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權 342 高麗變

作者 ︰ 受傷的害蟲

高參,陝西人,年三十一,原國子監四門館正七品博士,洪武二十二年被舉薦為蘇州知府,至今十一個月。

從正七品的博士到從五品的知府,在旁人眼里算得上一步登天,可是實際上,蘇州在百官的眼里等于是一個不祥之地。

從國子監老師和學生中,曾經流行發誓說︰「誰怎麼怎麼,就讓他外放到蘇州當知府。」由此可以看出蘇州在文官們的眼里,繼西北、遼東之後,成了另外一個苦難之地。文官們把到這幾個地方當官稱為發配,以為來了就會死。膽小的恐怕沒到地方就自殺的都有,誰願意來西北、遼東和蘇州做官啊!但是高參還是老老實實的來了,並且官聲還不錯。

得到消息後,龐煌馬上就散出親衛四處打探,同時,因為自己雖然不管理錦衣衛的事務,但是朱元璋始終沒有撤掉自己在錦衣衛的差事,所以命鄭岩帶自己的名帖,命錦衣衛負責此事的人過來覲見,並盡量約束住不讓錦衣衛將高參帶出蘇州。

高參雖非能吏,但做事中規中矩,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且不貪財、不好名。這是龐煌經過幾個月的觀察所得到的印象,到底他犯了那一條?龐煌心里想著,可不要是牽涉進藍玉胡惟庸案中,否則,高參就完了。

來拘捕高參的錦衣衛是一個副千戶,隸屬于錦衣衛緹騎百戶所,最近緹騎十分春風得意,因為南來北往的。盡是逮捕一些官員,所以行事自然張狂一些。但是面對著自己名譽上的上司,駙馬都尉龐煌。還是顯示出來了足夠的尊重。可能因為錦衣衛畢竟是皇帝的親衛,而駙馬都尉終歸都算是宗室之人的緣故吧。

監測百官動靜不是他們的強項,突然過來鎖人,竟然忘了蘇州還有一個錦衣衛的實際皇族官員在這里坐鎮,沒有支會駙馬都尉就直接去知府衙門抓人,得到召見時,這個叫周乙的副千戶後悔的連腸子都青了。

沒有等龐煌開始詢問,就一五一十的將原由說了出來。

原來,吏科給事中岳翎年初奉命來蘇州、松江府等地查勘。在從蘇州返回京師的船上跳水自盡身亡。隨從在他的船艙內發現寫滿「高參誤我」的紙張,因此判定吏科給事中的死和蘇州知府高參有關,錦衣衛指揮使蔣瓛親自下令,抓捕高參前往京師問罪。

听到此事不關胡惟庸朋黨謀反一案,龐煌不由的出了一口氣。高參雖非能吏,但是做人勤奮,也算得清廉自律的官員,實在是不想看著高參身陷絕境。

不過隨即就奇怪起來,高參涉案雖是頗為蹊蹺。但是與謀反、貪污無關,那就是和錦衣衛沒有什麼牽涉的,何況,就算高參與那岳翎的死有關。那也是刑部和大理寺的職責所在,業輪不到錦衣衛插手。更不用說現在蔣瓛正在沉迷于捕捉所謂的胡惟庸一黨,實在不應該有時間為此案分心了。

不動聲色。看了一下在旁邊站著的齊泰,見他也若有所思。心中就有了定數,遂道︰「本官正在遣高參做事。暫時離開不的,你回去與蔣指揮使說,單憑片紙遺言就定一府大員之罪,本官想討個情面,回頭待本官回京之後,定會帶高參回京師向蔣指揮使交代的。」

副千戶周乙剛想說什麼,齊泰的雙眼一瞪,大聲喝道︰「駙馬都尉的命令你也敢違抗,,別忘了駙馬都尉還是錦衣衛北鎮撫司的指揮使,不怕治你個大不敬嗎?」

周乙當然不敢,他做副千戶不過是司僉書之職,平常就是在京師中處理緹騎的各種文書。他怕駙馬都尉,不過在心里應該是更怕縣官不如現管的蔣指揮使。臨來之時,蔣指揮使囑咐說高參志在必得。

