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了香氣濃郁的伊斯坦布爾,德國海軍訓練艦「夏洛特」號又回到了平靜而美麗的地中海。它乘風西行,駛過愛琴海和伊奧尼亞海,轉向進入亞得里亞海。
從地理的角度看,亞得里亞海是地中海北部的一個雪茄型大海灣,長接近800公里,均寬約160公里,大部分沿岸領土屬于奧匈帝國和意大利,僅有72公里寬的海灣入口處于意大利和奧斯曼帝國的控制之下。因此,風平浪靜的亞得里亞海被視為德奧意三國同盟的「內湖」,奧意兩國艦船可以不受限制地遨游其中,但現實並不像事物表面看起來這麼單純。
從15世紀到18世紀末期,曾經擁有光輝燦爛歷史的意大利受到哈布斯堡王朝的控制,拿破侖戰敗後,短暫統一的意大利王國再次陷入分裂,直至1870年,意大利人重新統一國家的努力才宣告成功。想要鞏固國家**乃至重現羅馬帝國的光輝,奧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始終是它的頭號威脅,地緣上的利益沖突使得它們之間的同盟從最一開始就帶有無法根除的頑疾。
在歷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奧匈帝國為了拉攏意大利參戰,開出了獲勝後將法屬突尼斯交予意大利的條件,而意大利最終接受了協約國方面的開價——獲勝後得到奧匈帝國的伊斯特拉和達爾馬提亞。隨著意大利的臨陣倒戈,奧匈帝國的海軍艦隊被死死困在了亞德里亞海,除潛艇部隊還能溜過封鎖線進入地中海作戰,包括四艘無畏艦在內的水面艦隊在整個戰爭期間毫無建樹……
「夏洛特」號抵達亞得里亞海東北部時,正踫上奧匈帝國海軍進行海上訓練。由魯道爾夫。蒙泰庫科利伯爵任總司令的奧匈艦隊出動了包括四艘戰列艦在內的二十余艘軍艦。這些桅桿上懸掛著紅白旗幟的艦艇在微波蕩漾的海面上擺出戰斗陣列,隆隆炮響猶如晴天驚雷,艦隊轉向或變化隊形時,艦艏蕩起道道白浪,艦尾掃出條條水痕,燃煤鍋爐排放的煙塵形成了蔚為壯觀的人造煙雲。
艦隊訓練的場面頗具觀賞性,官兵們的素質也可圈可點,但這絲毫不能掩蓋奧匈帝國海軍實力相對弱小的現實。縱觀歷史,不論是稱雄歐洲的日耳曼民族神聖羅馬帝國,也即是德意志第一帝國,還是神聖羅馬帝國正統衣缽的繼承者,奧地利帝國,乃至從奧地利帝國演進至今的奧匈帝國,它們無一例外屬于傳統的陸權國家。以現時數據作對比,擁有近70萬平方公里領土和5000萬人口的奧匈帝國,同時期的法國本土面積55萬平方公里、人口4000萬,意大利面積不到30萬平方公里,人口約3500萬,德國本土面積54萬平方公里、人口6500萬,而奧匈帝國的艦艇總噸位僅20萬噸出頭,相當于德國海軍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