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爾丹的聲音並不大,甚至有種異樣的苦澀和蒼白,然而對面的比洛听在耳中,卻宛若閃電雷鳴,金鐵交擊.
與後世那些由英語學界所編纂整理、被非英語界精英所廣泛接受的歷史書籍中的記載所完全不同的是,中歐大地上崛起的德意志第二帝國、和它那位身患殘疾但卻年富力強的威廉皇帝,從來就沒有絲毫征服世界的念頭。不論是德國所推行的「世界政策」,還是德皇所提出的「獲得陽光下的土地」,其本質都是一個新興的帝國主義國家將自己的貿易和意志輸往全世界,通過海外貿易和殖民掠奪來充實和壯大自己——這與那些帶有鮮明臉譜化色彩的歷史記載中的所謂「光輝正義代言人」的英國,在17到19世紀所做的事情沒有任何本質上的區別!進入19世紀末之後,感受到自己的發展已經受到了來自海峽對岸深深忌憚的德國,其唯一的戰略重心便是對英結盟;而提爾皮茨的大海軍計劃,則是與英國這個雙手沾滿鮮血、信奉叢林法則的老強盜的唯一對話方法。
當听到霍爾丹做出承諾、親手為德國打開通往執掌歐洲大門的時候,饒是比洛的心智再怎麼堅定,也忍不住出現了短暫的失神。然而,他畢竟登臨首相之位幾近7年,早已是身經百戰見得多了;一番細細品味之後,登時就發現了霍爾丹那看似美好的承諾中的陷阱和破綻。
首先,英國所給出的在歐戰中保持中立、兩不相幫承諾,其範圍僅適用于法國主動對德國發起進攻的情況;這意味著如果德國率先對法國舉起屠刀,那麼德國將同樣面對與英國開戰的風險。而當下的形勢卻是德強法弱,法國無論是在人口總量還是平均國民收入都遠低于德國;在這種情況下,德國發動戰爭的底氣顯然要遠比法國來得有力。那群懷有狂熱民族主義思想的普魯士軍官團,做夢都想讓條頓軍人的皮靴再一次踏上繁華富麗香榭麗舍大街,重現1870年普法戰爭中生擒法皇拿破侖三世的無上榮光。
如果德國同英國簽訂了這一協定,那麼無異于是極大的限制了德國在對法問題中所能采取的選擇。因為英國在歐洲大戰中的中立地位,只適用于德國遭受法國的主動進攻的情況︰這意味著一旦德法兩國爆發難以解決的劇烈爭端,為了保證英國這個極具分量的砝碼不加入到法國一方去作戰,德國將幾乎不會使用使用先發制人的武力手段來解決同法國之間的問題。而即便是對法國進行間接的戰爭威脅、逼迫其讓步的方法,德國也同樣也難以奏效,因為法國人也同樣清楚德國人幾乎不會冒著巨大風險主動對自己拔刀相向的!這一看似不合邏輯的情況背後其實並不難理解︰當英國沒有與德國簽訂中立協定的時候,鑒于英法已經有同盟協約在先,德國完全是一副光腳不怕穿鞋的破罐子破摔的形象,局勢再壞也橫豎不過一個死字。而一旦有了英國承諾中立的這份「外交財產」,德國必然會如同一個撿到錢包的乞丐一般,將其小心翼翼的保護起來,唯恐這份來之不易的協定會因為自己一時的魯莽而化作泡影,讓自己重新回到之前以一己之力對抗全世界的情況。要知道德國政斧的決策層,從一開始就不希望與英國爆發戰爭!
除此之外,霍爾丹所拋出的誘惑中還有一個陷阱,那就是讓德國海軍接受英德兩國主力艦之比為2比1的數量。很明顯,霍爾丹這是在用英國的態度來訛詐比洛︰想和我結盟吧?想在戰爭中不被封鎖海岸線、能像和平時期一樣自由利用海洋來為帝國進行輸血吧?那就放棄艦隊吧!你不放棄艦隊,我就不和你結成互不侵犯同盟,至于你的艦隊是不是與我為敵,那與我一點關系都沒有!
