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王的秩俸才4200石?!還沒有封地收入?!」
劉徹很悲催,直勾勾的盯著眼前的太子詹事(太子府總管),欲哭無淚。
「太子無封地,確實只有秩俸可用。」
「那孤王豈不是比其他王爺還窮?」
太子詹事不知道該怎麼回答,總不能說你將來會富有四海,天下都會是你的。
「宮中尚有多少活錢可用?」
劉徹也沒指望他回答,現在最重要的是先弄清楚自己的財務狀況。
太子詹事看了看身後的家令丞(管家,管些財務和侍女),示意他來報告。
家令丞趕緊躬身報告道︰「回殿下,內府剛提撥了一年的秩俸,計4200石,一石粟可換八十錢,和「四銖半兩錢」336000銖,計336貫(一貫等于一千銖,此時還沒有貫的單位,為了方便,先用了)。」
「這麼說孤王還有336貫可用?」
劉徹聞言,雙眼一亮,還是不少的嘛。
然而,現實是很骨感的,家令丞听出了太子的言外之意,趕忙打消了他的念頭︰「殿下新晉太子之位,按例該給宮中諸人一些獎賞,加上每日各種火耗,恐怕不住半年,府庫就無錢可用了。」
「咳咳……」
劉徹聞言差點被自己的口水嗆死,好不容易當上太子,竟然面臨著破產的命運。
「以前的太子都是如何過活的?」
劉徹陰沉著臉問太子詹事,他還不信了,史書上記載的太子都活得很滋潤啊。
「……每逢太子壽誕,各種節慶,下面多少會有些孝敬奉上,加上陛下和太後經常賞賜些錢糧,倒也不虞用度。」
太子詹事附耳低聲道,雖然是約定俗成的規矩,但畢竟收受下屬賄賂不是什麼光彩的事。
我靠!這樣不行啊!要是現在收受賄賂,將來自己還怎麼反/貪/腐?
劉徹搖搖頭,得想個其他辦法弄錢啊,要不很多想法都沒法實施啊。賺錢的辦法倒是不少,只是這本錢不夠啊。
「對了,孤王此次冊立為太子,陛下和太後沒給賞賜?不會是你們私吞了吧?」
劉徹問道,一副吃了我的給我吐出來的架勢。
「下臣不敢!內府著實是沒有提到有其他賞賜啊,想是皇上和太後國事繁忙,忘了吧。」
太子詹事無奈的看著自己的小主子,這是帝國未來的皇帝嗎?要錢不要臉了,咋問得那麼直接。
「……忘了怎麼行?不行!我得去要回來。」
劉徹一副苦大仇深的樣子,急急忙忙朝未央宮走去,連太子儀仗都沒帶。現在竇太後估計還在生悶氣,還是得找皇帝老爹要錢去。
景帝正在御書房批閱奏章,袁盎從御史大夫升任丞相不久,威望不足,很多大事還不敢獨自決斷,需要皇帝給把把關。
劉徹直接就闖了進來,景帝的貼身侍衛並沒有阻攔。他們知道皇帝很溺愛這個七歲的小太子,不需要通報就可以覲見的。
「父皇,你要給兒臣做主啊!」小劉徹一進御書房就大叫起來。
景帝聞言一驚,急忙問道︰「徹兒,怎麼了?」
「內府私吞了父皇給兒臣的賞賜,整整百萬錢啊!」劉徹跪地哀嚎道,「兒臣就指著這些錢吃飯啊。」
「嘎?百萬錢?」景帝先是一愣,隨即反應過來,笑罵道︰「胡說八道!小小年紀就會耍心機,你看你哪有個太子的樣子?!」
劉徹的大眼楮骨碌一轉,忙問道︰「這麼說父皇先前是忘記給兒臣的賞賜了?現在賞賜也不遲。」
景帝也做過太子,知道劉徹此時缺錢,倒也沒為難他,搖頭道︰「你的賞賜都給你母後了,怕你年紀小,讓她幫你管著點,實在要用再去找你母後……」
「兒臣告退!」
劉徹打斷了景帝的話,屁顛屁顛的到未央內宮的淑房殿找皇後王去了。
景帝目瞪口呆的望著兒子遠去的背影,半晌說不出話來。
「什麼?!你要百萬錢!」皇後王看著眼前的兒子,驚訝的張大了嘴巴,「你知道百萬錢價值?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秩俸加起來都沒百萬錢!」
