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讓很多人都出乎預料之外,特別是身為御史中丞的涂節,手拿著自己的奏折,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剛剛開口,便被皇帝阻止,隨即就有太監宣布退朝,而涂節、陳寧,以及朱亮祖、徐立、霍林等人,被留下了隨時等待傳召問事。
在大家都在莫名其妙的同時,朱元璋已經回到了御書房內,在內室看了一會自己記錄的字條之後,臉色有些陰晴不定,隨後宣召了御史中丞涂節和御史大夫陳寧先行覲見。
沒有過多大一會,傳事太監稟報︰御史中丞涂節、御史大夫陳寧求見皇上。朱元璋合起奏章,說,「叫他每進來吧。」
涂節、陳寧見禮之後,朱元璋溫和地問道︰「二位卿家,今天早朝之上有什麼要事言奏?」
涂節、陳寧對視一眼,遲疑片刻,涂節連忙奏道︰「啟稟皇上,臣是想彈劾朱亮祖勾結地方豪強,囂張跋扈,誣陷番禺知縣道同等罪過。」
「番禺縣知縣道同……噢,朕想起來了,就是那個朕已經赦免了的知縣,不過朕又听說他棄官潛逃了?」
「正是他。不過……」涂節正要回答,朱元璋打斷他的話。隨即又說道︰
「朕本來以為他是無辜,已經特旨赦免,誰知道卻是棄官潛逃,那不是心里有鬼是什麼,光是這件事就論罪該殺,朕還想重新緝捕于他呢——他現在在什麼地方——為什麼不將他抓住?」
「皇上英明,容臣稟奏真相。」涂節硬生生的被嚇出了一身冷汗,不知道皇帝這是唱的那出戲。到底在想什麼?
「真相?……你說吧。」朱元璋臉上露出詭異的笑容,高深莫測的說道。
「皇上。所謂道同棄官潛逃,擅自離任。純屬誣陷不實之詞,其中是有一定隱情的。」涂節窺視朱元璋一眼,皇上的臉色由溫和變得嚴峻起來,但並未阻止,涂節壯著膽子提高語調說,「恕臣死罪,由于御史台不能用軍方通道傳遞消息,所以有的情報回來的比較慢一些,據臣所知。道同棄官潛逃是有一定苦楚的,這一點,有廣州府知府張玉賢可以作證,但是為什麼潛逃,枝節太多,臣正在調查之中,其中隱然有人利用官方通訊的漏洞,由于時間關系,證據微臣正在收集之中。之所以今日彈劾,因為臣得知,那飛彪衛千戶朱昱,有利用飛舟這一官方通信路線為其父。也就是永嘉侯朱亮祖私通消息之嫌,這一點臣認為證據確鑿,臣已經調出了飛彪衛的來往通信記錄和飛行記錄。並且有飛彪衛人證,可以定性。由此推斷,朱亮祖迫害番禺縣知縣道同。可能性比較大,再不彈劾,臣怕引起大錯,以至于無法挽回。」
「涂節,朕問你,道同既然無過,為何畏罪潛逃?他公然丟棄一縣子民,荒廢政務,以至于朕的番禺縣現在沒有主官,又當何論?」
「皇上容稟,所謂棄官,實在是不得已為之,至于永嘉侯當初彈劾其的罪名,更是顛倒是非,嫁禍于番禺知縣。」
「嗯?這是怎麼回事?你說!」
涂節不再顧慮皇上反復無常,現在他已經沒有回頭路了,直起身來,裝作正氣凜然地將當初朱亮祖試圖利用奏折的時間差,對道同企圖造成既定事實如實回奏,末了,向朱元璋跪下,雙手舉著道同的實封上書和廣州知府張玉賢的奏折,說︰
「陛下,這里還有廣州府知府張玉賢的實封奏疏,經由監察御史轉交給微臣,臣不敢延誤,故而立即覲見皇上,其中詳情如何,躬請御覽。」
