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權 439 莫名其妙的白蓮教

作者 ︰ 受傷的害蟲

「報與不報都是一樣的,皇上成竹在胸,這些事情哪能瞞的了皇上,依臣之見,這些事情絕非藩王們所故意為之的,而是別有用心之人,想挑撥殿下與藩王之間的骨肉親情而已。я思路客я。皇上既然不說,那麼太子殿下也不用說,只是在奏折提提就好,讓皇上知道殿下心里明白,點到即止。」方孝孺這樣回答。

但是又知道自己的說辭只能壓制太子殿下的想法一時,這些話自己旁敲側擊的不知道說了多少次,過一段時間太子總是會又憂心忡忡。不由暗自嘆息一聲。

朱標不敢再說,過了一會,就起身告辭,畢竟是在臣子的府中,傳了出去對于方孝孺也不是太好,方孝孺將朱標送至門外,而方中憲也轉身y 走。

「慢!」方孝孺出口阻止道。他有些話想對兒子說。過了一會,太子車駕漸漸遠去,方中憲隨著父親又回到書房之中。

「父親大人還有什麼教諭?」

「你怎麼會和太子一起回府,難道一點禮數也不知道嗎?」

「孩兒和太子出巡,路過家門口,太子非要進來,孩兒也沒有辦法,已經勸過了,父親大人也可以看出太子的心結所在,那里是孩兒能夠勸阻的了的。」

「太子今天還說什麼沒有,都見過誰?」

「啟稟父親,今r 太子召見孩兒,先是在東宮談詩論畫,後來內衛呈上了一封密函。太子看後就心里煩悶,讓孩兒陪他一起出巡常平倉。然後又去了玄武湖視察水情,在歸來時路過咱們家,非要進來不行,孩兒苦勸無效,只得由的太子了。」

「密函的內容太子沒有說嗎?」

方中憲搖搖頭,方孝孺嘆了一口氣,擺擺手,顯出了一種老態。道︰「嗯,你去。」」

方中憲離開西閣後,方孝孺深深地嘆了口氣。他老了,能活的r 子幾乎可以扳手指來計算,太子的x ng子別的都好,就是胸中城府太淺,容易被事情困惑。兒子方中憲雖然能繼承自己的衣缽。但是原則x ng不強,沒有那種強勢所在。

要是換成自己,今r 怎麼也不可能讓太子進府中的,難道就沒有考慮萬一自己不在,或者正在接待別的客人之因素嗎?一味的盲從也是自己兒子最大的缺點。這樣自己怎麼放心將所有的事情交給他呢。

方顯輕手輕腳為方孝孺換了一杯熱茶,他端起茶盞抿了兩口。又接著翻閱文稿。突然想起來什麼似地,抬頭問方顯︰「中仁多久沒有來京師了?」

方顯想了一下,道︰「三少爺已經離開京師有一年零七個月了,自從上次和老爺吵架……。」

說到這里,方顯似乎明白了什麼。連忙住嘴,看著老爺的臉s 。見沒有什麼變化,才放心一點。方孝孺沒有表情的說道︰「往寧海傳個話,讓他過來……。」

停了一下,轉口說道︰「你一會去讓中憲親自寫個信,讓他回來,順便帶幾個名醫過來,就說我病了。」

方顯吃了一驚,剛想說什麼,但是方孝孺根本不給他這個機會,擺擺手讓他出去了。等待這個老家人出去之後,放下手中的文稿,抬頭看了看窗口傳來的夕陽余暉,天s 已經稍微有些y n暗了,其實剛才他什麼也沒有看進去,只是用看文稿來掩飾自己的心思。

想起了小兒子方中仁,方孝孺不由一陣的頭痛,自己儒學世家,信奉的是孔孟之道,自己平常從不和那些鬼神之道來往,不管是道教、佛教還是其他的信仰在他看來都是旁門左道。方孝孺只承認那些只是心靈上的寄托而已,是一種逃避,也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所以他對這些鬼神之說顯出了極大的不屑。

可是偏偏在他這樣一個家里,生出了一個信基督教的兒子,不去學習孔孟之道,偏偏和一些不務正業的人天天廝混在一起,正在翻譯所謂的《幾何原本》。據說這本書是那群傳教士帶來的。

自己讀了一輩子聖賢書,都覺得沒有完全領悟孔孟之說,作為自己的兒子,應該繼承自己沒有完成的事業,為什麼要去學習那些蠻夷帶來的東西呢?看著那些所謂的傳教士,碧發藍眼,吃飯連筷子都不會用,所學的怎麼會有儒家的學問深遠呢?

