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工程師 第二章︰制器之器為何器?

作者 ︰ 燕北朝陽

()「抱歉抱歉,讓貴客久等了。」張澤羽再次回到了客廳內。

郁應華先表明來意「我等先是在上海的《申報》上得聞部郎大人于奉天飛天之壯舉的,當時尚存疑慮,畢竟《申報》也是轉載于《盛京報》的。前幾r 又聞先生奉詔進京,在d d 再次乘飛行器飛行,且于各國公使夫人面前大漲我中華之威名,故而特從天津趕來,是想將先生之慧舉刊印于報上,讓更多的國人知曉我華夏並非沒有高才。不知先生可否答應?」

「感謝郁總理抬愛,不瞞您說,我也訂閱了貴館的《大公報》。接受貴館采訪並無問題,但有一要求,須得郁總理答應我。」張澤羽干了半天的活了,其實這時候有點渴,但是他又不好意思端茶碗。他記得端茶碗就有送客的意思了,只能忍著。其實他把古人想的過于極端了,古人在待客之時,是先會敬客人一下的,雙方都先喝幾口茶潤潤喉嚨然後再談事。等事情彈的差不多了,再次喝茶的時候才有送客之意。

茶雖然奉上了,但主人不敬茶,客人也不好端起來就喝,所以郁應華直接就對張澤羽說︰「張部郎請講。」

「郁總理也已知曉,張某現已入朝為官,雖說還沒上任呢。但畢竟算是入了廟堂。範希文說過,‘居廟堂之高,則憂其君’。郁總理有問,張某能做到知無不言,但也懇請郁總理在刊印之時,不要直接說是專訪過我,也不要在同期刊印康梁之道的文章。否則,恕張某不敢從。」張澤羽為什麼這麼說呢?這郁應華的《大公報》其實是份鼓吹君主立憲制的報紙,雖說表面上看起來和朝廷走的挺近的,但實際上朝廷並不喜歡。像《蘇報》那樣的,清廷認為是反動宣傳的報紙直接查封了就是了,可這《大公報》封不得,看著還難受,大公報為什麼封不得呢?因為這郁應華是個旗人,從戊戌變法的時候開始就和康梁關系甚好。後來戊戌變法失敗,他也受到了牽連,被清廷通緝。1902年的時候,慈喜特赦了他,並且賜姓英。但是郁應華並不買賬,堅持要讓光緒親政,為此才創建的《大公報》,開篇第一件事就是罵慈喜。可慈喜也拿他沒辦法,因為他這份報紙是在天津的洋人租界區辦的,清廷沒法去租界區查封。再加上慈喜特赦過他,也不能再出爾反爾把他抓起來吧,所以就只能听之任之了。就這麼一份報紙,張澤羽敢和他們走的太近麼?

「此事張部郎不必擔心,鄙報所引朝廷官員之言時,都是略去姓名的,此次也不例外,雖為張部郎面授,但不會直言,刊印出來時會說是說聞自他人之口。若張部郎不放心,鄙報可先將樣刊送到府上,經認可之後再發行。不知意下如何?」

「如此甚好。那咱們就開始吧?」張澤羽正了正身子,第一次被記者采訪,心里難免會興奮。

「張部郎不必緊張,權當是和好友閑談了。」郁應華勸張澤羽放松一下,這就是采訪經驗了,只有當被采訪者沒有戒備心里的時候,才會想到什麼說什麼。

「既為好友閑談,那您也別一張嘴都是官名啊。您稱我為澤羽也好,凌雲也罷,總之別叫我張部郎就行,哪怕你叫小張子我也不生氣。」

郁應華被他給逗笑了,小什麼子那是宮里的叫法。「那我這平頭百姓就托大稱張大人您一聲‘凌雲’了。」

「嗯,您要是不嫌棄,那就這麼叫吧。」

「听聞凌雲兄是從花旗國回來的?」郁應華身旁的呂賢熙拿出鋼筆來,開始記錄兩個的對話。

「是的,秋天上船,在海上飄了至少得有一個月,一直晃到了入冬了才到了牛莊。」關于自己的身世,張澤羽和別人說過和多次了。謊話說多了,也就成了真的了,這時候他自己都有點相信他是從美國回來的了。

「凌雲的技藝是從何習得的?聞凌雲未曾在花旗國的學堂上過學。」

「我確實沒花旗國的學堂上過學。所會之技藝,多源于家傳和自學。」

「那令堂在花旗國是做什麼的呢?」

「亦農亦醫亦鐵匠,平時呢,耕作自家的農場,鄰居的洋人病了他也給號號脈,有什麼需要用的器物,自己也干干鐵匠活,把要用的東西打出來。」他這麼說不能全算是胡編亂造的。張澤羽的父親確實當過農民,小時候也干過鐵匠活,後來出去當兵提干,轉業之後到了地方武裝部。他的母親是軍醫,專業是野戰外科。家里各種書籍、論文、手術錄像海了去了,張澤羽從小就沒少看。前幾年,他母親還讓他幫忙把錄像帶轉成電子版,不但要轉換格式,還要配以文字和語音說明。這就讓逼著他必須把那些小時候已經看過的錄像帶里的內容都得看懂了,溫故而知新嘛。所以他才敢給毛祖泰的隨從做血管縫合手術。要不然借他倆膽他也不敢上來就拿手術刀往患者的胸口劃。

