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回之帝國的歷史 第二百六十七章 “野心”

作者 ︰ 西南北無家

當陸秀夫和趙與珞為了兵部在朝廷寶行開戶一事覲見陛下後,面對他們的詢問,帝國陛下卻輕描淡寫地擺了擺手。

「老師,趙愛卿,兵部在寶行里立個戶,朝廷放些錢進去,讓他們自己去采購軍服,這其實並沒有什麼。」

「朕倒是認為,假如他們能做好這件事,今後還可以讓他們采辦更多的軍需,甚至朝廷將來把軍費開支交給他們自行使用,也不是不可以。」

听了如此「聖諭」,趙與珞腦袋一蒙,忍不住就諫了言。

「陛下,財貨之事,軍鎮萬不可得專。長此以往,臣恐將來藩鎮之禍真的在所難免。」

陸秀夫可就比老趙沉得住氣多了,他只是淡淡地問道︰

「陛下可否為臣等解說此舉之因?」

帝國陛下似乎猶豫了一下,可終于還是說道︰

「老師,趙愛卿,朕認為,我大宋要想革除過去的弊病,治理好這個天下,有一點是必須要做到的,那就是朝廷各部職責明確。」

「就以兵部來說,它之所以設立,就是因為它被賦予的職責與朝廷其它各部並相同。這個不同更明確地講,就是文官治國、武將保衛家園。」

「所以,任何時候朕都不會允許武人干政,因為這逾越了他們的職責範圍。」

如果趙與珞還暫時沒有反應過來,陸秀夫是絕對知道他滿嘴義正詞嚴的好學生言外之意的。

朝廷職責明確,武將不能「干政」,那麼是不是文官也不可以「涉武」呢?可陸秀夫也不吭聲。

「也只有在這個前提下,朕才會考慮將朝廷的軍費交給兵部自行使用。」

趙與珞張開了嘴,但他「英睿的太祖之後」擺了擺手,將他的話堵了回去。

「這個舉措的實施還需要一個條件,」在瞥了一眼他的好老師後,帝國陛下一字一句地說道,「兵部要有年度的軍費支出計劃,朝廷則要有年度支出預算。」

得,廢才就是廢才,高低還是把後世的名詞給用了出來。

听了陛下的話,老趙瞪大了眼,而面容一直十分平靜的陸秀夫則心中一動。他是知道他的好學生的,這時候才算是這個狡詐的小子真正露出點他的小心思。

他立刻慎重地問道︰「陛下的意思是?」

東在此時推出軍需采購制度其實並不僅限于刺激民間經濟發展這一個方面的考慮,而是還有著更復雜、更深層面上的盤算。如果講明確點,也就是他要開始對朝廷的體制下手了。

因為他認為,即使在眼下難以建立後世的現代國家體制,但也應推動大宋進一步向這方面靠攏。

兄弟們基本上都知道,後世的軍需采購,實際上是在軍費開支計劃的範圍內;而軍費開支計劃,又是整個zh ngf 財政預算計劃的一部分。至于zh ngf 制定財政預算的目的,則是為了貫徹「量入為出」的原則。

東的目標之一,就是建立大宋的財政預算制度。

大宋是比以前有錢了,可事情並沒有結束。這是由于,光依靠改換幣制、推出國債和銀行等舉措,也只是暫時解決朝廷財政之困,並不能完全解決問題,甚至有可能將來問題更嚴重。

因為國債也好,銀行也罷,實際上它們玩的都是負債經營。國債就不說了,有幾家銀行的主要資金來自于它們自己的錢?

況且錢再多,人也能將它花出去,而且人的弱點之一,就是有時候錢來的太容易,往往就會不當回事。更不要提在有些人的觀點中,朝廷的錢,不花白不花。您說是不是?

南宋剛發行「會子」時,由于僅僅是印了一些字在紙上,並非是過去真正的錢,宋孝宗為此有相當一段時間都睡不好覺,深恐出現天下大亂。可後來又如何?從他開始時的一千萬貫,變成了後來的六億五千萬貫,由此形成了「會子危機」。

大宋以後會不會因錢不夠花,也無節制地發行國債?難說啊。

後世解決上述問題的方法之一,就是建立財政預算制度,以此形成對zh ngf 花錢的一定限制和約束。

當然,這個限制和約束在後世又被所謂的財政赤字加以了抵消,所以,即使以西方國家之富裕,它們仍然還是出現了什麼財政危機。

有時候「寅吃卯糧」其實也沒有什麼,但總是「吃」,終究是會吃出事情來滴。人類有時候就是太聰明,反而變成了折騰。

東之所以重視財政預算制度,除了限制和約束之外,它還有著zh ngf 資源調配的作用。而這些,不僅是他「打造新的帝國」大計所必須,同時也是他忽悠朝廷眾人的說辭。此外,他還明白,到了這個時候,有些事情他也必須攤開來了。

