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權 427悄悄發展的太子

作者 ︰ 受傷的害蟲

()吃了這股大虧,朱元璋趁機問罪沐晟,感念其家族對于大明的功勞,只是免了其雲南都司總督的職務,暫時命令吳高代理,盛庸遂被提拔出來,整肅沐晟的敗軍,又開始在雲南、廣西和貴州等地征集蠻兵,待遇優厚,全部歸盛庸指揮,直接南下,和吳高會合。

早已經準備好的盛庸,這時對安南形勢已成竹在胸,他並不急于前進,而是在叱覽山伐木造舟。待形勢穩定後,盛庸才率大軍進至慈廉州,破喝門江,克廣威州孔目柵,在咸子關擊敗安南軍。

安南亂軍聚集戰船六百余艘,退保江東南岸。吳高反應過來,派遣廣州水師的將領陳旭等以水師進攻,和盛庸兩面夾擊,乘風縱火,大破其眾,擒其將帥二百余人。追至太平海口,安南將阮景異又以戰船三百艘迎戰,復為明軍所破。

吳高和盛庸會師後,乘大勝余威,派軍長朱榮、蔡福等率步騎兵先進,自率舟師為後繼,自黃江至神投海,會師于清化,再分道入磊江,屢敗叛軍,在美良山中活捉元凶簡定,連同他的黨羽一起送往京師,次年正月,吳高和盛庸聯手又削平其它各處變亂,斬首數千人,築成京觀以鎮服安南人民。

陳季擴退屯乂安,繼續抵抗,吳高用錦衣衛加急快件飛檄向朝廷告捷,並請示下一步的行動,朱元璋只是做了一個字的批復,那就是「戰」。

接到皇上的批復後,吳高立即布署進兵,安南人民此時對大明軍隊已經頗為忌憚,加上大明軍隊在安南駐扎的時間也長了,局勢開始發生有利于大明的變化。而且大明的火炮生產工藝日趨成熟,產量也跟了上來。優先裝備水師,以斷絕安南叛軍的退路。

盛庸留守,吳高親自領軍大破安南大將阮景異于月常江。繳獲戰船百余艘,生擒安南元帥鄧宗稷等。又捕斬別將數人。安南叛軍以戰船四百余艘,分作三隊,在神投海邀擊明軍。吳高以火炮轟炸沖,以鉤牽連敵船,作殊死戰,從中午鏖戰至傍晚,大破敵軍。乘勝進抵陳季擴的老巢乂安府,安南軍民降者相繼。

吳高與盛庸會師于順州,與安南軍在愛子江決戰。此役,安南兵仍然以象陣為前驅。明軍按照部署,以少量火炮驚擾象群,在從未听過的巨響面前,群象皆返奔,自蹂其眾。

大明兩廣都司團長楊鴻、韓廣、薛聚等人乘勢繼進。萬槍齊發,安南兵大敗。明軍進至政平州,安南兵殘部屯暹蠻、昆蒲諸柵,懸崖側徑狹窄,騎兵不得前進。安南兵遂以為明軍必不敢輕進,而吳高卻命令將校徒步行山箐中,夜四鼓掩至其巢,出其不意大破安南軍,擒阮景異、鄧容等。

陳季擴只身敗走老撾,吳高命軍長師佑率兵追擊,連破老撾三關,終于在蒙冊南磨將陳季擴活捉,與其妻子一起械送京師。至此,安南全部平定,吳高報于南京,朱元璋經過研究,以叛軍所佔城地,設升、華、思、義四州,增置守衛,留都司守護,此時正好是買的里八剌在遼東準備來年征伐韃靼的前夕。

在武力鎮壓下,安南再次平定,為了保證對安南的持續統治,朱元璋詔命楚王朱楨的長子朱孟烷為安南王,非世襲罔蘀。

然後在交趾設都司,由盛庸為都司指揮使,歸屬兩廣都司屬下管理,吳高受命返回京師論功後往雲南都司就職為總督,盛庸主持交趾只要軍事權力,主要是在那里建設水師以及港口事宜,同年科舉中第之南榜舉人永嘉、永康學派的人數較多,所以選拔出一些往交趾就任官吏,主要開發沿海各港口的作用,為今後大規模的出海做準備。