朱元璋緊皺眉頭,打開實封。眼中映現上書標題——
為舉檢永嘉侯構陷地方官員道同過程之想起呈奏洪武皇帝書
他神情專注地翻閱奏章,御書房里靜得只听見翻動紙張的聲響。看著看著,皇帝枯瘦的雙手在微微顫抖,抽搐的兩頰如同烏雲密布的天空下滾過聲聲沉雷。
「啪!」朱元璋怒不可遏,拍案而起,罵道,「欺君枉法,猖獗已極,罪當——」
盛怒的朱元璋本要說該殺,忽然想起前一段時間自己接到朱亮祖彈劾道同的奏折時,自己就曾在激怒之下,未經核實,便連說「該殺!」結果出現了新的情況。于是在剎那間止住話頭,改說——立即尋找道同,查清事實。
御書房里鴉雀無聲,沒有一個人敢看皇帝一眼。朱元璋頹然坐下,他色厲內茬,心中有難言的隱痛。
張玉賢、道同的實封、涂節的奏稟,都閃爍其辭地透露出此案是當初自己太過于心急,沒有考慮周全就下了結論,然後才有朱亮祖利用漏洞之說。
道同為什麼彈劾朱亮祖,而朱亮祖又為什麼要誣陷道同?廣東三司又憑什麼要緝拿捕殺道同?究竟是誰誣陷誰?看來此中必有隱情。不妥,不可操之過急,事情到了這個地步,肯定會水落石出。他望望御書房里木然靜默的涂節、陳寧,準備叫他們退去。
心里一動,朱元璋把目光投向垂手侍立的御史中丞涂節,拿起道同的實封,說︰
「番禺縣知縣道同現在何處?」
「回皇上,道同隱居,不敢露面害怕殺身之禍,臣也正在查訪。」
「傳朕諭,迅速找尋後叫他進宮見朕。」
「臣遵旨。」
又對傳諭太監說道︰「傳諭廣東承宣布政使徐立、按察使霍林、永嘉侯朱亮祖,著他每即刻覲見。」
「遵旨!」
朱亮祖等人懷著忐忑不安的心緒走進御書房。一眼看見陳寧、涂節等一干人,立即慌了起來。但一想到自己的功勛,他很快又鎮定了。
他以常禮參拜皇帝。皇帝眯著眼楮靠在龍椅上,疲憊的眼楮微微發亮而顫動。鼻子哼了哼,睜開眼。沒有動怒,語意也很平緩。
「朱亮祖,朕派你駐兵廣州,那地方政務干涉到你什麼了?當初你為什麼要以永嘉侯的身份,去彈劾一個區區的知縣。」
朱亮祖心里一驚,迅速敏感到,皇上的心中的秤砣有些偏向了,要不就不會一上來就是問罪的聲勢,再看看站在徹書房中的幾個人。馬上就猜出了肯定是那個御史中丞涂節彈劾的。皇帝這麼一問,他反而鎮靜下來︰
「啟奏皇上,天下是皇上的天下,而臣是陛下的臣子,既然關于國之安危,臣覺得有責任去阻止,去彈劾。」
「道同棄官前來京師要告御狀,你知道嗎?」
「臣知道。皇上,微臣也感覺有些莫名其妙。」
「有人說。道同是害怕你害他的性命,所以才棄官的!」皇帝目光寒冽逼人,朱亮祖不敢仰視,想著搪塞的奏詞。朱元璋不等他回答,提高嗓門質問道︰
「而且朱昱利用飛舟為你互通往來消息,這一點你怎麼消息。你們父子二人,互通的是什麼消息!」
「啊?!」朱亮祖故作驚訝。說,「真有這樣的事?!」
「你自己看看吧!」朱元璋將涂節收集到的那些證據擲到朱亮祖面前。
朱亮祖打開那些卷宗。心里不由一松,錯誤的估計了一些事情,還以為東窗事發並非哪位大臣彈劾,而是自己的二兒子朱昱辦事不牢靠,所以引起了皇上的懷疑,心里有些暗自恨朱昱辦事不夠保密,但是也暗暗慶幸昨日夜里布置的及時,兒子之前所用的那些心月復,估計大兒子朱暹,已經開始動手清除了,否則後患無窮。
