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和級戰列艦是r 本帝國海軍設計建造的的戰列艦,歷史上該級艦艇計劃建造艘,建成了兩艘。1934年r 本以太平洋彼岸的美國為假想敵制定了新的國防方針。1936年r 本退出倫敦海軍限制軍備的談判,r 本海軍明確提出在西太平洋海上截擊假想敵美國海軍艦艇編隊的戰略。r 本海軍在主力艦的數量方面無法同美國海軍抗衡,決心以單艦的威力來抵消對方在數量上的優勢。新型戰列艦的設計任務開始于1934年。戰艦簡介和建造背景
1937年r 本海軍制定了"03艦艇補充計劃",確定建造4艘大和級戰列艦。一號艦「大和」號(Yamato)1937年11月4r 開工,二號艦「武藏」號(Musashi)1938年3月29r 開工。在建造過程中r 本采取了極為嚴格的保密措施,使得各國海軍很長時間里無法掌握到大和級戰列艦的正確情報(美國于1938年就隱約知道了r 本新建戰列艦的企圖,但直到1942年才首次拍攝到大和艦的真面目,據當時測算,大和艦排水量約6萬噸,遠遠超過此前估計)。當時一般r 該國民幾乎不知道r 本建造了如此強大的戰艦。另外,根據"04艦艇補充計劃"開工的大和級戰列艦三號艦(110號艦)「信濃」號由橫須賀海軍船廠建造,1940年5月4r 開工,1941年12月暫停,于1942年在建造中建成50%時改建為信濃號航空母艦(當時世界上最大、最厚裝甲的航空母艦)。四號艦(111號艦)在1940年11月動工,于1942年3月停工。大和級戰艦的命名有一種說法,即以r 本首都所在地的古國名命名,r 本舊時首都為奈良,屬于大和國;當時首都為東京,屬于武藏國,預備首都松代,屬于信濃國。主要x ng能與數據
艦型概貌與動力系統
大和級全艦重量分配如下︰船殼20,212噸,裝甲21,266噸,防御板1,629噸,武器系統11,611噸,主機設備5,300噸, 裝1,756噸,固定設備417噸,非固定設備641噸,魚雷75噸(據認為大和攜帶6-10條610毫米直徑魚雷,但該艦沒有魚雷發sh 管,6-10條魚雷也沒有75噸重),導航,光學設備95噸,電力設備1,108噸,飛機111噸,鍋爐水297噸,預備食用水212噸,重油4,210噸,潤滑油61噸,輕質油48噸,合計重量69,100噸(正常排水量)。
排水量近73,000噸的大和艦艦體長寬比設計成6.76:1,為主炮sh 擊提供了穩定的平台並盡可能縮短了重裝甲覆蓋的面積;
由于主機功率並不高,所以r 本專家當年為了提高動力的利用效率,設計了40種船模進行論證,最終確定的是球鼻型船艏。大和號艦艏水線以上部分明顯向外前傾,艦艏前端成半圓形,其兩舷大幅度外張,借以減少艦艏上浪。艦艏水線以下部分采用球鼻艏,其位置在水線下約3米處,和尖削型艦艏相比,這種新構型可以減少8%的興波阻力,同時還減少了約3米的水線,從而節省了30噸左右的排水量。在球鼻艏內裝有零式水下听音器,可以探測敵方潛艇的活動。這種艦艏和美國「依阿華」級戰列艦艦艏很相似,但大和的球鼻艏向前突出成一個球形,而「依阿華」的則與水線以下艦艏保持平齊,兩相比較之下,大和艦的球鼻艏外觀更接近于現代,效能更明顯。大和艦艦艏內側的細腰部卻呈內凹的弧形,其減阻x ng能更為優良。這種外形和「依阿華」級同樣非常相似,但「依阿華」級艦艏的內側曲線延伸到艦體中部以後就變得平直了,而大和艦的內側曲線則呈弧線一直延伸到了艦艉,實際效能也更為優越。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差異,原因是「依阿華」級由于巴拿馬運河33米寬度的限制只好采用平直的舯部舷牆。
大和艦艦艉水線以上高6.4米,與高達8.6米的舯部舷牆相比(水線以上),其艦艉低陷下去一塊。由這個地方可以通往大和艦的艦載機機庫,艦載機在吊裝之前就暫時停放在這里。另外在艦艉兩舷側還有安放艦載小艇的隧道狀艇庫。
在大和艦的艦艉處安裝有前後配置的半平衡舵,其主舵面積為46平方米,副舵面積為16.5平方米,兩舵之間距離15米,副舵對主舵起輔助作用。一般來說,兩舵並列的平衡舵,一旦被魚雷命中,容易同時損壞。大和艦的舵效非常明顯,其戰術回旋直徑僅為640米(航速26節狀態),而這一優勢對在戰列艦炮戰中佔領有利陣位有著很大的作用。
大和艦安裝4座蒸汽輪機,蒸汽壓力25千克/平方厘米,蒸汽溫度325度,最高輸出功率153,553軸馬力,最高速27.46節(試航狀態),最大續航力7,200海里/16節(最大重油裝載量6300噸)。大和艦還裝有8座發電機,總功率為4,800千瓦。大和艦動力系統的效率甚至都比不上r 本翔鶴級航空母艦采用的主機。但是正如前所述,由于球鼻型艦首的緣故,該艦阻力小,因而達到了設計所要求的27節航速。
大和艦的艦橋高達45米(從龍骨處算起),宛如一座高塔,在其頂部裝有主炮觀測所(內置98式方位盤)和15米大型測距儀,向下依次為防空指揮所,晝戰艦橋,作戰室,艦長休息室,羅經艦橋(夜戰艦橋),第二海圖室,司令塔。在艦橋內部裝有直通式電梯。大和艦艦橋側面積310平方米,正面面積卻只有159平方米,僅相當于側面積的一半,其迎風阻力自然也就比較小。