安定了這一切後,朱元璋才算是安穩下來,經理近十五年的時間,終于形成了這個局面,而龐煌的心思也漸漸穩定下來,現在仔細的回憶起來,龐煌猶如另一個時空中的憤青一般,徹底貫徹了大漢沙文主義。

在這十五年中,他盡量的引導著朱元璋,利用自己建立的情報系統,不讓國內發生大規模的戰爭,而是將主要矛盾引到國外,趁著這個機會,利用冷兵器時代的火槍、火炮出奇制勝,大家還未適應火器的時候,一舉將日本、高麗和琉球收歸入大明的版圖之內。

由于耗時較長,所以又嚴重的打擊了這些國家的本土文化,利用需山和商賈經營權吸引人移民補充大漢子民的普及範圍。

更是在很長的時間內,消磨了買的里八剌的銳氣,並最終和其達成協議,利用買的里八剌在遼東吸引帖木兒的大軍前來聯合,並盡量消耗、消化這只龐大的軍隊,這樣的話,就可以盡量的保持漢族士卒的安全。

因為他和買的里八剌所達成的協議是,等消化帖木兒的軍隊後,他不用顧忌軍隊的補給,大明會全力支持買的里八剌西征,但凡屬于帖木兒汗國和帖木兒汗國以西的疆土,無論打下來多少,都歸屬買的里八剌所有,前提就是買的里八剌不能稱帝。

買的里八剌經過在京師被軟禁十余年,已經看透徹了,他再和大明爭奪天下那是很不明智的,因為無論是正統性,還是自身的基礎,都遠遠不是朱元璋的對手。

何況,買的里八剌清楚的看出大明在朱元璋的教之下,已經安穩了很多年,人人思安。如果他在國內燃起戰火,那是很不得人心的行為,這也說明了,買的里八剌在大明境內根本沒有了市場,但是又不甘心被軟禁京師至死,所以必須答應朱元璋的條件。

經過居庸關一役,買的里八剌更是看清楚了明軍火器真正的威力,可能現在的缺點是機動性不強,不利于在北方攻城略地,但是作為守衛長城之用,卻是一個難以逾越的天險,他現在雖然整合了帖木兒的殘兵、高麗軍隊、女真人、蒙古人和自己本部的北平軍。人數也達到了可觀的四十五萬大軍,但是對于和朱元璋相爭,還是一點點把握也沒有。而且自己有這麼多的軍隊,恰恰為自己的後勤背上了一個大包袱。既然自己佷子給了這麼優厚的條件。還不如到別的地方發展。

于是,在朱孟烷前往交趾就藩安南王的時候,次年春天,買的里八剌也準備開始向韃靼發起進攻,他將要沖擊自己西征路上第一個障礙,消滅韃靼或者將其往西驅趕,為大明留下更大的發展空間。

大明此時已經是四海平靖了。至少朱元璋是這麼認為,回過頭來看看,經過近三年的戰爭,朝堂之上。已經換上了很大一批的新生面孔,而以前的功勛貴冑們,漸漸的也淡出了自己的視線,而在四方統領兵馬的國公王侯們,身邊也都有了新鮮血液在一旁牽制。慢慢的朱元璋的心,就慢慢的平靜下來。

龐煌覺得,也許有一部分是自己的功勞吧,但是隨著朱元璋漸漸的老去,對于久在病中的太子朱標。龐煌也感到一陣陣的有種好奇感覺。

歷史改變了,早已經該病死的太子朱標還沒有病逝,在病中的他,到底在做些什麼呢,通過觀察和記錄,龐煌越來越對這個有著未知的太子殿下有著濃厚的興趣。

一幫新晉的文臣,緊緊的團結在久病的太子殿邊,他們在進行著一些準備工作,其中獲得太子的支持,在北方大力發展儒家文化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請旨尊崇衍聖公,並御賜十字︰希言公承彥宏聞貞尚衍,作為孔氏家族輩分用字。

