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州城並不是很大,卻因這里是成都第二道門戶,以及通往關中的必經之路而變得繁華起來.不過這里的繁華已經隨著這場叛亂煙消雲散了,城中的居民也已經逃走大半,剩下的只是叛軍以及一些白蓮社的信徒們。
有時陸游真的很懷疑,一個裝神弄鬼的教派真的能把人迷惑成是非都不分的程度嗎?
唐思民給了陸游最好的答案,起初他還顧及陸游是朝廷大員而不敢說,最後在陸游的一再鼓勵下,才把這里的實情說出來。
百姓們實在被一些黑心的官商們坑的太苦了,官府壟斷了所有買賣,低買貴賣,而一些地主、大商人則更是趁機鑽營,百姓辛苦一年,往往連本錢都收不回來,還要欠人家的。就拿這次被殺了朝廷官員齊元振來說,就是個典型的大貪官,專門收刮民脂民膏,弄得百姓苦不堪言,最後也把他自己送上了斷頭台。
听完這些介紹,陸游的臉色越來越青,剛要說話,卻見唐思民似乎還有話沒說完。忍不住道︰「唐兄有話盡管放膽說,本官第一保證決不會外泄,同時也會代朝廷還川中百姓一個交代,決不食言」
唐思名咬了咬牙道︰「也罷,唐某的性命就交由大人了」說到這,整理了一下思緒,才繼續道︰「川蜀地區從前並不是這樣,也曾先後有兩蜀在這里建立政權,因地勢的原因,這里很少受到戰爭的騷擾,所以國家百姓都相對很富足,國庫也都積得滿滿的,後來我太祖皇帝引兵滅了蜀國,有縱容將士在城中劫掠,弄得百姓怨聲載道,無形中也對我們朝廷有了怨恨,再加上這些貪官污吏,鬧成這副樣子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事了」
陸游還是頭一次知道這些事,听完之後忍不住沉思起來,看來這川中的百姓同朝廷間的恩怨還真不是殺幾個貪官就能解決的,要想辦法從根上解決才行,不然自己前腳走了,他們後腳再鬧起來,朝廷就不用再干別的,天天打仗玩就行了。
可想著容易,要怎麼才能打消百姓對朝廷的記恨呢?
陸游不是政治家,腦子里所憑借的不過是比別人多幾千年的見識。想到多幾前年的見識,陸游一下想起電視中常演一些皇帝給某某地方減除稅賦等等利民政策,而這些政策往往一出台就會受到百姓們的熱烈擁戴。
自己為什麼不能把這件事給百姓們爭取來呢!只有剿撫並用才是長治久安之計。
想到這,立刻命人拿來紙筆,提筆給元侃寫了一道六百里加急,詳述了川中的情況,以及自己的想法,請他轉呈老皇帝,為川中百姓計、為天下穩定計,請老皇帝務必減免川中百姓的稅賦,以達到對川中長治久安的目的。
見陸游寫完這道奏折,唐思民忍不住俯身跪倒在地,哽咽著道︰「末將代川中百姓感謝大人天高地厚之恩」
陸游知道唐思民是土生土長的川中人,不然他也不會知道這麼多事。伸手扶起唐思民,肅然道︰「陸某此舉只是不想再見我大宋百姓自相殘殺,同時也希望川中百姓從此與朝廷捐棄前嫌,安安份份做我大宋的好良民」
唐思民肯定地點頭道︰「一定會的,百姓們也盼望著能過上幸福祥和的日子,而大人為川中百姓所做的這一切,也必將永遠銘記在川中百姓的心中」
陸游可沒敢想做百姓心中的救世主。同唐思民閑聊幾句,侍衛來報,李鐵、吳起大軍已經完成對劍州的三面包圍,請示大人何時可以攻城?
陸游閉起眼楮沉思起來,心中微覺奇怪,都這時候了,成都方面仍一點消息都沒有,他們難道不想要劍州了嗎?
好一會才道︰「傳令李鐵、吳起,暫時不要攻城,同時放出斥候,對三十里的情況要徹底模清,沒有命令前不得擅自出戰」
唐思民也道︰「叛軍的行為確實有點反常,按理說這麼重要的位置,他們不應該就這麼放棄的,而且末將從那些逃回來的官員口中得知,叛軍的軍師是個很有謀略的人,指揮軍隊往往會出現在官兵想不到的地方,另一些府州的官員措手不及,而他手下有一員小將也幾乎沒遇到過敵手」
這事唐思民還是第一次對陸游提起。陸游心中幾乎可以肯定唐思民口中的小將就是小七。忍不住問道︰「那員小將叫什麼名字?」
唐思民拍了拍腦袋道︰「他好象同大人是本家,也姓陸,對了,是姓陸,叫陸放」
陸游一下呆住了,心說「這小子可真會起名字,居然叫陸放?不就是我兄弟的意思嗎?看來這小子還沒忘了我」
想到這扭頭對唐思民道︰「找個人給那個軍師和我的本家送封信去,大概意思就是說我想同他們談談」
唐思民點頭道︰「這不成問題,下官這就去辦?」說完躬身施禮,轉身走了出去。
成都那邊沒有動靜,陸游卻也不能這麼干等下去,自己同唐思民帶軍圍住劍州,然後命李鐵、吳起各帶兩萬人馬出擊梓州和閬州。
沒過幾日,捷報傳來,李鐵、吳起兩路人馬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拿下這兩座城池,而派去給老刀送信的人也回來了,不過卻只剩一只耳朵了。原來是去送信的時候被叛軍的將領把信使割下來的,以示反抗朝廷到底的決心。
見到這種情況,陸游不免心頭火起,不願見我不來就是了,怎麼還把我手下人的耳朵割下來?什麼意思?向我示威嗎?
