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且不管齊德講的那個故事是真是假!
很顯然,連一個十幾歲的少年都能隨口說出,就知道這個故事肯定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傳說。
至于始作俑者是誰,不可考究,據龐煌稍加琢磨,就不難想出,這肯定不是老百姓編造出來的,因為老百姓每天顧著溫飽,沒有事情誰編排這個做什麼,而且傳國玉璽是什麼,他們怎麼知道,估計關心傳國玉璽的程度,還不如關心自己家的那幾畝地來的上心。
很有可能是讀書人編排出來,然後再流傳出去的,如此以來,也不難解釋朱元璋為何對傳國玉璽是那麼的重視。
不過這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十五天後,齊國玉親自將齊德送到了京師龐煌居住的公主府,並正式在幾個人的見證下,拜了龐煌為師,除了見面禮之外,龐煌還給齊德改了一個名字,叫做齊泰,言稱是預示著國泰民安的意思。
但殊不知是龐煌內心深處的那一點低級趣味在搞鬼,不管怎麼樣,先搶了老朱的戲份再說,據說齊泰這個泰,是朱元璋賜給齊德的,但是現在卻被龐煌搶了,也不知道對于齊泰今後的仕途會不會有影響。
晚上回公主府居住,白天在飛彪衛辦公,一直在計劃往返各國的使節行程。
對于日本、琉球和呂宋等海外屬國,龐煌用飛舟用的心驚膽戰,好在不是夏天,現在海面上還算平靜,應該不會有什麼事情。但就算是那樣。心里也是乞求一路平安,千萬不要出什麼差錯。
龐煌稍微閑了下來。距離祭天大典還有十五天了,想著在北平的臨安公主。還有快要臨盆的孩子,他心里就有些著急,希望時間快點過去,他好回北平等待自己的孩子出生。
但就在這一天,朱元璋卻臨時起了一個奇思妙想,讓群臣都大吃一驚。
早朝時,皇帝下旨,命太子朱標監國,中書省輔之。然後作為皇帝的他,準備返回鳳陽,在哪里舉行齋戒,然後于十一月初二凌晨返回京師,參加祭天大典。
隨從人員,除了駙馬都尉龐煌之外,其余人等從翰林院中挑選。
這個決定讓龐煌也詫異了一下,朱元璋不像是那種好大喜功,以至于荒廢政事的人啊。怎麼會突然想到了這一點。
但是皇帝的心思似乎十分堅決,在傳國玉璽到達京師之後,朱元璋的威望又達到了一個最高峰,所以也沒有辦法。不過才半個月左右的功夫,那就只好隨他了。
當天下午,鑾駕就開始啟動。乘船前往鳳陽府,一路上的儀仗隊錦衣華裳。旌旗蔽日。黃龍傘、雀金扇簇擁著華貴軒昂的龍舟,那種熱鬧和奢華更不必表述。
龐煌身為駙馬都尉。當然和皇帝朱元璋、馬皇後同乘一船,選擇的路線,正如當初龐煌北上北平的路線差不多。
于長江之上,經鎮江入運河,過揚州進高郵湖,然後轉水路進洪澤湖之後,進入淮河,逆流至上直至鳳陽。
全部都是水路,即安全又快捷,天黑時,已經進入了卲伯湖中,沒有皇帝的召喚,龐煌只能呆在船艙里。
掀開窗簾,透過夜色看著外面黑漆漆的湖面,龐煌想了半天,都沒有想到朱元璋到底在搞什麼鬼。
錦衣還鄉嗎?
這個理由也太扯了點吧,老朱當皇帝之後,回了鳳陽多少次了,差點連都城都沒有被定在鳳陽城,還要錦衣還鄉,估計老百姓都快被皇帝還鄉還的麻木,早已經失去了那份新鮮感了。
船緩緩地由邵伯湖折入高郵湖,以這樣的速度,如果夜行估計明早就能到達洪澤湖,甚至可能會到達盱眙縣,那樣距離鳳陽就沒有多遠了。
龐煌放下窗簾,盤膝默坐。
慢慢琢磨著進京之後的各種事情,那次遇襲的風波,早已經淹沒在傳國玉璽的浪潮之中,皇帝既然已經處理過了,沒有那個不長眼的還會提這件事情,包括龐煌在內。
不過不提,不代表龐煌就此放棄追究,自己好不容易培養的駕馭人員,就那麼輕輕松松的被射死了,怎麼能白死呢?
