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權 174 練兵只是目的之一

作者 ︰ 受傷的害蟲

這應該是朱元璋第二次感覺到中書省對于自己的制約了。

第一次,只是象征性的設了一個通政司衙門,不過是一種試探性的舉動。但是這第二次,只是相隔的不到一年,就**果的想要剝奪中書省的部分權力了。

剛剛回到北平,龐煌第一件事情,就是翻閱李潛送來的幾份邸報,看後心里這麼想著。對于朱元璋定都南京這件事,他不感到稀奇,本來歷史的發展就應該是那樣的。

但是長久的遠離政治中心,讓龐煌忽視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朱元璋和胡惟庸的爭端,以至于朱元璋最後廢除了綿延于華夏歷史幾千年的首相制度。

也不算是龐煌忽視這個制度,只不過是他一直不願意在這個事情上糾結,自己和胡惟庸的關系不算很好,而胡惟庸近幾年甚至有了針對自己的跡象。說句心里話,在自己遠離京師的情況下,有這麼一個丞相,的確不符合龐煌的利益。

有的時候,龐煌真的想洪武十三年快點來到,那麼胡惟庸就可以下台,說不定自己就可以施展一下拳腳,至少那樣不用擔心有人在後面作梗。

但是今天看到這幾份邸報,引起了龐煌的深思,朱元璋為什麼這麼著急的對中書省下手呢?

是對于絕對權力的渴望,又或者有什麼原因呢?

盡管龐煌所熟知的歷史上,對于朱元璋終結丞相制度提出很多假設,眾說紛紜,怎麼猜測的都有,有的說是為後代除刺,有的說是兔死狗烹、鳥盡弓藏,更有人說胡惟庸想要造反自立為帝等等很多種說法。

但是經過這麼多年的觀察,幾乎沒有一項能成立的,首先說為後代除刺之說,別說朱元璋現在還正是春秋鼎盛,身體還健康的很。就說太子朱標在官員中的人望也是極高的。根本不勞朱元璋操心,再讓朱標經營個十余年,那成就更是難以估算。至少朱標好文,親近士大夫一條,就帶走了大部分讀書人的忠心。

再說兔死狗烹、鳥盡弓藏,他胡惟庸算是哪門子的功臣呢?雖然是最初跟著朱元璋起兵的人之一,但是龐煌仔細調查過胡惟庸的履歷。歷任元帥府奏差、寧國主簿、知縣、吉安通判、湖廣僉事、太常少卿、太常卿等職。

洪武三年,拜中書省參知政事。洪武六年七月,憑李善長推薦,任右丞相,繼而進左丞相,位居百官之首。

一個小吏出身的胡惟庸。根本一直就是後勤行政人員,之前一直是默默無聞,甚至連汪廣洋的履歷也比胡惟庸要光鮮一些,根本沒有必要嘛。

造反的事情,就不用多說了,一個文官造反,打死龐煌也不相信。所謂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胡惟庸雖然是個丞相。還是月兌離不了讀書人的範疇,大明兵權集中在朱元璋一人之手。怎麼造反。

如此以來,只能推斷是朱元璋出于對絕對權力的渴望了。如果要是這一點,那誰也沒有辦法。

誰敢說讓皇帝放權?估計沒有人敢,畢竟現在是家天下,而不是國天下,皇帝視大明就是自己的,你讓一個家長放權,那不是開玩笑嗎?

就算是再過幾百年,那些家族企業,你也不敢說讓他放權給外人,而不用自己人啊。

在龐煌的內心深處,出于對胡惟庸沒有太大的好感,甚至巴不得朱元璋廢棄了這個丞相,現在仔細一想,胡惟庸畢竟是華夏歷史上最後一任丞相,真的沒有了,誰來約束君權呢?

但是,有丞相,就一定能約束君權嗎?

漢、唐、宋,哪一個沒有丞相,但是也沒有耽擱亡國啊。

龐煌在這個事情上糾結了半天,公主遣人過來請他一起用膳,都被他忘記了,以至于來了三次,才把龐煌請過去,讓公主好生的埋怨他一番。

到底是有丞相好,還是沒有丞相好呢?

