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權 440 化胡經

作者 ︰ 受傷的害蟲

().qingsongdu.這事何其了得,很快造成了轟動。(鳳舞文學網)輕松讀那年曾阿牛才十七歲,寨中人都夸他英勇,為民除了害,因此曾阿牛覺得自己能做一番事業,所以離開寨子四處流浪,想尋覓良師練就一番武藝,成就一番大業。

誰知道在山東境內遇到了金剛奴,折服于對方的武功之下,遂拜了師。又收到金剛奴那幾近洗腦的白蓮教教義燻陶,于是成了白蓮教的忠實信徒,開始隨著師傅在南下福建之後,後來慢慢熟悉情況了之後,也知道不能光憑一腔熱血去做事情。

以他們的身份看家護院還差不多,要是幫助他們發展白蓮教,那才是昏了頭呢,而且,白蓮教的消息,就是方明謙的繼任者暗示過有關人後,才能被朝廷這麼快的知道,方明謙的繼任者不傻,想有自己的力量,但也不想和白蓮教有瓜葛。

金剛奴這個老狐狸,看出來這一點後,就讓曾阿牛出了大明水師的管轄範圍,跑到這四百嶺開始經營自己的基地,為什麼要曾阿牛呢。因為這個地區畬族人多,而曾阿牛正是畬族人,號召力還不錯,,四百嶺上有曾阿牛在這里發出召喚,很多原來不滿漢族的人紛紛前來投奔。

金剛奴很看中曾阿牛的這一點。他知道山寨邊民素來民風剽悍,而且特別畬族人十分團結,又熟悉附近地理民情。隱匿在大山之中發展,可能更加穩固一些。而唐賽兒作為白蓮聖母,要展示部分神跡給新的信徒觀看。暫時也在四百嶺中生活,所幸的是這里距離漳州並不遠。唐賽兒經常可以和夫君見面,也沒有什麼怨言。

但是東南亞諸島剛剛發展起來的教眾不能不理會,那樣也會給朝廷一個新的針對方向,從獲知道教的護教神兵南下那一天起,金剛奴就知道剛剛在東南亞諸島的發展起來的根基保不住了,但如果現在放棄,無疑是將宗教之爭引之漳州,所以在四百嶺方向秘密經營的同時。金剛奴做出壯士斷腕的舉動。

他隱瞞了真相,命令白蓮教全力向海外發展,並將一些嫡系的弟子全部派到了東南亞諸島進行傳教,借此吸引朝廷以及道教的注意力,並打算犧牲掉這些弟子和新的信徒。

金剛奴這麼做能不能成功呢?

不管金剛奴怎麼應對,在現任的道教掌教張宇清眼里,都不算是什麼大事情。白蓮教畢竟只是佛教的一個分支,一個小小的分支而已。只要能徹底的打垮佛教,那麼白蓮教自然沒有容身之處,張宇清是這麼認為的。

再加上張宇清真的很忙,忙的已經快透不過來氣了。

西北地動,沙州敦煌莫高窟書庫面臨滅頂之災。在按照聖諭搶救文獻時,卻無意中發現在近兩百年前被蒙元銷毀的《老子化胡經》的殘卷。這一發現,是道教恢復正統的一個很大的轉折點。

在兩百多年前,蒙元初始,因為長春真人丘處機很受成吉思汗的尊敬。所以道教的分支「全真派」很得勢。還為長春真人在北平建造了「白雲觀」。全真道盛時,憑他一個教派單獨的力量。就編輯了一部《道藏》,不僅內涵《老子化胡經》,還增加繪制了《老子八十一化胡圖》。

這使佛教氣憤到了極點,時逢蒙元後代子孫轉而媚佛,在蒙哥時,朝廷已經被佛教密宗所把持。繼而喇嘛教大興,喇嘛的勢力大到在通街廣道上,大庭廣眾之下,眾目睽睽前作奸犯科,地方官不敢問。到忽必烈的至元十八年,詔告天下︰道家諸經,可留道德二篇,其余文字、版本及畫圖,一概焚毀,隱者罪之。全真道在蒙元初所編輯的《道藏—大元玄都寶藏》,計有七千八百多卷,幾乎被焚禁殆盡。輕松讀

