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沒讀過的歷史 第二十三章 可以為師矣

作者 ︰  魚兒

()除這三人以外,還有一個人不得不提,那就是開創了「東方君子國」的箕子。這個人雖然沒有和孔丘生活在同一個年代,沒有辦法面對面的傳授孔丘知識,但他確確實實是孔丘的精神老師,孔丘後來開創儒家學派,其思想在很大程度上繼承自這位「中國第一哲人」。另外,孔丘以「仁」為中心的儒學思想來源于姬旦的「明德保民」,而姬旦的這個說法也是月兌胎于箕子的哲學理論的。並且,出了思想上的傳承關系以外,在血緣關系上箕子也是孔丘正兒八經的前輩,孔丘對箕子的哲學理論也很是推崇,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表達自己對這位前輩的崇拜之情。

所以,說箕子是孔丘的精神老師,絲毫不為過。

經過多年的游歷,孔丘的知識有了很大的長進,不再單單是像出國之前那樣,只懂得書本上的死知識了,孔丘現在的知識五花八門,涉及面很廣,並且大多來源于生活經驗。他以前的知識都是書本之上,經過高度提純的道理,如果不將這些知識運用于生活實踐之中,那麼只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很難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這正是現如今應試教育的一大弊端,許多學生可以把一篇古文背的滾瓜爛熟,能做到逐字逐句的對照翻譯,連起來也知道講了一個什麼故事,但從來沒有考慮過這篇文章出現時的時代背景,生搬硬套在現在的生活之中,成為自己的行為準則,做了一個貨真價實的書呆子還不知道。而孔丘現在不僅能夠將那些高度提純的知識與自己的體會融會貫通,還能將其完善,形成一套更適合當時社會狀況的理論,並將這些稀釋了的東西再次提純,濃縮到一句句簡短的話語之中。之後,孔丘的弟子把他的言行整理成了一本書,名字叫做《論語》。

你如果一位孔丘是一個滿月復知識,超月兌于現實且冷血的世外高人,你就大錯特錯了。孔丘從來沒有因看明白了世間的一切而厭惡世間的一切,相反,他更加熱愛生活,更加激情無限,更加希望以自己的學識報效祖國。就算他回到魯國之後仍然擔任各種閑散職務,他也沒有消極避世,而是努力的讓自己的能量發揮到最大化。

回到魯國的孔丘除了繼續跟魯昭公聊天兒,就是與來魯旅居的李耳探討學問。

時間來到了魯昭公25年,雖然魯昭公經常接受孔丘從國外帶回來的先進思想,但魯國還是發生了內亂,魯昭公被迫逃亡關系友好的鄰邦齊國,而孔丘用實際行動踐行了自己「忠君愛國」的思想,竟然離開家鄉,跟隨魯昭公來到了齊國,當時的齊國還是姜齊,國君齊景公仍然是姜子牙的後代,齊景公非常賞識孔丘,但估計和魯昭公的想法一樣,依然沒有讓孔丘擔任什麼要職,只是厚待他,讓他只需負責被賞識就行了。

被賞識的孔丘不能辜負齊景公的賞識,在「溫故而知新」的過程中不斷完善自己的儒學理論,逐漸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體系,他的儒學體系以「仁」為基礎,相信「性本善」,提倡「忠,孝」,鼓勵有學之士積極入世,參與朝政,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千百年來,關于入世這一點,歷代的儒學從沒做出改變,唐代大詩人杜甫曾說道︰「儒術于我何有哉,孔丘盜跖俱塵埃。」更是表明了「如果不重用我的治國之道,學習儒學對我就沒有什麼用」的立場,這已經把儒學當做了「治國之術」的代名詞。

這套理論體系建立起來了,孔丘在賦閑之余也開始做起了人民教師,廣收門徒,傳授自己的思想,希望某些學生可以得到重用,也好間接的完成自己學而治國的心願,他的學生們把他稱作「子」,孔子的叫法也逐漸流行起來。

與此同時,孔子的好朋友李耳,也就是老子,也已經創立了道家學派,完成了自己的著作《道德經》,這是中國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由于老子比孔子年長一些,也許是社會經驗更加豐富的原因,他對于入世治國已經不抱什麼希望,他更願意相信任何所謂的治國之道都是沒有辦法改變社會的發展方向的,于是,他提出了「無為而治」,希望所有統治者「放下屠刀」。縱觀老子的《道德經》,洋洋灑灑五千言,內容多偏向于哲學思想,一字一句都是老子對這個世界天馬行空的理解。到後來的莊子,其著作內容更加浪漫不羈,無疑是古板沉悶的中國古典文學中,顆顆閃亮的點綴,這都是道家學派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