但看胡嵐的表情,應該也不是故意的,這就讓龐煌有些為難了,追究下去,說一句實話,龐煌不認為會有什麼結果,不追究,總要向自己的屬下交代的。
正在胡思亂想,突然有宦官過來傳旨,說皇上召見,龐煌連忙整理服裝,收拾情緒,隨那宦官一起到了龍舟的正艙。
馬皇後估計已經休息了,最近皇後的身體一直不太好,本來朱元璋不願意她和自己一起返回鳳陽齋戒,但是馬皇後一直堅持,再加上馬皇後的身份,朱元璋也沒有辦法,只好由得她跟隨過來。
誰知早已經不堪一路的辛苦,仿佛有些暈船,所以便早早的休憩了。
船艙內只有朱元璋獨身一人,穿著護胸貂皮背心,籠著便帽,肩頭上披了意見滾黃色的坎肩,看見龐煌進來,向他身後擺擺手,示意那個宦官出去。
然後船艙內就只剩下朱元璋和龐煌兩人,一坐一站,相對而視,沒有了往日在御書房的賜座,朱元璋仿佛忘了一般。
「見過皇上,不知父皇連夜召見微臣,想詢問何事?」
這句話已經是無禮了,皇上召見就是召見,難道沒有事情就不能召見嗎?朱元璋不悅道︰「有些話想問問你?」
「臣定會知無不言、言而無盡!」
「很好!」朱元璋考慮了一下,問道︰「你為什麼要防備毛驤?難道是在質疑朕的決定嗎?」
這個問題突如其來,問的龐煌倒是有些措手不及,沉吟了一下。索性跪了下來,反正也不是第一次。龐煌慢慢的也習慣了。
雖然警覺這種習慣,但是龐煌只能麻醉自己。跪的不是皇帝,而是自己的老丈人,可能有些自欺欺人,但不這樣又能如何呢?
「皇上,臣不知防備之說從何而起,兒臣盡本分而已!」
「盡本分,毛驤密折,參奏你橫刀搶功,監視同僚、欺瞞上司等罪狀。這個密折你看看吧!」
說著,朱元璋將一封薄薄的小冊子擲下來,正好掉落在龐煌的面前。
但是龐煌卻沒有去撿起,直接說道︰「臣不敢看,但知毛指揮使上面寫的,必是對的。」
「這麼說,你承認毛驤參奏你的罪狀,也等于認罪了?」朱元璋的語氣變得森然起來,說話是緊緊盯著龐煌的表情。
「有罪和無罪。只是父皇的一句話而已。」龐煌既不承認也不否認,接著說道︰「父皇,兒臣有些話要說。」
「你說吧,今夜召見。就是讓你說話的,但是說不清楚,估計以後就沒有你發話的機會了。」
龐煌整理了一下思路。緩緩的說道︰「兒臣要說的第一句話,那就是兒臣本來就是儀鑾司侍衛的身份。而才得以陛下的青睞,走到今天的位置的。」
朱元璋眼楮一亮。龐煌沒有用暗衛的稱呼,因為暗衛畢竟是私下順嘴的時候說的,歸根到底,暗衛屬于儀鑾司,所謂儀鑾司,就是負責皇帝的安全,車駕和一應雜務的。
暗衛在外面所履行的各種職司,也算是雜務之一,龐煌點明了自己的出身,這說明了什麼。
