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夜紅樓 第一章 彼時尚年少(1)

作者 ︰

有這樣一個地方,獨立于唐宮盛世煙火迷霧之外的彩雲間,素日只聞梵音如潮、木魚聲聲,似乎盛世華章里的一切一切都與它無擾。

它好似一位出世的智者,在這大千世界十丈紅塵之中安于淡漠、甘于寂寞獨舞。便在這鎮日鎮日祥雲伴著煙塵霧靄的圍繞與度化之中,使其間信徒離苦得樂、終漸漸大徹大悟。

這個地方,喚作感業寺……

金縷衣上以蕾絲花邊裝點的鳳尾薄袖漫空一揮,握一瓣凋零殘葉在手中,這出落的正值大好年景、含苞待放的亭亭少女便知道,是秋天來了。

這少女姓「李」,名喚「令月」。這個頗為吉慶的名字是取自「令月甲辰」、意為吉祥良辰。

她如是的出生在這樣一個百花齊放、萬眾歸心的繁華盛世,也生長在這樣一個紅妝當道、嫵媚繚醉的錦繡「亂」世。她是這個風姿綽約的繁盛帝國里最尊貴的嫡出公主,也是唯一的公主,太平公主。

「太平」這兩個字,是她公主的封號,也是她感業寺年少入道時,一並帶過來的道號。

那是在她很小很小的時候,原太宗皇帝的一位做了先行者(女道士)的妃嬪去了;道家有一種說法,如若家中之人得有晚輩入道,那麼便可為死去的親人帶來福氣,讓他們在陰間過得更好。故而,她的父皇為表孝道,便將一向示為掌上明珠的她舍了出去,在宮中起了一座太平觀。

那時的太平還沒有太多心思,一切人世間的事物紛紛繁繁、于她來說卻也簡單明了;因為它們在她明澈的眼眸里,不過是些青青的草,粉粉的花,以及、藍藍的天……于她來說,並沒有什麼至為深刻的記憶。

只記得那個時候高宗李治還在,母親武後與父皇並稱「二聖」。

也忘記了是在什麼時候,有吐蕃王子向高宗李治提出要求娶太平公主為妻。

對于這個唯一的女兒,高宗、武後素來疼寵之摯!又如何能舍得她赴蕃遠嫁?輾轉間武後生出一計,既然太平已經年少入道,便干脆借機將她安頓在感業寺里,說是去替先人祈福、聞道之余並修佛法。其實只是為了避開吐蕃王子的求娶。

王子見公主已經離開帝宮入了感業寺,便也只好作罷。

倒是太平自被安置之後,便一直不曾得個機變重回帝宮、或者說武後也有心讓這個歡月兌好動的女兒于此感受禪宗佛法。如此這一安頓,便是這樣些年……

太平心里明白,自己的父皇、母後對自己這個唯一存活下來的、晚年時才得到的最小的女兒,是倍感珍惜的。無論是在家還是出家,他們始終希望的都是,這個寶貝的女兒,能夠太太平平度過一生!

感業寺里的生活並不枯燥,一年四季兜轉不迭,其間趣味也在不斷變換著若許的花樣,甚至較之唐宮還要更加豐富有趣,太平也樂得過這「山高皇帝遠」的閑雲野鶴、無拘無束的悠哉生活。

不止如此,在這里她還有兩個玩伴,一個是她哥哥李旦的兒子、三郎李隆基;一個,是打小被收養在寺的孤兒,名喚來俊臣。

太平共有四位兄長,大哥李弘已然病逝,二哥李賢被以謀反之罪論處、且死在了流放的路上,三哥李顯在高宗大行之後繼位稱帝、卻因觸怒武太後而被廢為廬陵王且貶斥房州,四哥李旦時今為大唐皇帝、卻實是被武太後囚禁深宮架空權勢。

這李隆基便是李旦的第三子,早在李旦尚且不曾被囚禁、被架空權勢之前,這位安靜且內睿的皇子便預見了自己日後所要身處的水火情勢,免不得提早做了一通準備,于是李隆基便被父親機變之下以「修身養性研習佛法」之名,奏請武後將其安置在感業寺。李旦如此,其實是為了讓這個素為他所看重的兒子遠離深宮政治權利的苦海漩渦,不至招惹禍事上身。之後,三郎同樣于這感業寺里一呆就是若許年!

太平與隆基論起輩分雖為姑佷,但實質上,她卻只長他兩歲。

她幼時每年為散心避暑,就已喜歡斷斷續續往這感業寺小住一陣陣,當時就跟已先她一步入寺的來俊臣、李隆基玩鬧甚歡;後來為避吐蕃合婚便常住于寺,更是朝夕相處、情誼甚篤。

如此,這三人之間關系若說是青梅竹馬、三小無猜也委實是沒有錯的!彼此之間這自小便日積月累、由點滴處逐步漸濃的一懷情誼委實深厚。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肆夜紅樓最新章節 | 肆夜紅樓全文閱讀 | 肆夜紅樓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