于是硬著頭皮說道︰「錦衣衛乃是皇上親衛,除皇上御旨外,不受其他約束。屬下實在不敢失職,還望駙馬都尉成全。」

見這個副千戶如此的不知進退,龐煌知道事情後面肯定另有玄機,更加是不能放手了,朝齊泰使了一個眼色,示意他來處理。

知道自己老師心中的意思,齊泰更加是有執無恐,站出來道︰「駙馬都尉金口已開,斷無更改的可能,你著實回蔣指揮使吧。」

周乙看了他一眼,竟然沒有理會齊泰的呼喝,直接問道︰「請問大人貴姓,在錦衣衛何職位?」

「在下…。」突然感到對方眼中的寒氣大盛,才想起自己其實不用回答他的話的,不由一怒,剛想說話。只見那周乙竟然不再理會自己,又跪下朝龐煌乞求道︰「請駙馬都尉成全。」

剛才那幕落在龐煌的眼里,對于錦衣衛的驕橫更加有所體會。那個舉動就是在提醒齊泰不要多事,心里不由惱怒起來,悶哼道︰「你憑什麼讓本官成全?看來本官還要求你們緹騎成全才是。」

話鋒一轉,厲聲道︰「回去告訴蔣指揮使,單憑一紙遺書,就擅動地方大員,不應該是錦衣衛的所為,更何況,高參此人,我已經向皇上奏報過,留在蘇州有大用。若是耽擱了朝廷的大事,那就等候本官參他的奏折吧。」

副千戶周乙還想說什麼,龐煌眼楮一瞪,說︰「打出去!」

說完,站起身直接往後庭走去,竟然不在理會周乙,在後庭院落里站定,稍後,齊泰和鄭岩隨之而入。

「齊泰你講講看!」龐煌沒有回頭的說道,徑直撥弄院落內那株桂樹上的枝葉。心里卻是迅速的想著他了解的歷史。

齊泰見問到自己,再則他也曾經在國子監呆過,對于京城里面的情況也了解一些,于是躬身道︰「其一,給事中雖然只是從七品。還不如知縣的品級。按照實際的地位和權力,六科給事中在皇上身邊負責監察中央六部和天下諸司。各部各地的大員們誰敢不敬畏三分。更何況吏科乃是六科之首。要說是岳大人懼怕高參而自盡,那是說不通的。」

龐煌點點頭。回身找了張椅子坐下,示意齊泰繼續說。

「其二,岳大人和高大人有同鄉之誼,據說高大人就任蘇州,臨行前只有岳大人相送。」

「其三,岳大人是國公的佷女婿。」

听完這三條,龐煌皺著眉頭,若有所思的說︰「齊泰你的意思,岳翎的死。和高參絕無關系了?」

「屬下不敢妄斷,不過要說高大人逼死岳大人,于常理不符。」齊泰邊想邊說。道︰「但是為何岳大人留言說高參誤我,那就要問問高大人才能明白了。」

「高參呢?」

「屬下已經命人去傳了,稍後就到。」這時,從外面傳來急促的腳步聲,剛才被派去傳高參的親衛跑了進來,稟報道︰「高大人在知府衙門自盡了!!」

「高參自殺了?」眾人不覺一愣,這件事太詭異了吧。三人互相對視,均覺得有些不可思議,什麼時候大明的官場流行自殺了。

龐煌馬上反應過來,吩咐鄭岩拿自己的手諭將周乙一干錦衣衛全部控制起來。高參死的也太及時了一點,自己剛阻攔錦衣衛將其帶走,那邊高參就自殺。要說沒有什麼玄機,那才叫出鬼了。

齊泰、鄭岩各自忙自己的事情去了。龐煌慢慢的走回自己的房中,想︰難道現在就和錦衣衛開戰?他已經不是一個剛剛從另一個時空穿越回去的熱血青年。他覺得自己既然有這個能力,就要出手去管。但是要為自己籌謀只是考慮,要考慮的事情就多了起來。

現在不是直接面對的時候,龐煌從心里不斷的提醒著自己,派往長沙取證的人還沒有回來,而且,現在蔣瓛對于朱元璋還有些用處,作為皇帝會不會允許自己動他,這都是問題。但此時正是收服江南官場人心的機會,他又怎麼能放過呢?