孔子在齊國終于有了一種固定的生活方式,就是「傳道授業解惑」,雖然孔子自己不能在朝政大事上一展宏圖大志,但是將自己的思想理論傳授給一批一批的學生,還是一件讓孔子十分高興的事情。

就這樣,孔子一邊被齊景公欣賞著,一邊被學生們追捧著。但是好景不長,孔子只在齊國安穩的當了兩年的全民偶像,就遭到了齊國大夫的嫉妒。雖然孔子也略懂醫術,但還不足以搶了行醫者的生意,所以這個齊國大夫並不是一個醫生,而是當時齊國當朝的一個大官,官職為「大夫」,這個大夫當然不負責治病救人,相反,他還想害了孔子的性命。

為了配合孔子在我們心中的「聖人」形象,孔子听到消息之後,應該不慌不忙,並且胸有成竹的用言語去感化這位大夫,結局應該是大夫听了孔子的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佩服得五體投地,慚愧的滿世界找地縫,恨不得買張機票去跳東非大裂谷。

但事實並不是這樣的,「聖人」也是人,他們照樣有血有肉,又七情六欲,我們喜歡的,他們也喜歡;我們害怕的,他們也害怕;我們**做的事兒,他們也做。孔子听到消息之後,大吃一驚,兩年來他都沉浸在萬民敬仰之中,人人對他畢恭畢敬,現在突然听說有個人不怎麼喜歡他,並且到了要弄死他的地步,在感情上當然有些接受不了。

但是,聖人與凡人不一樣的地方體現了出來︰凡人估計會在驚慌失措之後跑路,可聖人選擇了在驚慌失措之後反擊。

孔子想到了自己的鐵桿粉絲︰齊景公。他相信,只要得到了齊景公的保護光環,齊國的大臣就不敢加害于他。想到如此妙計,孔子連忙提著兩只袖子,一路小跑兒來面見齊景公。

「大王,你的小弟容不下我,你要為我做主啊!」

齊景公很夠意思,氣的「啪啪啪」把桌子拍的山響,用一副感同身受的語氣說道︰「哦,誰呀?是誰這麼大膽,敢對寡人的座上賓無禮,這不是扇寡人的臉嗎!」

孔子見到如此,埂了梗脖子,咽下了嗓子眼兒里的心︰「這人不是別人,正是您的大夫,他要置我于死地!這不是打您的臉嗎!」

齊景公很氣憤︰「真是反了,反了,扇了寡人的臉!」

孔子對齊景公的反應表示很滿意,看來自己這次肯定要完成一場「華麗的逆襲」,不僅可以保住性命,還能轉守為攻。

還沒等孔子露出燦爛的笑容,齊景公就接著說道︰「發泄了一下真是痛快多了,算了,得饒人處且饒人,扇就扇吧,反正也不疼,寡人老了,沒啥用了,既保護不了你,也無法為你出氣,孔丘你就自求多福吧。」說完就起身轉回了後殿,留下了孔子的一張五味雜陳的臉。

聖人與凡人不一樣的地方再一次體現了出來︰既然沒有選擇跑路,反擊又沒有成功,凡人要麼就亂了陣腳,要麼就在氣憤之下找齊大夫拼命,但聖人的選擇是——返回上一步,跑路,確定。

于是,在齊國與弟子們幸福快樂的生活了兩年之後,孔子落荒而逃,他帶領弟子們吃了次回頭草,回到了他的家鄉——魯國。

很多人覺得這件事兒很有戲劇性,齊大夫好端端的就要除掉孔子,孔子絲毫沒有想解釋的意思,直接尋求保護,但是一向對孔子敬重有加的一國之君竟然沒有能力保全他的性命,在得知無法得到外交赦免權之後,孔子慌忙出逃,而齊大夫如此笨拙,走漏了風聲不說,還讓獵物從自己的地盤兒成功的回巢,這一切看似無法理解,是一個漏洞百出的故事,其實這件事情完全順理成章,真實可靠。

故事的真相是這樣的。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你沒讀過的歷史最新章節 | 你沒讀過的歷史全文閱讀 | 你沒讀過的歷史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