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暴徒 第一百五十七章︰討董招賢

作者 ︰ 風卷塵生

一千多人的送親隊伍,除了幾名隨行的宮女和小黃門得以活命,余者皆被當場梟首胡軫和五十名被削去雙耳的西涼羌兵滿臉是血,護送著董白的鑾駕急匆匆返回洛陽向董卓報信去了。

同時永樂太後在鄴城一事也不再是機密,馬超趁機將蔡邕親自起草的討董檄文和自己起草的招賢令公布天下。以永樂太後的名義命人張貼到各州郡集市,討董檄文寫道︰「余嘗聞逆賊起而賢人生。昔諸呂為亂,平勃奮起;莽逆篡朝,竇融憂心。蓋因其忠臣不發,則社稷難安。余曾讀秦紀,趙高跋扈而李斯附逆,則百二秦關一朝易主,非喪于楚漢,但毀于權殲而已。

西涼董賊,嘗自稱忠良之臣,然細數其實,大謬而非。其黃巾之時,兵敗河北,賄賂閹宦,得免其罪。後獲先帝器重,拜涼州刺史,封鰲鄉侯。然不思報恩,結托朝貴,遂任顯官,統西州大軍二十萬,嘗有不臣之心。饕餮放橫,傷化虐民,為君子所不齒也。

方以卓為諸侯,輒承資跋扈,肆行凶忒。故尚書丁管,英才俊偉,天下知名,直言正色,論不阿諂,身首被梟懸之誅,妻孥受灰滅之咎。自是士林憤痛,民怨彌重。一夫奮臂,舉州同聲,故躬破於徐方,彷徨東裔,蹈據無所。自群凶犯駕,天子勢弱,卓行廢立之舉。豺狼野心潛包禍謀,卑侮王室,敗法亂紀,坐領三台,[***]朝政,爵賞由心,刑戮在口,所愛光五宗,所惡滅三族。群談者受顯誅,月復議者蒙隱戮,百寮鉗口,道路以目,尚書記朝會,公卿充員品而已。身處三公之位,而行桀虜之態,污國虐民,毒施人鬼,加其細政苛慘。

歷觀載籍,暴逆不臣,貪殘酷烈,於卓為甚。幕府奮長戟百萬,胡騎千群,中黃育獲之士,良弓勁弩之勢。州郡當各整戎馬,陳兵待發,以挽將傾,並匡社稷,以立賢名,於是乎著。如律令!」

馬超的招賢令寫道︰「亂賊紛起,烽火兵戈。先有閹黨亂政,黃巾造反。後有地方割據,外戚橫行,政令荒廢。今有西涼董賊,身無尺寸之功,卻生姓殘暴,心懷篡逆,以臣廢君,目無三綱。把持朝政,陷害忠良,橫征暴斂,縱兵驕橫,以至萬民涂炭,朝綱失統,天下大亂。

余為漢臣,蒙先帝隆恩,當以振興大漢為己任。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

蹉跎歲月,捫心言志,吾常痛心疾首,恨己不才,怒己不爭。然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故振興天下亦要盡天下人之力。超受先帝與永樂太後之托,當以匡扶大漢而鞠躬盡瘁,特邀天下英杰有志之士共助之!

昔姜太公出身釣叟,韓信有胯下之辱,陳勝王有言︰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自古受命及中興之君,曷嘗不得賢人君子與之共治天下者乎?吾今用人,不重德行,不重名節,亦不論門第,當唯才是舉,知人善任,擇人任勢。今觀浩瀚之天下,風起雲涌之大勢,豪情壯志之大舉,定能生鳴于天下,然,英俠可敢同行否?」

由于事先準備充分,前往各州郡張貼檄文和招賢令的斥候都是提前動身,故此不到三曰時間,冀州、並州、幽州、青州、兗州、豫州、荊州、徐州八州之地的重要郡縣全部被人貼上了討董檄文和招賢令,天下人趨之若驚。

這兩張檄文所起到的作用可非比尋常。首先,永樂太後在鄴城一事引起了極大的風波,如今天子、何後以及弘農王均被董卓所挾持,各地方州郡早已不受傀儡朝廷的控制。而此時永樂太後的出現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政治資本,再加上驃騎大將軍馬超,執金吾丁原,光祿大夫馬曰磾,馬超集團簡直就相當于一個臨時朝廷。

其次,這篇討董檄文一發,先前馬超與董卓聯姻一事立刻被顛覆,馬超從「小國賊」一躍成為「大忠臣」,名望更勝以往。

而最令天下人震動的就是篇招賢令,不僅言明了興漢的志向,更提出「不重德行,不重名節,不論門第,唯才是舉,知人善任,擇人任勢。」的用人方針。要知道這種用人制度在當時具有跨時代的意義,東漢選拔人才最重德行和門第,德行優,出身好的人極易被舉孝廉,如此就造就了許許多多的有德無才之人。

馬超唯才是舉,不看出身,不論門第,甚至可以不考慮德行,求才若渴之心有目共睹。不僅如此,還提出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的觀點,體現了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懷。

招賢令一發,立竿見影,當即就有不少英杰之士打算前往冀州投靠馬超。另外冀,並兩州政治穩定,民生富足,法度嚴謹,黑山賊和白波也相續被剿滅,相比之下無疑是一片難得的樂土。

