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回之帝國的歷史 第二百八十四章 心跳

作者 ︰ 西南北無家

()東看了看這屋子里的人。

楊淑妃的面容一直y n沉,許皇後顯得小心翼翼,至于邊上伺候的宮女、太監,包括吉安,則連大氣也不敢出。

他暗自嘆了口氣,轉向了最後的目標、正在一起用膳的趙昺。

「昺弟,這期學業如何?」

听到他皇帝哥哥問話,趙昺童鞋抬起了頭來,臉上顯出忸怩。

「先生評尚可。」

後世的童鞋有名言︰有時候問咱成績是不對滴,這會讓咱很煩惱。

東微笑著點了點頭。

「只要在進步就好。」

謝大俠說「尚可」,哪就是一般般了。不過兄弟我從來就沒認為趙昺童鞋能成為滿月復經綸、學識驚人的學者。而且這也沒什麼,成績不等于一切啊。

某人如此善解人意、有親和力,至少表面上如此,再加上本來感情就「鐵」,又已經開了腔,趙昺童鞋在望了望自己的母後之後,終于忍不住問出了他早已想問的話︰

「大哥,是否以後所有人的糧食,就只能賣給朝廷?」

趙昺童鞋一開口,許皇後和吉安均在暗中長舒了一口氣。

他們當然知道,能夠于此時開口說話,打破這屋里壓抑氣氛,且又不太會引來太後雷霆之怒的,也只有深受太後和官家雙重寵愛的衛王殿下了。

但衛王的出言相詢,又讓他們的眉頭都跳了一下,他們立刻掃了太後和官家一眼。

太後臉s 依然y n沉,而官家望著衛王的眼神中,則帶有了些許的暖意。

還是咱的昺弟好啊,你果然替咱把「蓋樓」的「梯子」給搬來了。

飯桌上有時候的確是一個好的交流場合,因為它少了點正式,多了些放松和轉圜余地。可即便如此,許多情況下仍然需要一個「引子」。

我們的趙昺童鞋被某人沒話找話、無話勾話地一「勾」,在自覺或不自覺當中就充當了這個「引子」。

兄弟我的確有點無恥,可自從建康回來之後,太後一直在故意冷落咱,甚至連飯都不和咱一塊吃了。逮到這個機會,說不得咱也只好把無恥的手段用上一點半點。

您一定要理解,太後可以不理咱,可咱如果也和她「冷戰」,一頂「不孝」的大帽子,怕是沒被帶上,咱也要揣進兜里了。

「是的,昺弟。只要是在朝廷的戰時期間,所有人的糧食,就只能賣給朝廷。由朝廷來統一收購,統一出售。」

听了他所言,楊太後的柳眉不僅豎起,更重重地冷「哼」了一聲。

而隨著她的這個「哼」,所有人都看向了官家。

告訴您實情吧,咱沒收了老楊的糧,不僅楊淑妃惱怒,就是宮里的很多人也向著、同情他,甚至連許皇後和吉安都不例外。因為他們了解這樣一個事實︰老楊實已是咱「舊臣」當中碩果僅存之人了。

吉安這個宮中的「老人」就最清楚,當年太後攜趙、趙昺兄弟倆南逃之時,她身邊護衛的大臣一開始有四人,分別是秀王趙與擇、駙馬都尉楊鎮、楊亮節、衛王生母俞修容之弟俞如珪。

他們中間最先遇難的是駙馬都尉楊鎮。

伯顏入臨安後,得知宋室的二王南逃,于是就派了範文虎帶兵去追,是楊鎮舍身阻擋了追兵。

(楊鎮……曰︰「我將死于彼,以緩追兵。」)

他範大帥對自己的結局真沒什麼好抱怨的。

隨後秀王趙與擇戰敗不屈死于瑞安,另一位國舅俞如珪在七里洋落入劉深之手。

如此,最初的護駕之臣就只剩下了楊亮節一人。

就憑這點,再不提他是國舅,為了「區區」一些糧食,官家如此「不留情面」,是不是也太過分了點?忘恩負義啊。

听到楊太後的冷哼聲,東露出了苦笑。

您瞧瞧,咱沒說錯吧?咱已經混得里外不是人了。

但他今r 勾趙昺童鞋出言,也正是為了借此闡述自己冠冕堂皇的理由。

「昺弟,你能否確切地告訴朕,天下之人吃飽飯,一人一年需要多少糧食?」

帝國陛下輕輕地問道。

趙昺一楞。

這樣的問題,朝中的夫子們都不清楚,他就更不可能知道了。

「朕可以告訴你,想讓天下的百姓不至于挨餓,一人一年不得少于三石。而要讓他們過上溫飽生活,則要達到四石。假如想讓他們過上真正富足的r 子,這個數字還要增加,為五石。」

