凡是1929年黃埔軍校畢業生,抗日戰爭時期,擁護國共合作,奮勇殺敵,曾負過傷,受到國民政府傳令嘉獎,從國民黨139師少將副師長提升為國民黨第六戰區直轄挺進指揮官。解放戰爭時期,因參于反內戰活動,被國民黨撤職查辦。1947年,他頂替黃埔同學當了湖北省第四行政區專員兼保安司令,駐防沙市。次年七月,長江發大水,洪水超越荊江大堤警戒線,大堤岌岌可危。當地豪紳只顧私利,極力縱恿周上凡偷挖江南民堤,以保江北沙市官堤。他們厚顏無恥地說︰「挖民堤,保官堤,自古如此!1931年發大水就是這樣搞的」。周上凡痛斥了這些豪紳傷天害理的言詞,率領保安總隊協同民工日夜奮戰,加固堤防,終于安全渡過了汛期。1949年6月,國民黨為掩護殘軍逃跑,計劃挖掘長江大堤,阻止解放軍南下追擊,荊江大堤危在旦夕,兩岸人民又要生靈涂炭。危急關頭,**襄南地委屢屢派員,去沙市爭取周上凡,說服他不要做千古罪人,保護好荊江大堤,趕快棄暗投明,為人民立功!經過多方面的爭取和反復做過細的工作,周上凡終于作出了明智的選擇,決定棄暗投明,將功贖罪,保住荊江大堤。

周上凡見到了松滋縣委書記周致遠和縣長饒民太,寒暄一番後,說出護堤的一段奇事來。他激動地說︰「國民黨西撤後,派15軍第76師仍駐留沙市,意在監督挖掘荊江大堤。7月15日,荊州城解放,負于頑抗的劉黎輝師遭滅頂之災,76師開始慌亂。他們見我既不掘堤,又不逃跑,頓起疑心。于是假傳命令,‘要護衛我安全渡江’,強行押解我登上預先準備的小火輪。過長江後,15軍副軍長黃恢亞與我騎馬緩行,將我一直‘護送’到劉家場。他們以為只要我離開沙市,挖掘長江大堤的計劃就萬無一失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他們哪里知道我臨上小火輪前,通過新架設的與萬城堤駐軍16團直接聯絡的秘密專線電話,緊急命令團長李國章按原定護堤計劃行動。原來,國民黨川湘鄂綏靖公署已密調爆破組到江陵萬城堤待命,隨時準備炸毀荊江大堤。該組受軍統特務機關掌握,共有七人,組長姓吳,為訓練有素的軍統特務,已在萬城堤埋設烈性**,並帶有電台直接與‘綏署二處’(軍統系統)保持聯系。晚上9時,軍統特務爆破組正要在萬城堤上實施爆破炸堤時,突然李國章來到爆破組,假傳江防司令到了16團團部,要立即召見爆破組全體人員。當爆破組5人滿懷疑惑地走進了團部,哪里有江防司令的人影,等待他們的只有黑洞洞的槍口,只有叫苦不迭,自認倒霉。16團李國章團長又馬上帶兵逮捕了留守電台的兩名特務,緊急排除所有炸堤的雷管和**,勝利完成了保衛荊江大堤的任務。」

周上凡一口氣說到這里,停了下來,拿出手絹擦了擦頭上滲出的汗珠。周致遠忙問道︰「那將軍你不是有危險了嗎?」

周上凡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又說下去︰「可不是嗎,很危險呀!15軍副軍長黃恢亞在劉家場左等右等,不見炸堤音訊傳來,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急得團團轉。最後他明白情況有變,炸堤的計劃可能‘泡了湯’,解放軍很快就會渡過長江追上來。他氣急敗壞,一邊命令76師火速開溜,一邊惡狠狠地要把我押走。此時我就像‘網中魚,籠中鳥’一樣,任他擺布。正在萬分為難之時,突然我的親信部隊保六師先頭部隊趕到了。原來,保六師在完成護堤任務後,唯恐我身陷逆境,性命難保,急忙派出先頭部隊快馬加鞭,追到劉家場。15軍副軍長黃恢亞見此情景,跺跺腳,長嘆一口氣,無可奈何地放了我,帶著76師殘兵敗將向西逃走了。」

