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為王 第四十二章 博帕爾毒氣泄漏案,唇亡齒寒

作者 ︰ 只為五斗米折腰

看到這美聯社的記者再一次站了起來,付新臉上明顯露出了不悅的神色,不過這美聯社記者好像沒有這個覺悟,依然我行我素,抓住付新問道︰「付先生,請問你對中國境外資本進入中國市場怎麼看?」

「抱歉,這位美麗的女士。如果我沒記錯的話,現在是我和趙教授的獲獎感言記者招待會,而不是我們國家外交部的例行記者會,我想您的這些問題,應該拿到我們國家外交部的例行記者會上面去問,而不是問我。謝謝。」

付新這話真是說的一點都不「直白」,直接將球踢了回去了。

如果是一般人,付新這麼回答對方可能就會算了,但是他付新低估了這些記者耍無賴的本領,只見這名記者依然不依不饒,抓著付新追問道︰「付先生,您還沒有回答我的問題。我的問題是,您對中國境外資本進入中國市場怎麼看?」

這名記者的不依不饒,把時間拖了許久,不過在場的記者,除了新華社的記者之外,其他都是抱著看好戲的態度,期待付新出丑,所以沒有誰提出異議。

付新抿著嘴,搖了搖頭,有嘆了一口氣,伸長了脖子,說道︰「唉,既然你要打破砂鍋問到底,那我就奉陪嘍。本來我不想說的……」

如果是付新熟悉人,比如說鐘穎,亦或者陸璇看到這一幕,一定知道,付新的這個動作,表明他要坑人了!

雖然說不熟悉付新,但是這些記者,哪一個不是鬼精鬼精的啊,付新的這番表現,肯定是要爆大料了!所以這時候,一個個都坐直了身體,等待付新的回答。

而站在一旁旁听的徐光宇,此時卻是忐忑至極,生怕付新講錯點什麼。坐在付新旁邊的趙義明,也擔心付新說了什麼不該說的,桌子下面的腳,踢了付新一下,提示付新要注意影響。但是他得到的結果,確實付新好像沒有感覺到,因為此時付新已經開口了。

「我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七天前發生的事情,我也不賣弄本事向你們提問了,你們得到消息的速度,比我快得多,畢竟你們是專業的。」

說到這里,付新臉上露出了悲傷的神情,「七天前,也就是1984年12月3日凌晨,印度中央邦的博帕爾市的美國聯合碳化物屬下的聯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設于貧民區附近一所農藥廠發生氰化物泄漏,哦,準確點說,這不是泄露,應該說是爆炸,這爆炸在一聲巨響聲中,一股巨大的氣柱沖向天空,形成一個蘑菇狀氣團,並很快擴散開來。」

「蘑菇狀氣團,據我所知,這是核武器爆炸能夠產生的威力。說到這里,可能有人疑惑我為什麼要說核武器?是啊,我為什麼要說核武器呢?」

「印度官方的統計數據,還沒有出來,氰化物是劇毒,解釋一下,據我所知,該氰化物是一種叫做異氰酸甲酯的劇毒氣體。

這種氣體只要有極少量短時間停留在空氣中,就會使人感到眼楮疼痛,若濃度稍大,就會使人窒息。二戰期間德國法西斯正是用這種毒氣殺害過大批關在集中營的猶太人。」

「我想這種劇毒,身為猶太人的以色列的記者朋友和身為非常有擔當的德國人德國記者朋友應該非常清楚。」

說完,付新眼楮看向了下面,眼角的余光故意瞄向了日本共同社的記者,下面立即有來自以色列聯合新聞通訊社和德意志新聞社的記者點了點頭。

「這種劇毒,使得博帕爾現在已經變成了一片死亡地,沒有什麼人敢前去營救。我為什麼說核武器呢?因為根據我的推算,這場大災難至少造成了2.5萬人直接致死,55萬人間接致死,另外有20多萬人永久殘廢的人間慘劇。」

「我們來對比一個數據,世界僅有的兩次核武器用于戰爭,是你們美國人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下的原子彈,這個我不譴責,因為這是正義的行為,是全世界人們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

這時付新看到那幾個共同社的記者臉色變得很難看,于是嘲諷道︰「那幾個共同社的記者,你們別臉紅,你們也別不承認,美國人扔下的兩顆原子彈,是正義的行為,因為這加速了戰爭的結束。

如果不戰爭不早點結束,那還不知道要死多少人呢?你們日本的法西斯,在我們中國的領土上就導致了三千多萬人的死亡,光南.京大屠殺,就被你們殺了三十多萬。」

見那幾個日本的記者低下頭去,付新也不再追殺,「扯遠了,「我們來說說這兩顆原子彈死了多少人,用‘小男孩’炸廣島,24萬人死亡,用‘胖子’炸長崎,13.5萬人死亡。加起來死了37.5萬人。記住,是37.5萬人。」

「我前面推算印度博帕爾毒氣泄漏案要死多少人?2.5萬人直接致死,55萬人間接致死,另外有20多萬人永久殘廢,光是死人就死了57.5萬人啊,比兩個原子彈致死的人還要多了20萬,這可是20萬啊,一顆‘胖子’炸長崎,也才死了13.5萬,這該是什麼差距。」