面對他好老師的詢問,這個狡詐之徒反問道︰「老師,假如天下平定後,您認為朝廷養兵所需,應佔朝廷歲出的多少?」

陸秀夫一怔。

朝廷不可一r 無兵,可花的錢到底該多少,即使是他也說不出來。因為歷代以來就沒有明確的說法。

他的好學生看了看他,淡淡地說道︰「朕認為,朝廷六部,兵部將來的用度,理當為朝廷開支的兩成以下。」

好麼,天大的餡餅又砸下來了,陸秀夫和趙與珞頓時一楞。

大宋過去養兵耗費了朝廷近八成的歲入,這個重負一直困擾了帝國幾百年,不要說把它降到兩成,就是能將它減為一半,都將成為朝廷眾人的奢望。可這與陛下的野心相比,實在是小巫見大巫了。

但某鳥人是不是在吹牛?不完全是。

當他將整個大宋的貨幣擁有量增加了十倍以後,從書面上講,過去百分之八十的花費就已經變成了百分之八。要是這樣來看,他說兩成都過份謙虛了。

當然,這仍然是玩笑話,國家經濟是不能這樣來算的。大宋過去的歲入有很多是實物,而實物是實物,錢歸錢,很多時候它們之間並不能劃等號。

真正要做到軍費開支在朝廷支出的兩成以下,他能否推動大宋經濟進一步發展是前提之一。至于另一個支撐他如此放言的條件,就是帝國新的兵役制度。

事實上,東推出新兵役制度也不是沒有經濟上的考慮,他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在將來把大宋的軍隊控制在合理的範圍之內。

因為從後世財政的角度講,一個國家如果軍費開支始終佔到財政支出的近百分之八十,它不僅是一個畸形的經濟,完完鳥早已飛得離它很近了,且還限制了國家在其它方面的發展。

宋代雖然有耗費帝國近百分之八十財政收入的「冗兵弊政」,可它卻仍然堅持了幾百年。這里面除了外部的壓力,社會上存在有大量的實物經濟、以及逃稅所涉及到的龐大灰s 經濟,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而義務兵役制實際上是一個非常有彈x ng的制度。

仍然以美國為例,當它于1917年加入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時,全國的兵力只有十九萬六千人。其中真正的陸軍是七萬七千人,剩下的還是國民j ng衛隊。而陸軍中的j ng銳,又是騎兵(這是美國國防部當時為這個軍種大肆狂購的原因之一)。

可當它對二十一歲至三十一歲(後改為十八歲至四十五歲)、體格健全的國民實行征兵制後,轉眼就拉起了一支四百多萬人的大軍,另有八十余萬人在海軍服役。

等戰爭一結束,很快就讓絕大部分的軍人退役,整個國家立刻進入平常體制。

這就是征兵制的妙處所在了。

听了陛下所言,此時的陸秀夫已經陷入緊張的思索,而趙與珞則真的蒙了,因為他搞不清楚他的陛下到底想的是啥。

你說他偏向武夫,他要在將來將兵部的花費降到朝廷花費的兩成以下,可說打壓武人,他卻又要將財權交給兵部。

但是,他「英睿的太祖之後」已經給出了解釋。

「老師,趙愛卿,朕知道,朝中大臣近來心里多有不舒服,認為朕的舉措偏向了兵部。可他們應該明白,戰事期間,朝廷理當首重軍事。而一旦戰事結束,自然也就無此必要。不僅禁軍的人數要壓縮,養兵的費用也同樣要減下來。」

「朝廷新的兵役之制固然要求天下民戶均要出兵士,可到了哪個時候,只需像太祖那樣,對從軍之人要求嚴一點,他們就是想從軍,也從不了了。」

後世招兵,體質不講,學歷高中以下人家都不樂意。要是按眼下這時代來論,這可是要達到了舉人的條件。

「朕之所以認為兵部要有軍費支出計劃,朝廷要有年度支出預算,是因為職責所在,各部均有自己的花費。朝廷可以把軍費交給兵部,但作為朝廷六部之一,兵部的用度是不是也應該在合理的範圍內?」

「只要朝廷降低軍費開支,兵部就是自己也要壓縮禁軍的規模。」

「有些事情,其實就像大禹治水,堵不如疏。」

世上之人,往往越是得不到的東西,他越想得到。如果這樣,還不如有條件的給他。

換句話說,啥叫「疏」?讓洪水順著河道往下走就是「疏」。從另一個角度看,「疏」的本身也是一種限制,它把肆意橫行的洪水限制在了河道中。

軍費開支計劃既是一種「放」,同樣也是一種「限」。這恐怕就是後世制度上潛藏的含義所在了。

在此時陸秀夫和趙與珞的眼中,帝國陛下淡淡的笑容里面,的確有種說不出來的「狡詐」。但是,帝國的陛下並沒有準備結束。

----------

這章有點亂彈了,切莫當真。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輪回之帝國的歷史最新章節 | 輪回之帝國的歷史全文閱讀 | 輪回之帝國的歷史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