听完周上凡講完這段經歷,大家都為他有驚無險叫起好來。

縣委書記周致遠起身,為周上凡上了一杯茶,滿臉笑容地說︰「周將軍,你保衛荊江大堤有功,人民不會忘記的。听說你對荊江大堤的歷史很有研究,何不說來我們听听。」

周上凡連忙擺手,說︰「不敢當,不敢當!本人駐守荊州幾年,雖讀過一些舊志,但對荊江大堤的歷史了解甚微,說來也是見丑呀。」大家一起催他快講,他不好推辭,便端起茶杯,喝了一大口,接著說下去。

「好,恭敬不如從命,我就說說知道的一些情況吧。萬里長江,險在荊江,荊江貫穿于江漢平原與洞庭湖之間,流經湖北省的枝江、松滋、江陵、公安、沙市、石首、監利和湖南省的華容、君山等縣市。每年桃汛(端午節前後)到洪泛時期(七月到十月)的漫長歲月里,若遇洪水襲擊,人們從夢中驚醒,只見大地澤國,一片汪洋,田園屋宇盡歸淹沒,男女老少,橫尸漂流,鳥獸魚群,追逐啄食,漫天尸臭,慘不忍睹。1935年長江發大水,陰湘城堤得勝寺,荊江大堤拖茅埠相繼潰口,荊州城、沙市遭洪水圍困,形如島嶼,站在荊州城牆上可洗腳。‘荊州不怕刀兵動,只怕南柯一夢中’,‘荊江水啊長又長,提起荊江淚汪汪,三年兩次發大水,拖兒帶女去逃荒!’便是荊江兩岸人民深受水患之苦的真實寫照啊。兩岸人民從長期的災難中,總結了對水患的認識,開始了艱苦的築堤事業。最早大約在東晉永和年間,恆溫任荊州刺史,他獎勵農耕,興修水利,令陳遵自江陵靈溪沿城修築江堤,始稱‘金堤’。其後五代至宋、明時期又沿江分段修築了寸金堤、沙市堤、黃潭堤、文村堤、新開堤、周公堤、黃師堤以及李家埠堤等,至明嘉靖年間堵塞江北最後一個穴口——郝穴,使大堤自堆金台至拖茅埠長124公里的堤連成一線,荊江大堤才初步形成。在清朝年間,又多次對大堤進行維修,規模最大的一次培修是乾隆五十三年,朝廷撥款二百萬兩,調宜都、德州、襄陽、隨州、武昌、京山、應城、松滋、谷城、枝江、遠安、鐘祥十二縣的民工加高培厚堤防,共完成土方384萬立方米,並下旨在荊江大堤沿岸上置鎮水鐵牛九座,希望能保障大堤安全。」

「听說大堤也叫萬城堤,是嗎?」饒民太問道。

「對,因大堤肇基之靈溪地屬萬城,故以‘萬城堤’名之。又因大堤屬荊州府管,遂又冠名‘荊州萬城堤’。民國七年,始名‘荊江大堤’。荊江大堤由‘官堤’和‘民堤’兩部分組成,長江北岸因是官督民辦築的堤,故稱‘官堤’,長江南岸因是人民自發組織築的堤,故稱‘民堤’。兩堤蜿蜒對峙于長江邊,是荊江兩岸人民賴以防災保命的命根子。洪水時期,省府責成沿岸九縣分段組織堤防委員會,執行防汛任務。民堤則由人民選舉組成堤防委員會,縣、鄉官員協助管理。堤防人員日夜輪流守護,發現鼠洞蟻穴,隨時堵塞;若遇險情,及時鳴警結集搶險。洪汛前後,定期查勘,特別是洪汛前的一段時間,集中捕獵狼、狐、兔、狗、獾等,填補獸洞和潰決崩塌穴口,加固堤防。由于大堤與九個縣人民生死攸關,且對湖南洞庭地區及長江中下游各省、市、縣都有著嚴重威脅,故歷朝歷代都不敢大意啊!」說完,周上凡又端起了茶杯。