不管了,先弄明白其中緣由,再視情況而定吧。

消息迅速的通過各種傳送回來,經過齊泰的整理,送到了龐煌的案前。高參確實是自盡,其一,他自盡時錦衣衛還不知道駙馬都尉會保他。其二,高參自盡時沒有人去找過他。

高參是死在自己家的書房,很慘。是用書房內收藏的一柄寶刀自刎身亡的,那一刀很重,幾乎把自己的頭顱割下來,斜斜的掛在太師椅的後側,死不瞑目,散去瞳孔的眼神中充滿嘲弄。也不知道一個讀書人,怎麼會有那麼大的勇氣和力氣。

「那柄刀是岳大人送給老爺的,據說是穎國公送給自己佷女婿的禮物。」跟隨高參近十五年的老管家說。

高參不喜交游,且為官清苦,可能知道在蘇州為官的艱險。所以連家眷也留在了京師。來蘇州時只帶了那個叫高三的老管家。

「老爺和岳大人關系很好,可是不知道為了什麼,岳大人離開蘇州返回京師之前來找老爺,兩個人在書房中大吵一場,岳大人走後,老爺還摔了他最喜歡的那方端硯。」高三又說︰「小人奉茶的時候,听見好像老爺欠岳大人錢所以兩人才吵起來。」

「高大人曾經在府庫支取了一千貫寶鈔,可是不知道為什麼,上個月又還回來了。」知府衙門的錢糧師爺童易說。

「知府大人最近一段時日經常去蘇州城的幾個大的錢莊。」這是知府衙門的轎夫說的。「好像是知府大人家里出了問題,急需錢財,每天都是愁眉不展的。」

「小人是蘇州宏利錢莊的掌櫃,叫楊齊福。」這是一張諂媚的圓臉,帶著生意人特有的奸笑,說︰「高大人是來本號借過錢財,不但來過小號,還去過其他錢莊,可是一千貫寶鈔數額太大,小號一時難以籌齊。知府大人又拿不出合適的抵押,所以一直在商量中。」

一千貫寶鈔,龐煌已經來到大明多少年了,曾經暗自比較過,其購買力相當于他後世中的四十萬人民幣。而高參作為知府,月俸米十六石。一石米大約是他後世的一百五十斤,按一斤米值兩元錢算。高參一個月的工資大約是五千塊錢左右。

雖然明朝的俸祿不像他所知歷史上那麼低,但是相對于高參來說。一千貫寶鈔他不吃不喝,也要存將近七年。也難怪那些錢莊在沒有合適的抵押之前借故不貸給高參。

各種情況一條條的呈現在龐煌的面前。出于在另一個時空做理科生的習慣,也是為了打造自己特有的情報部門,他刻意培養的親衛無孔不入收集信息能力並統籌數據,以數據說話的能力。在這一刻得到體現。可是這件事還是處處透露著詭異。

齊泰的斷事能力在這里得到體現,通過收集來的信息,結合當時的情況,他提出了很多疑點。

高參不缺錢,可是為什麼會欠岳翎一千貫寶鈔。用來送禮買官?不會,來蘇州當官不用走門路。只要你品級差不多,又是自願,估計吏部沒有幾個人會反對。

要是送禮不來蘇州做知府,那去年上任之初就應該送了。何必要等到今天,而他之前再府庫支取銀子,可能是為了還給岳翎,最後因為駙馬都尉在蘇州辦學,好久了都不走,他怕駙馬都尉查賬。所以又退了回去,這一點可以理解。

但是岳翎作為一個堂堂的吏科給事中,難道會為了別人不還錢而惱怒的投江自盡嗎?

六科給事中在皇帝身邊負責監察中央六部和天下諸司,各部各地的大員們也不敢不敬畏三分。即使踫到皇帝本人的錯誤指示。只要不合聖人之教、祖宗之法,給事中在名義上也有權「封駁」,頂回去不準下發。科道之官是官場上的鷹。是以各級官員的身家性命為食的動物。在科道任職,成為六科給事中或十三道御史的一員。乃是大明讀書人的仕宦美夢,一個美夢成真的人何必自殺?