「大和」號采用單煙囪,各鍋爐的煙道均曲折向後,與煙囪的某一部分相接。煙囪也盡量向後傾斜,以避免排煙影響艦橋工作。為保證艦體煙囪開口部的安全,在開口部裝設一種蜂窩狀板,厚380毫米,上面有直徑180毫米的許多小孔。有孔面積是無孔面積的55%,另外在煙囪前面的傾斜部及側面裝有50毫米厚的防護甲板。這樣,煙囪的安全x ng大大提高。
「大和」號煙囪之後是後艦橋,是預備戰斗指揮所。火炮實施前後分火sh 擊時,起後指揮所的作用。
主炮
大和級大和號戰列艦戰列艦以其裝備的9門460毫米口徑巨型主炮聞名于世,是當時口徑最大的戰列艦主炮,為隱瞞其真實口徑命名為「九四式四十厘米炮」。在艦橋之前的前甲板呈背負式布置兩座主炮塔,艦體後部布置一座主炮塔。火炮炮身長21.3米,三聯裝炮塔總重1720噸,炮身重165噸,加上彈藥和炮塔裝甲的總重約2700噸,相當于當時大型驅逐艦的排水量。460炮俯仰角+45°—-5°,填彈角度固定為+3°。火炮俯仰和炮塔轉動均由液壓驅動,俯仰速率8°/秒,炮塔旋轉一周需3分鐘。炮彈裝填為半自動機械化裝彈機,揚彈速度10發/分鐘,但是sh 速只有1.8發/分鐘。單管火炮壽命200-250發。
主炮配用4種炮彈︰91式被帽穿甲彈(APC),1式改進型被帽穿甲彈,3式對空彈和高爆彈。91式穿甲彈重1460千克,彈帶直徑18.07英寸(45.898cm),4.25倍徑,195厘米長,炮口初速780米/秒。1式穿甲彈略有增加,分別為4.47倍徑和206厘米,主要的差別來自風罩的長度,其錐角從23.5度變成了更長更尖的21度,改善了穿甲能力。1式由于增加了染s 帶,重量也相應略有增加。1式彈的初速和91式的相同,也是780米/秒。
94式巨大的口徑和膛壓為91式和1式穿甲彈提供了非常可怕的穿甲能力,盡管其彈重是戰列艦主炮彈中最重的1460公斤,但是初速仍然高達780米/秒,高于美制406毫米MK5/6/7(初速762米/秒)和英制406、356(初速732米/秒)等主炮;德制381初速820米/秒,相對略快,但是穿甲彈重量只有800公斤,因此就動能看上述幾種當時主流戰列艦火炮在發sh 穿甲彈時威力均不如94式460。目前手頭上的94式穿深說法不一,基于USN經驗公式推算的數據為20000米處對垂直甲穿深494毫米,對水平裝甲侵徹109毫米,30000米處的數據分別為360毫米和189毫米。而從《Anatomy
oftheShip:TheBattleship
Yamato》一書中摘抄的r 本用德制KC裝甲自測的數據為20000米處對垂直裝甲侵徹566毫米,水平裝甲侵徹167毫米,30000米處416毫米(垂直),230毫米(水平)。或許可能前者是91式APC的數據,而後者則是威力更強的1式APC(但有說法表明566毫米/20000米即91式APC的數據,1式則更高)。但無論如何,由于最大重量和高初速賦予的最強動能,再加之因為遠sh 程導致的高彈道頂點,94式當之無愧于世界威力第一的艦炮。
附︰94式發sh 91APC時的著速度、著角與sh 程
sh 程
仰角使用3,219lbs.(1,460kg)APC彈著速度落下角
2.4degrees5,470yards(5,000m)2,264fps(690mps)3.3
5.4degrees10,840yards(10,000m)2,034fps(620mps)
7.2
8.6degrees16,400yards(15,000m)1,844fps(562mps)
11.5
12.6degrees21,870yards(20,000m)1,709fps(521mps)
16.5
17.2degrees27,340yards(25,000m)1,608fps(490mps)
23.0
23.2degrees32,810yards(30,000m)1,558fps(475mps)
31.4
30.0degrees39,180yards(35,830m)------
40.0degrees44,510yards(40,700m)------
45.0degrees(炮塔最大仰角)45,960yards(42,030m)------
48.0degrees46,050yards(42,110m)------
50.0degrees45,790yards(41,870m)------
可見大和在發sh 穿甲彈時的最大sh 程為45公里。
其他戰列艦主炮穿深參考值
大和衣阿華俾斯麥喬治五世
主炮類型45倍徑460毫米艦炮50倍徑406毫米艦炮52倍徑380毫米艦炮45倍徑356毫米艦炮
穿甲彈重量1,460公斤1,225公斤800公斤721公斤
炮口初速(穿甲彈)785米/秒762米/秒820米/秒732米/秒
美衣阿華用MK7型406穿深︰509毫米/18288米,381毫米/27432米。
美南達科他用MK6型406︰
448毫米/18000米,266毫米/32000米。
德俾斯麥用381︰393毫米/22000米。
