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游在北宋 第一百零六章 天數早有定

作者 ︰ 沙人

黃河此時尚未完全解凍,遠遠望去,一片白花花的冰層一眼望不到盡頭,只有河道中間有水在渙渙流過。

黨項人的大營就扎在北岸,但見旗帆招展、號帶飄揚,營連營、寨結寨,無邊無際,也分不清到底有多少人馬,只憑這股氣勢就夠讓人心寒了。

岸邊還有數不清的士兵在筏木打造船只,有些已經打造好的船只被統一放在一處,已經不下百十條之多,如果這些船同時下水,一趟運個兩三千人好象不是什麼問題,可他們卻似乎仍嫌不夠,還在不斷地打造著。

見此情景,陸游越發覺得自己判斷的沒錯,這些人就是在做樣子。當下故意帶著眾人站在一處對方斥候能看到的地方,指點一番後才帶人回城,相信對方的斥候一定會以為宋朝有大官來視察地形,從而回去向帶兵的將領匯報。

回到城里,陸游立刻把探子撒了下去,目的只有一個,務必要找到黨項人藏身的準確地點。

附近都是連綿的大山,要找一些熟悉地形的獵戶還不容易嗎?所以陸游很快就得知了黨項人藏身的具體地點。

經過梁再超等人的秘密偵察,發現藏在山谷里的黨項人並不是很多,大約五千左右,不過若是太原軍隊傾巢而出的話,這五千人馬也足夠拿下一座空城了。

得到這個消息,眾將心中都振奮起來,紛紛要帶兵去剿滅他們。

陸游卻不同意他們這麼去打,要想把五千黨項軍隊全數殲滅,恐怕得把太原城所有人馬都派出去,這樣傷敵八百自損一千的事,陸游是決不會干的。

仔細研究一下地形後,把眾人叫到跟前,指著一副由附近獵戶村民共同幫助繪制的沙盤道︰「黨項軍隊若想來攻城勢必要經過這條山谷,附近村民叫這條山谷為夾皮勾,很有點人過去要月兌層皮的意思,我們就在這里設伏」

眾人此時對陸游的領導能力再無懷疑,陸游為了保證真正意圖不被泄露,太原城中原有將領中只有胡不歸一個人參與了伏擊計劃,就連王本昌都沒告訴,並讓梁再超暫時改名為梁順,由他和吳起分別接替了太原城中幾個主要的軍隊統領職位,這樣指揮起來就如臂使指了。

此時黨項大軍還沒有度河,陸游必須抓緊一切時間。制定好計劃後,首先派出改扮成禁軍的一萬五千名廂軍和五千名真正的禁軍,向黃河邊開去,目地就是給黨項的斥候造成一種假象,讓他們以為太原已經是一座空城。然後派出一隊精兵,將附近所有閑雜人等全部帶入城中,這樣即便有人發現軍隊分路了,也傳不出消息去。

隊伍是在下午十分開出去的,一萬五千名廂軍老弱,到了黃河邊就開始大張旗鼓地準備迎戰,而另五千真正的精兵已經悄悄改路,直撲黨項人必經的山谷。當胡不歸帶著這五千人馬趕到預定地點時,天已經漸漸黑了下來。

陸游帶著眾侍衛已經先一步趕到山谷上方。他還從沒看過真正意義上的大戰,所以這種場面怎麼能錯過。

夜在不知不覺中慢慢地溜走了,可山谷里卻還是一點動靜都沒有。陸游的信心不由開始動搖起來,難道自己分析的不對?黨項軍隊不準備偷襲?是要等大軍一起進攻?

眼看東方已經露出魚肚白,這個時候是人最容易犯困的時候,陸游終于忍不住打了個哈氣,一旁的馬忠義突然低聲道︰「來了」

其他士兵也都發現了敵人,不由都精神起來,握緊了手中的刀劍,緊密地注視著敵人。

只見由遠而近來了一隊牽著馬步行的人,朦朧中也看不清有多少人,整支隊伍在行進中除了偶爾有馬匹的輕嘶聲,幾乎都是鴉雀無聲,顯然他們都是經過專門訓練的。

夾皮溝,地形同名字差不多,最寬的地方也只能並行三到四人,所以隊伍行進的非常緩慢,而且這條勾又特別的長,前面的人已經出了溝,後邊的人還沒進去呢!