但是還是要繼續裝下去,便裝著驚詫、生氣,雙手發抖地看完整個卷宗,趁著拖沓了一些時間,義憤填膺地說︰
「小兒膽大包天,無法無天,竟敢借皇家之威職務之便,盜用皇家軍中用途,是可忍孰不可忍,請皇上立即傳諭拘捕處死!」
「你真的是這樣想的嗎。」朱元璋說︰「朱亮祖,汝奉旨駐守廣東,督察懲處平息叛亂,固然卓有成效。然而汝身為一方軍中大員,卻是教子不嚴,竟然冥愚不察,麻痹松懈,一至于此,汝知罪麼?」
「臣愚鈍失察,失馭無教,致使小兒得以興風作浪,請皇上降罪!」
陳寧有些莫名其妙,明明一個觸發大明律法的事情,卻被皇上問責成了教子不嚴之過,難道皇上有心放縱朱亮祖嗎,但涂節一再囑咐他要冷靜沉著不可沖動,輕舉盲動只會對朱亮祖有利。
為此,涂節還一再刪改,道同在實封上書中隱約提及懷疑朱亮祖的用語,便是這個意思。「扳大樹不可亂砍,只能先刨根斷枝。」
涂節是這樣解釋的,果不其然,朱亮祖很快的就承認了自己教導無方的過錯,按常理,盜用軍中飛舟用途去做什麼,通什麼消息,以後可是有據可查了。既然已經承認兒子犯錯,那就可以追究到底犯什麼錯誤了。
可現在從表面上看,皇上卻輕信朱亮祖那一套難以自圓其說的開釋,既不問朱昱傳遞的是什麼消息,又不問為什麼廣東番禺縣知縣道同犯罪的質疑,顯然對這位永嘉侯,皇上並無重責之意。但案情也不致到此為止,只要繼續追查朱昱的過錯,這件事自然會有有新的進展,道同面聖以後也必將直抒胸臆……還是听從御史中丞大人的開導,審慎耐心對待吧。
徐立、霍林、這兩個廣東官員親眼目睹皇上對朱亮祖的責問和朱亮祖搖唇鼓舌的辯釋,各自懷著不同的心態。徐立、霍林作為布政、按察二司的頭目,一直趨炎附勢,為朱亮祖遮遮掩掩,不問青紅皂白下令通緝捕殺道同,如今事情已被揭出,永嘉侯如此敷衍,皇上也似不予深究,他們覺得自己好像做對了一樣……。
只有御史中丞涂節和御史大夫陳寧暗暗思忖,既然朱昱盜用軍中通信屬實,那永嘉侯怎能逃月兌干系?種種跡象表明,父子二人互通的消息內容關系到道同知縣的事情這一點不容置疑的。但朱亮祖輕松開月兌,皇上竟然相信。莫非天子真的要將情面?還是裝糊涂有意給朱亮祖放條生路呢?
這次覲見皇上,就以這個結局草草收場。大家都被搞得有些迷迷糊糊,每個人都有一套揣測聖意的方法,但明顯的是,每個人揣測的聖意,應該都是不相同的,真的是讓人十分難以預料啊。
就連涂節這個常年的京官,都有些迷糊,搞不清皇帝到底搞的是那個路數,心里不由打起鼓來。甚至有些懷疑自己的推論。
有些慶幸自己幸虧有些忌諱胡惟庸的權勢,所以沒有將事情做的太絕,否則今天將道同往皇上身邊一帶,那麼事情就沒有了回轉的余地,那時候的場面便是你死我活之舉,要是皇帝真的想要維護朱亮祖,那豈不是也沒有了借口。
到時候皇帝真的維護不了朱亮祖,會不會遷怒于自己的身上,涂節想到這里。不由暗自出了一身的冷汗,真的是有些冒險了。
回到自己府中,有人捎來了胡惟庸暗中的來信,隱晦的建議到。道同不宜留在他的府上了,應該妥善的安排,于是涂節開始懷疑。胡惟庸這個妥善的安排,是不是暗示自己將道同滅口呢?
