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與爭 22.第三十章 新的戰爭(C)

作者 ︰ 草葉笛

第22節第三十章新的戰爭(c)

第三十章新的戰爭(c)

杜魯門總統關于原子彈的這一嘴,漏得可就超級大了,其程度遠遠不是幾十年後縱橫神州「嘴壇」的宋祖德可以想象的。因為麥克阿瑟是路人皆知的「戰爭販子」,天天在東京喊打喊殺,而且此時他麾下的部隊正處于失敗狀態,如果現在將是否使用原子彈的決定權授予他,在西方民眾眼里,幾乎就是在公開表示美國要在朝鮮戰爭中使用這種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了。——其實這真是天大的冤枉,因為麥克阿瑟雖然有好戰的嫌疑,但其本人卻是一個頗具貴族氣質的古典軍人人,他對原子彈是從心里鄙視的,別說使用,按他的意思簡直就不該研究這樣的玩意。打仗嘛,那是軍人的事業,如果丟個蛋蛋就結束了,還要軍人干什麼?

當杜魯門的這個言論出街後,整個西方世界先是感到惶惶不安,繼而群情激奮、板磚紛飛,各大媒體都開足了抽水機馬力,好一頓立體式、全方位的猛灌,大有用口水淹了白宮的架勢。再高明的危機公關技巧也有不好使的時候,面對鋪天蓋地的批評,白宮的幕僚們一時都束手無策,最後還是杜魯門自己出來賭咒發誓說絕不使用原子彈,才讓民眾的怒火暫時平息。愛耍小聰明的服裝小販這回算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原子彈從誕生之日起就不是一個純粹的軍事武器,而是一個政治,甚至還包含倫理因素在內的問題。是否使用這種武器絕對不是一個由軍事指揮官來決斷的事,而是政治家不可推卸的責任。

至于盟友們的反應,最有代表性的當屬英國人。當天英國首相克萊門特?艾德禮差點就被下議院憤怒的議員們給撕碎了,熬過了下議院的質詢時間後,首相先生立即飛往華盛頓找杜魯門談話;在家休養的老牌政治家丘吉爾則在杜魯門發表了正式聲明,承諾「不使用原子彈」後,點評說杜魯門此舉不僅未能嚇唬敵人,反而是主動替敵人解除了威脅,足見其政治策略之低下。

12月4日,在美軍決定放棄平壤時,美英兩國的軍政最高層終于在華盛頓坐下來,開始討論朝鮮半島的局勢和他們要采取的策略了。二戰後的大英帝國不再有日不落時代的豪情,艾德禮首相提出的第一個原則就是任何決定都不能使歐洲陷入危險之中,因此要避免同中國進行全面戰爭;艾德禮建議西方世界對中國讓步,他說假如中國願意停戰,並準備為此簽訂一個協定的話,英國人將同意中國加入聯合國或者放棄對台灣的保護;為了掌握談判的籌碼,艾德禮認為無論如何,聯合**不能主動撤離朝鮮半島,除非被中國人趕出來。

在對中蘇同盟關系的認識上,老牌的帝國主義者指出,「蘇聯和中國是遠東地區歷史的、必然的競爭者」,因而不能簡單地將中國看著是蘇聯的衛星國,應該離間其友好關系,使中國斷絕同蘇聯的聯系。艾德禮首相接著表示,英國將繼續和中國保持外交接觸,並通過香港繼續和中國做生意——香港人第一個應該感謝的就是這個艾德禮首相,正是他的決策讓香港從一個破敗的小島,幾十年間變為富麗堂皇的東方明珠。

然而美國人已經在朝鮮投入了那麼多本錢,怎麼肯輕易撒手讓步呢?同時杜魯門認為紅色中國就是蘇聯在亞洲的代理人,因此堅決不同意在政治問題上對紅色中國讓步,美國絕不同意中國大陸取代蔣介石政府在聯合國的席位;美**方也反對將台灣拱手送給紅色中國,因為台灣是美軍太平洋島鏈的重要一環。如果台灣被紅色中國佔據,那麼菲律賓、沖繩都將陷入危機中,這將嚴重損害美國在遠東太平洋地區的利益;在停戰問題上,美國負責遠東事務的助理國務卿迪安?臘斯克認為,「任何停火都應該限制在一個在三八線重新建立一條分界線的協議之內」;在停戰時機選擇上,美國人則強硬地提出,在朝鮮戰場的軍事局勢好轉之前,聯合國方不應該考慮提出此類議案。

最後美英兩國做出的決定是既不擴大在朝鮮的戰事,也不主動撤出朝鮮,除非美第8集團軍被趕出半島(即杜魯門的「有限戰爭」論);如果有可能,則爭取進行停戰談判尋求政治解決的途徑,但不準備對中國做出任何讓步,無論是軍事上的,還是政治上的。

在一個更廣泛的層面上,美英兩國也達成了一系列共識︰首先,美國要立即著手加強日本的自衛能力,迅速使日本加入聯合國以提升該國的政治地位(舊金山對日和約的迅速達成即是此思維的體現);接著,美英兩國要展開統一的外交攻勢,其目的是促使東南亞各國間締結一個能夠互相進行軍事援助的協定,遏止中國在該地區擴張勢力(東盟就是由此而來);與此同時,美英兩國將加大對亞洲各國(包含台灣)的經濟和軍事援助的力度,並從文化上對這些國家施加影響,防止**在亞洲進一步滲透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戰與爭最新章節 | 戰與爭全文閱讀 | 戰與爭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