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江頌 30.第六章 碎 石 先 鋒 辛 志 英

作者 ︰ 興利

第30節第六章碎石先鋒辛志英

縣政府通訊員張道武,氣喘噓噓給饒民太帶回這樣一道命令︰二十天內,作好太平口附近虎渡河上的攔河壩。

饒民太心中一緊,深深知道這一任務十分緊迫而又艱巨。他立即召開指揮部緊急會議。饒民太兩眼透射出堅不可摧的目光,大聲宣讀了總部的命令後,說︰「虎渡河攔河壩的修築,對整個荊江分洪工程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有了它,虎渡河下游黃山頭節制閘(南閘)才能安全施工;太平口進洪閘(北閘)所需器材,也才能從河西揚家尖碼頭,通過壩上鋪設的輕重鐵軌,用車子運到工地;同時住在河西的數萬民工,每天上工地才可以避免因船渡而浪費寶貴的時間。為了抬高水位保證太平口進洪閘器材供應,同時保護黃山頭節制閘的安全,上級命令攔河壩必須在桃汛到來以前築成。」

八區區長唐忠英,是一位濃眉大眼的英俊漢子,松滋縣西齋區人,早年曾跟著賀龍鬧革命,抗日戰爭時在松滋打過游擊,說起話來是洪音亮嗓︰「這條攔河壩要築在虎渡河入江之處,但這段河水湍急,河底多為流沙,築成這座攔河壩,可是一個技術性較高的工程啊!」。

大隊長鄭定智上前問道︰「饒縣長,上級給我們多少時間來完成?」

「這條壩規定長557米,腳寬169米,壩高13米,計劃土方19萬多方。記住︰指揮部只給了我們20天的時間!」

區長鄉長村長們一起來到虎渡河邊,望著眼前里把路寬的河面,不少人偷偷伸了伸舌頭。

饒民太知道要做好這個工程是很不容易的,桃汛隨時可能到來。如水漲雨多土被沖走,將會給攔河壩造成不可估計的損失,特別是自己不懂技術。但他沒有被困難所嚇倒,心想︰黨把這樣一個重要任務交給自己是件多麼光榮的事!于是他把拳頭一舉,堅定地對同志們說︰「在**人面前,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哦 啦!日本鬼子那麼猖狂,蔣介石不是號稱八百萬軍隊嗎?還不是被我們打的落花流水。攔河壩也難不住我們!」身材魁梧的唐忠英「霍」地站起來,聲音震得蘆葦棚沙沙作響。

「老子這次豁出去了!饒縣長,你就下命令築壩吧!」大隊長鄭定智臉漲的通紅。

鄭定智是涴市人,生于1925年,出身貧苦,幫工為生。這次他帶領5000民工參加荊江分洪工程,因在堵口截流中表現英勇,被荊江分洪總指揮部評為「甲等勞動模範」。此後他跟隨饒民太轉戰南北,1958年冬帶領850名民工支援丹江口水庫工程建設,任松滋民兵團團長兼政委,又出色地完成了丹江水庫圍堰堵口施工任務,此是後話。

築壩動工後,一連串的困難接踵而來。部分民工見任務大,情緒很不穩定,民工大會上有的民工著急地問︰「饒縣長。這樣大的河口子,怎樣堵得住?」饒民太微微一笑,反問道︰「你們說,過去土匪惡霸厲不厲害?民工一致說︰「厲害,但被我們農民組織起來打垮了。」饒接著又問︰「美**隊厲害嗎?」「當然厲害,飛機和大炮多得很。但還是被我們英雄的志願軍給打得狼狽不堪!」「長江的水大,堵口怕不怕?」饒民太把話題引到堵口上。「長江水是大,口子難堵,但我們人多力量大,是不怕的,一定要和打鬼子和土匪惡霸一樣的戰勝它!民工們激動地舉起拳頭異口同聲呼喊起來。

工地上幾萬人在不到兩千平方米的圈子里挑土,擁擠不堪,挑起土來走不動。頭幾天工作效率低得驚人,每人每天只能作土方0?2方,照這樣進度三個月也完不成任務。饒民太看在眼里急在心,他深信依靠群眾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于是一面向工程技術人員虛心學習,有困難就問;一面深入群眾,和農民一塊挑土、挖土,一塊吃飯,很快就和群眾建立了深厚感情。他在群眾中發起了合理化建議運動,不斷召開積極分子會議研究改進工作辦法。很快,他就根據各方面的意見創造了「堤上分行,堤下插花」的挑土法,並將萬余民工編成了土工隊、石工隊、捆枕隊、拋石隊、運輸隊等合理勞動組合,工作效率一下就由每人每天作0?2方,很快地提高到1?9方到2?5方。