蒙元規定,把國內人種分成四等,最上等是蒙古族,次等民族是色目人,就是洋人。三等民族是漢人,末等是南人。對代表漢族文化的道教,成了被歧視,打壓的首要對象。所以,佛教時逢其會,終于得到了全盤勝利。

那次對《道藏》的毀禁,執行非常徹底,百姓皆不敢匿藏。造成了道教的空前大劫,永難彌補。後來大明定鼎,龐煌集全國的力量,復修《道藏》,僅得五千三百余卷。

其余二千五百多卷,俱已不知去向,包括《老子化胡經》,據說《老子化胡經》從世上永遠絕跡了。

而這次西北地動,本來是百姓的浩劫,卻成為了道教的福音,在莫高窟內卻發現了二百年前已被銷毀的《老子化胡經》,雖然已殘缺不全,但卻已經能被道教拿出來做文章了。

《老子化胡經》不同于其它經文,它是佛道兩教長期論爭的產物。曾經是道教的一部經典。主要的內容是認為︰老子出關西去之後,把他的教導傳化于西域。特別指出,所謂印度佛教乃是淵源于老子的教導。化胡經中的「化」字,包含了教化、宣化與轉化的意義,「胡」自然就是洋人,外國或外國人的意思。長時期,除了漢族以外,所有的外族或外國,一律廣義地稱之曰︰「胡」。最初化胡經的「胡」字,是狹義地專指,佛祖釋迦牟尼和佛教。

相傳作者是道士王浮,不過這一切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莫高窟這所謂佛教聖地居然會發掘出道教已經被禁絕的典藏書籍,其中意義就不言語表了。

張宇清興奮中夾雜著一絲惶恐,對于道教的狂熱信仰,正在積極的召集教內名宿、長老修復著《老子化胡經》,並開始圖撰《老子八十一化圖》,準備重新刻印發行。

身在杭州的龐煌心里卻是清清楚楚,關于老子化胡之事。在另一個時空基本上都已經有了一定的推論,據說是遠在《化胡經》出現以前。東漢時就流傳著化胡說,當時佛教傳入中國不久,為了在中國立足,必須與中國的傳統信仰相結合,依附于黃帝、老子的神仙術,那時的人敬神時把黃帝、老子、佛陀放在一起合祭。

後來的人根據史記中《老子傳》里的話︰「去而不知終所」加以想象,成為老子出關去化胡,這就是最初化胡說的雛形。以後就更為具體,「浮屠所載與中國老子經相出入,蓋以為老子西出關,過西域,之天竺,教胡浮屠屬弟子。」

「道經雲︰老子入關,之天竺維衛國。國王夫人名曰淨妙,老子因其晝寢,乘日精入淨妙口中,後年四月八日夜半時,剖左腋而生,墜地即行七步。于是佛道興焉」,等等很多。

所以龐煌根本不在意過程,而是注重結果,既然有了進展,找了十余年的「化胡經」也找到了殘本。于是就欣然同意各部全力協助道教增補《道藏》事宜。

其實在龐煌的心里,很明白所謂的佛道之爭。說白了,也就是兩種信仰上的沖突而已,道教以前之所以沒有佛教的影響大,並不是因為佛教優于道教,而是因為本身的缺點所造成的,比如理論系統不夠嚴密,巫術成分太多等。

但是道教以前的影響雖然在宗教層面上不如佛教,但是在民間信仰中,道教的一些東西卻是在老百姓心中根深蒂固的,比如土地城隍的崇拜、趨吉避凶的心理等等,只要經過朝廷的大力扶持,要壓過佛教應該不是個難題。