「兒臣想做點買賣。」劉徹滿臉的不在乎,「不過區區百萬錢,不出月余,兒臣還母後千萬錢。」
「胡言亂語,你是堂堂大漢儲君,怎可行那賤業?」皇後輕輕拍了下劉徹的小,「以後休得再提。」
糟糕,忘記漢朝重農抑商的政策了。雖然還沒有後世王朝按照士農工商分等的那套,但也是在漢初,禁止商人衣絲乘車、作官為吏。
但是很神奇的是,漢朝的商人雖然政治地位低下,但卻富比天子,「交通王侯」,形成有影響的勢力。可以說,漢朝是中國歷史上商人活得最有尊嚴,最瀟灑的年代。
其實,這歸功于西漢初期實施的黃老政策,講究無為而治,沒有對商人進行打擊。隨著國家的統一,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山澤禁令的放弛,給商業的繁榮創造了條件。
經過文景之治後,商業勢力大為篷勃發展,社會心理也隨之改變。商業經營的範圍很廣,據《史記》所載,當時市場中陳列著糧食、鹽、油、醬、果類、菜類、牛、馬、羊、布、帛、皮革、水產等幾十種商品。
此時俗諺流傳著「夫用貧求富、農不如工、工不如商」,「今法律賤商人,商人已富貴矣,尊農夫,農夫已貧賤矣」。
「可是府庫無錢,兒臣有些事情也不好施展。」劉徹歪著小腦袋想了想,道︰「讓小舅舅田勝安排人去做吧。」
皇後猶豫了一下,點點頭,太子平日總要給下人些賞賜,還要搭建自己的班底,哪一樣都少不了錢。
再說田勝,自己這個同母異父的弟弟已經二十出頭,卻還整天無所事事。是時候讓他做些事,也省得他每天飛鷹走狗,弄出事來壞了家里名聲。
「只是皇兒要讓他找人做些什麼買賣?要用到百萬錢?」
皇後還是覺得這本錢數目有些大,怕被劉徹一下子敗光了。
劉徹一看有戲,附在皇後耳邊細細說了一番。皇後的眼楮不由的一陣發亮,不住點頭,顯然覺得事情大有可為。
近日來,長安城的貴婦們都處在興奮和期待之中。朝中重臣的夫人們都接到了皇後的請柬,要在御花園里舉行盛大的露天宴會。
要知道,這可是天大的榮光。皇後的請柬,那可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現在的貴婦踫面都流行問上一句︰「請柬你收到了沒?」沒收到的,說明你身份不夠,連門都不敢出,怕踫見被別人笑話。
在萬眾期待中,宴會的日子到了。
無數的車流從長安城各地源源不斷的匯集到未央宮後門,幸好長安中尉府早已預先做好準備,城內交通倒是沒有絲毫紊亂。
貴婦們經過宮女們嚴格但很有禮貌的檢查,在內侍的帶領下來到了御花園內。
眼前的一切令她們看花了眼,只見一張張長方形的,高高的食案(她們不知道那叫桌子)擺在太液池旁的草地上。上面堆放著的精致食盤上,放著五顏六色的形狀各異的奇特食物。
而周圍茂密的樹蔭下,是許多用彩絹搭出的小涼棚,涼棚下是一個個小巧的食案,圍著食案的周圍,放著數個奇怪的木制事物。
有幾位重臣的夫人倒是熟悉這些木制的事物,炫耀道︰「那些事物叫椅子,是當今太子殿下為了孝敬太後造出來的。太後覺得好用,還特意賞了我家老爺一張。我家老爺寶貝得不行,放在書房里從不讓人踫。」
其他的貴婦人眼楮都亮了,太後都說好的寶貝,今天自己若是能沾上點,回去後夠跟別人炫耀一整年的。
景帝站在未央宮高台上遠遠望著熱鬧的後花園,扭頭看著笑意盈盈的皇後,郁悶的問道︰「這都是徹兒弄出來的?」
皇後點了點頭,「著實花了不少功夫。」
「花用了不少錢吧?」作為一個以節儉聞名的皇帝,景帝有些肉痛。
皇後抿嘴一笑,「是花了不少,但賺得更多。」
「哦?」
「陛下前幾日從臣妾這要去了好幾張請柬,可別讓徹兒知道,免得他問陛下要錢。」皇後好心提醒道,「現在一張請柬可是值十萬錢。」