為此,方孝孺當初和兒子吵了一架,方中仁氣憤而走,回了寧海老家,雖然方孝孺覺得這個兒子不屑,但是這個小兒子除了聰慧之外,另外有一點是他比較欣賞的,那就是方中仁的堅持。

一束明麗的陽光sh 進東角門大殿內,皇帝朱元璋不由自主地看了一眼矗立在殿門口的屏風,在二十多年之前,自己剛剛登基的時候,曾經在這里發生過多少事,一晃眼自己已經年過半百,雖然每天都會被人稱之為「萬歲」,但心里比誰都清楚,自己這一輩子,快要到頭了。

按照錦衣玉食的保養,說不定他可以活百歲以上,但是隨著大明疆土的r 益擴大,皇帝朱元璋發現,自己的時間都浪費在等待之中。在這樣的條件之下,他改變不了什麼。

比如說現在印度那里正打的火熱,可是自己一道旨意,要等到反饋信息回來,至少也要四個月以上,路上如果有什麼變故,比如說海上的風暴,或者叢林中信使的遇難,隨時都可能造成信息的中斷,可能會要再來一次。

如此的通訊狀態,他怎麼能不擔心呢?這也是他改變大明所受到的最大桎梏。通訊不暢的限制,也導致了他事必躬親的結果,如此的c o心下去,他就算再錦衣玉食,能活多久?說不定還沒有朱元璋活的時間久呢。

皇帝朱元璋蒼白的臉上掠過一絲苦笑,兩頰微微泛起紅暈。有時候覺得有些快崩潰了,為什麼呢。在今年他派遣往兩廣一帶的錦衣衛帶回來一個消息說。東南亞一帶和閩粵部分地區,有白蓮教的蹤跡存在,並提到了一個皇帝朱元璋十分熟悉的名字︰白蓮聖母唐賽兒。

這算是哪門子事,要說出現白蓮教,皇帝朱元璋根本不會這麼放在心上,但是這個消息經過一圈傳給了正在杭州的龐煌,那麼龐煌就有些在意了。

因為龐煌十分清楚唐賽兒的事跡,他在另一個時空老家是山東的。又在山東上大學,當然知道自己家鄉曾經出了這麼一號人物了。唐賽兒在另一個時空中,是明朝初年起兵反朝廷的著名白蓮教女首領。山東蒲台縣人,林三之妻。

林死後據說唐偶得一石匣,內有寶劍兵書,唐研習後通曉法術兵法,以傳白蓮教為名。集合民眾數千,在益都卸石棚寨起事。唐賽兒起事後全殲了前來圍攻的軍隊,殺了青州都指揮使,各地民眾紛紛響應。

但是自己改變了歷史,唐賽兒根本不可能出現了啊。唐賽兒的出現,是由于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山東是主要戰場。朱棣做皇帝後把京城從南京遷到b ij ng,大修宮殿。為了供養京師官員及軍隊,又組織南糧北調,修浚運河,開鑿會通河。大量征調民夫,山東百姓首當其沖。

之後山東又連續發生水旱災害。百姓吃樹皮、草根、苟延生存。但仍然「徭役不休,征斂不息」,使百姓陷入絕境之後的產物。

而如今呢,不但沒有讓所謂「靖難」,而且將r 本收入大明疆土之內,使山東少了倭寇水患,鐵鉉在前幾年任山東布政使,為了使鐵鉉有政績,自己對山東的民生民計出力不少,而且,更重要的是,朱棣沒有當皇帝,當然也沒有遷都京師,所以也沒有大肆的征集民夫啊。