「咳咳,下面的這些記者朋友,你們別不相信,等印度官方的統計數據出來,你們就知道我是否說得正確了。至于我為什麼能推算,很簡單,我能夠站到這諾貝爾物理學獎的領獎台上,而你們不能,這是人與人之間造成的差距。」

「我為什麼說這件事情,因為我們中國有一個成語,叫做‘唇亡齒寒’,我害怕啊!印度博帕爾事件是發達國家將高污染及高危害企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的一個典型惡果。

據我所知,美國本土像博帕爾農藥廠這類工廠都設有先進的電腦報警裝置,並大都遠離人口稠密區,而博帕爾農藥廠只有一般性的安全措施,周圍還有成千上萬的居民。那麼我想問美聯社的這位記者,為什麼一堵博帕爾沒有這麼做?」

下面那美聯社的記者被付新問得啞口無言,臉色漲得通紅。

「我分析過這一次的印度博帕爾毒氣泄漏案。當今世界,公害問題在發達國家得到廣泛關注,人們對此談虎色變,十分敏感。

由于對此制定的環境標準越來越高,致使很多企業都把目標轉向了環境標準相對不高的發展中國家。

這些企業利用一些發展中國家為獲取較大的經濟利益熱衷于吸引外資,重視技術和設備,忽視安全和環境保護,把一些發達國家幾乎不允許設立的產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

這就是所謂的‘工業的重新布局’,即把污染企業從受控制區域向不受控制區域轉移,被稱為‘污染天堂’理論。

這種理論認為︰貧困、工業缺乏和對環境服務要求不高,表現為傾廢設施經濟價格不高。一個國家如有豐富的‘自淨’能力的資源,有足夠的‘自淨’潛力,‘清潔’工業就會相對不發達;如果‘自淨’能力枯竭,則‘骯髒’工業衰竭,而‘清潔’工業發達。」

「這位美聯社的記者,你問我對于中國境外資本進入中國市場,我怎麼看?我怎麼看啊,我的看法就是,如果你們是正當經商,來給我們國家改革開放出一把力的,進入我們的市場,賺了我們的錢,我的態度依然是表示歡迎,畢竟你們促進了我們中國市場的繁榮。

但如果是像你們美國聯合碳化物公司這樣,是來轉移災難,持著‘污染天堂’理論而來的,我不歡迎。請給我們一個干淨清新的生活環境,這就是我的回答,謝謝!」

付新話音剛落,新華社的記者率先站了起來,雙手激烈鼓掌,看到這新華社的記者激烈鼓掌,其他國家的記者,不管是認不認同,也都站起來鼓掌。

這些人中,有些是贊同的,比如說剛剛嘗到苦果的印度報業托拉斯的記者,也有其他發展中國家的記者;有幸災樂禍的,比如說蘇聯塔斯社的記者,因為付新此次開炮的對象是美國;也沒有癟嘴不情不願的,這些人還是認定著自己的「污染天堂」理論,不用說,這些記者來自于發展中國家,剛剛被付新嘲諷過的日本共同社記者就在其中。

世間百態,對于這些人的表現,付新沒有去在意,人的思想,是最難改變的,你要改變人家,不如先改變自己,把自己做著,比如說,復興民族工業,一旦民族工業得到了復興,那就根本不需要熱衷于吸引外資,重視技術和設備,忽視安全和環境保護。

國家有了錢,民族工業得到復興,就完全可以把那些在發達國家幾乎不允許設立的產業拒之門外。

想到這里,付新聯想到了他上輩子經歷的霧霾天氣,一時間,更加堅定了復興民族工業的信心。

付新抬起頭,看向那名美聯社的記者,說道︰「這位美聯社的記者朋友,我希望你能把我的回答轉達到你們國內,希望你們能夠有擔當,對這一次的印度博帕爾毒氣泄漏慘案做出賠償,並且還受害者一個公道,給世界人民樹立一個榜樣。」

付新這麼說,並不是沒有道理,因為印度博帕爾毒氣泄漏案,時隔了25年才得到判決,很是令人心寒。審判的結果也是令人心寒,因為那些家伙,有的已經老死,活著的也七十多歲了,而罪名是一個簡簡單單的「玩忽職守」,所以那些活著的家伙量刑也是最多2年!

更令人氣憤的是,作為本案的主要負責人,公司的美國老板安德森一直沒有出庭受審。

災難發生後,安德森這家伙曾在印度遭警方拘捕,但很快就離開印度回國,之後,安德森就再也沒有在印度法院的審理程序中露面,審判的時候,法庭對安德森發出逮捕令,並要求印度中央政府向華盛頓施壓要求引渡,但一直沒有下文。

其中原因不為外人所知,但是印度作為美國人的小弟,其中原因不必深究。

對于這些情況,付新也只好冷血的在心底感嘆,「這不是發生在中國,而是發生在與我們關系不好的印度。

我是因為大家同是發展中國家,我懂得唇亡齒寒的道理,所以我才站出來為你們說話,也順便給我們國家的領導人提個醒,不要盲目追求經濟發展的速度,而忽視了環境的治理。

不然我才沒有這個閑心,我已經盡力了,希望能有所改變吧!」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工業為王最新章節 | 工業為王全文閱讀 | 工業為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