「……」景帝長大著嘴巴,滿臉不信。
皇後解釋道︰「臣妾只送出了一百張請柬,可陛下看看,現在御花園的貴婦竟不下兩百人。」
「你們……」景帝哪還不知道個中玄機,哭笑不得,「也就是說徹兒賺了千萬錢?」
「倒也沒有那麼多,宴會的花銷就用掉了近百萬錢,徹兒還給了臣妾四百萬,說是勞務費和出場費。」皇後微笑道。
「可是這皇家的臉面……」景帝听到那麼多錢,也有些心動,但多少還要擺下皇帝的架子。
皇後倒是不在意,微笑道︰「臣妾原也有些猶豫,但徹兒的一番話倒是說服了臣妾︰表面的臣服來自恐懼,內心的親近才會帶給人尊嚴,天家的威嚴,源自內心的強大,而非浮華的表面。陛下覺得向你討要請柬的老臣,只是為了這次宴會嗎?」
「內心的強大……內心的強大。」景帝不斷念叨著,若有所思。
良久後,景帝揮了揮手,微笑著道︰「皇後快去吧,莫讓她們等急了。」
皇後盈盈一笑,道︰「臣妾去了,徹兒說興許也能請到太後和館陶公主出席。」
說完,腳步輕盈的走下高台,往御花園去了。
景帝微笑著,喃喃自語道︰「若是太後也去,甚好,甚好……」
這場前所未見的宮廷宴會取得了圓滿的成功,尤其是席間竇太後的露面,更是引發了一個小**。當太後和皇後二人圍坐在一起,笑意盈盈的品茶交談,大漢內宮不和的傳言頓時煙消雲散。朝堂上由于朝議事件引發的對立和爭論,也最終平息了下來。
除此之外,整個長安城流傳最多的,就是宴會上各種新奇而又美好的物件。
被稱為桌子的高高的食案,讓人不需要跪坐的椅子。
臉上保持甜蜜微笑的侍女,手里拿著托盤,托盤上滿是稱為果汁的美味飲品。
長長的桌子上,擺滿了精致的食盤,食盤里滿是散發著濃郁女乃香的,粘滑香甜的稱作糕點的美食(漢朝還沒有面粉,更沒有糕點),讓人隨意取用。
參加過宴會的貴婦們,回去之後瘋狂的炫耀著。
「那天我和太後在一個盤子里吃過糕點。」
「我也是,我還喝了和皇後同一種的果汁,是隻果口味的。」
「我的椅子送到府上了,你們的呢?」
「啊?我的怎麼還沒到?怕是內府的下人私吞了吧?我得找我家老爺趕緊去問問。」
「那得趕緊去,當時皇後說一張請柬能拿到一張椅子,萬一你沒拿到,其他姐妹還以為你沒拿到請柬,沒參加宴會呢。」
「誒,可惜就一張椅子,也配不成一套啊。椅背上雕的花紋不是有梅竹蘭菊四種嗎?我出十萬錢,你們誰賣我幾張不一樣的?也好配成一套。」
「你想得美,你怎麼不賣給我?」……
宮廷宴會風在短短數日內橫掃了整個長安城的上層階級,甚至傳到了遠方的其他諸侯國。許多的貴婦都為沒能參加這場宴會悔恨不已,期待著下一次的來臨。
也不是沒有人對這種有損皇家顏面的事情提出意見。但是在幾個準備上旨彈劾的御史被家中悍婦暴打一頓後,這朵小小的浪花就消失在貴婦們掀起的狂風暴雨中。漢朝的女性地位可不低,想改嫁就改嫁,看看漢初的幾個太後,哪個不是呼風喚雨?可以說,漢朝是封建皇朝里女/權/主/義最為高漲的時期,劉徹同志走婦女路線是極其正確的選擇。
此時的劉徹正痛苦而幸福著,思考著是先開家具店,還是糕點店,抑或是果汁店?最後決定還是先開糕點店好,材料容易找啊。在漢朝,主要的糧食還是粟,就是小米。由于還不知道將小麥磨成面粉制作面食,漢朝的小麥價格一直很低,一石粟至少可以換兩石小麥。這家伙,不說糕點的利潤,單單算上糧食的差價就能賺一大筆啊。
想到剛才將四百萬錢送給皇帝老爹時,他那一臉的訝異,劉徹就很爽。自己留下百萬錢就夠了,足夠開起幾家店,一下子攤子鋪太大也不好,太顯眼了。以後要抽空給老爹講講經濟學理論才行,這水平也太低了,咋不知道那四百萬錢是廣告費和場地使用費呢。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