由于民工多是農民,起初不易習慣于過有組織、有制度的生活,本來規定每天早上五點半鐘上工,有的七點鐘還不到工地。饒民太也是窮苦農民出身,了解農民的舊習慣。他拿起扁擔和鍬,參加民工中一塊挑土挖土,從實際進行組織教育;同時有計劃的分批帶領民工們到進洪閘工地參觀工人使用拌合機,工人扎鋼筋的工作場面,講解工人的偉大,說明有組織、有制度,遵守勞動紀律的重要意義。農民們見到工人分工合作有序,圍著機器緊張地工作,說明組織起來,力量是無窮的。很多農民受到感動,向饒縣長表示︰「今後我們要按時上班,不完成任務不回家。」饒民太滿意地點點頭。

這天,唐忠英「咚咚咚」興奮地跑到縣指揮部,來不及擦去滿頭大汗,就急著向饒民太報告︰「饒縣長,采石工地上出了一個女英雄哦!米積台鄉的辛志英苦干加巧干,創造了錘石子的新紀錄!」原來,建閘工程澆灌混凝土,需要大量的碎石子,且大小要合乎質量,全靠人工錘石,松滋縣的上萬名民工承擔起采石碎石的艱巨任務。

起初民工們沒有錘石經驗,怎麼努力也「白搭」,雙手都「開了花」,也滿足不了工程進度的需求,民工們是有勁使不上,干瞪著眼沒法。米積台鎮19歲的婦女委員辛志英膽大心細,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與眾姐妹一合計,大膽提出了男女混班,流水作業,分組競賽的辦法。她把20個兄弟姐妹組成三線,男民工負責采石線、運石線,女民工負責錘石線。辛志英還想出了用工地的廢草袋、麻袋編成穩石箍的辦法,箍著石塊,用力猛錘,又快又好,一天下來,人平工效是原來的30倍。饒民太高興地跑去一看,嘿!還真是個巧辦法,他緊握著辛志英纏滿繃帶的雙手,感動地說︰「好樣的!你是我們松滋人民的驕傲!」

隨後,指揮部及時總結出「辛志英小組」的經驗,在整個工地上推廣。民工們受到鼓舞,煥發出巨大的勞動熱情,他們有多大的勁就使多大的勁,錘石記錄不斷刷新,指標桿顯示就像芝麻開花——節節高,保證了建閘工程混凝土澆灌用的碎石需要。縣指揮長饒民太還向前來工地檢查工作的**和唐天際等總部領導專門作了匯報。

**听完匯報後豎起大拇指連聲稱贊,並親切地問辛志英︰「你想要什麼獎勵呀?」

辛志英是第一次見到大領導,紅著臉,低著頭,雙手不住地擰著衣角,靦腆地回答︰「我——我想要條大水牛,回到家鄉搞好農業生產。」領導們一听,禁不住哈哈大笑起來,笑得辛志英圓臉蛋更紅了。

只見**突然收住笑聲,鄭重地對辛志英說︰「我一定要獎勵你這個‘碎石先鋒’!」

不久,一面「碎石先鋒」的大紅旗就高高飄揚在熱火朝天的建設工地上。

「修呀修呀修的快修的牢,修好節制閘人人齊歡笑。把洪水管制住,把農莊建設好。用我們的勞動換來了人民的幸福。用我們的建築爭來了祖國的富強。挑呀挑呀加油干,每一擔沙石泥土都是保衛和平的力量!修呀修呀修的快修的牢,修好節制閘人民永遠享安樂呀!」民工們高興的唱著民歌《修閘口》。

辛志英小組的姐妹們也唱起了民歌《奪紅旗》︰「紅旗飄,紅旗揚,競賽的鑼鼓打得響。嘿喲一聲石硪起,大家都來奪紅旗。紅旗飄,紅旗揚,立功的聲音震荊江,堤上的泥土層層起, 子扁擔喀嚓響。想的想辦法,找的找竅門,把堤修得快又好,模範姐姐英雄哥,愛國勞動來競賽。嘿嘿喲 ,嘿嘿喲 來競賽!」

這優美的歌聲傳遍工地,鼓舞激勵著那些剛剛獲得解放,對未來充滿希望的人們!

