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大革命 197 遼東風雲(六)

作者 ︰ 碎葉城最後一個漢人

()從尸體的數量上估計,胡人至少死了近五千人。

「這是我這輩子見過最沒有頭腦的一戰。」畢隼淡淡的評價道,但臉上的得意之色溢于言表。

城下,已經有兩百多死傷的戰士被及時的送出了戰場。這次戰斗,江東軍和對方全軍踫撞,雙方兵力相差近五倍多,但在短暫的交戰中,江東取得了良好的開局,對敵人造成了比自己二十倍以上的傷亡,這樣的開局,讓所有陰霾一掃而空,全部飛到了對面的陣地上去了。很多胡人帶著箭傷退回了營地,數量到底有多少江東軍不知道,但數目也應該不少,這些就要靠那些連鄉村庸醫都看不上的巫師以心理治療為主藥物治療為輔的方式進行醫治了,效果如何,長生天知道。

「就在一年前,你是不是應該和他們一樣?」不知何時,姬雲出現在了他身旁。

「君上說笑了,我以前也在楚軍中混過,楚軍的紀律也比這好的多。」

「仗打到現在,有沒喲什麼感想?」

畢隼一本正經得回答道︰「紀律很重要,他們就是反面教材;戰場指揮很重要,將軍您所編寫的訓練教材我覺得越來越有用了。今天前面領軍的將領,所有人都選擇了同樣的應對方式,沒有傻乎乎的和敵人硬踫硬對沖,這很關鍵,要是沒喲受過訓練的小將,帶著沒有經過嚴格紀律訓練的士兵,根本就做不到!」

戰場上瞬息萬變,古代臨戰之時能有效指揮全軍,是一個出色將領最基本的要素,只有滿足這個條件,才能有可能成為名將。韓信能多多益善,而劉邦最多只能帶領十萬大軍,兩人高下可判斷。而要能有效指揮外還需要軍隊有效的執行,這就需要將領懂得如何練兵,帶兵。在很多東西沒有系統化理論化的古代,做好這些同時又具有軍事謀略者,基本上都是名將無疑。畢隼真正不斷成長,向那個方向靠攏,當然,江東形式的軍隊為他提供的極好的一個平台。

「我們沒多少老兵,對我來說這可都是些好苗子,別給我折騰光了,不然我就折騰你。」說著,姬雲自顧自地走開了,去了那些傷兵里。

在對楚國和越國大戰之後,江東軍主力部隊中年老的,和傷殘的都退役了,經過嚴格的篩選之後,只剩下一些年青強壯的老兵留了下來,很多人頭腦聰明,就很快在培訓下成長為了基層軍官。但在紀雲看來,江東軍的規模仍然太小太小,根本不足以應對未來可能爆發的戰爭,因此,他需要培養更多的軍官,而這些,都是他的寶貴財富。

畢隼嘟囔道︰「這苗是不是太大了吧?」

說話間,東胡軍中有響起了高亢蒼涼的號聲。

在對面的高台上,東胡左王臉色鐵青,面部的肌肉抽噎得厲害。

他最終還是沒有忍住,作出了進攻的決策,這次,那只委曲已久的騎射兵終于出場。

只見大概有兩千騎兵踏著踏雪而來,雖然昨夜下了場大雪,地上的積雪確並不厚,只有大約十厘米的樣子,北方的雪是粉末狀的,不怎麼粘黏,時間一長還比較瓷實,馬碼頭踏上去如同踩在沙灘上一般,雖然不如硬地面,但對速度的影響並不大。反倒是馬蹄帶起來的飛雪讓整氣勢磅礡的騎兵隊伍看上去更加雄壯。

就在這個時候,江東軍中響起了哨聲,全軍後撤!片刻間,江東軍整體上迅速轉向,後退了二十米。

等到江東軍轉身的時候,敵人的騎兵已經越來越近了。

騎兵是什麼樣子的?人騎者馬,高大威武,成群的馬匹塔在地面上,發出的聲音如同潮水一般仿佛蘊含著無窮的力量,即使只有幾千人也能給人千軍萬馬不可阻擋的氣勢,仿佛地面也為之而顫抖了起來。騎兵來取如風,速度非常之快,百米之內,瞬間可至于,在最巔峰的狀態下,在較短的距離上,步兵根本沒有能力也沒喲足夠的時間即使對坑騎兵。因此騎兵是一個讓人恐怖的兵種,冷兵器時代最高效最快速的殺人機器。不僅厲害,而且它的壽命也是出奇的長,貫穿了整個古代和近代戰爭史,直到機槍大規模投入戰場才逐漸終結了它的傳奇生涯。

此刻,兩千多騎兵要鋪面而來,江東軍能不害怕嗎?