在這種情況之下,怎麼還會有唐賽兒出現,而且一下子就跑到南方沿海甚至東南亞傳教了呢?這個玩笑開的也太大了。

于是龐煌命令自己的情報系統在東南亞的勢力嚴查,還命幾個學生也徹查此事,雖然從頭到尾龐煌也不認為唐賽兒能給大明帶來絲毫威脅,但是畢竟是在另一個時空中出現過的名人,應運而生的絕不是偶然。

經過查探,還真的是有發現,唐賽兒的丈夫果然叫做林三,不過卻是漳州一家保鏢行的老板,這家林氏保鏢行原來是在海豐縣附近,去年才搬到漳州發展,隨即不知道怎麼就搭上了漳王這條線,全權負責漳王府上下的航線安全,以及壟斷了整個漳州的保鏢行市場。

身後有漳王府的身影出現,又出現了一個十分熟悉的身影,一個叫做金大虎的老人,經過錦衣衛和錦衣衛的情報核對,矛頭一致的對準了在十年前就應該死了的金剛奴身上。

事情就有些復雜了,已經開始開始牽涉到了剛剛告老致仕的方明謙身上,那麼和大明的水師有沒有牽涉呢?

看來也月兌不了干系,但是現在朝廷暫時不想打擊正在〞gaochao〞中的封藩大業,現在處于一個敏感的時期,對于藩王的處理要慎重,諸王大部分只是近幾年的事情,特別是東南亞一帶的基本上海沒有什麼藩王,如果一個把握不住,會讓藩王們人人自危,那樣做事就會有些縮手縮腳,不能放開手去做。

那樣距離龐煌完全利用朱氏統治海外的大計就會越來越遠,有些恨鐵不成鋼的心情。龐煌終于找來了受氣包。那就是道教的現任掌教張宇清。

張宇清正好也在杭州,他斥責了張宇清的弘揚道教的立場,沒頭沒尾的被罵了一陣子,張宇清十分郁悶的發現,自己所承受的怒火原來全部是為了白蓮教背黑鍋,心里頓時充滿了委屈,但又有什麼脾氣。

無奈之下,張宇清回到了自己在雞鳴山的道觀中,思考了很久,突然想起了皇上的那句話,就是不擇手段,不顧及後果,也不會問他過程,只看三年後的結果這句話來。張宇清無奈之下,決定調集各道觀內的護教天兵、天將來。

道教在統一初期,為了維護教內的安全。在皇上的允許下,道教在各道觀成立了護教天兵天將。大的道觀七十二人,小的道觀三十六人,再小一點那就是十八人。有限的幾處道觀,分別為一百零八人,合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之意。

張宇清決定明r 見皇上,準備抽調各道觀的天兵天將去東南亞一帶發展道教,順便剪除妖孽。

龐煌得到這個情報之後,心中不知道是高興還是害怕。高興的道教終于開始發動自己的聖戰了。而害怕的是不知道會造成什麼樣子的後果。

他開始同意和鼓勵道教以天兵、天將之名成立少量自己的武裝,以劍為基本武器,用意也就是如此,有很多事情國家不能去辦的時候,這些宗教力量的威力就可以凸現出來,但是他一直不敢提出使用,就是不知道狂熱的宗教信仰後面代表著什麼。

不過張宇清的這次舉動使他也釋然了。道教已經和朝廷、國家結成了一體,這支宗教力量投入使用是遲早的事情,所謂的聖戰不過是在自己的催化下提前產生的,在大明全力弘揚道教的基礎上,又有護教武裝的存在,發動所謂的小規模聖戰應該是可以控制。

所以當張宇清想朝廷提出這個奏請後。在龐煌的c o作下,內閣和宗人府順利的通過了這個決議,關于該什麼時間發動聖戰,維護大明和道教的利益的法律,什麼情況視為非法。什麼情況視為合法,這些條條框框的需要朝廷和道教統一來協調了。

