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先進理論指導的西班牙竟然只會推進商品單一貿易,不許殖民地發展宗主國出口的任何商品的代替產業,也不準殖民地之間貿易,到最後整個西屬拉丁美洲到處都是走私商和走私貨,巨大的需求不去滿足,卻搞那種疏不如堵的腦殘政策,不僅僅損失了宗主國資本輸出在殖民地建設進口替代產業產生的利潤和減少跨洋運輸帶來的好處,還損失了海量的關稅和殖民地之間貿易的利潤。請使用訪問本站。到最後還去砸錢組建運寶船隊和無敵艦隊去剿滅海盜和走私商。一邊少賺錢,一邊多花錢,要不是有金銀礦和種植園大筆的收入撐著,只出不進的經濟環境早就會把它搞到破產了。
事實上,西班牙在還沒有進入殖民時代後期的瓜分全球大潮前就破產好多次了,根本原因就是落後天主教教廷的**和封建貴族的小農思想導致的自大無知和愚蠢外加奢侈浪費。
一個有理性的國家不可能將大量財富全部用于奢侈品的消費和軍費開支,總要留一部分作為應急的開支或者投資于有收益的生產性產業(農田水利和提供公共服務的國有企業才是政府投資最佳組合)。在世界進入工業革命之前,財富的積累是艱辛且緩慢的,每一分錢在商人眼中都是寶貴的原始資本,而在封建國家的君主和貴族眼中都是私人可供開支揮霍的公款,而不是國家財富的啟動資金。當世界進入工業革命之後,曾近的富翁早就落魄了,拿不出革命的本錢,其國力只好和那些勤儉持家的富裕國家越拉越遠,淪為三流國家。
李基深知資源合理運用和高效運用對經濟組織的巨大好處。在管理一個作坊的時候就開始建立資源的儲備體系和最優的投資滾動體系。而到了管理帝國的決策層時,李基仍然堅持盡最大的努力去滾雪球,去搞各種短中長期的投資和消費。
和後世的西班牙不同,他主要投資的是廉價提供交通、物流、流通領域的公共服務設施,而能源、電力、農業等設施幾乎全部零門檻的對公眾開放,沒有收益或只有超遠期收益的可以視為消費的投資主要是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體系。要是向西班牙一樣把輕易的來的貴金屬收益和殖民地搜刮來的財富全部都用于軍費和宮廷舞會那就完了。
事實上軍費開支也是有收益的,每次擴張性的軍事行動都可以為帝國帶來巨大的收益。典型的代表就是皮薩羅征服印加帝國,可是西班牙自從早期的對阿拉伯的驅逐和統一伊比利亞半島以及中期對墨西哥的阿茲特克帝國和南美印加帝國的征服都是得到巨大好處的。可惜的是進入後期的時候,西班牙已經無力支撐龐大的海外殖民地維持需要的軍費開支了,本土的衰落和相對殖民地的人口劣勢越來越明顯,資源的天平早已傾斜,一隊騎兵征服一個帝國的時代已經不可能復制了,巨艦大炮的時代比拼的不是冷兵器時代的戰術和兵種優勢,而是決定戰略勝負的國家總體工業體系的高度和規模。
最可怕的不是沒錢沒人沒工廠,而是沒有正確認識自我的實力的能力和做出改變的決心。殖民地對于大航海時代的宗主國而言只能提供香料、食品、金銀、嗜好品。對于殖民時代的宗主國卻可以提供大量的因生產力提高太快導致的失業人口就業崗位和市場;到了工業時代,殖民地能提供的除了無盡的原料和本國稀缺的戰略資源之外還能提供搶奪世界市場的兵員和戰略縱深。資源將會從富裕轉為稀缺的時候就是殖民地這個詞匯消失在世界上的時候,殖民地將憑借稀缺的資源這一優勢成為諸帝國爭奪的核心,因此必然被壓榨的十分過分,從而產生反抗的民族意識和獨立情緒,最後必然月兌離宗主國的控制。成為政治獨立的國家。雖然只有建立完整工業體系的國家才能笑到最後,但是到了信息時代,資源才是限制一個經濟體的核心要素。
所以一開始穿越眾就從源頭上根除了殖民地無法融入本土的問題。像美國給予關島國會席位一樣,將海外殖民地視為和本土各省擁有一樣權限的享受體制內上升通道和帝國五年計劃的重點建設投資的區域。大量的建設項目和基礎設施建設的密度反而要比本土更大(本來封建化都沒有完成的海外諸國的起點就很低,基礎設施基本為零,密度就算一直大到20年後也趕不上已經進入工業社會早期的本土的),這種趕超不僅僅是為了提供本土需要的市場需求和資本輸出目的地,還有位帝國提供一個分散風險的體外循環體系,能夠極大的緩解資源不均衡的局面。人多地少的狹鄉的人口密度都會在20年內轉化為達到生態足跡符合全國平均生產力匹配的程度。