馬忠義等人久經戰陣,看著敵人走過快一半了,才扭頭對陸游道︰「大人,可以了」

陸游微一點頭,這邊早有侍衛點燃了綁著哨子的火箭向敵陣中射了過去。只听一聲尖銳的哨聲劃破了黎明的寂靜,山溝中的黨項人正全神貫注地走著,听到哨聲不由一愣,可還沒等他們明白是怎麼回事呢!無數支吐著火舌的利箭呼嘯著在他們的頭頂落了下來。

陸游早有吩咐,盡量不要同敵人短兵相接,以最小的代價消滅盡可能多的敵人,所以宋軍都帶了足夠的箭支,不停手地向溝中的黨項人發射著。

溝中的黨項人在促不及防的情況下中了埋伏,不過反應卻也甚快,彼此呼叫著紛紛找地方躲避火箭,可溝中就那麼點地方,那有地方可躲?頃刻間就倒下了一大片,而後面沒進溝和前面出了溝的黨項人在發覺遭埋伏後,也開始瘋狂地向坡頂撲來。不過他們這種毫無意義的沖鋒很快就被箭雨壓了回去。

這下可好,兩軍還沒交鋒,黨項人就損失了一大半人馬,其余也好不到那去,身上也都濺滿了火星,想要伸手撲滅火苗,那邊箭就射了下來,實在無處可躲,干脆鑽到被射死的同伴身下,希望能躲過這一劫。

樹木還沒有發芽,有些地方還被宋軍刻意涂抹上易燃之物,這些東西沾火即著,片刻間整座山谷就成了一片火海,沒有被射死也都死在了火中,慘號聲此起彼伏,簡直就是一座人間地獄。

陸游帶領的五千人馬除了幾個被山下黨項人的流箭所傷,其他根本連動都未動。在對陣敵人的戰斗中,宋軍還從未勝的如此干淨利落。胡不歸等人在看陸游的時候已經不是用簡單的敬佩能形容了,簡直就是一種崇拜。

可陸游卻高興不起來,自己這麼做是不是太有傷天和了。可話又說回來,被這些人打進太原城,這些人恐怕就沒那麼好心了。

熊熊大火燒了近一上午,就連高高站在山坡之上的宋軍也抵受不住熱浪而紛紛撤了下來。

這一仗雖說只殲滅的五千敵軍,但意義卻不一樣,已經從根本上扭轉了宋軍懼敵的心理。大有一鼓作氣打到黃河北岸的意思。

可陸游卻知道敵我實力相差太大,這場勝利可以說完全是天意,如果兩軍在平原交鋒的話,勝負就很難說了。

河對岸的黨項大軍還等著宋軍自己亂起來,好一舉擊潰,可最後等到的卻是五千人馬全軍盡沒的消息,這一來,黨項大軍就更不敢貿然過河了,眼看對岸宋軍,軍容整齊,斗志昂揚的樣子,內心先怯了,沒用幾天就全部撤走了。

接到消息後,整個太原城沸騰起來,大街小巷鞭炮放個不停,而陸游的名字更是被叫個不停,就差點沒拿個牌位把他供起來了。

王本昌此刻才見識到陸游的本領,驚喜之余,立刻寫奏表到朝廷,把陸游的功勞又夸大了幾分,當然也沒忘了把自己如何身先士卒,臨危不懼的英勇表現寫上。

陸游看過奏折之後只是淡然一笑,他才懶得和王本昌爭功呢!

為了避免黨項人去而復反,陸游命胡不歸把探子撒到北岸去,同時招募新軍,日夜操練,並將太原城前的護城河加深加寬,做到有備無患。

又過了些日子,朝廷的援兵終于到了。不過看到太原固若金湯的樣子,很快就又離開了。陸游知道自己到了上路的時刻,提醒胡不歸在黃河一帶廣設烽火台,避免在出現敵軍偷偷潛過來而毫不知情的被動局面出現。

又過了幾日,皇帝的聖旨果然到了,聖旨中對陸游大加褒獎,加三級備案,卻沒封什麼具體的官職,太原一眾官員也都各升一級,聖旨中還催促陸游將太原的事物交由王本昌負責盡快上路。

