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師醫院「政治協理員」,這個位置在軍官的職務任免上顯得是十分的尷尬.擔任這個職位的軍官,一般都是「政治指導員」出身,基層連隊的生活經歷,在這里都會不適應。
等到適應過後,一個軍官的人生選擇就要開始了,紅軍師醫院的院長和副院長,他們本來就是軍醫出身,技術級別往往會隨著軍齡的增長進行加碼,有的老一些的院長,都會授以「正團級」,可是「政治協理員」就不同了,雖說和院長在行政級別上是平級,但大多到了一定年限後,或者上調一級,離開醫院,要麼就要轉業了,郭開山來到這里,也是抱著轉業的心理準備來的。
長達十幾年的軍旅生涯,雖說自已的職務不比同村的關建國和劉鏢差,可是郭開山真的感到十分的迷茫,經常的調換單位,更令他萬分的不安。正象私下人議論他時說的那樣,「郭協理員你們知道不?他其實沒有什麼真本事,為啥還要高高在上,在同年兵當中排在頭名,這跟抱劉雪華大小姐的大腿是分不開的,要不是有她的幫助,也許郭協理員早就轉業了。」
起初郭開山也不在意別人這麼議論他,但是久了,仿佛他的內心當中,也在時刻的告誡自已,「他們說的沒錯,他就是劉雪華身邊的跟班,不管他犯了什麼事,只要提到是劉雪華的好朋友,都會迎刃而解,不了了之。」
不光如此,凡事遇到評功評獎時,他的上級主管領導,都會把一個「三等功」的評價報告,先讓他看上一看,再上交到更上一級,不管是「四連長」的關系,還是「胡部長」的兵,要麼是劉雪華的「親密戰友」,他到年底都會得到一枚「三等功」的軍功章。總之,只要郭開山不在現在崗位上犯事,總會有人想到他,這十來年都成了「常態化」,這也是郭開山心中的一塊「短板」,他一直為此糾結著。
跑步,對普通人來說,再平常不過了。可是要是一個人能從十六歲堅持到三十歲,都沒有停頓的奔跑著,這實在是不太容易,郭開山就是特例的一種人。
同村的關建國和劉鏢,是他們這批新兵當中,身體最好的兩位。隨著軍齡和職位的提升,他們已經不象士兵們那樣「練」了,郭開山則和他們相反,他的身體就象有著燃燒的火焰一樣,變得更加的健碩起來,體重一直保持在140斤左右,個頭好象最近幾年又「竄」了一塊,已經達到178CM了。
有一回,妻子關悅來醫院看他,一樓大廳的量高秤讓郭開山試試,一見郭開山長了個兒,不睬地言道,「人家都說23竄一竄,你都過了年紀了,怎麼著,你還長起個來了。」
「這是運動的力量呀,我一直引以為傲。」郭開山也愛听別人說他高了,原來他當兵之前,看著關建國和劉鏢的「大個」兒一直很是羨慕,聯想到這輩子可能不能長高了,也傷心的流過淚,沒想到現在和劉鏢,關建國他們站在一起,根本分不出檔次,月兌下衣服後,自已結實的體魄,更不屑他們。
「我喜歡個矮的你。」
「你是不是覺得我個子長高了,和我站在一起不搭配了呀。」
「是呀,當初我覺得你長不高了,才和你好的,你看看我,才一米六不到,這下好了,別人見了我們一起走之後,都覺得是我配不上你了。」
「你沒看《上海灘》里的許文強呀,人家就是大個兒,馮程程好象也不到一米六吧,為啥沒有人說他們不好看呢。」
「我喜歡胖子。」
妻子的話,轉到了另一個話題上,郭開山本想再接著炫耀一下自已的身高,沒想到關悅說她喜歡「胖子」。
「胖子有啥好的,高血壓,冠心病,心髒也不好,還有一定機率患上糖尿病,你怎麼會喜歡胖子。」郭開山很不理解妻子的想法,他的醫療常識一直在提醒他,不要變胖,變胖了不好。
「反正我喜歡胖子。」關悅說完就離開了醫院回A城去了。
其實郭開山哪里會知道,關悅在郭開山他們一家下放到農村時,他就是個「胖子」。那時的郭開山皮膚很好,又細又白,完全和農村里小孩子的「高原紅」臉蛋不一樣,這也就讓好多的同村小女孩兒,「愛」上了他,關悅就是其中一個。
可是好景不長,郭家人口多,幾個小弟弟的先後出生,打破了郭開山的「生理結構」,他慢慢地變瘦了,最瘦時就象是個「骷髏」,大腦袋,小細脖,就是那時的他。
愛情這個東西實在令人難已捉模,盡管郭開山也和同村的小男孩一樣,變成了「高原紅」的臉蛋,小細胳膊,可是關悅的內心當中,郭開山依舊還是剛來村里的那個「胖子」,這個結果,郭開山本人都不知道。
為了不讓別人背後討論自已,郭開山在工作上付出了很多,不僅大事小事都親歷親為,就連平時不太管事的老院長,見到郭開山這麼忙時,也難免提醒他一句,「開山啊,我說你不要太累了,咱們這里不是作戰部隊,你在這里是領導,有事就讓下邊的人去辦吧。」
郭開山則不以為然地說道,「老院長,我年輕,能自已做了,就不麻煩別人了,這些軍醫平時的工作都很忙,我能給大家當個後勤部長就行了,要是我哪個地方做得不對的,請您多多批評。」