想著想著。他的心里就不斷的跳動起來,要不要除掉這個隱禍。涂節思忖再三,這樣的決定真的是很難下定決心啊,萬一做錯了事情,那就萬劫不復了。
要處理得不留痕跡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是道同一直留在自己的府邸中,看來也掩飾不了多長的時間,皇上檢校的厲害,涂節是知道的,他甚至懷疑,自己府中的檢校,已經將道同的事情稟報上去了,皇帝是在試探自己而已,想到這里,馬上絕了殺人滅口的念頭,但是卻是起了將瘟神送出門的心思。
正當在朱亮祖正在問責自己的兒子,假裝施于家法的時候,涂節、陳寧商量好一個萬全之策。
第二天中午,御史中丞府邸中的小花廳里擺了一桌豐盛的酒宴。道同見御史中丞大人、御史大夫大人都滿面堆笑叫他入座,直慌得謙遜不已︰
「下官不敢,下官不敢!」
「叫你坐,你就坐,不必拘禮。」陳寧的聲音特別柔和,沒有平日那頤指氣使的嚴厲。
「奴才不配!奴才站著侍候公主、涂節。」
「道同,你坐下就是。」涂節更是和氣,白皙紅潤的臉上布滿春光,「你既然來找我,那就是相信本官,本官也自然會盡心盡力的幫你完成心願,但是最近皇上的心思明顯的在遼東的戰事上,我插不上去嘴,有些讓你失望了,這頓飯,是給你道歉壓驚的。」
「下官能夠沉冤昭雪有望,全靠大人恩德,下官感恩戴德,沒齒難忘。」說罷又重重的行了一個大禮,心里卻直犯疑。
涂節等人為啥忽然變得這般客氣。自從寒潭浮莊來到這里,涂節雖然答應幫忙,但大部分的時間是一臉冰霜,今日卻一反常態,莫非那是朝廷的事情有變故,朱亮祖之案一了百了?
還是近日涂節受了永嘉侯的好處,起了殺人滅口除掉我這活證之患呢?想到此,脊梁溝頓起一股冰氣,打了個冷顫。道同也是官場之人,而且是從蒙元更加黑暗的官場中走出的人,知道官場的黑暗,所謂的官官相護,自己身為官員,更加明白其中的厲害,難道這次真的要栽在這里嗎?
「道大人,坐下喝兩杯吧!」陳寧的聲音雖然婉轉,道同听起來卻似狼嗥,連忙擺動雙手,失態地後退,結結巴巴地連聲說道︰「不、不、不……不敢、不敢。」酒里一定有毒,他惶怵恐懼,轉身就想逃走。
「道同!」涂節微蹙眉頭,更堅定了要把這個瘟神送走的決心,要不是送走還想把道同控制在手里當做底牌,他今天這頓飯都懶得吃,直接就將其騙走了。
為了掩飾憎惡的心緒殘忍的念頭,並打消道同的驚警,他端起丫環剛剛為道同斟滿酒的琥珀杯,一仰脖子,干了,「這酒是本官家鄉陳釀,一般人來做客,本官還是不願意拿出來喝的。就剩這麼一點了,道大人可是有口福了。」
道同點點頭。心想我太多心了,酒里哪來的毒藥?難道御史中丞大人今天雖然沒有幫我說上話。但是卻是取得了進展嗎,我怎麼就這麼胡猜亂疑呢……。
道同心里一陣熱乎,責備自己不該亂猜亂疑,深深負疚,一連喝了數十杯酒,乘著酒興,涂節關切地說︰
「道同,現在你還不能出面,否則永嘉侯不會放過你的。本官總是擔心他找你的麻煩。」
「怕什麼,這畢竟是京師,是天子腳下!」道同喝了幾杯,心里的防備大減,放肆啐道︰「有大人這種清正廉潔之官員主持公道,諒他拔不掉我一根汗毛。」
「話雖這麼說,不過,還是保險一點好。」
「大人的意思是……?」
「是這樣,近日不但朱亮祖他們有所動作。就連其他不明來意的人馬也是活動頻繁,據我探知,他們正圖謀把你滅口……。」
「啊?!有這回事?」道同吃驚地看著涂節,看著他們點點頭。結巴的說道︰「那……那他們真的就可以一手遮天了嗎。」
「明里,諒他們也不敢,但暗地里就說不準了。」陳寧說。「那個朱亮祖鬼得很呢。」
「所以,我想讓你暫且離開京城躲一躲。」涂節說。「他們找不到你,也便一了百了。」
「那……我什麼時候動身?」
「今天……今天夜里。」
