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回之帝國的歷史 第二百七十二章 北元軍力之謎

作者 ︰ 西南北無家

()戰船在向廣州駛去。

艙內,帝國陛下和文天祥仍在看那張掛圖,可他們兩人也都沉默無語。

高桂的臉上有著遲疑,也許是實在忍不住了,他終于開口問道︰「陛下,末將不解,何以要將我禁軍的動向告知哪個史格?」

身為參謀院副使的高桂,眼下的職責其實很重。在張世杰坐鎮前方的情況下,盡管目前是劉師勇代總使,掌管著整個參謀院,但劉老大畢竟是水師將領,所以,禁軍步軍行動的所有籌劃,就主要落到他身上。

事實上,對于陛下把禁軍以後的總體謀劃拿來作為與史格的二次論題,高桂內心里是強烈反對的。這自然是由于他認為,即使不全講,這也很可能會泄漏軍機。

然而,陛下在亂來也就算了,反正他是陛下,反正他膽子大。可竟然連文天祥這個兵部尚書也不認為有何不妥,這就真的讓他無語了。

他也不是沒有在事先安慰過自己︰或許在這樣一個「論決」當中,同樣也能探听到點對方可能有的應對呢?

現在,「論」是「論」過了,別人卻根本沒說什麼,這就愈發讓他不解。

這個從不肯吃虧、喜歡佔便宜的陛下,再加上個腦袋瓜子賊聰明的狀元公,真的是做了一件傻事?

听了高桂的疑惑,帝國陛下與文天祥相互看了一眼。

隨即由宋瑞開了口︰

「高將軍,陛下此次與史格的再論,其實更多的是為了證實一事。即,是否北朝之中真的無人能知他們的軍力實情?」

高桂一怔。

好麼,居心叵測啊,如此之事,竟然連自己這個參謀院副使都瞞著。

但文天祥這個兵部尚書的說辭也使他愈加困惑。

宋瑞已接著解釋︰「自軍情司設立以來,杜貴卿的首要職責之一,即為查明北朝的軍力實情。」

「然而,真正的實情卻是,這麼多年過去了,無論杜貴卿如何想方設法,亦或是督軍司通過審訊戰俘,從未能查明北朝軍力的真相,更無人能得知韃子兵的數量。甚至是一些戰俘中的將領,他們也全都不知。軍情司過去報給兵部、參謀院的北元軍力數目,實為一種估算。」

高桂、包括邊上的張德是真怔住了。因為據過去軍情司所報,北朝總兵力約五十萬,韃子兵和探馬赤軍約二十萬,其余均為漢軍。可誰曾想,這其中竟然頗有不實之處。

宋瑞眼中也有了復雜之s 。

「陛下認為,史格之父史天澤,曾在北朝為相。如果連他也不知道其中的實情,那就說明,北朝不僅始終沒有完全信任這些漢軍將領,而且他們還在刻意地隱瞞著什麼。」

高桂與張德等人忽然一震,他們一同看向了陛下。

他們的陛下卻仍然不語。

東這個狡詐之徒不惜拋出參謀院的部分謀劃,甚至整個帝**力的一些家底,的確只是為了從史格嘴里套一句話,或者說是證實一件事。而這件事,其實是《元史》中的如下一條記載︰

「(元代)以兵籍系軍機重務,漢人不閱其數。雖樞密近臣職專軍旅者,惟長官一二人知之。故有國百年,而內外兵數之多寡,人莫有知之者。」

也就是說,歷史上的整個元代,它所擁有的總兵力是國家最高機密,整個朝廷之中,除皇帝之外,只有掌管軍事的樞密院長官才能知道。漢臣、包括其它的大臣從來不可能得知。甚至到了整個王朝結束了,它仍然對世人是一個謎。

東對這個記載一直極感興趣,因為在他的看法里面,這其中頗有蹊蹺。

我們說,蒙古帝國在軍力上的極盛,應當是在成吉思汗時期。這時候的草原大漠已經被他混一,而部民中的男子,全成為了他這個大汗的部兵。

----------------------------

蒙古帝國的「兵牧合一」,從兵制上講,其實比漢、唐更嚴酷。《元史》中的記載是︰

「若夫軍士,則初有蒙古軍、探馬赤軍。蒙古軍皆國人,探馬赤軍則諸部族也。其法,家有男子,十五以上、七十以下,無眾寡盡簽為兵。十人為一牌,設牌頭,上馬則備戰斗,下馬則屯聚牧養。孩幼稍長,又籍之,曰漸丁軍。」

用後世的話來解釋,則是︰草原之民中的男子,十五歲以上、七十歲以下,以十人為一編組,全都為兵。平r 放牧,戰時則上馬戰斗。

以這個時代中原百姓生活相對之穩定,「人生七十古來稀」,而當草原之民男子中的十五歲以上、七十歲以下,無論多寡,全都需要服兵役時,說他們一生死在兵役之上,並不夸張。甚至男孩仍年幼時,就注定了這個命運,因為他們已經被編為了「漸丁軍」。