意大利維內托用381︰510毫米/18000米,380毫米/28000米。
(注︰全部是垂直穿深。可見,大和號的94式主炮在初速度上比美制各型406、英制406和356都要快,雖稍慢于德制和意大利381,但是APC重量上佔據著絕對優勢,由此存動能最佳,因此在各距離著速上更快,在決定穿深的最基本要素上取得了優勝。)
為了增加對空防護,94式也配備了對空用3式彈,所謂3式彈就是在內部填有900根裝燃燒劑的管子。一個定時引信用來設置爆炸距離,通常是離開炮口1000米(1100碼)之後.這些彈頭被設計成能朝著接近的敵機以20度角圓錐發sh 其中的燃燒管,同時彈頭本身被爆炸裝藥摧毀,以此增加鋼碎片數量.燃燒管在1.5秒後點燃,以3000攝氏度的溫度燃燒5秒,造成約5米長的火焰。目的是在敵機的必經之路上構築起一道火障。94式用的3式彈重1360公斤,初速比穿甲彈稍快,為805米/秒,估計也是r 本海軍威力最大的三式彈。
94式用高爆彈的重量也為1360公斤,初速805米/秒,sh 程比APC要近,為32公里。
副炮與高炮
大和級在初建時,配備了4座12門3年式60倍徑三聯裝155毫米艦炮作為其副炮,2座分別位于中心線上層建築兩側,另外兩座則呈背負式分別位于2號主炮塔和後部3號主炮塔之後。這樣就可以保證有3座9門副炮瞄準同一舷方向。155三聯裝炮實際上是當年「最上」級重巡換裝203毫米主炮時替換下來的產品。炮身長9.6米,單炮重12.7噸,炮塔重150噸,炮塔厚度25毫米。所使用的彈藥也包括被帽穿甲彈APC、高爆彈和三式彈,炮彈重量統一為55.87公斤。火炮初速高達980米/秒,俯仰角為+55°至-10°。45°仰角時最大sh 程27公里,最大sh 高12000米,既可以對艦也可以對空,sh 速5-7發/分鐘。該副炮整體x ng能優秀,但是副炮塔的裝甲厚度略顯薄弱,容易遭摧毀並起火。後期為了增強防空火力,拆除了側舷的兩座155副炮,其空間用于增設高炮位。
大和級建成時的中口徑高炮是6座89式40倍徑雙聯裝127毫米高炮(全部帶防盾),共12門。該炮是r 海軍在二戰中的主力艦載高炮,火炮俯仰角+90°至-8°,水平回旋速度7°/秒,俯仰速度12°/秒,所用高炮彈藥重23.5公斤。火炮初速725米/秒,最大sh 程14800米,最大sh 高9400米,sh 速14發/分鐘,身管壽命800-1500發。後期為增強防空能力,改裝時又增設了6座89式雙聯裝127(其中半數帶防盾),這樣127高炮的總數上升至12座24門。
89式高炮的x ng能在太平洋戰爭早期尚差強人意,到中後期就越顯不堪。其初速過慢,sh 程和sh 高也不突出,炮彈采用機械式定時引信,而且反應效率不高,對機動目標殺傷效能低下。大和和武藏的乘員曾反映其過于笨重,要求換裝更新式的98式100毫米高炮。
98式65倍徑100毫米高炮是舊r 本海軍在1938年時定型的一種新式兵器。該炮初速達到了驚人的1000米/秒,最大sh 程與89式相仿,但是sh 高增至11000米,而且sh 速高達15-20發/分鐘,水平旋轉速度和俯仰速度也分別達到了10°/秒和16°/秒。除去身管壽命較短並且沒有VT引信的缺陷外,98式是一種非常優秀的高炮,在戰爭中的效果也非常顯著。大和級在戰爭中後期曾經要求換裝,但是直到戰沉也未能實現。
大和級的小口徑高炮是著名的96式60倍徑25毫米高炮,初期的大和級上配備有8座三聯裝24門96式,後來為了增加防空火力陸續加裝,最終大和號在沖繩戰沉前的數量高達162門(三聯裝52座,單聯裝6座,部分不帶防盾),武藏至戰沉前為130門(35座三聯裝炮塔和25座單裝單裝炮座)。該炮俯仰角+90°至-10°。彈重250克,火炮初速900米/秒,最大sh 程6800米,最大sh 高5000米,sh 速220發/分鐘。
戰後的評價認為96式高炮sh 速和j ng度尚可,但是單發威力和火力密度欠佳。在大和戰沉時,共有57架美機被擊中,其中大部分是96式的戰果,但是其中只有10架被擊落。
火控系統
大和級主炮的火控系統包括93式15米基線倒分像立體測距儀、98式sh 擊儀、98式方位瞄準儀和機械式彈道解算機等。其中93式15米基線倒分像立體測距儀是世界上最大的戰列艦炮光學測距儀,由r 本光學會社(也就是尼康公司)于1935年開發。大和艦一共配備了4台這樣的測距儀,艦橋最頂端的sh 擊指揮所和主炮觀察所里有一台,三個主炮塔上各有一台,均有防護鋼板保護。93式測距儀的外筒外徑600mm,防熱、耐爆風,內有三組測距裝置,基線長15720mm,測距範圍5000~5萬米,配有3名測距手和回旋c o作員、俯仰c o作員。
九八式方位盤安裝于sh 擊指揮所內,為高約2.4米、直徑為0.6米的圓筒形光學設備,工作原理類似潛望鏡,但結構復雜的多。
大和級的副炮配備有8米基線測距儀等光學瞄準設備,89式127毫米和96式25毫米高炮則有4.5米測距儀、2.5米測距儀和94式高sh 指揮儀等火控設備。
光學測距機的j ng度和基線長度直接相關,一般說來基線越長j ng度越高。由于有著15米的世界最長基線,因此就光學火控指揮系統看,大和級是世界戰列艦中最佳的。