簡單收拾一下,陸游帶著眾侍衛和柴茂功、梁再超出了太原城。

听說挽救了太原的陸大人要離開,百姓們夾道歡送,請他留下的聲音不絕于耳。就連跟在陸游身邊的眾人都感覺無比的榮耀,以前同楊延昭打了勝仗,充其量被上司夸獎幾句,多給幾個賞錢而已,那有現在這樣被百姓認可過?梁再超和柴茂功更覺跟對了人。

見此情景,陸游有種想哭的沖動,感覺自己並未做什麼,卻換來老百姓如此真誠的感激。心中暗自發誓,一定要盡自己之力不讓百姓再受異族的荼毒。

騎在馬上,雙手抱拳,不住地向道兩旁的百姓致謝。

一旁的王本昌笑道︰「能被百姓如此抬愛,本官還是第一次見到,陸大人年輕有為,前途不可限量啊!他日回到京城,可不要忘了太原這些同僚啊!哈哈!」

陸游微微一笑道︰「放心王大人,忘了誰,我也不會忘記您的」轉頭不再理他,對胡不歸道︰「不歸啊!平時訓練,不要只著重禁軍,對廂軍也要加強,不然打起仗來,再想練兵可就晚了」

胡不歸點點頭,張了張嘴,似乎想說什麼,卻又咽了回去,最後只是拱拱手道︰「大人一路多保重,但願還有機會在大人麾下效力」

陸游點頭笑道︰「這次打的不過癮是嗎?好,等我回去就向陛下請旨,派我到邊關來,咱哥倆一起上陣殺敵」

陸游隨和慣了,同誰都喜歡稱兄道弟。胡不歸卻自知身份,連說不敢。

最後胡不歸等人一直把陸游送出城十里之外才依依不舍地回去,看得出胡不歸是真把陸游當朋友了。

一直走出很遠,陸游才回頭看了看這座給他留下深刻印象的古城,重生以來,這里給了他最深的記憶,也可以說這里是他人生的一個轉折點。

一步成為天下第一大幫的少幫主,回來時卻又成了朝廷大員,進而成了保家衛國的英雄,世事的離奇難料,已經無法用語言來形容了。

「大人,您知道剛才胡將軍想對您說什麼嗎?」梁再超的聲音在一旁響了起來。

「哦,他想說什麼?」陸游諤然回頭,好奇地問道。

梁再超一臉肅容地道︰「大人雖然善于用兵,卻好象對我朝的用兵制度不太熟悉,就拿廂軍來說,真正有戰役的時候,是不會讓他們上的,他們說白了就是軍中的雜役,而廂軍中即便出現身強力壯之人,也立刻會被抽入禁軍,從而強化中央禁軍的實力,大人的想法是好的,可假如有心懷不軌或是與大人有仇的人借此點來攻擊大人,到時候大人可就百口莫辯了」

陸游沒听明白,皺著眉問道︰「那是為什麼?」早在揚州的時候他就曾听李鐵說廂軍無用,可當時著急找人,就忘了問他為什麼。

梁再超苦笑一下道︰「大人,您有時候精明的同神仙差不多,有時候卻又像什麼都不懂似的,從前在我朝尚未統一中原的時候,天下群雄並起,先後出現了多個王朝,可有的王朝今天還姓李呢!明天就變姓石的了,究其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武將的權利過大,大到可以左右皇帝的生死,有感于此,我朝太祖皇帝以杯酒釋兵權的方式將兵權牢牢抓在手中,也開啟了文官為正,武將為副的統兵先河,在兵員上奉行強干弱枝,決不準許地方武裝過于強大,大人現在明白是怎麼回事了吧?」

陸游終于點點頭道︰「謝謝梁兄教我,陸游以後不會在亂說話了」心中有些明白歷史上的大宋王朝為何空有楊家將、岳飛這樣的名將還是敗了又敗,朝廷昏庸固然有關系,這種漏洞百出的用兵制度顯然也是造成失敗的原因之一。

想到這不由有些灰心,制度是皇家訂的,自己又有什麼辦法改變?可若不有所改變,敵人大舉來襲時,中原的百姓不是還要遭殃嗎?

陸游在剛重生那會,一心想的就是吃喝玩樂,他也不知道自己從什麼時候開始,這麼關心起國家大事來。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陸游在北宋最新章節 | 陸游在北宋全文閱讀 | 陸游在北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