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血大軍閥 66.人才瓶頸2

作者 ︰ 幻龍影虎

">而我們比較熟悉的老一輩科學家,例如錢學森、李四光、竺可楨等等,幾乎都是從國外留學回來,因為國內沒有培養和扶持優秀科學家的條件。

根據後世上某位高人的揭露,原來事情的真相是這樣的,在民國前期,北洋軍閥統治時代的中國各所大學里,文科生和理科生的比例極度不平衡——學習文法藝術的文科生獨佔鰲頭,竟然達到了學生總數的90%以上!

在當年北京的那些大學里,第一是文科,第二是文科,第三還是文科!除了醫學和外語之外,如果你還要想學一點實用的先進技術,就只能到國外去留學了。而且在學成之後,也很難歸國找到專業對口的工作,只能留在海外謀生——舊中國的工業實在是太落後,海歸的工程師和科學家除非是自己辦廠創業,否則簡直是毫無用武之地。

民國時代的舊中國,明明最缺的就是現代化工農業,最落後的就是現代科學技術,但卻偏偏只培養了這麼少的一點兒理科大學生,其中很多最優秀的人才還要移民出國,對一個好幾億人口的大國來說有啥用啊!民國的工業要能發展得起來,那才是有鬼了!而與之相對應的是,在大學里攻讀工科、農科的學生卻寥寥無幾,連商科都沒啥人,講這些課程的教授也很少。只有醫科稍微強一點,但也好得有限。

至于西方人在中國開辦的大學,最初的目標是培養一批親近西方的中國本土政治精英。在民國年代,每年都有上千名甚至幾千名大學生,從英美教會和民間教育機構在中國創辦的大學畢業,然後進入政府或工商業領域就業,而他們的政治觀點自然普遍傾向于親美、親英。為了適應這一需求,這些學校的課程也是以文科和神學為主——前者用于滲透上層建築,後者則向底層民眾傳播影響力——最多再辦一些醫科課程,卻並不怎麼願意為中國培養出工業和科技人才,從而為自己本國的企業在中國市場上制造競爭對手。

唯一的例外就只有德國,或許是因為德國人的心眼兒比較實,在割佔了青島之後,于909年開辦了一所當時亞洲第一的理工學院——德華大學。並且以德國式的嚴謹,為中國培養了一批相當優秀的工程技術人員。

909年9月2日學校開學(開學典禮在0月2日補行),第一任校長為德國地質學家、海軍部官員格奧爾格?凱貝爾(GeorgKeiper),總稽察為學部員外郎蔣楷。92年時該校有德國教師26人,多數擁有博士、碩士學位,如數學教授康拉德?克諾普、植物學教授威廉?瓦格納、物理學教授卡爾?艾利希?胡普卡等,也有6位既有中國科舉考試功名,又有新式學堂學歷的中國教師,包括中國文學及倫理學教授于濂芳等。學生來自全國和海外,92年在校學生有340人,94年達400余人。

該校學制為二級高等教育建制,包括預科、本科及中文科。其中預科傳授基礎知識(包括德語、歷史、地理、數學、邏輯學、生物學、物理學、化學和繪畫課這些西方課程以及古籍、歷史、地理、倫理和文學這些中國傳統課程),學制6年,相當于正規中學。本科修學專門學科,學制4年到6年,最初設法政、工、醫、農林四科,本科亦開設德文和中文課。另外亦有中文科,畢業考試通過者可以進入國子監以取得文學學餃。

可惜這所學校僅僅辦了年時間,就隨著日本在94年攻佔青島,而從此灰飛煙滅了。

想到這里,李默涵就開始動腦筋,如何把德華大學的人才統統弄到自己的華夏大學來。李默涵首先想到的是看看眼下自己手底下有沒有德華大學的畢業生,一番篩查之後,果然找到了兩個畢業于德華大學的學生。

他們一個叫李隨風,一個王大亮。李默涵立刻找到二人,要他們立刻回青島呼朋引伴,最好把整個學校的教員和學生都忽悠來才是最好。

李隨風是湖北人,王大亮是安徽人,他們拍著胸脯說把學校里幾個湖北、安徽老鄉都拉到商丘來絕對沒問題,但是其他人就只能盡力了。

李默涵也不勉強,這事其實也勉強不來,于是李默涵給他們一人發了五百華商票的活動經費,讓他們立刻出發。李隨風和王大亮去到青島之後,利用同學、同鄉關系拼命拉攏自己的學長、學弟以及相熟的教員。對方見二人衣著光鮮,出手闊綽,也就動了心。二人陸陸續續為李默涵拉來了三十多個學生和教員,其中還包括兩個德國教員。

李默涵對他們的表現很是滿意,許諾在華夏大學里,已經給他們留了兩個好位置。

不久之後,在斯特朗和塞繆的努力下,李默涵訂購的機器和建設工業園的專家團在青島上岸了,然後通過膠濟鐵路轉隴海鐵路一路運到了商丘。此時是94年的6月,距離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總算是趕上了末班車。

很快,在商丘工業園里拔地而起了第一家工廠。這家工廠不是兵工廠,而是一家機械廠。

李默涵認為眼下最好的機器和最好的設備應該作為母機,去生產更多的設備更多的機器,去建立更多的工廠企業,而不是制造那些無用的槍炮彈藥。他看過一篇報道,當清廷舉一國之力購置先進的機器設備建成江南制造總局後,邀請外國人參觀那些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機器設備,但其中大多數外國人對此卻不置可否,他們認為最先進的設備機器應該為擴大工業發展經濟服務,而不是僅僅為了造幾門大炮浪費。

說槍炮無用,是因為李默涵根本不擔心缺少彈藥軍火,只要山寨神器一點,要多少有多少。其實,李默涵同樣可以用山寨手機復制出無數機械設備,但是與之配套的技術工人和工人們的技能是無法復制的,所以還是只能讓他們通過自己的實踐,通過一個零件一個零件的加工來積累自己的經驗。

盡管如此,李默涵還是偷偷將購買的各種機器設備每一台都用山寨機復制了一些,作為戰略物資儲存起來備用。為了掩蓋自己擁有山寨神器的事情,李默涵甚至對外宣稱,自己在一個秘密的地方建造了一個秘密的工廠,可以仿制各種軍火、機械等等。如果誰要想對付自己,那多半會從這個看似是自己命脈,但是其實根本不存在的工廠下手。

當然,結果只能是白費力氣。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鐵血大軍閥最新章節 | 鐵血大軍閥全文閱讀 | 鐵血大軍閥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