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女廟遺事 3.第3節︰報到

作者 ︰ 耳東正文

第4節第3節︰報到

男人有時 的像頭驢。

冤家宜解不宜結。春兒是過來之人,曉得人與人之間,往往就是一句話,一個舉動,成了一輩子的死對頭。更何況凡家現在這個樣子,誰都可以踹上一腳,吐上幾口吐沫。她怕兒子嘴上敷衍她,心里還憋著氣,種下惹禍的根。問道「你給娘說說,你曉得錯在那里了?」

「我知道像我們這種出身的人要夾著尾巴做人,別來風就見長。」永祥見春兒搖搖頭,曉得自己沒說對,于是又說「站在人家屋檐下,要甘心低頭哈腰。」

春兒見永祥壓根不知道錯在哪里?她用手指頭戳著兒子的腦門子說「永祥啊,永祥,出身是由不得你自各兒做主的,那是爹娘給你的命。但做人是要靠你自己拿捏準方向的。挑選哪條路走?你自格兒心里要有譜。」

春兒的做人準則是不亢不卑,該低頭處則低頭,該彎腰處則彎腰,能容人處則容人,得理之處也要讓三分。人活在世上不羨官位,不貪金錢。要立得正,行得直,圖個清白名聲。無論做什麼事,都要攤得開,收得攏,要化凶為吉,化苦為樂。

永祥被娘的這番話語驚住了。沒想到這個柔弱的女人,能有這番做人的心境。棉里藏針,柔中有剛,遇事隨安,極有主見。他感到自己在狗子面前的失措,是十分幼稚的。官差還不打送禮人哩!自己更不該讓上門報喜的人,吃頓頭,挨白眼。「娘,明兒個我向狗子知會一聲,賠個大禮。」

春兒笑了。永祥的脾氣極像凡家三個兄弟寧折不彎。真是應了村里的那句老話︰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娘不求你這一生有多麼飛黃騰達,但要你踏踏實實做人。

她從永祥房里出來,掩好門滅了燈,上了床一夜沒合眼。她知道永祥脾氣躁是有根源的。前程不平是根源,但老大不小的男人沒有女人也是要緊的根源。血脈不順,火氣自然就會大。提親的事至今沒有結果,那個瘸腳女已經有了婆家。這些天她一直提不起神,總覺得對不住永祥,到現在還沒給兒子說上女人。不過永祥要去做教書先生的事讓她很開心。

想到這里,她又念起死去的凡三炮。從上海回來後,三炮在公社當民辦教師,早上愛睡懶覺,每天她都要喊上好幾遍才肯出被窩,早茶也來不及吃,拿起午飯盒就往學校趕。

想到午飯盒,春兒點亮燈,下了床,從竹櫥里翻出一只鋼精方盒。這是三炮當年用過的,雖然舊了點但還很好用。她從廢布簍子里找出兩塊藍花布,在燈下左拼右拼,為永祥縫了一只布袋,好裝中午帶飯的飯盒。

天剛麻麻亮,春兒出門采回了一把艾草,半籃清香的槐花。用塊紗布包好後,浸在燒得滾開的水里。支好浴桶,倒好水。她找出三炮當年從上海帶回來的洋刀片,這才喚醒永祥。她要兒子刮胡淨身,從今天開始好好去做大事情。

村小野風大,放個屁轉三圈還聞得見臭。天剛放亮,凡永祥要到公社小學教書的事,村里不少起早的人家都已經曉得了。不少同情這對孤兒寡母的人家,感到凡家苦盡甜來。

永祥穿上前年三月三趕集時,用娘扯的藍卡其布縫紉的中山裝。這件衣裳縫好後,還沒穿上身,他就退學了。現在穿在身上,他感到腰身有點緊。如今,勞動鍛煉使他身材更加魁梧健壯,大塊大塊的肌肉仿佛要撐破中山裝。所以,他是敞著門禁,拎著飯袋出的門。

走到村口時,在村口小木橋上遇上看場院的大佬兒。大佬說這都是春兒修來的福,老凡家要翻身了。吃了人家的糧,受了人家的恩惠,就得盡心盡力替人家做事。他讓永祥要好好交替公家做事情,不為別人,不為自己,為了春兒也要把工作做好。讓辛苦了大半輩子的娘,心里有個著落。

女人的心是著落在男人身上的,母親的心是著落在兒女身上的。永祥發誓一定要好好干,挑起養家糊口的重任,讓娘從此享受兒子的孝敬。

學校離家有七里路,比到縣城的路還要遠,恰好是東西方向,只得早出晚歸。上次去公社的路是和狗子一起走的。狗子要搞學大寨的豐產方,讓他和他一起到農技站去討教。後來試驗田種成功了,狗子去公社報喜時喊他去,他沒有跟著去湊熱鬧。他覺得功勞和成績與他這樣的人無緣,何必自尋煩惱。

一恍年把時間過去了,現在走在通往公社道路上永祥的心境好極了。他覺得自己的理想如同鳥兒舒展的翅膀,載著沉寂多年的心靈在天空飛翔。一路上的晨風洗滌,雨露沐浴,莊稼清香的燻陶,使永祥整個身心煥發了青春,布滿了**。

到了學校,永祥才曉得國家如今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性,不能再成天搞運動,荒廢了下一代的學習。與其用那麼多的紙和墨來人人寫大字報,還不如節約下來用作普及中小學教育,使紅色接班人不再成為文盲。

公社小學是建在一戶白姓人家的私學館底子上的。民國時期被收編為公立學堂。解放前,這個小學只有低年級部,生源不足,到了三年級時只有一個班,二十來個學生。

生源不足是表面現象,主要是許多人家沒有錢可供小把戲求學。二三年級讀下來,能夠數個鈔票,算個工分,計個賬,讀個書信什麼的,基本能夠應對就行了。一輩子種田的人家,有個把這樣的識數認字的小把戲也就可以了,不少村民們都是這樣想的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仙女廟遺事最新章節 | 仙女廟遺事全文閱讀 | 仙女廟遺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