大和號在初建時沒有安裝雷達,後來建造武藏和大和改造時安裝了22號對海電探、13型對空電探、21型電探和E-27逆向電探等雷達設備。其中22號對海電探是r 本第一型使用磁控管技術的雷達,最大作用距離︰32.354海里,最小作用距離︰2997米;13型電探是小型可搬式空搜索雷達,據說可以在100公里發現機群、50公里發現單機;21型電探是一款1943年8月投入使用的長波對空搜索雷達,主要裝備于大型艦艇上,為艦隊防空提供保證,但由于其機械x ng能不可靠,故障率一直居高不下,故並不被r 本雷達c o作員所欣賞,大約可以在100公里處發現大機群,70公里處發現單機。縱觀這些r 艦雷達,普遍存在著功率低、可靠x ng差的弱點(22號除外,因其可靠x ng獲得了r 本雷達兵的好評),雖然在探測距離上並不遜于同級別美制雷達,但是在探測j ng度上遠遠不如。此外,13號電探和22號電探均使用A型示波器,因此它不可能提供出準確的目標的方位角資料,而且完全無法提供仰角資料,而只能通過反sh 波尖的大小猜測目標的情況。即便如此,和戰爭初期根本沒有雷達預j ng的情況比起來,在有多種對空對海雷達後,r 艦的預j ng能力還是多少得到了改善。
大和號在球鼻型艦首內還裝有零號水下听音器,作為對潛艇威脅的j ng戒,和今天的艦首聲納頗有些相似之處。
作戰效能
一直有人認為,盡管94式艦炮的威力大于MK7型406,但94式的sh 擊j ng度和火控均下之,所以大和作戰效能不如衣阿華。但是從膛壓上看,94式在膛壓更大的情況下壽命毅然有200-250發,其身管強度不比MK7差很多。
就實際打靶成績看,94式的j ng度優于MK7。大和號曾經在42年8月的集訓上,在25公里上首輪齊sh 就跨sh 命中,在44年9月2艘大和級都達到了r 本海軍要求的35公里處全炮齊sh 散布300米的極好成績。而MK7目前可查成績則是在40年代一次發sh 高爆彈的測試全部齊sh 27000碼散步600米,38000碼散步750米,比大和號差得遠。美軍戰後對大和級三號艦「信濃」的94式(準確地說應該是準備用在「信濃」號上的,因為後來此艦改為航母)進行測試後也提到了其小散布的優點。
除了火炮本身外,大和級還在另外兩個因素上佔上風,一個是大和號的艦身較寬,風浪條件下主炮sh 擊時更加穩定;另一個因素是,15米基線測距機的長基線和3位立體效果帶來的在光學瞄準鏡中的最佳觀測j ng度。在白晝條件下作戰,大和號能夠在更遠距離上獲得更好的命中效果。
衣阿華等美制戰列艦相對r 艦的最大優勢就是火控雷達。但是火控雷達在白晝情況下的對海作用距離還不如光學測距儀,所以只有在夜戰條件下才有可能佔到先機。而大和在夜戰中也不是完全模黑作戰,一方面有22號對海電探在15公里仍然有較好的探測j ng度,另一方面r 軍對在夜戰條件下光學觀瞄的訓練水平較高,r 艦曾經多次在夜間天氣良好的前提下于15-18公里就發現擁有雷達的美軍艦隊。因此就雷達落後一條就認為大和艦的對海作戰效能不如美軍戰列艦是有問題的。
實戰中看,44年萊特灣海戰時大和號在32公里處對美「白平原號」進行齊sh ,第二波就造成了近失彈損傷。只是後來遭到美機和驅逐艦干擾,再加上美艦釋放煙幕掩護,沒能夠繼續獲得命中。
相對于海戰能力,大和級的對空防護能力才是真正無可爭議的軟肋。其高炮x ng能是落後的,無論反應能力還是毀傷能力都有限,而且高sh 指揮火控也不先進,沒有美制高炮那樣的雷達引導。從技術條件上講,大和級的確落後。不過,這並不能解釋大和號在最後被擊沉時對空戰果寥寥的現象。同為裝備著落後的對空武器,伊勢和r 向號戰列艦在「捷一號作戰」中,由于合理分配防空火力,不但兩艦分別獲得了9架和7架的擊墜戰果,而且未受大創傷便安然撤離戰區。大和最終擁有更強大的防空火力(大和為24門127+162門25,武藏為24門127和130門25;伊勢級直到最後也不過16門127和108門25)。因此,大和號在防空方面的差勁表現與其說是因為高炮x ng能落後,還不如說是在最後防空作戰中火力分配指揮不當(相對應的,武藏戰沉時和大和在萊特灣中取得的戰果都比大和特攻時要多,顯然不是武器x ng能的問題)。
防護功能
大和級重視防護,是當時防御裝甲最厚重的戰列艦,按照設計要求,艦體防御裝甲能承受自身460毫米口徑火炮在2萬-3萬米距離上的打擊(著彈速度500米/秒左右),中甲板能夠抵御從3900米高度扔下的800公斤重型航空炸彈。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負責建造大和級的r 本設計師們費盡苦心,從裝甲材質、厚度和安放角度都做了最大限度的優化。
在大和級之前的r 本戰列艦,主裝甲帶都采用了傳統的VC維氏滲碳鋼,也就是表面硬化的鎳鉻合金鋼。這種鋼材由于表面硬化後韌x ng下降,因此易碎,而且制作費時費力。為了給大和級用上最優秀的裝甲鋼,r 本開發出了一種新的加工技術,即VH維氏硬化鋼,其不再經過表面硬化處理,而是直接運用鍛燒和熱處理辦法對鋼材進行硬化,在獲得高硬度的同時仍然能夠保持韌x ng。與VC鋼相比,VH鋼的抗沖擊值大有提高,其他x ng能則基本一致。而且VH鋼的制作時間只需要VC鋼的1/3,是制造戰列艦裝甲鋼的理想材料。為了能夠制作出相應的大厚度鍛壓件,r 本還耗費巨資從德國引進了15000噸水壓機。
