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越唐朝 第二十八章輕騎迎擊

作者 ︰ 新空
-

唐朝一接到專信傳來的國書,心中冷笑,安俸祿山這奸人,明是想坐收漁利,卻如何讓他如願,當下命令舍瓦帶兵二萬,速去于專信會合,守衛陽平關。

要知道,陽平關是長安的屏障,一旦失守,長安可說是四面受敵,指日可下,自己花了無數的錢糧兵馬才取得今日之形勢,怎麼能白白的讓人?

送走舍瓦等一干人之後,唐朝心中稍寬,知道以陽平關天險,只要有三萬大軍,可說是銅牆鐵壁一般的堅固,安祿山詐稱五十萬大軍,其實不過是二十萬人,又怎麼在急切之間攻下陽平?

隨即,唐朝叫書記官寫書一封回復安祿山,書略曰︰唐朝感燕皇好意,但是當此兵荒馬亂之際,盜竊亂賊四作,陽平關險要之地,一旦放行,被人所趁,遺禍深遠,故請求燕皇暫歇幾時,俟我取了長安,肅清賊黨,再放行未遲;且我先取長安,將要成功,安能功敗垂成,望燕皇帝明悉。

高悅接了回書,飛馬回到安祿山軍中,呈上國書。

安祿一看之下大怒,罵曰︰「狂妄小兒,必死于本皇之手!」

知道唐朝絕不願意和他平分長安,因此只得硬攻。

當天晚上安祿山即率五營親兵為前部,親自攻打陽平。

以二十萬兵力,攻打孤城,專信頓時陷入絕境,更有華明慶和田承嗣親自督戰,看看危殆之極。陽平關雖然艱險,但是畢竟守衛力量太過薄弱,城破只在旦夕之間。

但就在這個時候,一彪大軍滾滾殺來,當先一員大將,手持厚背大砍刀,威風凜凜,正是舍瓦,帶二萬大軍回援助。

城上專信看見,喜出望外,放下吊橋接引進去。

安祿山手下驍將胡般攔阻舍瓦,被他一刀砍死,軍心震動。

安祿山還道唐朝親自回援,趕緊鳴金收兵,親自帶領前部來迎舍瓦,但他到達時候,專信已經將舍瓦接應入城去了。

當探听到只有二萬人馬回援的時候,安祿山呵呵大笑︰「唐朝驕狂小兒,想不到竟然只派這麼點人回來,我指日即可打破陽平關,傳我命令,全力攻城!」

本來,陽平關已經十分的危急,畢竟在實力上相差巨大,但是一加上舍瓦這支能征管戰的軍隊,頓時穩定住軍心,倚險而守,頓時就將安軍的攻勢抵擋住。

激戰了一個晚上,翌日清晨,舍瓦帶著專信等將領巡邏的時候,只見朝陽之下,無數的敵軍尸體散落于陽平關下,忍不住嘆息︰「唐朝說得好,天時不如地利!安祿山以數十萬大軍攻打于我,要不是我有堅城防守,豈會是他的對手!」

專信等都深以為然。

卻說唐朝派遣舍瓦走了之後,和李白商量道︰「大哥,現在形勢危急,我軍只有九萬余人,並且已經分做兩路,郭子儀乃是唐朝良將,現在帶領八萬大軍回援,切不可讓他穩定住軍心,不然的話,恐怕那儀擊破。」

李白愕然,望著唐朝,良久才道︰「賢弟,到了這個時候,你難道還不發書請求李格桑派兵來助?」

的確,李格桑是南詔的國王,手下強兵十萬可以調度,而且陳列于陝西邊境,一旦發書,不需十日即可到達,到時候兵可佔壓倒型的優勢,卻為什麼到了這樣四面受敵的境地,唐朝居然還不發書。

唐朝搖頭︰「大哥此言差矣,兵不在多而在于運用之妙,昔日我在安西,手下只有數萬老弱病殘之兵,尚且能掃平安西,今日帶近十萬大軍東征,還未遇上真正的抵抗,怎麼反去借兵。現在長安已有三路大軍,若再加一路,形勢則更不容易控制。」

李白眼中射出佩服的光︰「賢弟,我知道了,你是不願意南詔的李格桑插手中原之事,以致于釀成禍患?」

「不錯,我雖然是南詔的承接太子,但是一旦奄有天下,以李格桑和狼正軒之能,當有和我爭奪天下的能力,何必引禍傷身。」

「那你現在想怎麼樣?」李白的心中頓時緊張起來。他知道,郭子儀這次帶的都是朝廷的禁軍,是唐朝唯一有戰斗力的軍隊,而且是八萬之多,加上長安城之中的三四萬人,兵力是唐朝所部軍隊的兩倍,而且構成了內外夾攻之勢,情況有些不妙,不禁深有憂色。

唐朝就道︰「兵者,詭詐之道也。若等郭子儀從容整頓好八萬軍兵,和李隆基里應外合,犄角之勢成矣,我等必敗無疑,因之我等現在的首要任務,是趕在郭子儀的大軍到達之前,沿路擊敗之,不然的話,困勢成矣。」