川中的天氣悶熱潮濕,雖已快到十二月,可這里卻仍不見寒冷的意思。但唐思民卻提醒陸游,山谷中瘴氣彌漫,各種毒物橫行,士兵們一旦被咬或是染上就很難治愈,所以還是要及早動兵,免得士兵非戰受傷。
武俠小說看多了,陸游當然知道唐思民說的不假,立刻組織人馬攻城,但卻只攻兩面,留出兩面給城中的叛軍逃跑或是讓他們的援兵進城來。
戰鼓冬冬,喊殺震天。
入川以來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攻堅戰開始了。陸游身穿鎧甲親自督戰,從梓州趕回來的李鐵則率軍攻城。
令旗打出,兩萬弓箭手沖出隊伍,點燃箭尖,然後在將領的指揮下,張弓向城**去,一時間,就見帶火的箭矢如流星一般向城上灑去。隔著城牆看不到城上叛軍的損傷情況,不過想來在這麼密集的火力下,想不受傷確實很難。
城上的叛軍早已嚴陣以待,在躲過官兵第一倫箭雨後,紛紛在城垛後伸出頭來,看架勢似乎沒受多少損傷,而且從他們囂張的樣子不難看出,他們是要同官兵血戰到底了。
喊殺聲中,城上城下,硝煙彌漫。官兵在李鐵的指揮下,怒吼著沖向城牆,有如螞蟻附城一般,順著雲梯向城頭沖去。
城上的叛軍則以滾木擂石招呼攻城的官兵,不時還將滾燙的、象油一樣的東西從城上倒下,這東西只要淋在官兵身上,官兵就會「哇哇」大叫地滾下雲梯。轉眼間,城下官兵的尸體就堆了一大片,而後面的官兵只能踩著同伴的尸體向上爬。而城上的叛軍雖也有傷亡,但因有高牆掩護,損傷的當然要比官兵少上很多。
見此情景,李鐵的眼楮都紅了,一把撕掉身上的鎧甲,掄刀就要親自帶兵向城上沖。
陸游是最不主張用這種打法的人,只因事出無奈,見此情景再也忍不住,命人叫住李鐵,同時吩咐鳴金收兵。
听到鳴金,官兵如潮水一般退了下來。李鐵則瞪大眼楮找到陸游。
「大人,為什麼要手兵,叛軍眼看就要頂不住了,在給末將點時間,末將定把城奪下來」
李鐵的勇猛,陸游是知道的,但卻不喜歡這種蠻干的打仗方式。搖搖頭道︰「我軍傷亡太大,這麼硬攻不是辦法」
說到這,忍不住想起火炮來,如果身邊現在有這東西,一排炮彈打下去,不把城牆大爛才怪呢!
想到這,心中一動,沒有大炮,別的東西不能代替一下嗎?效果雖不一定有大炮好,但顯然比這麼不顧死活的硬沖強。扭頭對唐思民道︰「軍中現有幾架投石機?」
唐思民盤算一下道︰「應該有十架,不過這東西似乎對城牆不太起作用,大人有所不知,太祖當年滅蜀之後,將大部城池的城牆全部毀掉,只有劍州等少數幾個城池有城牆,所以這些城池的城牆建造的就相對厚一些,劍州因地處險要,所以也是有城牆的少數城池之一」
陸游還真不知道有這麼回事,愣了一下,隨即又道︰「那我們專打他城門不行嗎?」
唐思民有些哭笑不得,心說那麼大塊石頭,誰敢保證打的那麼準?雖說陸游毫無官架,可畢竟是上官,唐思民也不敢過分違逆陸游。
點頭道︰「行是行,不過…不過石頭小了恐怕不起作用,大了又找不好準頭…」
陸游明白他的意思了,暗罵自己不懂打仗瞎出主意。正琢磨著,忽听城上的叛軍高聲歡呼起來,顯然是因為打退官兵的進攻而高興。
見此情景,李鐵氣呼呼地還要請戰。
陸游心中卻有了主意,微笑道︰「讓他們笑個夠吧!過了今天恐怕就沒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