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權 262 白塔鎮的戲

作者 ︰ 受傷的害蟲

大概是朱元璋認為朱棣不夠成熟吧,並沒有讓他立刻參加直接的軍事行動。而是命令他在北平觀察戰局,主要以學習經驗為主。

但是徐達明顯的想把這份功勛給自己的女婿,第一為了結交將來會擁有重兵的藩王,更何況這個藩王是自己的女婿,第二,正好可以把功勞讓出去,也可以為自己避禍,這算是自保之道。

反正徐達要這麼大的功勞已經沒有太大的用處了,這場功勞無論有或者沒有,對于徐達今後的影響都不是太大。

所以,徐達索性也回到了北平,名譽上是引著朱棣熟悉北平,特地還去了一趟懷柔,去看了龐煌所辦的清華義學的校區,還有火器制造局等地方,這一來,無形中又幫龐煌擴大了在朱棣心中的印象,對于今後很多事情的發展,自然是不可估量的。

朱棣就藩的事情,對于朝臣來說只是一個程序,沒有引起很大的風波,因為有了秦王朱樉和晉王朱棡在前面做例子,所以大家都已經習以為常了,甚至禮部開始準備周王朱橚的就藩事宜,因為原定周王朱橚也是在今年就要往開封就藩的。

一個個親王總是要走出去了,既然有了開始,那以後也就有了慣性的思維,原來反對的大臣們,也就是慢慢的開始適應了,而且在這個時候,所有的大臣都清楚的知道,也已經就藩的朱棣,此時遠遠沒有即將就藩的周王朱橚受到皇帝的寵愛。

周王朱橚是燕王朱棣的同胞弟弟,比朱棣只是小了一歲。大臣們從哪里揣測出來,朱橚要比朱棣受到皇上的寵愛呢?

那就要從朱橚的第一個封號開始說起了。因為朱橚的第一個封號是吳王,而朱元璋在沒有登基建立大明之前。也是以吳王自稱,能讓他第五個兒子繼承這個稱號,已經開始顯出對于朱橚的滿意了。

後來朱元璋認為吳地乃國家財賦之地,不適宜建藩,于洪武十一年,才將朱橚改封為周王。能讓朱橚去開封這個九朝古都就藩,這本來也算是一種補償吧。

所以在燕王北上就藩之後,大臣們將注意力和那種賣力的討好,都投入到即將就藩的周王朱橚身上。讓龐煌得到情報以後不由大跌眼鏡,沒有想到,在他經過的歷史中不顯山露水的周王朱橚,竟然有著這麼風光的時候,他經過的那段歷史中怎麼沒有記載呢?

想了半天,才發現,可能是由于那些書寫歷史的大臣們,對于朱元璋提倡的分封藩王之事頗有不滿,所以才省略了很多東西吧。

龐煌想到這麼多無聊的東西。卻是沒有心情前去理會,因為他的主要精力,都投入到了姚廣孝的行蹤上面。

正如田壯和金能所猜測的一樣,開始姚廣孝一行人。是打算往揚州去的,但是卻是他們猜中了開頭,卻沒有猜中其中的結果。

姚廣孝一行人。很快輕車熟路的出了五湖山,因為誰也沒有預料到。他們一行人其中竟有一個本地的土著,在外人看來猶如絕境的鬼哭山。但是在姚廣孝一行人的眼里就猶如平路一般。

本來打算出了五湖山,再經過石谷山往白塔鎮,順著石梁河一直往東,就可以進入高郵湖中,只要進入了高郵湖,那麼去揚州的各條路線阡陌縱橫,任憑是神仙,也難以再從中找到了。

但是就在石梁河白塔鎮,姚廣孝一行人出了意外,一個只有龐煌知道,而誰也沒有預料到的意外,就算是連姚廣孝這個能人也沒有預料到。

白塔鎮,位于石梁河上有,顧名思義在鎮上有一座白塔,距離天長縣不過百里路程,而進入天長縣,也就等于進入了高郵湖,那就可以天高任鳥飛了。所以姚廣孝他們,很自然的選擇了水路,但是因為最近一段時間,在揚州附近走私橫行,所以巡檢司十分活躍,而在白塔鎮,就有一支巡檢司的隊伍。