想著這個問題半晌,才發出自嘲的一笑,不論有沒有丞相,估計都不是自己能插手的吧,朱元璋會听自己的嗎?

要是會听,估計那就不是朱元璋了。

用過晚膳,和臨安公主小別勝新婚的纏綿了一番,舒舒服服的在床上睡了一覺,近兩個月的連續奔波,對于他不算強壯的身體,的確是一個鍛煉,也是一種折磨。

翌日,他去報社選好的位置看了一下,順便確定一下版面問題,柳若秋雖然很理解自己的心意,但畢竟他看不見,龐煌看了之後,果然有些出入。

字太大,報紙的一個版面,最多只能容納幾千個字,這怎麼能行呢?

龐煌指導著黃子澄,將字體縮小至半厘米左右的樣子,反正工匠有懷柔請來的,只要是懷柔工匠,都知道龐煌所規定的尺寸。

而且他們從山東請來了專業的印刷人員,那里盛行使用木質的活字印刷,再行刻字也不算太難,而且龐煌沒有點頭,所儲備的大活字並不太多,在報紙的某些標題部分還是能用上的。

然後就是紙張問題,新聞紙龐煌不知道是怎麼造的,但是眼前選用的紙張明顯的吸水性不太好,要換,多換幾種,先不計算成本,就找吸水性、柔韌性較好的紙張就行了。

確定了這些,內容就先不忙著確定了,光是這些,估計都夠黃子澄忙半個月了,而黃子澄現在成為內定的報紙主編,以黃子澄的才能,還有他的那個性格,估計做個報紙主編還是不錯的。

如果就此能把黃子澄長期留下來,那就更美妙了,自己也可以少操心,黃子澄和自己的出身不一樣,政見肯定也不一樣,與其以後說不定成為政敵,不如將其先留在北平,做報紙的主編,少參合一些政事,對于黃子澄來說,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而且,龐煌決定有機會了,會把方孝孺也拉進報紙這個行業里面來。潛意識里,龐煌覺得這些人做起學問那是一等一的人才。思想也比較純淨。夠耿直。但是如果要是去玩政治,估計那就是間接禍國殃民的人了。

能不讓他們參與政事,那就最好不過了,就比如葉伯巨,原來參與政事,在另外一個歷史中被活活餓死,而現在自己把他招攬過來。作為清華義學的訓導,那可是頭等的人才。干的讓龐煌十分滿意,除了一些決策性的東西,根本不用插手。

確定好報紙的細節問題,黃子澄問了一個關鍵性的問題,那就是這報紙多長時間出一期?該起個什麼名字?

這一點可把龐煌難為了一下。定位本來每天一期,龐煌原想叫做「北平日報」呢,但是明顯的每天一期太過于頻繁,按照現在的購買力定價為三個銅錢的價格,估計除了一些大戶,沒多少人能買得起,都說百無一用是書生,讀書人是最沒有錢的人群之一。

考慮了一下。龐煌說道︰「每月四期。暫時定為每七天發行一期吧,就叫做‘北平時報’你們覺得怎麼樣。」

黃子澄聳聳肩。表示沒有意見,在他看來,這些都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巡撫大人讓自己做,就是害怕自己不甘心在北平府衙當幕僚,所以才給自己找個事做吧,反正風聞科舉快要恢復了,雖然只是傳言,但卻也給黃子澄帶來了希望,就算是為駙馬都尉這幾年對自己的欣賞的一種回報吧。

于是事情就這樣定了下來,由于龐煌心里還有別的事情,所以就離開,直奔房山軍營。經過半年的征用,再加上藍玉給自己的建議,現在房山軍營已經不叫原先的名字了,而是改成了房山軍訓處,以免和軍隊扯上什麼關系,犯了忌諱。

