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帝對于手下貪腐一向十分痛恨,何況這些人竟敢把手伸向國家田賦!
可是沒有證據,他雖貴為帝王,也不能無端治郡縣官員的罪。
況且,天下三十六郡,上千個縣府,牽扯起來這天下還不亂了套。而且,這件事說到底還是丞相府失察。
始皇帝對于眾多郡縣官吏沒有辦法,可心中這股惡氣總是還要遷怒于人的。
始皇帝輕輕吐出一口濁氣,目光看向王綰、馮去疾。
不待始皇帝開口,王綰早已起身,向始皇帝躬身施禮道︰「陛下,虧失田賦,而丞相府不查,乃老臣之過,請陛下責罰。」
秦以左為貴,王綰乃左丞相,丞相府自然以他首,若是始皇帝追究丞相府責任,自然是要由他來負的。
馮去疾也忙起身道︰「臣雖為右丞相,亦有失察之罪,請陛下責罰。」
見兩人主動攬責,始皇帝心中怒氣稍減,如何處理此事心中已有了定策。
始皇帝輕輕揮揮手,示意二人落座,緩緩道︰「田賦乃國之根本,豈容有失?誰來氶責並不重要,現今需做之事,乃是如何再不會使田賦流失。爾等可有妥善之策?」
王綰用袍袖輕輕擦拭了一把額頭上沁出的冷汗,回道︰「臣即刻命丞相府發文至各郡縣,嚴令各地通查田畝,重新造冊上報。」
蘇正此時早已鎮定下來,皺著眉頭道︰「只是山東郡縣地域廣大,要各郡縣詳查田畝,不使田賦流失,恐多有難處。逐一丈量,所費時日更是許多。」
若按王綰所說,在全國各郡縣通查田畝,實際上就是重新普查田地,不僅所費人力巨大,時間也會曠日持久,至少明年田賦還不會收全,是在不是個好辦法。
始皇帝看著神態輕松的李斯,心中一動。
「廷尉,此事既是你奏,想必已有月復案,有何良策且道來。」
李斯施禮道︰「陛下,此事不難。按冊通查各郡田畝,所耗實是巨大,臣有一策。」
「只需通曉各郡縣,限定時日,所有不在冊擅自開墾的田畝,必須自行報上,各郡縣按實有不在冊田畝數額補發田契,田地從此歸于開墾者,以往所欠田賦不再追究。隱匿不報,除沒收田地,還要處以重罪,此後荒地嚴禁擅墾。如此,不出兩月,所有未在冊田畝都會入冊,明年田賦即再不會缺少。」
那些不在冊的田地,雖然可隱匿一些田賦,但卻不在自己名下,乃是黑田,耕者自然心有戚戚。
更何況還無法買賣。
如按李斯所說,官府給其田契,便是承認其合法,各地農人豪強又怎肯隱匿不報?
「好!」始皇帝向李斯投來贊賞神色。
「即按廷尉所說,丞相府明日發文至各郡縣。」
呂遠鵬此時如果听到這個消息,恐怕會樂得蹦起來。
呂遠鵬知道,在始皇帝統一六國後,確曾發詔令,擅開荒田歸于開墾者,官府給予田契。這也是他不听勸阻,極力向徐堪討要荒田的目的。只是他並不確知始皇帝這個詔令是何時下發的,他只是大致估計應該在屠睢再次南征百越前。
由于他推出新犁,卻使這件事提前發生了。歷史在這一刻,已經悄悄發生了轉變。
心情大好的始皇帝飲了一口清酒,看著催平。
「崔卿,你將沛縣尉兌換秦錢再行講述一番。」
始皇帝說完,微微閉上雙目。
崔平知道,這是始皇帝心中已有去除六國貨幣獨行秦錢之意。心中不由又驚又喜。
崔平驚的是,這呂遠鵬小小年紀,竟然有此深謀遠慮。
喜的卻是,自己這次可是跟這呂遠鵬沾了大光。
崔平掩飾不住心中興奮,開始在殿中向眾人講述在呂遠鵬競拍兌換秦錢,以及呂遠鵬認為大秦一統華夏,獨行秦錢乃是消除六國遺患的必行之策。
听完崔平所述,殿中人等,除了始皇帝和徐堪,俱都驚異萬分。
去除六國貨幣,獨行秦錢,這件事在半月前由李斯建議,始皇帝已經悄悄在他們這些重臣中商議,可這遠在沛縣的一個小小縣尉竟然早就預見到此事,如何能不讓他們震驚。
崔平說完,始皇帝張開雙目,看了眾人一遍,微微嘆了口氣道︰「這沛縣尉年紀雖小,智識卻是過人。只是有些可惜了,不是我老秦人……」
始皇帝此話一出口,已知不妥及時打住話頭。
始皇帝一向不信任六國之人,嬴政十年就曾盡驅六國之人,李斯也才為此上了《諫逐客書》。此後,始皇帝雖然不再驅逐六國人才,可出身六國的人,很少重用,在骨子里還是不是很信任。至于馮去疾、李斯等人,那是經過始皇帝考驗許久的親信,已是例外。
始皇帝道︰「難能可貴的是,這沛縣尉還自創新體,大異于我老秦大篆。雖無我大篆端莊,可也簡介工整易于書寫。朕早有取棄六國文字之意,不想這沛縣尉又想到此處。爾等且看這呂書如何?」
立在始皇帝身後的那太監邁著碎步趨到王綰案前,將手捧的卷軸遞與王綰,王綰看後依次傳給眾人觀看。
只是眾人看這呂書,雖然驚異贊賞,可沒人有任何表情。因為他們都知道,始皇帝統一文字一事,早已安排李斯去做,而且在一月前,李斯新創小篆也已完成,始皇帝已是首肯,小篆正在修訂完善中。他們搞不明白,始皇帝此時把呂書拿出示人,是和用意?
而且,李斯就在這里,他們也不好夸贊呂遠鵬。
「廷尉所著小篆業已完成,朕心甚慰。本意將小篆作為我大秦文字,取締六國雜文。今觀這呂書亦為不凡,棄之不忍。」
「朕意以小篆為我大秦國體,詔制律法公文皆用小篆,而官獄文書案卷可用呂書。」
「沛縣呂文所說甚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朕意已決,即日起朕即為祖龍,天下同文,貨市同錢、車同軌、市同衡……」
「沛縣尉少年有為,屢有殊勛,賜爵大夫,進為泗水撲盜大使,掌兵一曲,剿滅泗水盜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