六月了,雖然是長江以北不過還是綠意盎然,地處揚州這個地方,到了這個月份,在梅雨季節來臨之前,顯得有些炎熱。

不過近幾日一連刮了幾天西北風,沙塵蔽空,一片迷茫,白塔鎮街上的行人瑟縮著脖子,詛咒著撲面陣陣鞭劈的風沙。橫在城北白塔下的石梁河,翻滾著褐黃色的挾著泥沙的濁浪。

夜里息了風,天空沒有片雲,朝陽冉冉升起,成群的麻雀在柳林中喋喋不休地聒噪著,偶爾有幾只離群飛去,撲向鎮子北邊的河橋,啄食著散落在橋上的谷粒……。

黃濁色的水浪洶涌地撲打著鎮邊浮橋,卷起簇簇象牙色的瓊花。這座橋于前宋由大將軍李庭芝建造的。南自白塔下,以二十四只大船貫連北岸,浮于河面,上架三丈寬八寸厚的木板,八根鐵柱立于浮橋南北兩端,每根鐵柱長丈余,重萬斤,系鐵纜一百二十丈……狂浪拍擊,浮橋穩如平地,橋面隨水浪高低起伏而平穩長落。橋邊有座構築精巧、畫棟雕飾的小樓,像一位艷抹濃裝的麗人佇立凝視。

辰時左右,橋頭的鐵柵門前人頭攢動,一片喧嚷,牛車、馬車、手推車,互相搶道,肩挑手提背馱的你推我揉,粗聲大氣地吼罵著、怪腔怪調地尖叫著,白塔鎮巡檢司的數十個役吏手執刀棒,向著擁擠的人群大聲呵斥著︰

「他娘的,都是聾子!排好隊,依次查驗!」

「哄!」人群中又起了一陣騷動,幾個年輕人趁機推操著左右的人,拼命往前擠。

「僻!」「啪!」鞭聲在那幾個年輕人頭上炸響,一個身材高大的滿臉絡腮胡子的役吏伸手抓住一個起哄的漢子,猛地一揉,那個胖子向前踉蹌幾步。撲跌在鐵柵門上。

「俺操你女乃女乃,」絡腮胡子吼叫著說。「你他娘的起啥哄,瞧你胖的熊樣。俺把你扔下河喂魚去!」

「別……別……別」胖子打躬作揖地求饒,「後面都在擁擠,我……我是站不住腳透不過氣身不由己呵。」

紛亂的人群靜了下來,漸漸地排成了一字長蛇,大胡子役吏擰著胖子的耳朵,揮揮手,說︰「老老實實站到後邊去!」

「是,公爺。」

人群中發出一片笑聲,看著胖子捂著耳朵乖乖地往後走去。

滿臉大胡子的役吏跳上橋邊的一塊石墩。把一柄鋼叉在鐵欄桿上拍得嘎嘎響,掉頭向河里唾了一口,扯開嗓子說道︰

「過橋的各位父老兄弟大娘大姐們听著,在下張虎生今日領班,只因為咱生得五大三粗,長了一臉絡腮胡子,有人送了我許多渾號,啥大老虎,黑煞神。張大馬棒,張大胡子等等,其實咱一不吃人,二不嚇人。但倘若你犯法違紀,咱就翻臉不認人。莫怪俺不客氣,該罰的罰。該捕的捕,該砍頭的砍頭——好。幾句開場白道罷,言歸正傳——今日各位來到白塔鎮過卡。按章辦事。空身人沒帶貨物的從右邊欄里照過不誤;車載馬馱肩挑背扛凡是帶貨過橋的一律從左邊走,咱挨個一律都要搜查,這不是咱這班當差的有意和大伙過不去。這是當今皇上的聖旨朝廷的上諭加上海關衙門的嚴命,不信諸位看看這橋柱上和河橋邊牆上貼的告示,那上面一字一字寫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蓋著紅彤彤的海關衙門的大印——啥?你不識字?——那好,咱給宣示宣示,咱白塔鎮巡檢司喬巡檢喬大人也有交待,叫咱當眾宣示榜文。好,你們大家別在那里嘰哩哇啦交頭接耳,都給我豎著耳朵听著——嗯哼!」張虎生清了清嗓門,大聲讀著告示——。