此時孔公鑒繼任衍聖公的稱號,並在文臣們的建議下,遷衢州孔廟回曲阜,對于衍聖公家族南北宗進行合並。以保持儒家的正統性。

原來,宋金時期,南北對峙,由于社會劇烈動蕩,「衍聖公」出現了南宗與北宗。

北宋末年,女真人起兵南下,徽、欽二帝被俘,趙構建立了南宋。孔子四十八代孫「衍聖公」孔端友于建炎二年離曲阜去揚州陪祀,遷居衢州(今浙江衢州),這就是南宗。

金兵入主中原後,建立了偽齊劉豫政權,劉豫為拉攏漢族士大夫階級,在阜昌二年將孔端友之弟孔端超的二兒子孔璠,封為「衍聖公」,主持孔廟祭祀。偽齊政權滅亡後,金熙宗天眷二年,仍封孔璠為「衍聖公」。這就是北宗。

南宋孔端友沒有兒子,用他弟弟端操的四子孔玠為繼承人,其後子孫孔搢、孔文遠、孔萬春、孔洙都享有南宋的「衍聖公」封號。北宗孔璠是南宗孔玠的二哥,先後傳子孫孔拯、孔元紘、孔元措、孔之固等。到孔湞時,因孔湞是孔元措的佷子的小妾所生,曾隨母親被正室趕走改嫁,長大後才被孔元措領會作繼承人。因此,被其它孔氏族人攻擊為不是孔子的後代,被免去「衍聖公」的封號。

蒙古佔領中原後,也需要孔子的思想籠絡人心,另封孔子五十一代孫孔元用為襲封「衍聖公」;其後又以孔元用的兒子孔之全為「衍聖公」。這時,金、宋、蒙古各有一個「衍聖公」。蒙古滅金後,取得了金代「衍聖公」,便仍以孔元措為襲封「衍聖公」,而改任孔之全為世襲曲阜縣尹。

元滅宋後,又取得了宋封的南宗「衍聖公」孔洙。忽必烈要封孔洙為「衍聖公」,孔洙讓位于居住在曲阜的孔子的後代,不願意受封于蒙元,忽必烈無奈,便改封他為國子監祭酒,免去「衍聖公」封號,暫時結束了北宗、南宗並列的局面。

但是當年孔端友隨宋高宗南下,不屈從異族的氣節卻保留在江南士子的心里,無形之中,還是在心里刻意的將孔子家族的南北宗分開。理由是北方長期被蒙元等異族盤踞,曲阜孔廟卻沒有起到應該的教化作用,而是選擇了投靠異族。

所以江南士子在心里還是將衢州的孔廟奉為正宗,同時,也造就了江南士林中的人才輩出,方孝孺認為,要贏得更多士子的擁護,那就要將文化中心重新搬回北方來,打造曲阜孔廟的威信。成為目前最重要的事情。

這樣做,不但可以打擊江南儒林的士氣,而且趁勢可以樹立北方儒林的正宗。方孝孺考慮了很久時間,沒有以自己出身于江南士林有絲毫顧忌。反而大膽的開始通過自己的學生還有太子想要達成這個事情。

在他的心里,江南士子已經被商賈們腐化了,特別是最近十余年浙江永嘉、永康學派的抬頭,更是讓方孝孺對江南士林的失望,他要在曲阜打造新儒學,趁機統一儒家的思想,因為這樣才能挽回士子們已經被腐化了的心。

說起衍聖公。當然不能不說大明建立以來孔家的發展歷程了。

蒙元時期,借助其殘暴的本性,元帝結束了南北宗的分裂局面。南宗最後一位衍聖公孔洙于至元十九年讓爵于北宗,孔氏南宗失去了衍聖公。開始走向衰敗。在此後的二百余年中,南宗政治上、經濟上都大不如以前,家廟破舊了,無力整修,祭田免稅特權被廢。族人中入仕做官的很少,少數的幾位也只是做書院山長、儒學提舉之類的學官。