但是必要要先解決自身的缺點,可是龐煌對宗教的了解也算是膚淺的很,在另一個時空,宗教不過是一個賺錢的借口而已,真正從信仰的角度去對待宗教的人已經不太多了,比如他自己,雖然是很不可思議的魂魄穿越回大明,但是在內心深處,還是一個根深蒂固的無神論者,他身為皇帝,除了自己穿越,也再也沒有找出任何神跡。

所以讓他來指導宗教的發展,未免有些牽強,龐煌擅長的是控制,而不是單一的發展,所以他只能在加大力度鼓勵道教的想象的基礎上,去控制道教的發展不至于會危及到政治層面。

至于道教發展的細節,就交給了張宇清的龍虎山和有關部門去解決了。

經過張宇清等人不懈的努力,完善了《老子化胡經》和《老子八十一化圖》之後,由禮部開始刊印發行,再次增印《道德經》作為教化的開始。而道教要不是人手不繼,可能已經開始籌劃新一輪的佛道辯論了。

不過由于印度和東南亞的傳道,佔用了道教大部分的人才,特別是對于傳說中佛教發源地的印度所籌劃的行動,幾乎耗盡了道教所有的儲備,要不,東南亞一帶和白蓮教爭鋒,也不會派護教神兵前去了。

現在大明國內的道教人才儲備已經嚴重不足,因為本來經過蒙元的摧殘,大明初建時佛教的繁華沖擊,道教的人才已經慢慢出現斷層,而才十余年的道教復興,怎麼能積蓄那麼多的底蘊,張宇清等人心里十分著急,但是也沒有更好的辦法,只好按部就班的等待著。

道教開始等待,佛教很多有識之士卻是坐不住了,智光大師就是其中一人。

智光和尚字無隱,慶雲人氏。當他還十分年少的時候,便辭謝雙親,出家侍佛。剛開始,他在蒙元大都法雲寺修行念佛。盡管年歲少小,但苦心學習,加之本來就聰慧超人,所以,入寺還不很久,寺中收藏著的內外典籍,已無所不讀;而且,凡讀之書,又無一不精。這些經籍律論大大地豐富了他的頭腦,使他為日後的深入鑽研與修習找下了十分堅實的基礎。

蒙元順帝至正年間,鼎鼎大名的班的答禪師從印度遨游上都,其中有一段時間,班的答禪師就居止在智光和尚出家的法雲寺里。因此,近水樓台先得月,智光和尚便憑著同寺的便利,朝參夕叩,向禪師請教、問道。時間長了不僅學識大長,甚至連禪師嘴中的印度梵音也漸漸地能听懂了。而班的答禪師呢,也頗為面前這位少年刻苦努力的小和尚所吸引。回答他的提問的時侯,不時額外指點幾句。幫他參悟正道。智光各尚聰穎過人,對禪師的指點,也心領神會。智光和尚自然而然地成了班的答禪師在中國的入室弟子!

等到蒙元敗亡,大明鼎立之後,智光和尚和其他幾位僧侶一起結伴前往京師,朝見皇帝。朱元璋因為建國初始,需要穩定民心,昭示恩德。因此,對智光一行的到來,格外垂青,頗嘉辛勞。並在朝拜之後,又特地御駕便殿,召請智光和尚一行,垂問佛法。

就在這次召見時。朱元璋偶然听出智光嘴中不自覺地流露出罕聞的佛國梵音,不覺大為驚奇!仔細詢問,方知面前這位貌不驚人的智光和尚是大名鼎鼎、不遠萬里來到中原,傳播佛法的班的答禪師的入室弟子!

