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就好辦多了,李知府找來了當年的苦主,弄清真相之後便讓這些人回去,之後把莊家所有的人統統抓起來,男的判刑,女的賣發。再將莊家的家產一並抄沒。
李知府顯然很會收買人心,在對莊家下手的同時還讓李大公子寫了一篇檄文,大肆宣揚莊家這些年所犯下的罪過,引得松江士林一片討伐,一時間莊家所有的產業都受到了擠兌,事後從莊家的糧倉里拿出了一萬斤糧食分給了貧民。轟轟烈烈地折騰了一個半個月,最後將莊家的弟兄倆均判了個斬監侯方才結束。葛狀師則由于檢舉莊家有功,功過相抵,僅僅判了個流放三千里以外的貴州。賴家的趙氏盡管事前不知情,但仍然以謀害親夫的罪名被判處絞刑,對此賴家人也說不出什麼,畢竟按照刑律無論通ji n還是謀害親夫都是要被判騎木驢的,判處絞刑已經是不錯的了——至少保住了賴家的部分臉面。
經此之後,李知府在松江府的政績算是圓滿了。
…………
對于這些事,楊思辰並沒有過多的關注,因為在楊德思主持下,經過一個半月的緊張施工,楊家鐵廠的高爐終于建好了,雖然比預期的工期晚了十幾天,但是楊思辰還是很滿意,畢竟這麼大的建築楊家也是大姑娘上花轎——頭一回。
楊思辰听到這個消息立馬趕到楊家鐵廠去了。雖然這座高爐是楊思辰自己繪的圖,但是當楊思辰真正見到實物時還是小小地震撼了一下——這是一座肚皮寬大,頸部逐漸收窄,外觀有點類似景德鎮花瓶的高爐,在這片離河岸不遠的位置,樹立在了沉積岩台地的地基上。
沒錯,確實是楊德思主持修建的,楊思辰只是按照現代冶鐵工藝,提了一些修改方案,將這些繪成圖紙罷了。哪個穿越者回到大明,想通過「發明」高爐煉鐵來撈第一桶金,他一定會活活氣死的,因為高爐早在北宋時就在華夏普及了。
早在北宋元豐年間,zh ngy ng朝廷的軍器監在汴河兩岸架設高爐,煉鐵的紅光映r ,晝夜不息。生產的高峰期,僅華北地區的鋼鐵年產量就達到了十萬噸;要知道,大英帝國在整整七百二十年後才達到近九萬噸的鋼鐵年產量,那時候大英帝國已經開始工業革命了呢!
整個宋朝期間,包括了北宋初年和南宋時期因國土面積狹小,包括了戰亂時期生產遭到破壞等不利因素,居然能達到三到七萬噸平均鋼鐵年產量!
到了明朝中葉松江和華北地區鋼鐵產業發達,有的大型高爐,一次就可以冶煉上萬斤生鐵;楊德思以前作為船場的鐵匠把頭,也曾主持一次x ng澆鑄千斤大鐵錨。
明代嘉靖年間,大明全國的生鐵年產量曾達到二十萬噸!
高爐的建造並不復雜,也不是什麼高科技,君不見後世五十年代末的「超英趕美」風ch o中,號召全國人民煉鋼鐵,甚至有的小學學生、生產隊村民、副食品商店售貨員都組成立了一個個煉鐵小組,建造高爐來煉鋼煉鐵。那些高爐的技術水平大約也就和這個時代差不多,理論上是能夠煉鐵的,但是技術掌握不過關,所以大多不了了之。
楊家鐵廠的第一座新高爐,高三丈五尺,高爐容積約四十五立方米——比這個時代任何一座高爐都大,但要是在後世的二十一世紀,這卻不算什麼了——當時國內兩百立方以下的高爐都必須強制關停,倭國甚至已經在使用五千立方米的高爐了。
楊德思主持修建新高爐,並不表示韓夏明這兩個月就無所事事。首先他根據王大海之前提供的線索,找到了楊思辰說的高鋁粘土,這玩意氧化鋁含量高,研磨後加上石灰石煆燒,就是耐火水泥;直接壓制成磚,在一千三百度以上的高溫下可以燒制成耐火磚。
其實這個時代的高爐,直接使用粘土築造。或者用青磚砌都沒很大問題。關鍵是楊思辰希望提高它的使用壽命,為將來建造壽命更長、容積更大的高爐積累經驗。于是在高爐內襯中,使用了現代煉鋼爐才用地高級耐火材料。
鼓風機也是個大問題。現代高爐都是專用地風機,馬力非常強大,但在這個時代,還是使用地風箱。風箱有兩種類型︰一種像手風琴,上下是木板,四周圍著折疊地皮革,用地時候一下一下地踩踏鼓風;另一種是個大木箱子,有活門,推拉鼓風。
第一種風箱使用久了皮革會老化,楊思辰害怕到時候換都來不及,送風不足導致高爐炸爐,滾熱地鐵水流出來附近地工人全得成焦炭。還是活門推拉地保險,用臥式水車提供動力,利用偏心輪把旋轉運動變成往復運動。整個高爐布置了四台風箱、四個風道。另外做了兩台備用地風箱。以防意外。