拉練回來之後,五百親衛就在這里休整,除了宿長的值班制度稍微變化了一下,因為宿長本來還要管理事務,不能每天跑到北平公主府擔任守衛的責任,于是回來之後,就改成了每天兩宿計二十四人,前往公主府擔任護衛工作,其他人依然在房山軍訓處訓練。

到了房山軍營,先找到正在訓練的常茂,向他說出了自己的計劃。

最近一段時間,有商賈來北平海關衙門告狀,說有兩個蒙古部落不遵從互市協議,強搶貨物,還有就是拿劣質山貨來強行換取商賈的貨物,給商戶造成了一定的損失。

這樣下去,可能會打擊到商賈對于互市的熱情,雖然都只是小商賈,但畢竟傳出去之後,對于海關的名譽也不是太好,肯定會有傳言說海關光收錢不辦事了。

常茂一听就大發雷霆,拍著桌子大吼道︰「不互市,他們哭著喊著要互市,什麼沒有衣服穿,沒有飯吃,沒有酒喝什麼的。現在互市了,他們又強買強賣,胡作非為,怪不得很多大臣都反對互市,這些人就不該縱容他們!!」

「息怒、息怒!」龐煌拍拍常茂的肩膀,示意他先坐下,然後耐心的說道︰「事情關外的人也說的七七八八了,我也知道什麼原因,可能大明開始互市,損害了部分高麗商人的利益,他們挑撥這兩個小部落故意找麻煩的。」

「怎麼辦?要不我和舅舅說一下,直接派兵剿了這兩個部落,同時你再以欽差巡撫的身份想高麗國王發出照會警告?」

龐煌不由一笑,沒有想到常茂對于這個外交套路挺熟悉的,于是耐心說道︰「要是請藍將軍派兵,我還來找你做什麼?」

常茂的眼楮一亮,不由掃視了房間一圈,將頭湊了上來,小聲的說道︰「你的意思是說。」

龐煌點點頭,應道︰「不錯,據那逃回來的商賈說,那兩個部落都不大,可能是屬于金山部的一個旁系分支,平時騷擾邊陲也有他們的份參與,其中一個部落大概一千多人,剩余的一個部落五千人左右。我想你和柳蘇帶人出關一趟!」

「是殺,還是搶?」常茂口水都快流下來來,現在,找一場仗可不容易啊。

「由你決定,主要起到警告作用就行了!」龐煌隨意的說了一句,卻沒有想到,這句話卻造就了一個殺神,很久以後,草原上還流傳著一個叫做茂太爺的恐怖故事。

不過此時龐煌卻是沒有往這方面想,他的主要目的。是想把這些親衛調出去。第一有些事情,有這些親衛在不方便做,第二,要用實戰來養兵,才能取得最大的效果。

常茂興奮的紙箱哇哇叫,連聲音也不顧的掩飾了,急忙問道︰「這次帶多少人出去?」

「全部吧。讓他們都見見血,那樣才能成熟起來。你和柳蘇一人一半,至于作戰方法,咱們訓練的時候都有,你根據現場的實際情況,自行決定就可以了。」

這甩手掌櫃當得。常茂十分喜歡,打仗最怕受到制約,而現在一切都由著他的意思,真爽啊。常茂恨不得現在馬上出發去打這兩個蒙古部落。

「但是有一點你要記住,回來時,少一個人都不行,花費這麼大的精力,少誰我都心痛。最大程度的保障自己的安全。咱們以有心算計無心,以火銃對付大刀長矛。還有手榴彈,火藥等的支持,要是你們帶出去的人,少一個,或者殘廢一個,都是很丟人的事情,記住一條,沒有把握,寧願空手而歸,也不要擅自做主硬拼,訓練這麼多人不容易啊。」