「……」

告示還沒宣了,便有幾個趕車、挑擔的人掉頭溜走,沿著河邊,繞過城門,朝柳林那邊逃去。河橋邊空身人三五成群或說或笑,或緊或慢地從右邊的小門里走上浮橋,左邊依然是排著長長的隊伍,役吏們挨個打開包袱,拆開口袋,翻檢大車上的貨物……確信沒有禁運的貨物,便高聲吆喝道︰「過橋!」「下一個。」

兩輛馬車走過來,役吏厲聲喝道︰

「車上裝的是什麼?」

「是食鹽,在下是揚州鹽商。」穿著醬色長衫頭戴瓜皮小帽的商人堆著滿臉笑容,連忙點頭哈腰地走近役吏。

「鹽引拿來。」

「有,有有,請公爺過目。」

役吏接過鹽引,翻過來掉過去仔細審視,鹽引上注明鹽二千斤,蓋了幾方大印。役吏順著馬車轉了一圈,將每只麻袋的封簽看了一遍,又將封簽上標明的斤兩匯總累計,數字與引單相符,這才揮揮手︰「過橋!」

「多謝!多謝!」戴瓜皮帽的商人向張虎生連鞠了兩個躬,同時將一錠銀子塞到張虎生手中,說,「下次還望張公爺關照。」

張虎生伸手將銀子往商人的脖子里一塞,說,「下次你奉公守法,咱自當大開柵門;若是要奸弄刁不遵法度,我敲掉你的牙齒拔下你的胡子!」張虎生用手拉拉商人的胡須,商人哭笑不得,只是連聲說︰「不敢,不敢。」

「快過橋去!」張虎生將他推開。向著後面的幾輛馬車招招手,「下一個!」

許多人順利地通過了柵門,巡檢吏役也漸漸松弛下來。他們估計今天不會再有人鋌而走險販運私貨了。

張虎生偷閑將一只腳蹺在柵欄上,正在忙里偷閑,見走過來一個穿著湖蘭色長衫的年輕人,尖尖的下巴,兩頰泛紅如同抹上胭脂一般。他手捏一把折扇,臉上浮著一絲漫不經心的笑意,邁著方步,大搖大擺似乎沒把吆叱的張虎生放在眼里。張虎生看這人就有幾分討厭,心里罵道︰「端啥鳥臭架子,**不離十是他媽官宦人家的龜孫!」

「快一點!」張虎生雙目凶狠地逼視著他,厲聲喝道,「這里不是看花賞景之地,別他娘的磨磨蹭蹭!」

「你——」那人一怔,顯然被張虎生的粗暴謾罵激怒了。正待發作,緊貼他身邊的一個干瘦老頭拽拽他的衣袖同時疾步走過來。賠笑點頭道︰「公爺,嘿嘿。公爺!」

「車上裝的是什麼?」張虎生瞄了一眼裝飾比較豪華的幾輛馬車,知道里面一般不會被用來裝貨,但還是小心的問道。

「是我們家公子!」那干瘦老頭小心翼翼的回答道︰「還帶著女眷,不太方便下車!」

張虎生不禁有些狐疑,像是這樣的車隊,看上去就是官宦人家的子弟出游或者訪親,而白塔鎮不但是貨運的港口,而且對于客運也有很大的人流量,有人從這里坐船並不稀奇。但是最奇怪的就是,為什麼他們不走南邊的橋梁呢?

但凡來白塔鎮的人都知道,一般要坐船的人,只要是沒有帶什麼貨物,是不需要過關檢查的,只是走南邊的橋上走個形式,而但凡商賈才走這邊,因為這里距離貨運碼頭比較近,可以省很多的腳力。

相同的道理。但凡不是商賈,都走南邊的橋梁,那也是為了省路程腳力,他們說的馬車上只有公子和女眷。這不是不可能,而是有些奇怪了。

「外地人?」張虎生審視了一會,又瞥一眼那幾輛馬車。想起了那年輕人的口音,不由問道。

「不錯。但是你也別欺負我們外地人啊!!」年輕人答道。同時不耐煩地拍打著手中的折扇。

瘦老頭趕忙插話︰「公爺,敝姓位名西溪。這位是我家公子的書童,姓金。這車上除了我家公子和女眷之外,另外一些,是去高郵走親戚所要帶的一些禮物。」

「例行公事,查驗。」張虎生的話剛落音,就听見那年輕人連忙喊道︰

「且慢!」伸手從懷中取出一封信對著張虎生揚了揚,「我要見見你們喬巡檢喬大人。」

「見喬大人?免了。今兒是本巡吏張虎生當班,這里就數老子天下第一,俺咋說就咋辦!」

「呵,喬巡檢來了!」一個役吏喊道。

人們不由自主地回頭張望,白塔鎮巡檢司司吏喬岩果然從城門里走出來。看上去,他根本不像一般巡檢那樣一臉凶相,腆著肚子昂著頭,像輕風飄羽般緩步走來,面目清秀,皮膚白哲,細細的眉毛,薄薄的嘴唇,像婦人般靦腆的微笑。