答案是,江東軍依然不動如山。

片刻之後,畢隼緊張的神情突然間舒展了,露出了興奮的笑容。而在遠處搖搖相對的左王,無奈的嘆了一口氣。

戰場上雙方的交戰已經開始了。

經過一段沖鋒加速之後,東胡人發現,自己遇到一個很尷尬的問題。地上的尸體實在是太多了。

尸體是障礙物,層層疊疊,橫七豎八,本事躺在那里什麼作用也沒有,可現在騎兵加速沖鋒過來,就是嚴重的障礙物。騎兵能跑的飛快,可以十分平穩,但那廝在相對平坦的地面上,就死人也不可能在滿是足球大的石頭疙瘩地里健步如飛,當然,人可以條著來,馬就很悲劇了,它必須減速,然後小心的找合適的位置插腳。如果找的地方不對,那麼問題就來了,馬會摔跤,會失去平衡,而無論怎樣,馬背上的人都會摔得七葷八素。剛剛死去的人身體還沒有僵硬,馬如是踩中了很容易不穩,摔得會更慘。

兩百多米的距離,讓東胡的騎兵完成了加速,正當大家期待中一會兒引弓猛烈射擊敵人的時候,前排的騎兵就發現這個悲劇性的問題,想要快速調整方向,但已經來不及了,被人控制的馬匹不增麼自由,于是悲劇就發生了,前排的許都駿馬腳下一滑將主人摔到了馬下,甚至一些馬踩在了尸體上自己也摔到了,聰明的馬兒帶著主人在尸體的空隙中活動,但由于轉變太快,馬背上的主人根本就沒喲幾個人能留在背上。短短的一瞬間,如洪流的騎兵突然間失去了控制,前排的駿馬人仰馬翻,淒慘無比,甚至有人落下馬來很快就被後面失去控制的馬壓成肉餅。

但好在這個時代的騎兵還沒有密集沖鋒的習慣,大家彼此能保持一定的距離,在馬背上大家視野倒也開闊,因此這種開局的損失並沒有蔓延整個隊伍,後方的士兵果斷調轉馬頭,保持在淌滿尸體的範圍外,在外物平坦的空間上快速移動。馬上的騎兵摘後的弓箭,引弓向江東軍拋射。

一片箭雨在空中迅速形成了一朵烏雲,迅速轉移到了江東軍陣前方,大部分落在了江東軍陣前的空地上,少數落在前排的江東軍頭頂,石質的箭簇打在連城一片的盾牌上,如同小石仔落在了地面上,幾乎沒喲一支箭簇丁在盾牌上,都彈跳一下平躺在了盾牌上。

這是有原因的。對于這個時代而言,沒有馬鞍和馬鐙,騎兵控馬很難,下盤不穩,因此上肢拉弓不可能太豪放,所以弓不女敕太大,同時,弓不能太重,因為沒有下盤的支持,拉硬弓根本不可能,即使能做到,也不能持續,故而騎兵的弓都比較小,且多是輕量級的。

在之前,江東軍的弓拋射範圍很大,殺傷範圍達到了接近兩百米,在一百五迷左右尸體已經到處都是了,後來江東軍為了空出一片裝尸體的空地,全軍後退了三十多米,讓這空間變得更大,東胡的騎兵沒有能力向習慣中那樣沖到一百米甚至更短的距離進行拋射,在和江東軍相距大約一百五十米的距離就不得停下來拋射,雖然他們的復合弓很先進,速度快,但卻沒有到達到有效殺死的範圍內,箭在空中飛舞,卻無力落在江東軍頭上,沒有造成任何殺傷。

而這時,將軍的弓箭和弓弩也開始了反攻。江東軍的弓箭是一樣是復合弓,經過近一年多的時間,江東軍已經將紫杉木長弓從軍中淘汰了出去,而改換成了第一批先進的反曲復合弓,江東軍的符合弓工藝是姬雲更加後世的普及知識而復制的工藝,在後世這些冷兵器時代的技術,已經不再是什麼神奇的秘笈了。江東軍的復合弓是千年技術的終結之作,制形和材料上都更加科學,雖然工人技術並不純屬,但效果已經不差了,比起東胡人古老的復合弓,他的性能絲毫不差,而江東軍的弓箭在地面使用,作為營養充足體更強壯的士兵,他們使用的弓和弩,比起東胡人馬上使用的弓弩,威力更加強大。

江東軍的箭雨雖然比起東胡人的騎兵要遜色,速度甚至還要慢一些,可淡淡的一片箭雨從空中落入胡人騎兵的頭頂時,效果確截然不同,只要中了敵人身體還是馬匹,都迅速的插入了其中對敵人造成了傷害,人中箭倒地,而馬匹吃痛打亂隊伍,四處踐踏地上的傷者,不過一小會兒,江東軍的箭雨就讓東胡人又挨上了一個重重的耳光。

江東的箭簇是使用鐵淬火打造,表面硬度較高而且十分鋒利,很容易撕開衣架和皮膚,他比起石頭磨制的箭簇更加鋒利,入肉更深,更容易致命。

這就是科技力量帶來的差距。

東胡人最精銳的軍隊在江東軍面前受挫了,左王的軍隊士氣低到極點。看著前方地面上族人兄弟們的尸體,再看看遠處像石頭一樣巋然不動的江東軍,他們都明白了一件事情,這次是踢到石頭上了。

再踢下去,自己就殘廢了。

沒有將領的命令,東胡的騎射兵已經開始收縮了,他們自己推到了江東軍弓箭的射程之外,正尷尬得等待後方的收兵的軍令。他們的人死去了大半,箭壺中寶貴的箭已經射完了。

東胡王好像忘記他們的存在。不知何時,後方兩輛盾牆被推了出來,一堆堆士兵躲在盾牆之後,開始向前推進。一點點向江東軍這里壓過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戰國大革命最新章節 | 戰國大革命全文閱讀 | 戰國大革命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