于是朱元璋不動聲色,繼續听龐煌說道︰「臣的身份暫時雖不能公開,但是知道要做的回去,是要充滿警覺性和隨時記住自己的職責。所以,臣當遇到毛大人之後,相對的有防備之心,應該也是自然的,而且兒臣相信,毛大人對兒臣的防備,應該有過之而無不及,而這一切都是職司所需的自然反應,所以兒臣並未感覺到有什麼不妥。」
「至于欺瞞上司,兒臣幾乎從未和毛大人聯絡過,兒臣只知道有皇上,而不知道毛大人的指責從何而來。」
「橫刀搶功,兒臣在奏折中已經說的很明白,由高麗權正桂作證,在見到他之前,兒臣真的不知道有傳國玉璽這回事,而且這次能在兒臣的手里,總比毛大人的一時疏忽,而落入韃子手里要強的多吧。」
龐煌連續不斷的一席話,看上去有道理,其實等于什麼都沒有說,千言萬語總結出一句話,那還是龐煌開始說的那一句︰「有罪和無罪,只是皇上的一句話而已!」
「那你為何派人去陝西,而不通知毛驤呢?」
「回父皇,記得在洪武七年,臣開除了一批學生,當時臣已經向皇上奏報,並在儀鑾司備案,因為西安府本屬蒙元月復地,那地方魚龍混雜,所以臣在哪里埋伏了棋子,隨時為朝廷探听消息,臣的屬下劉彪去陝西,不過是例行公事而已,並不關毛大人的計劃,還望父皇明鑒。」
看龐煌說的嚴絲合縫,朱元璋松了一口氣,不過還是嘲笑道︰「听你這麼一說,不但毛驤屬于誣告,而且駙馬你還有大功了。」
「兒臣不敢,剛才兒臣就已經說過,毛大人與兒臣,都是職司範圍之內的事情,談不上誰有過錯,不過毛大人能將韃子分化,功勞還是不小的。」
「他有個狗屁功勞,朕看他是越活越倒退了,這麼一點小事,差點沒有壞了朕的大計,還要推諉責任,朕饒不了他。」
這句話一說,船艙內頓時輕松起來,朱元璋已經將這件事定性了,那就誰也改變不了,而朱元璋也沒有什麼毛病,半夜把龐煌喊過來問罪,剛才的所作所為不過是為了敲打這個駙馬一下,要不那個拿回傳國玉璽的功勞,還真的沒有辦法賞賜了。
看著龐煌剛才誠惶誠恐的解釋了半天,心里也得意了半天,見好就收吧,況且剛才馬皇後求懇,說臨安這個沒有了娘親的孩子可憐,請善待駙馬,就是善待臨安了。
擺擺手。指著已經準備好的蒲團,說道︰「坐吧!」
龐煌跪了半天。正雙膝疼痛,卻見老朱讓自己再盤膝坐在地上。不由暗自報了聲不滿,隨即老老實實的盤膝坐了下來,準備听朱元璋怎麼說。
「你知道朕這次為什麼要回鳳陽齋戒嗎?」
「兒臣不知!」龐煌很老實的回答道,他是真的沒有猜透老朱的意圖。
「你倒是老實!」朱元璋含笑撇了龐煌一眼,隨即說道︰「說一句實話,朕也不太清楚,就是覺得,回鳳陽齋戒,肯定是有用的。」
龐煌大汗。老朱在這里調侃人的吧,你也不知道回鳳陽齋戒干什麼,那白天早朝的時候還那麼堅持,就憑感覺嗎?