「那凌雲兄為何要回國呢?依凌雲兄所言,在花旗國的生活應是很富足的。」

「根在華夏,所以要回來。」

「听說為此而耗盡家產,回來的時候只帶了幾部機器?」

「是的。在花旗國的時候,我家住在東邊的新英格蘭地區。因為那里相對來說排華並不嚴重。可是回國的時候就費勁了,需要橫穿整個美洲大陸,然後再乘船回來。」張澤羽看過一部記錄片,說的是留美幼童的故事。在他的印象中,美國東部的六個州,合起來被稱之為新英格蘭地區的地方排華現象並不嚴重。和美國西部主要以淘金者和牛仔居多大為不同的是,那里的受教育程度很高,居民相對來說比較友善。

「听說你是開了一部不需要鐵軌的火車回來的。」雖然此時汽車已經誕生了17年,1902年的時候,袁士凱也買了一輛汽車送給慈喜太後,標志著中國的第一輛汽車也已經誕生了。但是國內對汽車還是非常陌生的,很多國人並不認識汽車,就算是認識的,也想當然的認為汽車就應該像是沒有馬的馬車那樣縴瘦。而張澤羽開的這輛汽車體積過于龐大,整車比某些小噸位的火車頭還要大,所以郁應華才會這樣問。

「是的,但是正像你說的那樣,那輛車並不需要鐵軌,所以不能稱之為火車,而是應該稱之為汽車的。那輛車現在就在家中的後院停著呢,稍後我會帶幾位過去觀看。」

「但是凌雲的那部車也太大了吧。尋常的汽車是沒有那麼大的。」

「再大也是汽車。稍等我一會,我去拿一樣東西回來。」張澤羽再次離開中堂,拿東西只是個借口,其實他是想喝口水。喝了兩大杯白開水之後,他拿了一部以酒j ng作為燃料的蒸汽火車的模型回來。

用打火機點燃酒j ng燈之後不多時,微型發動機開始做工,小火車開始繞著圓環形鐵軌行駛起來。「請看,這車雖然小,可也得稱之為火車。總不能因為小就管它叫汽車吧。」

「這也是凌雲兄做的?」郁應華被這小火車制作之j ng美程度給震撼到了。

「是我做的。零件是可以拆解的,用來示範蒸汽火車的原理。」

「果然巧奪天工啊。」

「您過獎了。說白了,張某不過一匠人爾。」

听張澤羽提到匠人,郁應華正好借機轉移話題,問他想問的事。「听聞凌雲志在凌雲,但朝廷卻未言建廠制器之事,而是任命凌雲為商部通藝司航空署郎中,署理明年的世博會我大清賽會團的副監督幫辦?不知凌雲對此有何看法?」郁應華這就開始挖坑了。

「其實,如此安排是非常合理的。」可惜張澤羽並沒有中招。

「哦?願聞其詳。」表面上看不出來什麼,實際上郁應華挺郁悶的,因為張澤羽把他挖的這個坑給跳過去了。

「最開始,張某認為,當務之急應馬上建廠,用最快的速度造出飛行器來。但是現在,我不這麼想了。」

「這是為何?」

「因為這涉及到一個工業母雞的問題。所謂的工業母雞,顧名思義,就是要這只母雞來生出工業來。國人想當然的認為能生出工業來的,就應為制器之器。于是,南洋和北洋紛紛采購各種西洋設備,用以制器。望其能成為我中華之工業中,制器之母。」

「余聞此言,未品出其中有何不妥之處啊,聞凌雲之意,此言似有謬處。」

「不知郁先生可曾練過武術?」張澤羽想找一個郁應華熟悉的事情來舉例子。

「幼時家貧,郁某雖為《大公報》總理,但讀書的年頭並不多。年輕時倒是也練過幾年拳腳,後來在軍中效力。」郁應華之所以把自己的事說的這麼詳細,這就是采訪的技巧了︰你看,我把我的老底都亮給你了,我問你問題的時候,你也不能顧左右而言其他吧。

「那我就舉個習武的例子吧。假如,听聞某處有位武林高手,功夫天下第一。有個年輕人去找這位武林高手拜師,說,師傅你也教我兩招吧。我不求天下第一,當個天下第二就行。若你是這位武林高手,你怎麼回答?」

「習武並非一r 之功,就算是學得一招半式,但底子太薄,也同樣于事無補。」郁應華一邊回答,一邊揣摩張澤羽這話的意思。

「昭啊。既然習武非一r 之功,這工業又豈能是買些制器之器就能速成的?」

「那依凌雲之意,朝廷的洋務大臣們過于急功近利了?」郁應華又開始挖了第二個坑。

「急為必須,不得不急。然急之過早,又不能急得。」張澤羽的回答給郁應華整迷糊了。

郁應華忙問,「那到底是應該急,還是不應該急啊?」啥叫不得不急,咋又不能急得了呢?他感覺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沒有啊。在正式開始采訪之前,他以為張澤羽真的不過一匠人爾。但是通過采訪,他發現,在張澤羽的面前他的氣場根本就露不出來,主動權一直在張澤羽手里。

張澤羽從口袋里掏出香煙,遞給郁應華和呂賢熙每人一支之後,也給了他們身後的隨從三人。客隨主便,郁應華和呂賢熙雖然不吸煙,放在一旁並未點燃。當張澤羽要給郁應華的隨行人員點煙之時,三人都推月兌了。張澤羽也不勉強,畢竟這個時代的尊卑觀念還是很強的。他坐在座位上吸了一大口之後,才慢慢地說︰「急為必須,因我華夏羸弱。咋看之下,于科技方面落後于西洋者甚多。此句不難理解。想來,郁先生難解的是第二句,急之過早,不能急得。」

「正是此句。」郁應華連忙點頭。

「因為制器之器非器也!」說完,張澤羽習慣x ng的揭開茶碗的蓋子,往里邊彈了一下煙灰。

y 知制器之器為何器,且听下章分解。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重生之大工程師最新章節 | 重生之大工程師全文閱讀 | 重生之大工程師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