如果憑上述記載來推斷,在草原上拉一支十幾萬,甚至是二、三十萬人的大軍並不難。《漢書》上就曾確切記載,當時的匈奴有「控弦之士三十余萬」。

----------------------------

問題在于,成吉思汗臨死前,他留下來的本部之兵不滿十三萬人(「太祖臨崩,部兵十二萬九千人,……」)。

在東私下里的判斷中,蒙古帝國最盛時所擁有的草原之兵,即使加上後來擴張中部族的吞並,恐怕總數上也不會超過二十萬。

因為撇開人口本身的稀少不講,單從人的壽命來看,這時代游牧民族的生存、醫療條件之差,已經決定了他們的人均壽命不可能高出中原百姓,就是嬰兒的出生率、存活率也低。

這實際上就是游牧民族千百年來,既罕有人口爆發式增長、數量上也遠遠低于農耕民族的重要原因。

另一個則是,在宋末之前的一百多年歷史中,草原上始終戰事頻繁,這對草原之民的傷害更大,他們的族群人口不可能上漲,只會出現下降。

成吉思汗登上蒙古帝國的汗位,是在草原上的殺戮中實現的。而上位之後,他一直沒有斷過征伐。

所以東首先認為,歷史所記載的、成吉思汗身後留下的軍隊數量是合理的,與實際不會有太大的出入。

其次則是他認為,到了忽必烈當政時期,他所真正擁有的草原之兵已經變得更少。

支持他這個判斷的原因是,當窩闊台、貴由、蒙哥即位後,他們同樣沒少發動戰事。蒙古兵就是再強悍,戰爭中的傷亡也不會少。

後世高科技戰爭時代了,都做不到己方零傷亡,中古時代就更不可能。它所等達到的最佳結果,還是我們古人所說的「殺敵三千,自損八百。」

蒙古人當初在攻城時,之所以經常逼迫當地的百姓上陣,其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為了減少自己的傷亡。因為大規模攻城戰中的損失,是他們絕對損失不起的。

此外,嚴格來講,從窩闊台開始,這些後即位的大汗,已不再像成吉思汗那樣是真正意義上整個草原帝國的大汗。因為此時的其它金帳汗國,于事實上早已d l 行事,這本就導致了草原帝國在力量上的分散。

蒙哥攻宋時,他這個大汗入川所率之軍,就僅僅才四萬,其中更有像史天澤等人這樣的「漢軍萬戶」。

還不可忽略的是,窩闊台汗之後,草原帝國內部的紛爭就沒斷過,忽必烈的上位,更使這種紛爭達到了登峰造極。這種內部的自相殘殺、反叛、不尊號令,再加上外部征戰的損失,到了老忽這里,他手上真正控制的草原部族力量,顯然已遠不如從前。

東其實一直認為,成吉思汗時代還有草原軍力的確切記載,而到了老忽這里徹底變成了一個謎,它很可能已經昭示了蒙古帝國的一種衰落。甚至後人都可以進一步猜測,在老忽內心里面,他實已有某種難以震懾整個帝國的擔憂。否則,為什麼他要這樣藏著、掖著?

除了像伯顏這樣的樞密重臣,他不讓其他任何人知道北元兵籍的實際數目,怕是擔心這個確切的數字一旦泄露出去,只要有人再進行簡單的漢軍和草原部族之兵力量對比,那麼,這個天下蠢蠢y 動、想叛亂的人就更多了。

東讓杜滸的軍情司查證此事,固然是為了爭霸天下,也不是沒有滿足他某種歷史好奇心的小心思。

可這麼多年過去了,仍然還是查不出來,這小子在翻白眼的同時,竟然也給了老忽一個狡詐的評語。

東的糾結在于,他內心里的某些想法根本無法向任何人喧之于口,如此,他就只能暗示了,而他暗示的對象就是宋瑞。因為他相信,只要宋瑞一注意,他必然會發現其中的蹊蹺。

所以在過去,他幾次裝作有意無意地嘀咕一句︰「奇怪,北朝軍力的具體分布,理應為軍機,秘不示人。何以它國中兵士之多寡,即使是軍中的將領也均不可得知?」

宋瑞多聰明,陛下說一次他都不會不上心,更何況杜滸始終未能查明對方的真相,他早已起疑。

這兩個都夠狡猾的家伙就此一密商,決定從史格的嘴里看看能不能「套」出點實情。

「實話」有時候就是要用「實話」才能「套」,所以,他們將參謀院的策劃給端了出來。

但是,在帝國陛下y n暗的內心里,他想听的也就是史格的一句話,而且他認為,這句話只要讓文天祥親耳听到就已經足夠了,因為他和宋瑞都已經沒有時間可以等了。

他更認為,這其實在將來對他的文帥哥也極為重要。

*********

本想一氣將這章寫完,有事,明r 再補。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輪回之帝國的歷史最新章節 | 輪回之帝國的歷史全文閱讀 | 輪回之帝國的歷史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