于是,朱元璋便令智光將班的答禪師帶過來的佛教經籍一一譯成漢語,以廣流傳。為了方便智光和尚譯經。太祖皇帝又下旨,命令有司就近選擇幽境勝地,構築寺宇,以供棲止。這便是後來的金陵鐘山西天寺。

西天寺金碧輝煌,雄踞虎勢。翠竹掩映,疊巒層幛。令人嘆為觀止。智光和尚搬入寺中。太祖皇帝又命人供給他各種用度物什,凡所就應有,無不具備,頗見優崇。之後,智光和尚便率領弟子開始翻譯佛經。歷經幾載,終于大功告成。

早在龐煌沒有穿越回大明之前,智光和尚為了更好地參證佛法,錄求正果,又立志要再循先遺跡,西去天竺,取得佛教正經。于是,他便帶著自己的徒弟惠便和尚,出使西域,歷盡千辛萬險,足跡遍布印度諸國。

在印度各地,智光和尚不僅參拜名剎古寺,拜謁得道高僧,搜求佛法經典,而且與佛門中人互相參求法理,探討正道。不久,聲名鵲起的智光和尚又特地前去拜謁了當時如日中天的麻曷菩提上師。據听說上師一見,也對他大加推寵,特地傳授給他《金剛鬘壇場四十二會禮》。據說傳法時地下突然涌現出九層浮圖,金碧耀眼,光芒照人。大家一見這異乎尋常的瑞兆,對智光和尚更加敬仰,視之為神異之人。

智光在大明境內的時間很短,特別是龐煌執政之前,又去了印度尋求正道,一直到了建文五年才回到中原,但是卻迎來了皇帝的抑制佛教發展時期,不過那時還不太明顯,智光又深知皇帝初登基時的威嚴,不敢違逆聖明,只是暗示門徒收斂,希望只是皇帝暫時的沖動。

作為一個見多識廣的高僧,知道天子腳下的危險,待到朱高熾的靖難完全平復後,智光借口去北方弘揚佛教,離開了鐘山西天寺,回到了北平法雲寺中繼續生活。一直深居簡出,以苦修行。

說句實話,智光和尚是一個十分有眼光的人,當初太祖皇帝大肆反貪和為皇室清除障礙的情況下,他以明哲保身的態度,不惜放棄皇帝對他的青睞,帶著徒弟遠去印度求取真經,也真的有些唐玄奘的味道。

第一次從印度歸來,正好遇上太祖皇帝駕崩,新皇即位而四方不穩,北平的朱高熾雖然看上去成不了氣候,但當時新皇龐煌的表現卻稍微有些羸弱,所以在搞不清狀況的情勢下,智光又毅然再次細度流沙河,去印度明為求取正道,實則避禍。

一直到了穩定之後才回到大明,但是不巧的是又遇到了朝廷抑制佛教發展的時候,他無奈之下回到北平,以為避世。實則為在北平那里廣收門徒,傳頌佛教真諦。

想積蓄儲備力量,待到新皇的熱乎勁過去,誰知道等了十余年,等待到了朝廷全力扶植道教,那時智光已經感到不妙了,又隱忍了十余年,到了現在,道教的氣焰一天比一天高漲,而佛家在道教的打壓下,只有挨打的份了。

十分失望,但是最失望的莫過于朝廷禮部刊發《老子化胡經》和《老子八十一化圖》之後,智光和尚雖然一直在北平法雲寺避世,但一直關注著朝野之間的變化,到如今,他再也隱忍不住了。

智光和尚明白,如果再隱忍下去,恐怕佛教在若干年後就不復存在了。

印度的佛教發源處被侵蝕了,他覺得沒有什麼,他是中原人,可以弘揚以中原教義為主的佛教。朝廷限制佛教發展也沒有什麼,因為朝廷限制佛教發展的同時,也沒有濫建道觀,只是有節制的在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等區域內建設道觀,由此可見朝廷也不希望宗教的勢力過大。

而道教不過是被皇上利用的棋子而已,智光有信心自己佛教也可以變成皇上手中的棋子,因為道教的一家獨大肯定會給朝廷帶來擔憂,也肯定會發展另外一個宗教來牽制道教,皇帝的手段一向是制衡,而不是滅亡。(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閱讀。).qingsongdu.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臣權最新章節 | 臣權全文閱讀 | 臣權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