只有那些有競爭優勢的城市才能不斷發展擴張,那些沒有優勢的城市是帝國規劃部門嚴禁擴張的。比如像那些新興的礦業和商業港口城市就可以得到擴建的權限,而單純的政治核心城市和農業城市是不能擴建超出現有規劃區域的。事實上根據穿越眾的推算50年內,帝國本土的大部分城市都很難擴建了。隨著穿越眾大力推進海外移民和中小市鎮的專業化分工,原本推動大城市擴張的人口淨流入大潮只能變成溪流甚至淨流出。
以亳州為例,這個州府幾乎全部都是藥材產業相關的企業。除了居民必須的衣食住行服務業和郊區果蔬基地之外,所有的勞動人口都在制藥作坊和藥田討生活,這種不適宜發展商業和重化工業城市群的地區將專注在優勢領域持續發展,將藥材研發、生產、銷售等產業鏈做成全國的核心基地。亳州的這種規劃不可能在進入信息時代之前達到100萬人口,成為都市級別的居民點。
而最適合發展各種工業一馬平川交通便利的新京和礦產豐富的韶關則獲得了新興工業資本的青睞,大量的建設項目和外來人口都在遠遠不斷的出現這些能夠帶來財富的城市,為這些城市提供擴張的物質基礎。
在此時的世界,華夏帝國根本不需要考慮什麼戰略布局和縱深,沒有對手的穿越眾根本沒有考慮過發展三線或者什麼地方五小工業,專業化分工的力量足夠大的時候,那點可憐的地方小而全的產業布局產生的效益放在全國層面絕對是負的。這會極大的浪費穿越眾好不容易才從各個地方搞來的資源和資本。這種資源的優化配置極大的減少了不必要的重復建設產生的浪費和過度開發導致的生態破壞,為最大限度的提高資源利用率打造一個完美的環境。
在地方的官員考核標準也是關鍵,不考核dp,而是考核人類發展指數。不看人均收入,而是看中位數收入,不看招商引資額,而是看地區內的新增公共服務開支增加額;不看政府收入增長率,而是看家庭最低收入和最低工資增長率。
部分地區擁有大量礦產,那麼為了禁止濫挖盜采浪費資源的情況出現,將每個礦脈沿線的居民家庭和這些礦脈綁定在一起,給予每個家庭購買礦產和礦業公司期權或股票的優惠券和票據,讓這些家庭成為和大型礦產公司的股東,自發的維護礦脈的完整和從源頭上杜絕濫挖盜采。
而那些超低價格提供的諸如自來水和燃氣等居民生活消費品則為了杜絕浪費設計了階梯價格機制,每月超過定額則加倍收費的機制也有效的杜絕了浪費。
穿越眾一邊搞著開源一邊節流,短短20年的時間內,帝國每年生產的可利用資源總價值增幅超過了700倍。不光工業基石煤炭、鋼鐵、水泥、木材、有色金屬之類的資源的產量增加了近百倍,糧食和各種食品的產值也增幅驚人,大量的消費品產能在生產品投資過了一輪熱潮之後爆發了。沿海地區的各類作坊幾乎都合並為現代化的寬敞工廠,產業升級的節奏非常的順利,穿越眾在一口氣扶植起300多個大型財閥之後終于開始放手那些輕工業和除了糧食之外的農業了。大批的新晉財閥就是在購買了穿越眾拍賣的各種輕工業技術和資產之後才發財的。
為了最大限度的完成資源的優化配置,穿越眾也拉攏了大批的盟友,從規模上和根本上壓制和消滅了大批的導致資源不均衡的人為因素和豬隊友。
到了1956年時,帝國的人均收入已經達到驚人的300龍元。這個數字已經超過的第二名的吳哥王國6倍,沿海不少鹽戶和珠戶各個都是身家過萬的萬元戶了。而內陸不少狹鄉的農戶在大批佃農和自耕農遷往海外之後也成了廉價購買大量土地的新晉地主和農業資本家。兼並之後的地主們資本雄厚之後自然可以更好的抵抗農產品下跌帶來的沖擊,多余的財富也被價格下跌擠出的地產,涌入了制造業和商業,為帝國的經濟發展提供了遠超穿越眾提供的信用和資本運作創造的虛擬資產帶來的流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