也的確。東南亞地區的民風剽悍,且個個蠻橫無理,白蓮教提前在那里發展,不可避免的就會有武力沖突,總不能讓大明軍隊介入至宗教沖突。

得到皇上的批復之後,張宇清聯合教內長老,迅速向大明境內各道觀發出召集,每個道觀抽出三成力量至寧波集合。

龐煌看上去是十分縱容道教的發展,但是也有些忌憚宗教的力量,除了固定的幾個地方之外,他以道教所歌頌的道家的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為準則,原則上只允許在這一百零八個地方設置大小不同的道觀,大明境外和海外諸藩不算在內。

所以護教力量也維持在一個固定的標準之內,張宇清召集之初,龐煌就算定大明境內的護教力量不過是萬余人左右,抽出三成力量也就是三千余人,這麼一來對于大明境內又算是一種均衡,始終對于除了軍隊之外的武裝控制在一定的範圍之內。

按照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序列,張宇清將這支武裝分成三十支隊伍,每股一百零八人,分別拿著朝廷開除的文書坐船往東南亞諸島開始發展教務,兼對異教徒的打擊。

白蓮教雖然是歷史上最復雜最神秘的宗教,卻是源于南宋佛教的一個支系,崇奉彌勒佛,因教徒謹蔥r ,不殺不飲酒,故又名白蓮菜,後逐漸演化為民間的白蓮教。北宋方臘、南宋鐘相楊ど、還有沔縣的高福興、金剛奴等人。因此,白蓮教在朝廷大臣的眼中又成了造反的另一個稱呼,所以沒有在朝野間听到什麼反對的聲音。

而白蓮教也算是道教的宿敵,稱之為異教徒,無異于是皇上對道教的一種鼓勵,關于這一點,張宇清對護教的天兵天將說的很清楚,大家心里也很明白。

而此時,在漳州的白蓮教徒們,也已經听到了一些風聲,金剛奴立即明白了可能是白蓮教在東南亞一帶的風頭太盛,引起了朝廷的注意,而這次道教護教神兵的南下,標志著朝廷要用另外一種手段撲滅白蓮教。

于是金剛奴下令所有的白蓮教眾暫時進入蟄伏階段,因為現階段的力量,無論是朝廷干預還是道教的護教天兵,都不是他們能對抗的。

首先,白蓮教要成事,就要借助天災,那樣的話就可以以妖言惑眾,說明是天意所為,而大明境內最近幾年風調雨順,就算有些地方有些天災,也很快的有朝廷的援助到位,他們不容易利用。

而利用東南亞一帶多風浪的特點,時間太短,根本沒有形成規模,所以只有暫時進入蟄伏階段,為了保險起見,金剛奴還特地把包裝成為「白蓮聖母」的唐賽兒召回漳州,隱匿了起來。

在海陽縣東面,有一座摩天奇嶺,名叫四百嶺。這四百嶺甚是險要,環繞著它的盡是山山嶺嶺,著名的有前點燈山,後點燈山,東點燈山,西點燈山。

在這四百嶺被金剛奴暗中打造成一個白蓮教的基地所在,由曾阿牛在此地主持。因為曾阿牛是畬族人。對于朝廷和白蓮教之間,有著很執著的選擇,那就是會選擇白蓮教。

他生得腰圓腿粗,力大無比,在沒有拜金剛奴為師之前,曾阿牛在山中遇上一只猛虎。別人都嚇得四處逃散,獨有曾阿牛不驚不慌,舉起扁擔就朝猛虎劈了去,正打在老虎的眼楮上,痛得老虎狂吼狂跳,直朝他猛撲了來。曾阿牛沉著地避開老虎的猛撲,然後機靈地返身一跳,騎在老虎背上,一手抓住老虎的頸脖,一手揮拳猛擊老虎的額頭,直打得虎腦開裂,鮮血四濺,死在地坪上。m.閱讀。)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臣權最新章節 | 臣權全文閱讀 | 臣權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