一切的一切。都隨著高參那一刀而去,齊泰已經派人趕往京師報喪,順便了解一下高參家中的情況,是不是真的那麼缺錢。

但是還沒有等調查結果出來,錦衣衛的副千戶周乙便找上們來。跪拜行禮,聲稱有罪。龐煌一時莫名其妙,待到那周乙說出緣由,他才恍然大悟。

原來這名副千戶可能接到京師的指示,前來認錯了。高參一死,蔣瓛將其誣為畏罪自盡,想讓此時大事化小,小事化無。不過龐煌的調查結果還沒有出來,諸事還未有頭緒,也不想打草驚蛇,遂開解了幾句作罷。

這一筆賬就先給蔣瓛留著吧,想著蔣瓛最終會被朱元璋擋住消除大臣怒火的替罪羔羊而殺掉,龐煌不介意到時候再加一把底火。

目前最重要的,還是如何吸引朱元璋的注意力,因為又有消息從京師里傳來,朱元璋已經親自審問了李存義和李佑父子二人,而有些察言觀色比較厲害的朝廷大臣,已經看出了些許風向,已經開始預謀著開始彈劾韓國公李善長了。

彈劾,只是符合皇帝的心意,可能沒有人會想到朱元璋會將李善長置于死地,但是龐煌卻是知道這個後果,心里也開始著急起來,就在這個時候,去遼東尋找機會的劉彪終于傳回了消息,李成桂終于忍不住了。

高麗現在面臨著改朝換代的時刻。這一切都在大明的影響之下發生了。

其實,在洪武二十一年,大明在咸鏡南道的南端元朝雙城總管府設置鐵嶺衛,移文告知高麗。消息傳來,高麗朝廷大嘩。崔瑩慫恿辛褕鋌而走險,進攻遼東。李成桂則極力反對。

是年四月,辛褕派兵入侵明朝,試圖想要奪回他們的咸鏡南道雙城總管府。但不管如何,崔瑩的這個錯誤是致命的。他沒有能夠說服高麗王辛褕把軍權從李成桂的手里收回來。

其實高麗王辛褕自己心里也知道李成桂不是善類,但是苦于朝中無人,只能用這個危險的人。沒辦法,還是把軍權交給他吧。結果崔瑩很快就因為這個漏洞而導致自己全軍覆沒。

李成桂渡過鴨綠江後發覺行軍困難、糧餉不濟、士氣低落,于是,他做出了一個很大膽的決定︰回師松京,廢黜辛褕,流放崔瑩。一場鬧劇,毫不費力的結束了,甚至大明根本還沒有得到高麗進攻的消息。李成桂的奪權行動就圓滿地完成了。

之後李成桂立辛褕之子辛昌為王,又廢,改立高麗宗室王瑤為高麗王。為了更加鞏固自己的權力,李成桂廢除了高麗的私田制,改行「科田法」,一掃高麗王朝的舊勢力。此法不僅把土地交給李成桂去分配,還賦予了他統治國家的權力。

俗話說,飽暖思婬欲。李成桂通過軍事政變,掌握了高麗王朝的所有大權,自然也開始做起了國王的夢。其實這也不能怪李成桂,換了誰,到了那個時候都會有那種想法的。況且,李成桂已經是一個五十六歲的老人了,如果再不篡位,恐怕上天給他的時間就不多了。

不過在他的眼前,還有一個很大的障礙,那就是高麗家,但是他在高麗王朝的影響不可小視。李成桂雖然是武將,但是他深知士可殺不可辱的道理,所以他派出了自己的第五個兒子李芳遠去勸說鄭夢周。

李芳遠踫了一鼻子灰,回到了家里。李成桂憤怒了,這個快六十歲的老將向兒子下達了命令︰讓這個鄭夢周從高麗的土地上消失。李芳遠很快派出刺客,在京城善竹橋刺殺了鄭夢周。同時,乘機清洗了許多反對他和他父親的人。高麗京城內一片腥風血雨的恐怖景象。終于,李成桂的最後的絆腳石,消失了。(未完待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臣權最新章節 | 臣權全文閱讀 | 臣權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