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權 013 中秋夜話(下)

作者 ︰ 受傷的害蟲

()不過從柳若秋嘴里說出「投資」這兩字出來,倒是引起龐煌的一陣欣慰,至少這個少年,開始接受自己的一些新生名詞了。

這是一個好現象,但是固有的思想不能一下子從中解月兌出來,那自然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好在年少而且可塑x ng較強,以後有的是機會慢慢矯正。于是正s 道︰「若秋也講是投資了,其實你還是有些不明白其中的含義。」

「投資的回報,並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出來的,咱們要講究一個長久的收益,從某種角度來講,投資更趨向是為了在未來一定時間段內獲得某種比較持續穩定的收益,是未來收益的累積。」

「而若秋認為唐知縣短期內不能給咱們帶來利益,就不值得投資,其實你那不叫投資,反而叫做投機了,兩個詞一字之差卻謬之千里,完全不是一個概念。投機雖然也算是一種投資行為中的一種,但卻是短期行為,目前我們本錢不多,不敢冒險。」

柳若秋仔細的听著龐煌的長篇大論,消化著一些自己現在也不懂的詞匯,反正這些新奇的詞匯,也不止一次的從龐煌嘴里說出來,他已經見怪不怪,只能慢慢吸收,當時理解不了的,說不定到了一定的時間,他就會豁然開朗。

「但唐知縣總是徐大將軍的麾下,早晚要隨軍而走,再換了一方父母,豈不是還要從頭來過,而那時,再見唐知縣不知是何年何月,何來的收益呢?既然收益渺不可及,我們何不抓住眼前的利益呢?畢竟,八套房屋,也不是一個小數目。」

柳若秋吸收的很快,但是卻仍然有些不明白,于是問道。

「放心吧,最近你一直在幕後,有很多事情不清楚,你可知道,唐知縣要這八套民宅做什麼?」

「反正不會是向外界所傳的要養小妾,知縣大人的正妻還在安徽定遠,听說唐大人人雖粗獷,卻是極為疼愛自己的妻小,想必不會這麼膚淺。」

「高典史偷著給我說了一個事情,那天去慶裕樓找唐知縣的,是唐知縣昔r 的一個軍伍中的兄弟,原來都在一個總旗下面效力。」

典史雖然不入品階,但卻是知縣下面掌管緝捕、監獄的屬官,全縣的衙役、白員、幫閑基本上都在其掌握中,消息自然靈通一些。

龐煌繼續說道︰「此次征伐殘元,徐大將軍誤入埋伏,損兵折將近萬人,其中唐知縣原來所屬總旗,五十六人,現在只剩下十一人還在活著,其中九人都殘了,徹底斷絕了以後從軍的路,而唐知縣顧念舊情,要收留這些殘疾了的昔r 戰友,所以才買了房子,準備安排他們在懷柔居住。」

「哦,這也難怪,龐兄不收唐大人的錢,那也是理所當然的。」

面對著這麼一個重情義的漢子,柳若秋還是保留著幾分敬意。龐煌卻是搖搖頭,反對道︰「錢,是要收的,但是要收的有用處,我不讓入賬,肯定是留著有用,回頭你就明白了。」

「以後,我可能很少管晉商會館的事務,這個晉商會館若秋你一定用心看著,特別是清華義學,這兩樣才是咱們生存之根本,千萬不能出了紕漏。」

「龐兄要去哪里?需要多久?」

此時一直在沉默的柳蘇突然抬起頭看了龐煌一眼,雖然沒有任何波動,但是也顯示了對這個問題的關心。

「我要去北平走上一趟,不過七八天的功夫就會回來,主要有幾件事要去辦?」

「第一件事,就是我要為咱們的清華義學找些老師來,靠著懷柔縣目前的先生,恐怕不夠,想要發展,就必須擴大義學的規模,只有擴大規模了,我們的地產才會做的越好,而晉商會館才會更有影響力。」

「還有第二件事,就是我想私下找唐知縣一次,你知道高典史為什麼會把這些事情告訴我嗎?」

「為什麼?」

「因為他想楊青山不在縣丞的位置上了!!」

柳若秋這才大吃一驚,而龐煌也是透露著無奈的苦笑,沒有想到就算是穿越回大明,也免不了陷入到勾心斗角的紛爭中來,不過這次換成他算計別人。

繼續說道︰「我也不想這個楊青山繼續在這個縣丞位置上繼續坐下去了。」

其中原因柳若秋自然明白,最近這個楊青山好像吃順了嘴,他們晉商會館免去了他購買房子分期付款所有費用,幾乎就是用了一個訂金的價格,賣給了楊青山三套房子。

但是這個楊青山還是不知足,在別人購買房子後,需要去縣衙內辦一定的手續,楊青山就百般刁難,回扣吃了不少,而讓買房子的人頗有怨言。但是柳若秋也有些奇怪,為什麼高典史會選中龐煌呢?

沒有等他問出來,龐煌就說出了其中的原因。

縣丞楊青山和楊老太爺的關系不錯,認了同族,辦事還是很盡力的,而最近楊老太爺也不安分,一直窺視者晉商會館會長的位置,讓龐煌很不放心,他們雖然在賣房子中賺了不少錢,但是比起老牌的家族來說,還是不夠看。

而高典史就是看出了這一點,才找龐煌他們做同盟,他明白只要扳倒了縣丞,楊老太爺失去了後援,自然會安分一點。

「而且,我這次去北平,會多招一些老兵回來,剩下的很多事情,都要靠自己了,就算是高典史,只是利益關系,畢竟不是自己人。」

龐煌長嘆著,飛速發展的事業可以投機取巧,但是實實在在的管理和經營,以後的發展,都需要大量的人才,他們現在可用之人已經是捉襟見肘,就連劉安這種小孩子都開始參與進來了,也是他們儲備人才供應不上的緣故。

而清華義學的學生,雖然也有啟蒙後來入學,如今十六七歲的少年,但是距離大用還有一段距離。

時間、人才、時間、自己的人才,這幾個相關的詞語,在龐煌心里轉了多少圈了,但是一直得不到要領,如今大明建國剛剛五年,人才都在江南,且基本上都被朱元璋所用,不能用的,也被朱元璋殺了。

在北方,被蒙古人盤踞的時間最長,但也是文化受到摧殘最嚴重的地方,自己想了幾百圈,也沒有想到過這個時期,北平有什麼比較牛掰的人物。

無處借鑒,無處借力,只有靠自己了。

隨著晉商會館和清華義學的發展,需要的人才會越來越多,所以只能靠自己了,這是他去北平最大的原因之一。

「我會帶柳蘇一起去!」龐煌定下了這個基調。

柳若秋沒有出聲,心里已經暗自打定主意幫助龐煌做一些事情,他雖然什麼也看不見,但總是能感覺到這個只比他年長一歲的兄長,懂得比他這個過耳不忘的人還要多,可能柳家的振興就要著落在龐煌身上了。

側耳听了听弟弟柳蘇稍顯粗重的氣息,不由嘆了口氣,向龐煌告個別,劉安引路,領著他回去休息去了。

————————————————

求推薦,求收藏,謝謝親們支持!!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臣權最新章節 | 臣權全文閱讀 | 臣權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