因此,霍爾丹所提出的建議,表面上看起來是大英帝國在無法阻止德國崛起的黔驢技窮的情況下,所不得不對德國做出的妥協,但實際上卻是暗藏著極度狡詐的險惡居心。如果比洛對霍爾丹的提議照單全收,英國人將做夢都會笑醒。
在當前的形勢下,只要法國當局的腦子沒有被驢踢過,否則將不可能自不量力的對實力比他們強太多的德奧聯盟發動復仇戰爭。英國所做出的「在德國遭受法國攻擊後保持中立」的承諾實際上成了一紙空文。而一旦德國因珍視此次英國承諾中立的外交成果,也不選擇主動對法國發起進攻,那麼則必將使得當前因俄國在遠東受到極大削弱而變得力量失衡的歐洲大陸重新回到相對平衡的穩定狀態——而這正是崇尚歐陸平衡的英國所夢寐以求的!如此一來,英國不僅能避免100年前拿破侖獨霸歐洲的情況出現,更得以讓他們繼續在歐洲事務中扮演此前數百年中的那個「離岸平衡手」般的舉足輕重的角色。只要俄國從遠東的失利中漸漸緩過氣來,重新在東面牽制德國,那麼陸地上的一切便都好辦了。
此外,與德國達成協議的英國,還將收獲一個相對穩固的海上格局。縮減到只有英國一半規模的德國艦隊,將只能成為皇家海軍的麻煩而遠不能構成威脅。而如果正常進行無畏艦競賽,英國不僅無法對德國海軍形成2比1這一絕對優勢,就連將雙方主力艦數量追趕到4比3也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更遑論期間的英國財政還將蒙受巨大的壓力赤字。更為重要的是,德國一旦放棄能威脅到英國的艦隊,也就將失去與英國同等高度對話的資格;到那時,英國還會不會容忍這個海軍主力艦數量只有自己一半、但經濟工業總量卻遠遠凌駕于自己之上、且在世界範圍內都與自己廣泛爭奪海外市場的國家呼吸到明天的空氣還是個未知數!一旦英國做出鏟除德國的決定,那麼因和解條約而變得懸殊的英德海軍實力對比,無疑將會極大的減輕英國發動戰爭所要承擔的風險和壓力。
換言之,英國所付出的僅僅是文本上的一紙中立條約,換來的卻是歐洲局勢的重新平衡和海上優勢的重新穩固,而這個中立條約在雙方實力發生變化之後還是隨時都可以被撕毀的!而簽署這一條約的德國將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將自己此前數十年為打破世界封鎖的奮斗成果全部付諸東流!
這種過河拆橋上屋抽梯的謀略博弈,正是這個時代大國外交這支交響曲中所演奏的主旋律!
——————————————
看著眼前一臉愁郁澀苦之狀、像極了一名被迫將自己的大半乞討所得交予黑幫流氓的老弱乞丐的英國陸軍大臣,比洛心中忍不住打了一個寒噤。若不是清英之前反復強調英國這個強盜頭子只認拳頭,只能用手中的利劍才能獲得與他們平等對話的條件,自己幾乎就會被面前之人那渾然天成的精妙演技給蒙騙了!
「爵士先生,我很感謝貴國為維護和平做出的努力。不過,我德意志在其中所承擔的義務卻也是過重了。」比洛微微一笑,那張略微發胖的和善臉容倒映在在霍爾丹的眼眸中,卻宛如地獄深淵中最貪婪的惡魔,「目前,貴國與我德意志所擁有的全重炮戰列艦的數量之比是10比12,全重炮巡洋艦的數量是5比5,即便貴國的年度造艦速度略高于我德意志,但要我們將海軍主力艦的數量限制在貴國的一半以下,也著實是難以做到。如果我真的接受了這個條約,那麼不僅德皇陛下不會答應,6000萬德意志民眾也不會答應。」
果然,德國人不肯乖乖放棄他們好不容易才獲得的既得海上優勢!霍爾丹心中咯 一下,一絲不祥的預感在心中悄然蔓延,然而嘴上卻是不肯讓步︰「如果貴國不肯限制自己的海軍規模,那便無疑是對維護歐洲和平毫無誠意的體現,那麼我也只能遺憾的收回之前代表大英帝國所做出的承諾。首相先生,我不明白,明明通往和平繁榮的大門就在眼前,可為什麼貴國卻還要對其視而不見?」
「爵士先生,在目前的這個世界,想要避免戰爭,就必須擁有一支能夠進行戰爭的軍隊。任何和平都不是表面的承諾所能夠保證的,只有在戰爭的付出遠遠大于其收益,才能保證將和平永遠地維持下去。如果和平的代價是要將自己置于隨時都有可能面臨危險的情況下,那麼我德意志寧願不要這種短暫而脆弱的和平。」比洛面色凜然,擲地有聲地說道。
「好吧首相先生,那麼貴國所能承受的英德主力艦數量之比又在哪個範圍?」霍爾丹開口問道。
比洛緩緩道︰「10比9。這已經是目前佔據數量優勢的我們,在考慮到貴國情感後所做出的最大程度的讓步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