「打仗哪有不死人的!你這要求,也太苛刻了吧!」常茂撓著後腦勺有些郁悶的說道。

「不苛刻,就不是特種兵了,訓練半年多了,各種條件都有利于咱們,在死人那才叫見鬼呢?」龐煌白了常茂一眼。繼續說道︰

「稍後,你找當值的宿長,跟著我一起走,找這些商賈了解一下情況,然後寫個計劃給我,我看了之後,你們才能出發。」

「寫計劃?你殺了我算了。」常茂哭喪個臉,寫字他倒是會,但是讓他寫作戰計劃,非讓他哭死不行。

「寫不出來,你就不用去了,不會寫,你還不會說嗎?有柳蘇幫你呢?」

「那小子,我拿他沒撤,現在還沒有讓他開口呢,我才發現,這小子除了吃飯,別的時候嘴都不張開一下,也不怕憋出毛病來。」

「多事!順便找你舅舅也可以商議一下,怎麼襲擊蒙古部落,他應該也有經驗,但是別人就不要找了,注意保密。」

龐煌搖搖腦袋,努力不去想這些關系,他一直都很糾結,怎麼排輩的。

朱標和常茂都喊他妹夫,都喊藍玉為舅舅,偏偏自己和藍玉算是兄弟相稱,有時候說話都別扭,但是藍玉偏偏不讓改正過來。

又囑咐了幾句,龐煌才回北平,他不想插手軍事太多,因為那畢竟不是他擅長的事情,插手太多,顧慮也就越多,會給士兵帶來困惑的。

這次五百親衛全員出動,龐煌計劃分成兩隊,每隊二百五十一人,分別由常茂和柳蘇帶領,這也算是給柳蘇加些負擔,看看能不能改掉柳蘇不說話的毛病。

三天之後,根據實際情況,一份似是而非的作戰計劃擺在了龐煌的面前,字寫得不錯,一看就知道是柳蘇的字體,但是至于內容嘛!龐煌這個在大明沒有受到系統教育的人,都看的呲牙咧嘴的。

但是也沒有辦法,這估計是有史以來第一個作戰計劃吧,耐心看完,覺得沒有什麼紕漏,符合現在五百親衛的作戰能力和需要,所以也就勉強點頭了。

有這一份作戰計劃,讓龐煌想到了成立軍校,成立參謀部的構思來,如果成立軍校和參謀部,朱元璋會不會放棄殺功臣呢?龐煌這麼想著,但是畢竟要把胡惟庸的事情搞的透徹明白一些,才能下一步的計劃。

龐煌點頭之後,常茂就興沖沖地帶著五百親衛,于兩天後出發了,他們暫時沒有計劃坐飛舟,第一親衛們的駕馭水平還有問題,第二這兩個部落距離大明邊陲也比較近,過了北口城關隘,只有六百余里路程,正好在路上可以訓練一番。

他們計劃此次出征為期一個月,來回在路上耗費二十天,然後剿滅兩個部落耗費十天,對于這些常茂他們自信滿滿的,龐煌也不好插口多言,畢竟他是門外漢,特別針對實戰來說。

常茂出發了,公主府的護衛,換上了由懷柔借調過來的三十人,都是懷柔保安團出身,現在北平範瑞的安保行做事,龐煌自然是信得過懷柔保安團出身的人,而範瑞對于巡撫大人用自己的人,也沒有什麼意見。

一切仿佛恢復了平靜,就在六月初一的那天的早上,龐煌給臨安公主打個招呼,說是要去通州運河畔查驗一批貨物,然後呆了鄭虎一個人,兩人微服出行,直奔通州而去。

在運河碼頭轉了一圈,便進了通州城內,來到一家名為「百草堂」的醫館門口,警覺的看了看周圍,正是午飯時間,街上的人本來就少,現在更是稀稀落落的只有幾個小販在叫賣,進了百草堂,有個伙計正在抓藥,听到有人進來,頭也不抬的問道︰「客官,有什麼需要?」

鄭虎听見聲音不由一笑,說道︰「來二斤龍肉,有沒有?」

那伙計抬起頭來,正是被龐煌派去江南的劉彪,現在卻在通州當起了醫館的學徒。(未完待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臣權最新章節 | 臣權全文閱讀 | 臣權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