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回之帝國的歷史 第二百七十三章 信心

作者 ︰ 西南北無家

()東在這場爭霸天下的游戲中,與其他人最大的區別,絕對是他令人不可思議的信心,以及由此帶來的野心。

因為客觀地講,對當初行朝所有的人來說,他們的目標也就是復國江南。而且這個目標曾經一度越來越渺茫,甚至後來連活下去都成為了一種奢望。可到了他這里,目標早已不限于此,不知道要大了多少倍。

行朝之中固然當時已經有人覺得對此難以理解,就是後世,也頗有人認為不可思議。

但他們並不知道,東的這個信心、乃至于野心,是建立在與所有人見識、或信息的不對稱基礎上。講白點,就是有太多太多的事他知道,別人不知道。

事實上,當年剛到瓊州的那段時間,他明著是在養病,暗中腦子里卻一直在盤算著未來。

在他的盤算中,那時他實際上有三種選擇︰投降、跑路、繼續爭霸這個天下。

「投降」首先被他放棄,甚至他連考慮都沒考慮。

忽悠誰都是可以滴,千萬別來忽悠我。兄弟我這樣做了,于這時代,小命能否最終保的住,真的要另說。

「跑路」他確實認真考慮過,這自然是由于眼下能讓他玩的地方有很多。

真這樣干,也不過就是帶著所有人進行了一次另類的、這時代的地理大發現。

但他最終還是決定繼續進行這個爭霸天下的游戲。

促使他做出這個決定的理由之一是︰對故土的情結,使很多人未必願意遠離,一旦出現這種情況,有可能會導致整個行朝分崩離析,人心徹底散了。

至于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堅信自己知道北元的弱點在哪里,更有信心找到必要的策略和方法來戰勝對手。

然而,東有信心,並不等于別人也有他同樣的信心。

因為自大宋立國以來,在與北方游牧民族的對決當中,它始終處在一種弱勢的地位,這就在客觀上、讓所有人內心里或多或少會留下點y n影。而宋軍後期的一連串失敗,更對所有人的信心造成了嚴重打擊。

宋末歷史上的焦山之戰和山之戰,其實已經揭示了這點。

如果您細細體會當時張世杰、劉師勇等人臨陣的戰法,不難發現,他們實已都有了「拼了」的念頭。而抱有這個念頭的人,無論如何是不能說他有成竹在胸自信的。

相比之下,項羽的「破釜沉舟」看起來似乎也是「拼了」的意思,但楚霸王那樣做,是要進攻、進攻、再進攻,直至徹底打垮對手。這兩者之間在j ng神氣上的差別是顯然的。

東是清楚信心重要x ng的,不提古龍已經在他的《七種武器》里講到過這點,就是他自己也知道︰只有有著信心的人,他才能在逆境中堅持,並想盡一切方法來最終戰勝對手。

另一個時空里的劉師勇、張世杰,包括陸秀夫和謝枋得,以及行朝更多的人,他們先後的死去,都可以說是在某種程度上失去了最後的信心和希望。

甚至這里面還包括了文天祥。

《宋人軼事》就曾記載︰

宋文丞相被執至燕京,聞軍間之歌「阿剌來」者,驚問曰︰「此何聲也?」眾曰︰「起于朔方,乃我朝之歌也。」文山曰︰「此黃鐘之音也,南人不復興矣。」

宋瑞是否真的听過所謂「黃鐘之音」,沒人知道,但以他的聰明,是不是從別人質樸的歌聲中,听出某種與南宋的奢靡在j ng神上的不同,從而有了「南人不復興矣」的感嘆,實在是值得令人深思。

反過來講,如果宋瑞能夠知道北元實際存在的種種弱點,並能從更深的角度理解有些事,他還會不會發出那樣顯然失去了信心的感慨,真的就不好說了。

東不會苛求身邊的人完美,因為他不是不清楚,一直以來,他之所以顯得高人一籌,憑仗的就是知識、信息的絕對不對稱。他根本沒資格來苛求別人。

假如真和這些實際上屬于自己先人的忠貞之士生在同一時代,他絕對不敢保證自己能有著高于他們的見識,更對自己能否也在別人的情況下慷慨就義要打個問號。

但他是真心希望能將某種信心傳遞給他周圍的人,從而避免某些另一個時空中出現的、在他看來本不應當有的悲劇。

就是從他爭霸天下的小心思來講,這仍然還是必須的。

信心可以從多方面來樹立,方法並不單一。

東為此所做的努力之一,就是盡最大可能、使其他人也能看清對手的弱點。

所以他當初才會提醒劉師勇,對手應當比自己更不適應海戰。

所以他也曾暗示張世杰,北兵有水土不服的弱點。

所以福建之戰中,他更于眾人面前**果地揭示對方補給的短處。

他眼下做的事,還是要告訴文天祥、以及其他人,對手並非如所有人以前所想象的那樣強大,貌似不可戰勝。

因為行朝從現在開始,才算是要真正和強悍的對手交鋒。宋瑞更即將經略西南,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獨自領軍面對蒙古軍。只有現在讓他真正看清對手,才能幫助他始終保有必勝的信念。

只不過這個狡詐之徒在無法將有些話直接告訴他文帥哥的情況下,要做到這點,就只能用些迂回、曲折的手段了。

宋瑞肯定不知道他那個狡詐的陛下此次所做的一切,主要是為了讓他多察覺到點北元的真相。但這並不妨礙他要重新評估和認識對手,因為史格已經講出了最關鍵的一句話︰「除了忽必烈,沒人能知道蒙古軍究竟有多少。」

忽必烈這麼做,動機難道不值得令人懷疑?