一天晚上,饒民太身披滿天的星星回到指揮部的蘆葦棚里。他坐在床邊月兌下已磨穿底的草鞋,只見雙腳上打起幾個大血泡,腳丫都爛掉了。警衛班長劉元清提著馬燈站在一旁,難過地說︰「饒縣長,你成天泥巴里來泥巴里去,看把一雙腳都磨成啥樣了!」饒民太忍著鑽心的疼痛,用針小心的挑破血泡,頓時鮮血滲出來,通訊員張道武趕緊上前拿起藥棉慢慢擦。他一邊擦,一邊心痛地問︰「饒縣長,疼嗎?」饒民太眉毛一揚,笑著說︰「不礙事,當年我在武漢外圍東西湖打游擊,雙腳成天都泡在水里,冬天來了,湖里的冰茬像刀一般割的腿和腳生痛,鮮血把湖水都染紅了,我們還不是一樣的行軍打仗,連女同志都是一樣!」他說的是女同志是楊錚。劉元清和張道武在一旁都難過地流起淚來,饒民太看見了,「卜哧」一笑,說︰「小劉,小張,堅強些,我們革命者可不能輕易流淚呀!來,我們一起唱一個《荊江分洪小唱》。」邊說,邊小聲哼起來︰「湖南(那個)湖北靠長江(),荊江(喲)兩岸好地方,湖廣熟(喲)天下足(),米糧(喲)出在(呀)荊江旁。」

听著這熟悉的鄉間民歌,小劉、小張擦去眼淚,跟著唱起來︰

「只怕(那個)荊江洪水漲(),洪水(喲)翻堤水茫茫,田地淹沒糧食絕(),房倒(喲)屋塌(呀)淚汪汪;

荊江(那個)年年修堤防(),我們(喲)日夜擔驚慌,年年免不了倒江堤(),歲歲(喲)逃荒(呀)到四方;

人民(那個)政府愛人民(),日夜(喲)不安呀把法想,看出荊江在危害(),定下(喲)分洪(呀)好主張;

荊江(它是)我們性命根(),分洪(喲)是國家大事情,男女老少齊動員(),一定(喲)要完成(這個)大工程;

不怕(那個)六月大水漲(),不怕(喲)彩虹掛西方,有**來領導(),改造(喲)荊江(呀)有決心。」

三人正唱的帶勁時,忽然,棚外來了一幫人,正是從縣里趕來的縣委宣傳部長楊致遠、商業局長史書題、縣委組織部干事燕啟祥和銀行萬建國股長等人。楊致遠看著瘦的只剩一雙大眼的饒民太,難過地說︰「饒縣長,你辛苦了!現在全縣動員,為了荊江分洪工程早日完成,工地上差什麼就送什麼。我們是送糧食和堵口需要的柳枝和各種器材來的。」燕啟祥眼圈也紅了,說︰「饒縣長,你可要當心身體呀!」萬建國卻哽咽著說︰「楊錚行長支撐著想來看你,被我們勸阻了。最近,上級安排我縣完成捐獻兩架飛機和大炮款、慰問中國人民志願軍捐獻人民幣、毛巾肥皂和布鞋的光榮任務,她日日夜夜操勞著,病情加重,可能是胰腺炎。」

原來,年初楊錚突然感到一陣陣肚子疼,有時疼得直不起腰,成天吃不下,不能睡覺。饒民太關心地勸她去醫院檢查一下,楊錚強忍著痛,說︰「可能是老胃病犯了,不要緊,吃點止疼藥就行了」。照常堅持忙于工作。饒民太上荊江分洪工程工地時,她痛的更歷害了,為了不影響丈夫的情緒,她答應要去看醫生。此時饒民太听到萬建國說楊錚得了胰腺炎,心里驟然一驚。

眾人談了一會,都出去忙工作。萬建國留下來拿出楊錚的信和一條線毯交給饒民太,饒接過一看,線毯是他上堤時留給楊錚的,這條線毯跟隨他夫妻倆南征北戰,有些年頭了,是他們最珍貴的家當。饒民太用抖動的手拆開信,看著看著一股暖流襲遍全身。楊錚在信中說自己的病不要緊,讓丈夫不必擔心,天氣仍涼,大堤晚上很冷,線毯帶來給他用。信中還談到兒子饒嗣平與張宗福的兒子張同康同在縣里上學,都很好,不要掛念等等。饒民太當即寫了一封短信交萬建國帶回,並囑咐萬建國回去就說自己一切都好,以免楊錚惦記——

辛志英——建國初著名的全國女勞動模範,她的故事幾天幾夜也講不完。她與一位工人和一位解放軍一起照的一張照片,被樹為新中國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荊江頌最新章節 | 荊江頌全文閱讀 | 荊江頌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