把後世的數字折算成大宋的「石」,差不多也就是如此。

過去沒有?好辦,讓新成立的民部去查證,這就是他們該做的事之一。

「如果你到戶部去看一看、自朝廷駐蹕瓊州以來歷年的估算和記載,就可以知道,以此為標準,我大宋根本沒有那麼多的糧食,更談不上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這就是朕和朝廷當初制定糧食榷賣榷買之政,且禁止外流的原因。」

兄弟我當初讓朝廷的官員們查證畝產、丈量田地,並不完全是為了田賦,這同樣是在把咱的有些家底查清楚。有了這些數字,哪怕它們仍然粗略,既在朝廷的眾人面前好說話,制定政策時也就有依據了。

其實兄弟們很容易得出這時代糧食緊張的結論。

首先,整個南方在宋代,其開發程度遠沒有達到後世明、清的水平。

北宋期間,去掉四川,江南只容納了約二千萬左右的人口。是金人、蒙古人的入侵,導致中原百姓不斷南遷,江南人口才大幅上升。

其次,三百斤的畝產在這個時代已經基本到頂了。

因為後世高產的幾大要素----水利灌溉、良種、化肥、農藥,此時並不具備。就是有少許的水利設施,也根本無法與後世相比。

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是,後世農業仍然要靠天吃飯,這時代就更是如此。任何一個如台風、暴雨、洪澇、干旱等自然災害,都將導致各地糧食大規模減產。

後世共和國在前五十年里,年均受災耕地面積超過了六分之一,其中北方主要是旱災,南方則是洪澇。在這個中古時代,只會更差。

東自己就很清楚,至少在過去的十多年當中,從各地所報來看,于行朝所轄的範圍之內,災害就沒斷過,年年各地都有歉收。

再加上戰爭所導致的破壞,以及百姓流離失所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您不用查也應該知道糧食是緊張的。伯顏渡江先搶糧,元代需要江南的貢賦來支撐,早已說明了這個事實。

「我大宋境內的糧食與百姓所需相比,本就略顯不足,一旦再流失,朝廷不僅無法保障軍需,更無法做到安民。民不安,天下必亂。其後果,就是我們復的國仍會丟失,恢復故土也就更不用提了。」

「話再說回來,即使我大宋糧食富余,戰時期間也不能讓它們流入北方,因為沒有人能保證這些流失的糧食不會流入北兵軍中。而一旦這些糧食流入北兵軍中,昺弟,它又意味著什麼?」

帝國陛下的面容已經變得有些肅然。

「資糧與敵。」

話有時候真不能不講到「胃」,不到「胃」,消化不了。因為有些後世的觀念,這時代的人實在是缺乏。再說,趙昺童鞋現在也算是「大地主」,講到了「胃」,這其實是為他好。

趙昺一怔。

某人對趙昺童鞋絕對是循循善誘滴,趙昺童鞋被染黑的命運已經徹底定了。

帝國陛下的一番侃侃而言,趙昺童鞋算是「受教」了。就是其他的人也全釋然。

但帝國太後早已領教過了他的能言善辯,根本不領情,甚至更加惱怒︰你小子現在是長大了,盡然敢拐彎抹角地來教訓我。

她寒著臉、咬著牙、冷冷地說道︰

「官家,要是老身也去賣糧呢?」

東杯具了。

女人要是不講理起來,那也是非常可怕滴。

他頓時陷入沉默,並轉頭看向了遠處。

吉安忽然感到有些緊張,就是許皇後的神情也變得不安,她頻頻側目于官家。

東的眼神中已經有了某種悲哀。缺少了糧食,要在這時代維持大軍,就只能搜刮百姓了。

可他卻仿佛看到了歷史上的趙與珞,為了保障行朝所需,在大肆搜刮了瓊州當地的糧食後,被瓊州的百姓所執,送給了元兵。

他仿佛還看到,後世的抗戰時期,同樣是在搜刮之後,失去了生計的中州百姓,成為了哪個島國入侵者的幫手。

他更看到了悲壯、慘烈的山海面。

歷史有時候就是在無情地重復,可我並不想讓它這樣重復下去。

在長長嘆了一口氣後,他喃喃語道:

「若如此,怕是咱們這里所有的人,都要葬身大海了。」

听了他的這句嘆息,這屋里所有的人,心中均一跳。

***************

宋代皇室中的稱呼,其實是很平民化的。父親不稱「父皇」,而是「爹爹」;皇後則稱「娘娘」;太後自稱是「老身」;兄弟之間則按排行都稱「哥」,也就是老大稱老三也是三哥;公主之間與兄弟之類似。

書里有很多稱呼並不對,過于隨意,兄弟們不要在意。

(稍晚一點,在下再附上一個本章小小的隨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輪回之帝國的歷史最新章節 | 輪回之帝國的歷史全文閱讀 | 輪回之帝國的歷史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