饒民太非常佩服周上凡的義舉,見他侃侃而談,很有見第,便笑著又問︰「周將軍,你對松滋縣恢復生產有何高見?我們很想听一听。」

周上凡正在興頭上,他略加思索,放下茶杯,繼續說道︰「松滋縣濱臨長江,長江流經縣境約有26公里,分上下兩段,胡家崗以上一段,稱作松滋河;新場至流澱尾一段,稱作采穴河。這是荊江防汛重點之一,對荊江大堤安全渡汛有著重要作用。再就是松滋河是長江分流入洞庭湖四口(松滋、太平、藕池、調弦)之一,胡家崗以下分東西兩支,西支經新江口至花園洲,進如公安縣境。在獅子口處又分兩支︰一支經張久台入七里洲,向西注入澧水;另一支東入虎渡河,注入洞庭湖。松滋河東支由胡家崗經沙道觀,于米積台入公安境。松滋河的形成,給沿岸人民帶來洪澇災害,為松滋縣增加了二百多公里的修防任務。當前百廢待興,築堤防洪,堵塞潰口是恢復生產的當務之急啊!」

听到這里,大家都贊許的點點頭。

夜深人靜,饒民太絲毫沒有睡意,認真考慮著白天談話的內容。楊錚輕輕走過來,為他披上一件衣服,在他旁邊坐下。這一段時間,她正忙著接管原松滋縣銀行和湖北省銀行松滋辦事處,在此基礎上籌建中國人民銀行松滋縣支行,工作也是夠忙的。饒民太看著楊錚日益消瘦的臉,關心地對她說︰「你去睡吧,我先看看這些舊檔案。」原來,饒民太已讓縣委秘書劉松如把接管的舊縣政府檔案借了一些來,還找來一本縣志,準備認真研讀。

楊錚笑笑,深情地看著饒民太說︰「我也睡不著啊!過去打游擊時,敵人不讓我們睡安穩覺,那時就想︰要是革命勝利了,好好睡上一覺。可是誰也沒有想到,解放了,我們是自己不想睡,心里總惦記著工作。你看看,這松滋縣的農業急待恢復,工商業、交通事業等基礎極為薄弱,縣政府成立了,只有銀元1000元的經費。經測算1950年全縣全年財政收入可能不到200萬元,‘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還有,我們太缺乏干部了,尤其是懂經濟的,要是有一些能寫會算的干部分到我們銀行來該多好啊!」

饒民太听完她這一通像連珠炮似的話,心痛了,他知道連楊錚這樣心細、性情溫和的人,現在都發急了,說明當前工作的壓力有多大啊!他趕緊抓過楊錚的手,輕輕地撫模著,仔仔細細看著她那會笑的眼楮,兩人會心地笑了起來。饒民太把話題一轉,說︰「雲孝縣來的老戴和李雲嬌兩口子近來也是心情不好,他們都是農民出身,捕魚種田是把好手,我想發揮他們的長處,讓他們去負責一個農場為縣里發展生產大干一場。」

楊錚點點頭,說︰「張宗祿說,武昌金口老家來了信,信里說當地群眾對他家不理解,處境很難。可能是中原突圍後我們在他家里隱蔽斗爭不能公開身份,後來也是悄悄離開的給張家帶來的一些問題。我想把張家子女接到松滋來,方便照顧,你看怎麼樣?」

「行!你就安排吧,抽空給組織上寫個情況匯報。」饒民太干干脆脆地回答道。

這以後,經過松滋縣委和縣政府認真研究,饒民太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復經濟,發展生產。他在會上語重心長地對同志們說︰「自古以來松滋人民被洪水所困,災難深重。宋朝詩人陸游在《松滋小酌》中就吟道‘西游六千里,此地最淒涼。騷客久埋骨,巴歌猶斷腸。風聲撼雲夢,雪意接簫湘。萬古茫茫恨,悠然付一觴。’今天我們是人民的政府,要心系松滋人民的苦難,帶領人民恢復生產,發展經濟。當前,我們首先要從治理松滋河開始,先‘關大門’(修堤防),防備水患,然後一心一意搞生產」。

會後,縣政府先用以工代賑辦法整治千瘡百孔的堤防創傷,治理突出險段,組織民工完成了丁碼頭退挽工程,做堤2公里,解除了丁碼頭至丙碼頭堤段嚴重崩坐的危險;接著加固了保濟垸堤1.5公里,廢除了揚家 至李家 白蟻嚴重危害及砂質滲水的危險堤段,同時將一些低矮堤段普遍加高到最高洪水水位以上——

炸長江的荊江大堤,可是天大的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荊江頌最新章節 | 荊江頌全文閱讀 | 荊江頌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