在大和級上VH鋼被用于制造主裝甲帶和炮塔正面等大厚度裝甲。大和級的主裝甲帶由1320塊VH鋼組成,從1號前主炮塔前端一直延伸到3號後主炮塔後端,彈藥艙、輪機艙和主機等關鍵部位被集中布置在主裝甲帶的保護內。裝甲帶的縱向則從船舯水線部位一直延伸到底部。水線以上的主裝甲帶厚達410毫米,並內傾20°,相當于560毫米厚的垂直裝甲(我們可以根據這個防護值推之94式460炮在2萬米的大致穿深,因為主裝甲帶被要求在此距離上擋住本艦主炮攻擊)。主裝甲帶以下的側舷列板厚度自上而下遞減為200-75毫米。主裝甲帶的頂部裝甲敷設在戰艦的中甲板處,為厚度200-230毫米的含鉬均質鎳鉻合金鋼(中甲板裝甲的邊緣處厚230毫米並帶有7°的傾角,當時世界上只有大和號采用了這種先進的傾角甲板設計)。裝甲帶的前後兩端則由270-350毫米的裝甲隔壁防護。主裝甲帶以外的舵機艙也被重甲覆蓋,主副舵機艙的頂部裝甲厚200毫米,主舵機艙的艙壁裝甲厚360毫米,副舵機艙艙壁厚250-300毫米。
主炮塔是戰列艦上與主裝甲帶並重的一個防護區域。大和級的主炮塔是全艦防護最為堅固的地方,主炮塔的正面裝甲厚650毫米,並有45°傾角,防護水平在世界戰列艦建造史上首屈一指。主炮塔側面厚度250毫米,後部190毫米,頂部270毫米。主炮炮座的前部和側部厚度也有560毫米,後部裝甲厚380-440毫米。主炮前的主甲板處還敷設了35-50毫米的合金銅護板以增加對主炮彈藥庫的保護(可抵擋250公斤航彈攻擊)。
另一個重點防護部位則是司令塔,大和級的司令塔頂部和側壁的厚度達500毫米,從司令塔向下延伸至主裝甲帶的通信線路也由300毫米的裝甲保護了起來。
大和級在其他區域的防護也盡力做到盡善盡美。如在位于中甲板的煙囪開口處安裝了一塊獨特的「蜂窩狀」裝甲塊,厚度達380毫米,板面上布滿了180毫米直徑的小孔,這樣既可以排煙順暢,又可以是這一塊區域得到非常有效的保護。煙囪的下部也有50毫米裝甲保護。
大和的副炮塔防護長久以來一直為人所詬病,其厚度只有25毫米,只能抵擋近失彈和破片。其實r 本的設計師們並非不想增強對副炮塔的防護,而是發現副炮塔如果也披掛重甲,會影響炮塔的重量和回旋轉動速度。作為補償方案,副炮的炮座采用了75毫米厚的CNC含鉻合金鋼來保護彈藥庫的通道(實際上是在25毫米的NVNC非滲碳含鉻釩合金鋼基礎上再加50毫米的CNC)。這一處的防護也就成了大和級的一個不起眼的軟肋,後來大和號被擊沉時2號副炮塔被命中後引起了大火。
對于大和級裝甲的質量,長久以來一直有不實的偏見存在,比如曾經有資料宣稱,戰後美國拿三號「信濃」艦的裝甲做測試認為其質量只有同厚度美國裝甲的83%。實際上,戰後美國的確曾經使用過12塊r 本海軍裝甲進行測試,其中就有4塊大和型特有的VH型裝甲。厚度分別為183毫米,336毫米,380毫米,以及一塊660毫米主炮前盾(以上12塊裝甲據說屬于信濃艦,因為其建造中途改裝為航母,因此留下了一些重型裝甲塊),但是410毫米側舷主裝甲帶裝甲沒有出現。
美軍使用8英寸、14英寸火炮對以上裝甲進行了sh 擊測試,結果如下︰
1.183毫米VH鋼,測試用火炮︰8英寸火炮,測試結果︰裝甲質量118±1,高于美軍等厚度最高質量裝甲。
2.336毫米VH鋼,測試用火炮︰14英寸火炮,測試結果︰裝甲質量87±1,為美國等厚度裝甲的97%。
3.380毫米VH鋼,測試用火炮︰14英寸火炮,測試結果︰裝甲質量82±1,為美國等厚度裝甲的92%。
4.660毫米VH鋼,測試用火炮︰16英寸50倍徑火炮,測試結果︰裝甲質量90±3,美國海軍根本沒有等厚度裝甲可以與之比較,而且我們也可以看到其質量甚至高于300毫米美r 裝甲。
除了大和特有的VH鋼外,被用于大和中甲板的MNC裝甲和次要部位的NVNC裝甲也經受了測試,大致結果是178毫米的MNC裝甲只相當于美國裝甲的90%,但248毫米級別的MNC上升至98%,而307毫米NVNC裝甲雖然沒有美國裝甲可以比較但是至少好于等厚度德國裝甲。
以上事實說明,所謂大和級裝甲質量差因此防護水平不如美軍裝甲,質量只及83%的說法根本是無稽之談。最差的MNC鋼也有美軍等厚度鋼板的90%,而183毫米級VH甚至是美軍等厚度最高級別裝甲都無法比擬,至于660毫米VH,美國根本造不出來等厚度鋼與之比較。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這里用于測試的是戰爭中開工的「信濃」號的裝甲,由于缺少熟練工和稀有資源缺乏,其裝甲工藝水平與開戰前開工的「大和」、「武藏」相比或許略差。比如VH的鎳含量,「大和」為3.7-4.2,而美國人測試的4塊VH只有3.65-3.82。