進氣道最後入爐前地一段並在一起,下方設有和進氣道隔離地火池,內盛煤炭進行加熱,空氣在進爐前,就被加熱到八百至一千度。
空氣預熱,這是現代鋼鐵生產中提高煉鐵效率的最最關鍵一步。楊思辰印象中,至少在十八世紀以前無論華夏還是西方都沒掌握這個技術。
龐大地爐身外,還用扎實地木頭搭建了支撐點落在地面地d l 式檢修塔。另外還用滑槽、滑車和滑輪組組成了爐頂上料系統,一次可以將上四斤物料送入爐中。
高爐煉出的鐵水是含碳量較高、雜質非常多多的生鐵,不過這種鐵已經可以用來鑄造大型鐵件,比如鐵錨之類的東西,于是在出鐵口外接一條溝槽,平時封閉,如有需要就打開,燒紅的鐵水直接注入模具,澆鑄大型鐵件。
高爐旁邊修建了一台大型炒鐵爐——就是亨利•科特在十八世紀末發明的反sh 式攪煉爐。這台炒鐵爐的外形有點像功夫茶的茶杯,是焰、鐵隔離的反sh 爐型。它用耐火磚整體建造,爐床底部中間凹陷,四周是拱形爐壁,下部為燃燒室,進風道在燃燒室底部。
炒鐵爐的結構可以看作三層樓,三樓和二樓互相隔離,一樓和二樓之間是多個可翻動的鐵柵欄。使用時鐵水從高爐流到三樓,二樓塊狀的煤炭躺在鐵柵欄上燃燒,加熱樓上的鐵水,煤炭燒過後翻翻鐵柵欄,炭渣就掉進了一樓的除渣室,鐵柵欄放平,又能從斜向下的進煤道向它上面添加塊狀的煤炭。
同樣是水力鼓風,與高爐不同,它的側面還修了個高高的煙囪。
明代的炒鐵爐是用人力攪拌,爐邊總有一位身強力壯的大漢,拿著根熟鐵做的炒鐵棒,揮汗如雨的來回攪動。
楊思辰顯然不會讓工人們做這種嚴重損害健康的工作,他在爐頂上做了個支架,正中懸掛著一個大圓滾子,下面有三根熟鐵棍子斜斜地伸向爐床,仍舊是水車提供動力,就有了機械化的炒鐵設備。以往生鐵是冷卻成錠後再加熱,煉成熟鐵;現在使用的技術,是把高爐出來的生鐵水直接炒成熟鐵。
熟鐵就可以直接制作鋤頭鐵杴之類的農具了,當然,制作過程需要鍛打、滲碳和淬火,熟鐵柔軟,可鍛x ng強,加工x ng能優越。
楊思辰又在炒鐵爐一側設置了一字兒排開的六台鍛爐,這東西的基本結構,和所有農村鐵匠修理鋤頭鐵杴等農具的鍛爐沒有什麼區別,就是要加大、加厚,加大是為了鍛造大型鐵件,加厚是為了保溫,畢竟這是長時間使用的,節約燃料嘛。不用說,依然采用水力鼓風機,之前挖的水渠就是為了方便安裝水車,當然和高爐、炒鐵爐的鼓風機比起來,這些就是孫子輩的小不點了。
每台鍛爐邊上都有一台水力鍛錘,鍛錘下是厚厚的鐵砧,砧下墊著厚實的柞木墩子,再下面是糯米汁、粘土、石子混合成的土制水泥澆鑄的基座。多層復合受力結構,能夠承受鍛錘落下的巨大沖擊力。
三個大的鍛錘重三百五十斤,沖程五尺,每秒落錘一次;三個小的重九十五斤,沖程二尺,每秒落錘兩次半。大鍛錘用于粗加工,小鍛錘則是j ng加工——實際上也j ng不到哪兒去,畢竟仍是錘子敲,說到底,水力鍛錘的加工技術,和鐵匠們一錘一錘敲打,實質上沒有區別,僅僅是速度快,力量大,效率提高了。
楊思辰花了大半個時辰圍著這些東西走了一圈,心里也沒底,于是扭頭問楊德思道︰「這些機器運轉起來如何?工人們可都熟悉了?」
楊德思回答道︰「少爺,這些機器單獨運轉起來沒什麼問題。不過由于人手還沒到齊,所以還沒有試過讓這些機器一起運轉起來。」
楊思辰看了看周圍仍然在忙著收尾的工人,有些不悅地問道︰「那些人都是雇來的嗎?」
楊德思無可奈何地說道︰「是的,少爺。楊家鐵廠早在三年前就不怎麼開爐了,人手自是調到別的地方去了,現在想再調回來,那就得看人家的臉s 了。」
楊思辰對此也沒什麼好法子,打鐵的一般來說都是些憨厚老實的人,這樣子的人最好管了,任誰也不願意輕易放人的。楊思辰搖搖頭問道︰「現在來了多少人?」
楊德思說道︰「七十八人。另外還有二十七人正在趕過來,估計七天之內就能到。」
楊思辰說道︰「楊伯,要不咱先不急著開爐,您先讓這些人試著將這些機器一起運轉起來,待剩下的人到了在開爐。這樣不至于到時候煉鐵的過程中不會手忙腳亂。」
楊德思點點頭說道︰「是,少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