醫院真的不象是基層部隊,郭開山的謙虛之言,讓老院長听得是十分的受用,「我說開山啊,你真是個好人,好好干,我是不行了,你還有發展,以後有事你就作主好了,不用事先來通知我。」
當兵多年,郭開山向來和戰友的關系處得很好,對上級站著回話,對同級虛心請教,對下級更是沒有當官的架子,這讓人又給了他起了個「郭老好」的外號。這外號實在是難听,不過郭開山還是隱忍不發,多年之後,為了這個外號,郭開山還曾哭過一鼻子。
年輕人接受新生事物,就是有著‘追求’,從彩電,到冰箱,到四個「喇叭」的錄音機,郭開山都給「請到」了師醫院。這些精貴的物品,他更是讓專人負責,分工明確。
「彩電」,要是沒有負責人在場,是絕對不允許打開的,這是師醫院的「新規定」,要是有人膽敢違反,就會得到一個「嚴重警告」的處分。
「冰箱」,師醫院的炊事班,原來有個單開門的,郭開山來到之後,又增加了一台,那就是雙開門的,這個更是定人定位,只有炊事班長才有資格打開,就連分管炊事班的司務長,要是私自打開,也會得到「嚴重警告」的行政處分。
上述兩件是「大件」,錄音機在醫院里向來不缺,有的軍醫為了听台方鄧小姐的歌曲,自已「割肉放血」,買了台單卡的機子。磁帶更是在醫院里傳來傳去,不過這些帶子都是通過院里的「大錄音機」倒錄的,也只有這台機子,才能使歌聲轉錄的更加優美,控制這錄音機的就是郭開山本人。為了不讓大伙偷著用,郭開山把機子鎖進了保險櫃里,也只有等到下班時間,他才會把「它」給請出來。
錄音機的使用,郭開山還制定了方針,要想第一個轉錄作品,唯一的條件就是買一盤當時最流行的磁帶,當然了,也不白買,也會得到相應的好處,郭開山會用空白的磁帶把其錄下來備用,放在他那個保險櫃里。買磁帶的人,就會得到一個小時的轉錄機會,這就是郭開山的規定。
從古自今,有了政策,肯定會有對策。上回說的去靶場射擊最好的那個王軍醫,就是其中最為精明的一人。每當有新的帶子發行,他總會拿到郭開山的面前,在郭開山的眼前開封,細心的放入錄音機的卡槽當中,又把空白的帶子放在另一邊,讓郭開山摁下快門。
一盤磁帶的正反面,都播放完,大約有近一小時的時間,剩下的一小時,郭開山就會按照他所制定的規定,留給王軍醫使用,不過郭開山還會在一旁進行監督,不能讓他把機子給弄壞了。
靖北,這個北方的小城市,這里的物資都是通過A城進行轉運的,一盤小小的磁帶,沒想到給郭開山帶來了很大的麻煩。
原來王軍醫的老婆在地方上是個販賣磁帶的小販,由于原版的磁帶太過于昂貴,所以他們兩口子就想到了通過院里錄音機發財的門道。王軍醫每一次進行對「母盤」進行翻錄時,都會有郭開山在場,所以郭開山也就順理成章的,成為了他們倆的「幫凶」,終于有一天犯事了,地方上的警察找到了郭開山,說破獲了一個大案,案值數萬元,主案就是王軍醫的愛人。
郭開山的平靜,讓王軍醫和警察都感到他並不知情,好在王夫人沒有把有軍職的丈夫供出來,也許她第一個想到的是未成年的孩子,在獄中,她和王軍醫離了婚。
打那之後,郭開山廢掉了他所制定的「規定」,錄音機平時就放在「俱樂部」的講台上,任憑所有人來擺弄,郭開山也迎來了美名,那就是「保護下屬,平易近人。」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靖北,老百姓的收入不多,但很是和諧。早上起床,郭開山總會到師醫院門前的小吃攤,吃上兩根果子,一碗豆腐腦。在這里聊天的人很多,不忙的人也很多,每天周曰,好多不上班的人,都會在這里「侃大山」,對社會形式不了解的郭開山,雖然也能從電視中了解時代的變化,但從大家的談論聲中,他更能學到不少的知識,久而久之,他成了小吃攤的常客,就算不吃油條,郭開山也會要上一碗豆腐腦,和大家聊一會,等到上班時間快到了,才依依不舍的離開小吃攤。
小吃攤的客人當中,大多是以男姓為主。他們在語言上從不「讓份」,好多沒有理的東西,經過他們口中一過,也就變成了「順理成章」了,郭開山一開始是個「听說者」,後來也成為了「演說家」,時間長了,他從開始的滿臉通紅,鍛煉成了「不拿稿,也能講上三天的功夫」。當每到「政治學習」時間,紅軍師醫院的人員,都會看到郭開山「侃侃而談,從來沒有稿件」,這就是郭開山後來在中外軍事演講會上的底子,多年之後,當郭開山作為「軍事專家」活躍在世界各國的軍事講堂的時候,都會有外國人問他,「郭將軍,您的頭腦就象個圖書館,從您的口中,我從來沒有听過一句重復的話語,請問您是怎麼做到的呢?」
郭開山微微一笑說道,「您不了解我年輕時的中國社會,我從和群眾交流當中,學會了演講,他們就是我無師自通的好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