那麼大和主要部位的防護究竟如何呢?理論上衣阿華戰列艦的MK7型50倍徑406艦炮只有在短于16公里的近距離上擊穿其410毫米20°傾角主裝甲帶,而面對650毫米45°傾角主炮塔炮盾,MK7只有靠近到0距離才有可能擊穿(遠距離下落角夠速度不夠,近距離速度夠下落角無法應付大傾角)。反過來,大和級在27公里的距離上可以擊穿衣阿華的任意部位,包括主裝甲帶、司令塔和主炮塔炮盾。也就是說,大和級由于最強的主要部位防護,再搭配上最強的反艦火力,使其在傳統的戰列艦炮戰中具備了凌駕于其他任何一款戰列艦的優勢。
大和級的水下防護設計被要求能夠抵御400公斤TNT當量的爆炸,被命中2-3條魚雷不影響作戰,這一指標在諸多戰列艦中非常罕見。為了達到這個設計要求,大和級采用了三重船底來應對水下爆炸,並且設計了1147個水密艙來增加抗沉x ng。但由于大和艦設計時強調集中防御思想,因此水下防護系統的長度只佔全艦長度的40%,對于抗擊艦艏和艦艉的水下爆炸是十分不利的。
注解︰
注1︰真正位居二戰戰列艦x ng能王座之上的是大和級戰列艦,它擁有最強的火炮,最強的炮塔、炮座、指揮塔裝甲防護,最強的艦體水平防護,最厚的舷側裝甲,最厚的彈藥庫艦底裝甲,雙層防雷過濾艙,比俾斯麥還多的水密隔艙,這一切都來源于它高達6.4萬噸的標準排水量和r 本設計師的不懈努力。唯一的遺憾是它誕生在一個二流的工業國家——r 本,工業基礎上的劣勢消耗了大和級很多排水量。例如沉重的460mm主炮系統,西方列強國家可以用口徑更小重量更輕的火炮達到相近的x ng能;MNC勻質裝甲的x ng能如果能夠達到德國Wh的水平,也就不用鋪設厚達200-230mm的主水平裝甲板;VH裝甲如果擁有英國P1935CA的x ng能,艦體側面防彈能力還將大幅度提升。而缺乏尾部主水平裝甲和首尾水線裝甲帶等設計缺陷,歸根結底也是由于工業基礎的劣勢造成的,安裝9門460mm大炮的r 本戰列艦即使擁有高達6.4萬噸的標排,重量分配依然捉襟見肘。但需要明確的是,種種缺憾也許讓它的x ng能降低到西方列強國家5萬噸級戰列艦的水平,卻沒有降低到4萬噸級戰列艦的水平,蒙大拿和興登堡級並沒有完成,所以大和仍然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戰列艦。
注2︰因為技術限制,各國裝甲鋼板保持最佳抗彈x ng能的厚度都有一定限額,超過限額增大裝甲厚度並不能等比例的提高抗彈能力。所以除了在300mm以上厚度裝甲x ng能優勢明顯的英德外,各國都采用了傾斜布置裝甲的方式來提高彈道厚度以增加防御力,同時也常采用各具特x ng的多層裝甲重疊布置的方式來力求保證每層鋼板的質量和整體抗彈x ng能,而不是單純的增加單層鋼板厚度,例如美國衣阿華級戰列艦的495mm炮塔正面裝甲為63+432mm構成,意大利維內托級戰列艦的350mm主舷側裝甲為70+280mm構成。此外,表面熱處理硬化裝甲的厚度限制沒有表面滲碳硬化裝甲嚴格,這就是r 本人何以能將大和的炮塔正面裝甲做到650mm的原因,如果是滲碳裝甲,則無法在基本保持x ng能的前提下達到這樣的厚度。
注3︰所謂改進自英國VC鋼的r 本NVNC鋼,其實是把維克斯滲碳裝甲改為維克斯非滲碳裝甲,用簡單的表面熱處理硬化工藝代替英國人復雜的表面滲碳硬化工藝,在降低生產成本的同時也舍棄了一些x ng能。r 本除了大和級戰列艦使用VH鋼以外,大部分的其它新式軍艦,如高雄、妙高、最上級重巡洋艦使用的也都是簡化了工藝的NVNC鋼。但值得一提的是,根據美國的戰後測評結果,與信濃僅相當于同時期ClassA鋼抗彈x ng能83.9%的VH鋼不同,r 本用于大和和武藏號戰列艦建造的VH鋼質量和同時期美國的ClassA鋼相當,而一塊183mmVH裝甲鋼,x ng能超過了這個厚度上所有的ClassA鋼,甚至略微超過了同厚度的KCn/A鋼,x ng能位列世界第一。盡管r 本軍艦裝甲質量整體低下,但傾盡全r 該國力建造的大和和武藏號戰列艦的裝甲質量並不差,造成r 本大部分軍艦裝甲質量處于劣勢的真正原因在經濟上而不是技術上。
生活設施
大和級戰列艦還是當時r 本帝國海軍中條件最好,設施最全的艦艇。單食堂就分成長官及艦長烹飪室、第一士官烹飪室、第二士官烹飪室、準士官烹飪室、兵員烹飪室等五類。其菜s 之好,較當時r 該國內一般家庭的伙食標準高出許多,在r 本聯合艦隊中也是首屈一指。大和級還是r 本海軍中唯一一級全艦裝有zh ngy ng空調的戰斗艦艇。全艦成員約2500-3000人,1/3士兵可以享受專用臥鋪,軍官全部是雙層臥鋪(2人或4人/間),人均居住面積3.32平方米(長門號戰列艦上大概是2.6平方米,一般驅逐艦上只有1平方米)。
艦員編制
大和級艦員按當時r 本海軍編制,分為炮術、航海、通信、內務、機關、飛行、醫務、主計(財務)等八個科,各科主官分別是炮術長,航海長,通信長,內務長,飛行長,機關長,軍醫長,主計長;每個科下屬若干個分隊,每個分隊設大尉分隊長1名,少尉分隊士數名;分隊下設班,每個班約15人,班長為上等兵曹。艦員編組為20個分隊。大和號最終時設有22個分隊,武藏號設有21個分隊(相差者為萊特灣海戰後新增的高炮分隊)。艦上最高長官為大佐艦長,戰斗時在晝戰或者夜戰艦橋上負責指揮戰斗,副艦長則在司令塔內負責損管防御。大和級戰列艦服役經歷