「這……這麼急?」
「夜長夢多。越快越好。今天夜里,本官會將你送到本官在城外的別院之中,到了明天送你過江,暫時前往中都居住一段時間,在哪里,有人會見你,到時候會告訴你該怎麼做。」
道同迅速轉了轉眼珠,見陳寧和涂節一副慈祥關切的樣子,深為感動,連忙離席作揖說︰
「多謝二位大人佑護,道同至死不忘,下官隨時準備出發……不過下官能不能先去雞鳴寺和沙可大師去道別一下,也好謝謝其的搭救之恩。」
事到如今,他還能想些什麼,我為魚肉、人為刀,只能讓干什麼就干什麼了,誰讓自己沒有那個本事直接見到皇上,又在朝廷中沒有靠山倚仗呢?現在唯一的選擇,那就是選擇相信眼前這兩位御史台的大人,別無其他的選擇。
「此事務必嚴守機密。」涂節搖搖頭,也離席站起,「雞鳴寺那邊,我派人前去交代一下,只說朝廷將你保護起來,留待舉證,有了其他說辭,恐怕會引起民間的動蕩,你也是官家出身,應該知道這些道理的。」頓了頓又說,「輕裝簡束,帶些銀兩花費便是。另外,為了出城安全,我吩咐御史台的人暗中護送你過江。到了中都之後,你在哪里潛影逍遙,切莫到處走動。」
「下官謹遵御史中丞大人的訓諭。」
道同離開涂節府,被人送到了一處莊園中居住,他走進給自己準備的那個院落,反手插上院門,在院子里失魂落魄似地來回走動。
看著那一樹碧葉如翡翠,紅花似瑪瑙的石榴樹若有所思。他抬頭看看院中,院中沒有動靜,兩眼不覺直勾勾地盯著石榴樹邊的圓桌,受驚似地撲向前去,一坐到石凳上,伸開雙臂,胸口俯著桌面,啜泣起來。
這一奇怪的舉動被僕人們看在眼里,心里有些奇怪,不由更加注意了幾分,不一會卻又見他站了起來圍著石桌像審視一件瑰寶似地來回轉悠,又用雙手晃動石桌,忽然失態地大笑起來。
「那人剛才抱著那石桌又哭又笑,嚇死我了,怕是那石桌中了甚魔邪,砸了它算了!」有個僕人偷偷的說道,不禁有些鄙夷。
道同又一次從南京城消失了,這件事似乎沒有引起太大的波瀾,皇上似乎也沒有將這件事提上議事的日程,甚至就連中書省都沒有接到繼續追查的告知,御史台的彈劾,也被皇帝不冷不熱的留中弄得毫無脾氣。
在雞鳴寺和沙可一起就道同的那個人,自從道同進了御史中丞府邸之後,漸漸的就淡出了人的視野,好像消失了一般。
而開始十分關注此事的龐煌。卻也保持了出奇的冷靜和自制力,沒有再去多增加什麼枝節。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時值六月,漸漸從北方傳來一陣陣的風聲。一開始保持對北方報道冷漠的《大明周報》,開始大篇幅的報道,原來,洪武十三年的北伐開始了,這次皇帝是動了真格的,誰也不能動搖皇帝一次性將蒙古人打殘了的決心。
連年的邊關滋擾,已經讓大明不堪重負,而最大的心月復之患不是納哈出,而是在遼東土地上漸漸崛起的女真和高麗人。放手了這麼多年,朱元璋實在不想看見又有一個游牧民族的崛起,他想把這一切都扼殺在萌芽之中。
大明建立後,為了加強對東北地區的管轄,在北至開原、南至旅順、東至鴨綠江,西至山海關,設遼東都司于遼陽,設二十五衛,兩州。
這還不包括在黑龍江下游特林至大興安嶺內外的廣大地區。在這片廣闊的土地上分布生活著女真、朝鮮、蒙古、漢等各民族。
特別是遼東的女真人分布很廣。東瀕大海,西接兀良哈,南臨高麗,北至奴兒干、北海。經過了約一個世紀陸續南遷的女真人穩定下來並逐漸形成了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東海女真三大部。
建州女真是以元代胡里改、斡朵憐、桃溫三萬戶府所轄的女真為核心。在不斷遷徙的過程中融合吸收漢人、高麗人以及聯合周圍各女真部落而逐漸形成的。其中與高麗更是建立了密切的關系,高麗稱其為「依蘭豆漫」。(三萬戶)