當他向高桂等人解釋過後,立刻對帝國陛下說道︰

「陛下,依軍情司過去所探、史格之言,臣以為,北朝所刻意隱瞞的,實為韃子兵的實情。而他們之所以這樣做,很可能是其真正的軍力,要遠低于以前軍情司的估算。」

听了他所言,高桂、張德等人更大震,帝國陛下則點了點頭。

自史格講出那句話開始,東其實已經對這次所謂的「論決」失去了興趣。因為他很明白,某種提防之心的存在,他和史格之間講到那個程度,已經是極限,都不會再說下去。

但對他來說,這已經足夠了。

他要做的,就是等宋瑞講出他的判斷後,再加以「證實」。

「文相,您以前曾對朕講過,昔r 漢武帝興兵,導致天下百姓疲敝。而從軍情司收集的消息來看,自北朝興起于大漠,他們就一直沒斷過征伐,這同樣也會導致草原上的百姓疲敝。」

兄弟我就不信,這時代咱窮兵黷武會讓天下百姓疲敝,難道他們大舉興兵就不會?

「以草原人口之寡,他們這樣做,根本維持不了多久。」

宋瑞眼中已經有了光,他沉聲言道︰

「古人雲,好戰者必亡。陛下,現在可以斷言,北朝的窮兵黷武、它的內亂,已經導致了韃子兵軍力的大幅下降。」

瞧瞧咱的文帥哥,真的是一點就透。

這時候咱真應該再加一把火。

「文相不愧為灼見。朕一直以為,以我大宋過去國土之廣柔,人口之眾,在這樣的對決當中,哪怕一時受挫,就是僅僅堅持和他們耗下去,他們也耗不過我們。」

對不起了老忽,您老就是再厲害,只要兄弟我祭出某偉人持久戰的法寶和你拖,您也拖不過我。更不要說您的弱點咱都清楚。

好麼,這不光是要大舉興兵,而是要連年興兵了。

宋瑞剛覺得哪里似乎不對味,他的陛下已經轉向高桂說道︰

「高將軍,不用擔心會泄露軍情。川中、荊襄、兩淮三地,是朝廷過去和北兵鏖戰的主戰場。就是我等不說,北朝必然也不會忽略。」

「況且以史格等人現在的情形,即使讓他們知道了朝廷要先下川中和揚州,且他們真將此消息泄漏給北兵,北朝能否相信也未為可知。相信了難道又真的要分兵應對?」

「果真如此,參謀院則可改變策略,以川中、兩淮、北方沿海為牽制,集荊湖、廣南兩個都督府之兵,另加水師,先奪取荊襄。」

兵者,詭道也。該變的時候,兄弟我絕對不會猶豫。

「兵部務必要記住,在具體的戰術上,我禁軍決不可輕視對手,而于總體戰略上,我大宋實不必懼怕任何對手。」

自兄弟我來到這個大宋,早就從另一個層面理解了某偉人的這句名言︰戰略上要藐視敵人,戰術上要重視敵人。

假如兄弟您不僅擁有廣柔的國土、又有著這個星球上最龐大的族群,且這片國土上還具有遠高于任何地方的生產潛力,那麼,您為什麼不能藐視外來的敵人,反要害怕他們?

沒有人能夠否認武器在戰爭中的重要x ng,但沒有了j ng神和勇氣、喪失了信心,有時候對一個民族來說,後果將更嚴重。

高桂的眼中已經閃爍著j ng光︰「陛下,末將明白了。」

東是在這年的年底送別文天祥的,這時候,蘇劉義已進駐建康。

臨行前,東授予了宋瑞帝國兵部西南總督的官餃。同時下詔︰任命鄒洬為四川都督府都督、張應科為雲貴都督府都督。兩都督府之兵,包括協助步軍入川的水師劉尚武所部,均由宋瑞直接節制。

至于民政上,東在和陸秀夫認真商議過後,任命了姚良臣為西南節度。

姚良臣有安置流民、開發流求之功,而現在的整個西南,也等于是要重新開發。所以,東和陸秀夫決定將這個重任交給他。

當陸秀夫面對著即將離去的文天祥時,他真不知道還能說什麼。更也許該說的話,他們之間早已都說過。

他只是慎重地向宋瑞施了一禮。

宋瑞回了一禮,他眼中充滿著惜別之情,卻同樣沒有說話。

是不用再說了,這已經是他們第三次別離了。

只有他們的哪個陛下,冷冷地對邊上的西南總督府副督軍指揮使張德,下了道嚴令︰

「張德將軍,文相乃國之柱石,無論何時,也無論出現任何情況,你都必須保證他不可有失。這是朕的嚴旨。」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輪回之帝國的歷史最新章節 | 輪回之帝國的歷史全文閱讀 | 輪回之帝國的歷史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