1941年12月16r 大和號戰列艦竣工並被編入r 本海軍聯合艦隊。1942年2月接替長門號戰列艦作為r 本聯合艦隊的旗艦,1942年6月參加了中途島海戰。
「武藏」(近處)與「大和」(遠處)1942年8月5r 武藏號戰列艦編入r 本海軍聯合艦隊。大和級戰列艦雖然威力巨大但生不逢時,恰逢戰列艦的主力艦地位開始被航空母艦所取代的時代,並且r 本海軍將其當作最後決戰的王牌未經許可聯合艦隊不得輕易動用而很少出戰。1944年6月馬里亞納海戰中,「大和」與「武藏」編入機動部隊掩護航空母艦,但是面對美國海空軍的優勢無所作為。1944年10月萊特灣海戰中,武藏號在菲律賓錫布延海域遭到美軍飛機攻擊,被19枚魚雷和17枚炸彈擊中後沉沒,「大和」號被多枚炸彈擊中受傷。1945年4月7r 「大和」號作為第二艦隊旗艦開赴沖繩群島海區,企圖對登陸盟軍進行自殺x ng特攻,途中在r 本九州島鹿兒島西南海域遭到美軍航空母艦艦載機群集中攻擊,被10枚魚雷以及24枚炸彈命中,傾覆過程中發生爆炸沉沒。大和級大和號具體情況
大和號戰列艦
公試中的大和號大和號(ビネシ)以古國名,即r 本畿內五國的大和國命名,並且有象征「r 本民族」的意義。大和號是大和級戰列艦?的一號艦。"大和(計劃名A140F6)"在1937年11月4r ,于廣島縣吳市的吳海軍工廠開工。為建造大和擴建了干船塢。建造中的大和為了保密,在能俯視造船廠的地方都加上圍板,造船廠本身亦執行著嚴謹的機密管制。1940年8月8r 大和號下水,僅是在大和所在的船塢注水而已。由于保持機密,下水典禮並沒有向外公布。1941年12月7r 完成海試,同年12月16r 服役。
大和號服役情況
1942年2月12r 大和成為聯合艦隊旗艦。一部分的航空母艦戰隊官佐在開戰後5個月因大和仍然沒有出擊而說「不是聯合艦隊,是大和旅館」。6月中途島海戰,大和在遠離航空母艦部隊的後方跟進,而沒有直接參與海戰。
1942年8月17r 大和出航特魯克島支援所羅門群島方面的戰事。1943年2月11r 旗艦的任務被改良了司令部設施的大和級?二號艦"武藏"取代。1943年5月8r 返回r 本本土,在吳增強了防空火力後,8月16r 返回特魯克島。雖然所羅門群島的戰事不利,但是武藏、大和依然沒有直接參與戰事,只是不斷往返r 本與特魯克,批評「大和旅館」的聲音不斷加強。
1943年12月25r 大和在特魯克島以西180海里被美軍潛艇魟魚號發sh 的魚雷擊中3號炮塔下的右舷。盡管只是令艦身小部分受損,但由于爆炸的沖擊將船舷下端部分鋼板推入艦體內,而支持裝甲板的支撐構造則插穿防御彈片的水密艙縱向隔牆,機械室及火藥庫進水。如此只是敵彈命中的沖擊就能令艦體水密艙進水是危險且致命的缺陷,大和在修理時進行修補,增設了一層呈45度傾角的縱壁。大和在修理時拆除兩舷的副炮炮塔,強化了對空火力。
錫布延海海戰大和號第一炮塔中彈1944年6月15r ,大和參與菲律賓海海戰(馬里亞納海戰),r 本海軍首次將戰列艦?編入機動部隊掩護航空母艦作戰,但在整個戰役過程中並沒有特別活躍的表現。
1944年10月22r ,大和編入第二艦隊參加萊特灣海戰。25r 薩馬島海戰中使用主炮共發sh 了104發炮彈。在回程前前甲板共被美軍轟炸機命中了4顆炸彈,但對後續的戰斗沒有特別影響。直接擊中炮塔的炸彈,只令炮塔上的涂漆剝落(根據第二炮塔長奧田特務少佐的手記中記述,炸彈命中後的沖擊令第二炮塔的人員大半因腦震蕩而倒下)。入塢修理損傷時再次強化了防空火力。
大和號的傾覆
1945年4月6r ,大和作為第二艦隊旗艦,從山口縣德山灣海向沖繩方向出擊。執行自殺式特攻的命令。12時30分在鹿兒島縣坊之岬海90海里遭到美軍艦載機轟炸,到14時17分,共受到美軍386架飛機多波次的攻擊。
大和號沉沒時發生大爆炸主要的損害情況如下︰12時38分被2枚中型炸彈擊中,後部sh 指揮所、2號副炮、對空雷達損壞。12時45分左舷前部被1枚魚雷命中。13時37分左舷zh ngy ng部被3枚魚雷命中。13時44分左舷中部被2枚魚雷命中。14時被3枚中型炸彈命中。14時07分右舷zh ngy ng部被1枚魚雷命中。14時12分左舷中部、後部各命中1枚魚雷。右舷主機只能提供12節的速度。這時左舷傾斜6度。14時17分左舷中部被魚雷1命中。14時20分,左舷傾斜已增至20度,復原傾斜已經不可能。全員上甲板命令發出。美軍采用摧毀一側舷的對空裝備後,再使用魚雷集中攻擊該舷的方法,sh 向大和的魚雷除一枚外,全都集中左舷,令其喪失復原x ng及c o控x ng。後部注排水控制室被破壞,令注排水十分困難。由于艦只已不能c o控,美軍的魚雷更容易擊中大和。「全員上甲板」棄艦的命令下達3分鐘後艦身已大傾斜且露出紅s 的艦月復,14時23分橫轉並沉沒,第3主炮塔的彈藥庫發生大爆炸。2767名艦員中僅276名生還。當時爆炸引起的火柱及蘑菇雲,遠至鹿兒島亦能看到。1945年8月31r 除籍。
目前大和位于北緯30度42分、東經128度08分,即長崎縣男女群島女島南方176公里,水深345米的地方。