穿著絳色大袖九品官服,粉底雲靴上一塵不染,如同一位文質彬彬的書生。那年輕人收起紙扇,撇開張虎生,拿著書信,迎上喬巡檢,雙手抱拳,朗聲說道︰「喬巡檢。」

「先生是——」那喬岩看看張虎生。

張虎生甕聲大氣地接話︰「他說他是走親戚的,不是做買賣的,但是卻走這邊,俺懷疑他所說不實,正要查驗呢!」

「喬巡檢,」年輕人鄙夷地瞟了一眼張虎生,謙恭地向喬岩自我介紹說,「在下姓金,隨我家公子一直在中都居住,昨日從中都旅抵貴處,本欲過府拜訪,誰知我家公子事情緊急,所以。」

「呵,那你家公子不知有何見教?」

「這是由中都留守司給我們家公子專門開的路引,經由高郵前往蘇州探親,是留守司海關衙門李大人親自開的,記得李大人還提過喬巡檢,說的要給您帶個好。」

喬岩接過信札,當即拆開信函,李奇那熟悉的筆跡映入眼簾……看著看著,那白皙的面孔上飛上一層疑雲,微微地蹙起眉心。喬岩讀罷海關李奇大人的書信,塞進袖中。

「喬巡檢,你看我們可以過去了嗎……?」

「不忙,不忙。」喬岩謙卑地賠笑說,「令公子光臨敝處,乃貴客上賓,若是平時,請也難請,昨日下官不巧去天長縣辦事,不知貴公子屈駕到此,恕罪,恕罪。今日既然有幸相逢,無論如何請公子多留一日,下官好盡地主之誼。」

「不必了。」金姓年輕人瞄了瞄身後的的車輛,看見稍微掀開的車輛露出一只手擺了擺手,便拱拱手說︰「我家公子此行思鄉心切,又是舟車勞頓,請喬巡檢給個方便。」

張虎生在旁邊看著有些納悶,想不出平時和自己要好的喬岩,此時到底是什麼一個態度,竟然要開始請人吃飯,不過那人看上去來頭也不小,竟然能請得動海關李大人為其寫信,但是要坐貨船,真的不知從哪里來的毛病。

正在納悶間,看著兩人你一言我一語的來往說一些沒有營養的話,心里也頗為憋氣,不過現在過橋的人少,大家的注意力又被這個金姓的年輕人和喬岩吸引,誰也沒有注意到,後面馬車上悄悄的走下來四個人,其中一個正是身穿俗家服飾的姚廣孝。

還有兩個精壯的漢子在旁邊護衛,而緊跟在姚廣孝身邊的,就是胡珂,他奉命貼身保護姚廣孝,自然不能遠離,四個人在哪里看了一會熱鬧,漸漸的融入了遠處觀望的人群之中,那胡珂悄悄的問道︰「大師,你這樣讓他們鬧法,會不會出事啊?」

「不出事才怪,你知道那書信中寫的是什麼嗎?」姚廣孝笑著問。

「寫的什麼?」

「那你又知道其余幾輛車上裝的是什麼嗎?」

「大師就不要給屬下打啞謎了吧?」胡珂猜不出來,他絕對沒有想到姚廣孝在這個小地方還留的有些後手。

姚廣孝笑而不語,就在這時,就听見那喬岩大聲喊道︰「一個私鹽販子,竟然也在本官面前巧言令色,真的是不知死活,快給我拿下!!!」

除了姚廣孝之外,其他三人不想會這樣,吃驚的張大了嘴,看著衙役們從後面中間的幾輛車上,搜出大量的袋子,破開看時,正是白花花的食鹽。(未完待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臣權最新章節 | 臣權全文閱讀 | 臣權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