孔氏南宗在經歷了一百余年的衰落之後,大明建國後,朱元璋下詔南宗重新復爵,正式授于南宗孔議為翰林院五經博士。子孫世襲,享受減免祭田賦稅的優遇,中斷了近一百五十年之久的孔氏南宗重新恢復襲爵,但其爵位低于北宗衍聖公,只相當于衍聖公次子。

但是天下士子出江南,從南北榜案就可以看出,北方的士子遠遠遜色于南方士子,由此天下人都已經認可了南宗正宗的地位,對北宗很少去關注。雖然都是孔子的後人,可是在士子的眼里卻是天淵之別。

而且大明的第一代衍聖公孔克堅,在蒙元時期曾經任禮部尚書,知貢舉之事。隨後又擢升為陝西行台侍御史。當時李思齊與察罕帖木兒為爭奪秦隴地區而相互攻殺,朝廷無力加以制止,看到蒙元的大勢已去,孔克堅遂辭去為國子監祭酒之職,不再願居官任職了,就以病為由謝絕了,回到故鄉,在距今曲阜城十里多的地方修築了一座別墅,名「終吉村」,種植花草松柏及棗、梨、桃、杏等果樹自樂自娛,直至元朝滅亡。

或許正因為有過這樣的經歷,接到朱元璋的諭旨,孔克堅頗有點為難,一方面,他是元朝的舊臣,元王朝在北方還有一定的軍事勢力,未必沒有轉機;另一方面,朱元璋造反稱帝,是個起事的「賊」,能否稱霸天下尚未可知。為穩妥起見,他便以有病為由,派其子孔希學進京謁見。

朱元璋對孔克堅這種首鼠兩端的態度大為惱火,立即親筆敕諭孔克堅,這份敕諭恩威並施,既表明我大明王朝仍將尊禮孔子,同時又威脅孔克堅︰我朱元璋雖出身布衣,卻也是一個皇帝,不容你不來朝見我。

果然,朱元璋的敕諭起了作用,孔克堅接到敕諭後,誠惶誠恐,兼程進京朝見。為了表示尊孔崇儒的誠意,朱元璋當即賜給孔克堅宅一區,馬一匹,米二十石。令孔克堅回曲阜代祀孔子。

與此緊密相關聯的是,朱元璋一直厚待孔克堅的同時,對孔克堅之子、蒙元時所襲封的衍聖公孔希學也予以承認。充分顯現了朱元璋利用孔子儒學鞏固其封建政權的目的。

從這一目的出發,朱元璋對孔子後裔進行了前所未有的高規格優禮︰命孔希學繼續襲封衍聖公,秩進二品,官階為資善大夫,且每歲入朝,班亞丞相,皆加宴賚。朱元璋廢除丞相之後,又令衍聖公班列文官之首。衍聖公每次朝見,都給予優厚的禮遇。

洪武十七年正月孔訥襲封,朱元璋命禮官以教坊樂導送至國學,學官率諸生二千余人迎于成賢街。之後,孔訥每年進京朝見,皇帝都給符乘傳。在蒙元時期已有掌書官、管勾官、典籍官、司樂官的基礎上,又新設知印一員、書寫一員、尼山書院和洙泗書院山長各一員、孔顏孟三氏學教授和學祿各一員。各屬官的任用,均由衍聖公保舉,呈省擢用。

不但如此,比如賜祭田二千大頃,分為五屯、四廠、十八官莊,撥佃戶承種。其所收入供廟祭及屬官廩給,余者為衍聖公俸祿。撥孔廟等灑掃戶一百一十五戶,在曲阜附近州縣選民間俊秀無過子弟充應。下詔孔氏子孫皆免差發稅糧。詔定樂舞生一百四十六名,禮生一百名,以供祭祀時樂舞贊禮之用。

可以說,朱元璋對孔子後裔的優禮,奠定了孔氏的地位。而太子朱標,在新晉文臣們的奏請下,又對孔子後裔進行了某些方面的優禮,繼續抬高衍聖公地位。繼續賜田,並蠲免租稅等。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臣權最新章節 | 臣權全文閱讀 | 臣權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