自大明建國以來,斡朵憐等部女真徙居高麗近地。在高麗的影響下,建州女真先後徙居鴨綠江以西、婆豬江地區。與高麗人長期的交往中,受其影響。建州女真也逐步轉變為以農耕經濟為主。
遼東地區就有「漢人十七、高麗、女真十三」的情況。在形成的女真族聚居區、遼東都司境內和朝鮮境內三個雜居區域與女真人共處。原因大體分兩個,一是被女真人掠入,一個是自動投歸。
現在已經形成了不小的勢力,也成了納哈出重點拉攏的對象,其中他們之間的聯盟態勢愈來愈明顯,再等下去,恐怕對于善防守的大明將士有所不利,所以經過近一年的準備,遼東地區正在醞釀著一場大的戰爭。
而蒙古貴族勢力在元末明初經歷了近二十年的演變和分裂。現在已經基本上分裂完畢,納哈出是最弱的一股,現在基本上已經月兌離了蒙元偽朝廷的控制,自成一系。
而和林的買的里八剌,雖然暫時是名正言順的蒙元皇帝,但是卻是勢力也不大,因為他控制的都是新近興起的部落,老牌貴族,還是在觀望著,不肯輕易的倒向哪一方。
而也速迭爾在北方,搶走了大部分的舊蒙元官吏,在哪里以黃金家族的嫡系而自成一派,雖然是有力發展,無力南下,但是卻牽制住和林政權買的里八剌的大部分精力。
現在進攻是最好的時機,蒙元那個元順帝逃往漠北後,于洪武三年死于應昌。皇太子愛猷識理達臘繼位,逃往和林,史稱「北元」。而在龐煌說經歷過的那個年代,在不久的將來,蒙古貴族勢力內部互相殘殺,遂分裂為韃靼、瓦剌和兀良哈三部。韃靼部居住在今貝加爾湖以南和蒙古人民共和國的大部分地區;瓦剌部居住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國西部和準噶爾盆地一帶;兀良哈部聚居在今老哈河(在內蒙古)和遼河流域一帶。三部之間經常互相殘殺。
現在雖然沒有形成那個局面,但是已經具備了那樣的雛形,看到這個情況,朱元璋終于放棄了他對蒙元以往的政策,原來朱元璋對蒙古貴族勢力始終采取努力通好,積極防御的政策。
但是如此的情況,不堅決打擊。徹底首先收復遼東,朱元璋都覺得有些不負責任。就在去年,朱元璋命令魏國公鎮守北平,傅友德、馮勝副之,李文忠、平安為參將,在北平積極而又秘密的展開了備戰,現在時機終于成熟了。
「毋失機,毋輕犯敵,毋為所治,一舉未捷俟再舉。」也就是在六月,徐達等人終于率兵出塞了,調用武剛車三萬輛,運糧二十萬石,隨軍隊行動。沿途每十天行程存一批糧,以備回返時食用。五月底出塞,抵凌霄峰。六月,抵闊灤海。六月初,進至臚胊河流域。納哈出聞訊明軍大舉進攻,盡棄輜重孳畜,僅率親衛北逃。
就在這種狀況下,朱元璋哪里願意分心去處理朱亮祖,每天軍情傳來的不下十余次,光是臨機判斷軍情,並且下達任務,都夠朱元璋費力了,因此還減少了早朝的時間,由原來了兩個時辰,縮減為現在的一個時辰左右。
所以,朱元璋一直拖著這個事情裝糊涂,而作為飛舟的制造者,龐煌自然也知道這些幕後的消息,因為他已經臨時調到飛彪衛主持日常事務了,每天的情報傳來,基本上都要經過他的手中傳遞。
朱元璋嘗到了飛舟傳書的好處,甚至有了在京師中統領幾十萬大軍的感覺,而徐達等人也是十分識趣,絕不擅自做任何主,凡事靠著通訊便利都要請示匯報,這樣可以減少皇帝對自己的懷疑,大家都心照不宣的樂此不疲。
龐煌也就是知道這麼多內幕,所以也不做什麼動作,但是和沙可一起營救道同的那個人,大家也應該猜出了他是誰,他正是龐煌的心月復愛將鄭虎,關于道同的事情,一直由鄭虎跟著,鄭虎熟知龐煌的辦事態度和方法,也在一直觀察著,掌握著道同的任何一點點消息,等待著機會的到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