李白頷首︰「賢弟高明,這的確是最好的計策,不如我親渡黃河,擊敗郭子儀?」

其時,郭子儀的大軍正從潼關趕來長安救駕,但是因為郭子儀此人生性多疑,害怕遭到史思明的伏擊,不敢從鄭州渡過黃河,而是迂回從洛水西渡黃河。

這樣一來,當然是安全了,但是卻大大的耽誤了行程。

這也就是為什麼安祿山的前鋒已經抵達陽平關,郭子儀的救兵還沒有到達陽平之故。

郭子儀其實是個聰明絕頂之人,想到唐朝的威名,知道他手下的軍兵都是精銳之士,因此于路之上整頓軍隊,肅清軍紀,斬殺了幾個不守紀律的士兵,漸漸的訓練成一支可以戰斗的兵力。

其實,他帶的這八萬人,號稱禁軍,是大內軍中的精銳,但是實際的戰斗力,卻是不強,兵力雖然比唐朝所部的軍隊稍多,但是卻不能保證戰斗力。

他一路緩緩而行,做的就是這些工作。

就在這個時候,唐朝的中軍帳里,李白向唐朝請戰,要在黃河岸邊擊敗郭子儀。

唐朝搖頭︰「大哥,這一戰至關重要,成則天下幾在掌握之中,但一旦敗了,則是四面楚歌,我當親自往,依我看,留下三萬步兵交由你指揮,圍住長安,加固寨扎,暫不攻城,我則帶三萬大軍,輕騎迎擊郭子儀。」

李白的臉色都有點白了︰「賢弟,不是我說你,這三萬騎兵,難道真能擊敗郭子儀?」

唐朝肅然點頭︰「不錯!兵家自古有言︰兵在精而不在多。我的兵力雖然只有郭子儀的一半,但是禁軍多是未經戰陣之兵,且郭子儀新得大軍,整合上必有漏洞,況且史思明在其後,我在其前,他縱然已經度過了黃河,但是卻仍然處于月復背受敵的境地;再者,我軍屢經戰陣,驍勇無比,郭子儀兵力雖多,恐仍不免潰敗。擊敗郭軍,我再火速回師長安,到時候,長安必定毫無斗志,到了那個時候,不管是用計還是用強,長安都在掌握之中。」

這幾句話,唐朝說得信心滿滿,凸顯出強大的自信。當此四面危急之境,他居然還敢分兵,輕騎襲擊郭子儀。

兵家大忌之一就是力分則弱,容易被敵人各個擊破。

「好,賢弟,你當年能威震嶺南,掃平西域,更能在劍南縱橫捭闔,也定能擊敗郭子儀,拿下長安,為兄一定不負所托,堅守不出,只等待兄弟你的好音。」

李白知道,李光弼、郭子儀,都是唐朝的良將,早已經有威名,只是後來受到奸相李林甫的排擠,這才沒有為朝廷所用。但是現在,當此危急之時,李隆基也算是識貨,將這一干能人都啟用了,而且還敢委以重任。所以,郭子儀絕對不容小看了,而唐朝卻只以對方一半的兵力強攻,勝敗之數,倒也難說得很。

唐朝點頭,和李白對飲于軍中,食兩頭犀牛,三百斤酒,然後,唐朝和李白擁抱而別。

李白自去加固寨軋防守,這邊唐朝卻是點起三萬騎兵,帶好糧草輜重,連夜奔襲河北。

這個時候,郭子儀的大軍已經到達黃河北部,因為探听到陽平關已經被唐朝所據,所以繞道前往長安,欲和李隆基會合,穩住京師民心。

郭子儀心中清楚,即使能擊敗唐朝,但也必須付出慘重的代價,而且,他麾下的兵不經戰,在各路勤王大軍還沒有達到之前,還是先會合,不要和唐朝硬踫硬交手的好。

這個時候,黃河沿線地區已經處在安祿山軍隊的控制之下,一路之上也戰斗了幾場,不過都是小規模的接戰,一路之上可說沒有遇到什麼抵抗。

他當然想不到,唐朝現在不是急于攻下長安,尋求棲身之所,而是遠道而來攻擊于他。

不過,他畢竟也是久經戰陣的人,一想到唐朝的威名,他就知道,對待這樣的敵人,可不能有絲毫的疏忽。所以,盡管他認為唐朝不可能千里前來攻擊于他,但他還是做好了最壞的打算,那就是將手下軍隊結成長蛇陣,一個萬人隊一個萬人隊的前後相接,派自己的兒子郭璦為先鋒。

他本身武功高強之極,已達化境,而郭璦也是暗勁極深的高手,即使敗了,也不至于影響全軍,而且,以自己的軍事才能,到時候大可以變換陣法,抵擋住唐朝的突襲。

唐朝當然也想不到,他遇到了畢生最難纏的對手。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飛越唐朝最新章節 | 飛越唐朝全文閱讀 | 飛越唐朝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