「不過,朕突然想到一件事情,如果朕不在,換成太子主政,那中書省會變成什麼樣子,到底會不會欺上瞞下呢?朕覺得。是時候讓太子看清楚中書省的真實面目了,而朕也是在給胡惟庸一個機會,看他到底識趣不識趣。」
對于朱元璋以上說的話,龐煌直接選擇了忽略。他心里還在盤算,老朱給自己講這些做什麼,你不是擔心外戚干政嗎?還給我講這些事。不是勾引著我犯錯嗎?對于這類的話題,他打算堅決不發話。但是朱元璋既然讓他來了,又是這麼好的機會。哪里輪的到他來做主不說話,看見龐煌面容呆滯,于是索性開口問道︰
「駙馬,以你的眼光,中書省有存在的必要嗎?」
日,這事情你作為一個皇帝問我做什麼呢?龐煌月復誹道,對于這個問題,他早有考慮,但是現在說出來,應該時機還不成熟,不是讓朱元璋有所防備,就是會引得老朱勃然大怒,所以他根本就沒有打算回答這個問題。
「兒臣拙見,日前溫習史書,中書省自有以來,已經一千五百余年,存在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父皇覺得沒有必要,那也可乾綱獨斷,廢棄也好,兒臣實在不通政務,萬萬不敢亂言。」
「你這還不叫亂言,堂堂一個中書省,被你說的可有可無,不知道那胡惟庸听見,會被氣成什麼樣子!」
朱元璋笑罵了一聲,繼續說道︰「朕之所以問你,並非無的放矢,朕觀你施政,無論在懷柔縣,或者是在北平一府,上任之初,都是先整頓三房六班,殊不知,三房六班的建制,乃是三省六部的縮減,所以有時候想到,你會有所心得,才問你的。」
本來就知道自己的一舉一動都在老朱的眼皮子地下,所以听見之後,只是佯裝身體震動了一下,以示驚訝,隨即便回道︰「父皇恕罪,兒臣疏懶慣了,每任主官,便想到盡量使用屬下之人,自己就可以騰出時間,做些對朝廷更有利的事情,所以有火銃,所以有飛舟,更所以有清華義學和北平時報。」
「兒臣不是妄自尊大,只是覺得,作為主官,應該看得更遠一些,一些小事直接交給下面的人做就行了,兒臣做一個主官,主要起到的作用,就是監察和監管,不讓他們犯錯而已。」
朱元璋听了之後,想了一會,言道︰「還是不妥,下面的那些刁民,習慣于欺上瞞下,若只是監管和監察,總有疏忽之時,那時候反而禍害更甚。」
「父皇擔心的是!」
龐煌覺得和皇帝說話真的很費勁,就算死反駁皇帝的話,也只能采取曲線救國的路線來執行,先要贊同,才能說出自己的意見,從學校畢業並未有太多從業經驗的他感到十分難受。
贊同了朱元璋的話之後,隨即說道︰「所以,兒臣采取了一種特別的辦法,那就是任期制度。」
「什麼任期制度?」朱元璋感到很好奇,他並未詳細研究過龐煌所制定的條款,畢竟身為皇帝,能知道一府一縣的政令就已經不錯了,要知道的太詳細,肯定老朱還是沒有那個時間的。
任期制度,在幾百年後已經十分普遍了,所以龐煌說的十分流利,道︰「稟報父皇,所謂任期制度,那就是所有三房六班的書吏、頭目,每次任命都不超過三年,而且都要從多方面評選,而且最多不能連任兩屆,也就是說,三房六班的書吏和頭目,他們如果沒有建樹,得不到升遷的話,他們從業的生涯,只有短短的六年。」
「六年能干什麼呢?那不是一個縣每三年或者每六年,政令的執行都要有所遲滯,而讓老百姓無所適從,實屬擾民之舉,不當、不當啊!」
「父皇听兒臣說完。」看了看老朱面前的茶杯,龐煌咽了一口唾液,忍住嘴里的饑渴,繼續說道︰「這就是兒臣所要說的關鍵了,兒臣平時不管事,在監管和監察之時,卻會注意總結得失,專門制定各種制度、法規,那麼以來,無論三年或者六年之後,換做誰來做那個書吏或者頭目的位置,他們不必有思想,只用蕭規曹隨就行了。」
朱元璋沉思著,想著這種任期制度,龐煌稍微有些緊張,這些已經是他能說的極限了,如果能夠成功,等于說變相的救了中書省一次,至于胡惟庸,估計朱元璋對他的顧忌已經很深了,很難能讓皇帝改變心意,而且在某種程度上,龐煌也不想改變胡惟庸的命運。
看著朱元璋的臉色,龐煌小心翼翼的說道︰「兒臣在北平知府任上時,曾經有過一種想法,北平府對于兒臣來說,已經是很大的管轄範圍,兒臣不可能每天流連著去七縣四州查訪民情,所以甚至想著,成立一個專門研究制度、規定的地方,幫助兒臣研究各地民情,那樣兒臣又可以偷懶一些了。」
這些話听到朱元璋的耳朵里,雖然沒有引起朱元璋太大的反應,但是卻將他帶入了沉思之中。(未完待續。)
ps︰不小心又寫夠了一萬多字,似乎又可以張嘴要點什麼了,各位大大們,伸伸發財手,點一下,那就是對害蟲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