這是後話,暫且不提,且說馬超狠狠的陰了董卓一把,在此前幾曰便下令讓田豐和張燕對李傕的飛熊軍下手。馬鐵帶領兩萬騎兵從平陽城起兵,直撲離潼關不遠的黃河渡口風陵渡。田豐留下文聘坐守箕關,帶著張遼、樂進和馬岱三將引三萬大軍向河東大陽開進,表面上是**山賊張燕,實際上卻是想集中優勢兵力全殲李傕的飛熊軍和白波賊余孽以及于扶羅殘部。

李傕有四萬人馬,與田豐的三萬大軍以及馬鐵的兩萬騎兵表面形成一個三角形把張燕的五萬黑山軍圍在中間。實際上卻黑山軍與馬鐵,田豐互成犄角之勢對抗李傕,且在兵力在佔據了極大的優勢,形成以十萬對陣四萬之局。

此刻接到鄴城來的快馬報訊,田豐立刻揮軍南下,在李傕毫無準備的情況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突襲了的風陵渡。李傕正在安邑城附近與張燕對峙,得到消息後大驚,立刻揮軍回救。風陵渡乃是他從關中調糧的補給線,一旦失守,他的四萬大軍就沒了糧草供應,立刻成了無根之萍。更重要是關中要塞潼關也會直接暴漏在敵人面前。這等重地事先已留下部將楊奉和李樂引一萬白波軍負責把守。

李傕剛剛拔營回救,張燕和馬鐵也接到了田豐的軍令,相續起兵隨後追擊。

安邑城距風陵渡不過兩百多里而已,中間要穿過首陽山的邊緣地帶,李傕率兵疾行也就一天的路程。因軍情緊急,李傕不得不在山嶺間穿行,哪想到剛剛行至午間,忽然探路的斥候來報,前方有兩萬並州軍列陣候戰,領軍者為張遼和樂進。

原來,田豐事前派馬岱領一萬晉陽新兵佯攻風陵渡大寨,暗地里卻讓張遼和樂進領余部埋伏在李傕回救的必經之路上打截擊戰。只要能拖住李傕的一段時間,待後面的馬鐵的騎兵和張燕的黑山軍到來,李傕插翅難飛。

田豐為防止李傕不惜代價突圍而去,特親自選了一處易守難攻峽谷口列陣以待,由張遼負責進攻,樂進指揮防守阻敵。

李傕面色凝重無比,並州軍突然倒戈一擊讓他的處境極為被動。如今他手中只有三萬精兵,前有猛虎攔路,後有狼群追擊,唯一的選擇就是不惜一切代價突圍而去,否則一旦讓後面的馬鐵和張燕趕上,三萬大軍定是全軍覆沒之局。

打定了主意,李傕不敢遲疑,當即下令全軍沖鋒,由騎兵在前開路,步軍壓著輜重跟隨,定要在天黑前沖過敵軍防線趕到百里外的風陵渡。一萬飛熊騎兵立刻向張遼部發起了猛烈的沖鋒,步軍緊跟在後。

張遼領一萬騎兵並不與之硬拼,射了幾輪箭雨後便順著兩山之間的大路且戰且退,只退了二十里不到,李傕的騎兵和部隊和步軍就拉開了距離,形成一條長龍,前後連綿足有七八里長。就在此時,周圍忽然射出一支響箭,緊接著兩邊的山林也跟著有響箭上空,四周喊殺聲大作,幾輪箭雨過後,無數刀盾兵和槍兵殺將出來,將這條「長龍」堵在兩山之間。

李傕首尾不得相顧,立時失去了人數的優勢,造成步軍和騎兵各自為戰局面,只能暫時舍棄步軍和輜重,率領飛熊騎兵試圖一鼓作氣沖破的並州軍的防線。

而並州軍早有準備,先有張遼率領騎兵回頭迎了上飛熊軍。隨後又在不算寬敞的大路上擺上數十座拒馬,五百弓箭手躲在拒馬後和兩側的山林中一齊放箭,頓時給飛熊軍造成了極大的傷亡。

李傕見勢不妙,又怕後面的追兵趕至,不惜代價發起猛攻。兩伙騎兵在小小的峽谷里展開了激烈的廝殺,塵煙四起。而尾端則被樂進帶領一萬步軍結成陣勢牢牢堵住,李傕忙于沖破張遼騎兵防線逃命,根本無暇相救。

不得不說李傕的飛熊軍的確精銳,同樣數量之下,張遼和樂進的騎兵就顯得不足了,只廝殺了半個多時辰就敗相畢露,戰死兩千余人。而一萬飛熊軍算上被弓箭射落的也不過兩千之數,高下立判。

就在此時,山後忽然傳來陣陣馬蹄之聲,塵土飛揚,兩萬鐵騎組成一條鋼鐵巨龍,從李傕步軍的背後殺了上來,正是馬鐵和田呼康帶領的一萬西涼騎兵和一萬南匈奴騎兵。(未完待續。)q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漢末暴徒最新章節 | 漢末暴徒全文閱讀 | 漢末暴徒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