大和號歷代艦長
宮里秀德(大佐)︰1941年9月5r ∼(艤裝委員長)
高柳儀八(大佐)︰1941年11月1r ∼
松田千秋(大佐)︰1942年12月17r ∼
大野竹二(大佐)︰1943年9月7r ∼
森下信衛(大佐)︰1944年1月25r ∼
有賀幸作(大佐)︰1944年11月25r ∼1945年4月7r
編輯本段大和級武藏號具體情況
武藏號戰列艦
武藏號(ハイウ)以r 本古國名,即r 本東海道的武藏國命名。武藏號是大和級戰列艦的二號艦。武藏于1938年3月29r 開工,建造地在三菱長崎船廠,1940年11月1r 下水,武藏建造過程中對司令部、艦橋設施實施了改進,1942年8月5r 竣工。x ng能數據與「大和」號相同。
1943年2月11r ,武藏曾一度接替入塢修理的姊妹艦大和成為r 本海軍聯合艦隊的旗艦。
1943年5月17r ,運載r 本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的遺體返回r 本。
1944年3月29r ,武藏由帕勞出港時遭到美國潛艇的伏擊,一枚魚雷擊中水線以下艦艏,造成大量進水(3000噸)。4月3r 返回吳港修復損傷。在修理時拆除兩舷的副炮炮塔,強化了對空火力。
從文萊出航時的武藏號1944年6月,大和、武藏所在的第2艦隊編入第1機動艦隊,為航空母艦提供掩護,參加馬里亞納海戰。
1944年8月,豬口敏平成為了「武藏」號艦長,由于他對戰列艦炮術的j ng通在r 本海軍內部被譽為「炮術之神」。
武藏號的傾覆
1944年10月,由栗田健男海軍中將率領包括大和、武藏在內的第2艦隊從婆羅洲北部的斯里巴加灣出發,企圖攻擊位于萊特灣的盟軍登陸艦隊。1944年10月24r 進入菲律賓錫布延海,10時30分遭到美軍航空母艦飛機攻擊。武藏成為美軍飛機主要攻擊目標之一。武藏被第一枚魚雷命中時,相當于400公斤TNT的爆炸雖然對可承受500公斤TNT打擊的艦體所造成的損害微不足道,但爆炸產生的震動卻造成主炮方位盤出現故障(瞄準裝置的失靈使武藏主炮無法齊sh ,其艦長豬口敏平與艦同沉前留下遺書中都不忘要求改進主炮方位盤)。第二輪空襲時武藏的炮術長請求艦長豬口敏平允許主炮發sh 對空的三式彈,但是艦長因擔心三式彈對炮膛磨損大予以拒絕,一旦使用後續作戰時很難保證sh 擊j ng度。
錫布延海海戰
武藏號遭到美軍飛機攻擊12時左右第二輪空襲中武藏被3枚魚雷命中左舷,造成艦體左傾,艦首下沉,為保持艦體平衡向另側舷部分艙室注水,2枚炸彈命中左舷,大火蔓延機艙受損只能以三軸推進,航速尚能保持22節,由于艦體破損增大了阻力,武藏還是漸漸月兌離了編隊。13時19分,第三輪空襲中,武藏左、右舷分別被2枚、3枚魚雷擊中,造成防御隔壁破壞,大量進水。另有4枚炸彈命中。三輪空襲之後,武藏向左傾斜10度,月兌離編隊落後了很遠。15時孤立的武藏成為空襲的重點,接二連三地被11枚魚雷、10顆炸彈命中。15時30分武藏已經喪失了機動能力。武藏總共被19條魚雷和17顆航空炸彈擊中。19時15分,由于傾斜增大且無法控制,下達棄艦的命令。武藏于19時35分傾覆沉沒。1021名艦員喪生,1376名艦員生還。1945年8月31r 除籍。
武藏沉沒水域位于北緯13度7分,東經122度32分。
歷代艦長
︰
有馬馨(大佐)︰1942年8月5r ∼
古村啟藏(大佐)︰1943年6月21r ∼
朝倉豐次(大佐)︰1943年11月6r ∼
豬口敏平(少將)︰1944年8月15r ∼1944年10月24r x ng能數據匯總
標準排水量︰64000噸,
常備排水量︰67123噸,公試排水量︰69100噸,滿載排水量︰71659噸
尺寸︰全艦長263米/水線長256米/艦寬38.9米/吃水10.4米/水線寬36.90米/垂直線間距243.96米
動力︰①號艦本式重油專燒鍋爐,8台艦本式蒸汽輪機,4軸,主機輸出功率153553馬力
航速︰27節,儲油量6400噸,續航力︰7200海里/16節。
武備︰三聯裝460毫米/45倍口徑九四式主炮3座(前2後1),三聯裝三年式155毫米/60倍口徑副炮4座(改裝拆除2座),雙聯裝仈ji 式127毫米口徑高sh 炮6座(大和號改裝增加6座),三聯裝九六式25毫米口徑高sh 炮8座(武藏號改裝時增加到130門、大和號改裝增加到162門),聯裝九三式13mm機槍2座
裝甲︰側舷裝甲帶(最大)410毫米,炮塔(正面)650毫米,(頂板)200-230毫米,炮座560毫米,彈藥艙頂板270毫米,上層甲板55毫米,主甲板200-230毫米,指揮塔(最大)500毫米。裝甲重量21266噸
彈sh 器︰兩座一式二號11型彈sh 器
艦載飛機︰7架水上飛機(用于偵察、校sh 與聯絡)
艦員︰2415人
建造船廠︰吳海軍工廠大和
三菱重工長崎造船廠武藏
川崎重工神戶造船廠信濃(後改為航空母艦)
吳海軍工廠第111號艦(未建成)
(第797號艦未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