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緹騎挨個查訪數十名曾被闖賊裹挾到周公廟的居民,其均稱︰正月二十二r 辰巳之交(上午九點),闖賊裹挾城中民眾千人至周公廟前,言將公審洛陽貪官污吏,當時周公廟西院地下坐滿了被抓的洛陽城大小官吏和有錢大戶,男女老少足足有三四百人之多,闖賊公然宣布福王朱……啊!不……闖賊公然宣布王爺,前明兵部尚書維祺,河南知府亢孟檜,參正王胤昌及孟津孫挺生、新安王朝山、嵩縣王翼明等人罪行,其中說王爺藏匿金銀誓死與闖賊作對,王爺遍體鱗傷神情萎靡,但仍對闖賊罵不絕口,言即使將金銀投河也不與闖賊,闖賊大怒,當即令屬下將王爺梟首,王爺就義前拼命大罵不止,闖賊盛怒之下不待公審便將我洛陽府近四百名官吏士紳全都斬首,周公廟外一時血流成溪,闖賊命人將眾人的頭顱掛到洛陽城門上示眾,無頭尸體擲入周公廟大門西邊的大坑中,闖賊猶不解氣,令賊軍庖廚將王爺無頭尸身勾走,又去牽出幾只麋鹿,庖丁言均自福王府所獲,不多時後院中肉香彌漫,繼而周公廟中大開宴席,所上食物皆從福王府中搜掠而來,闖賊在廟內大肆暢飲,到處犒賞賊兵賊將,廟內歡呼浪笑之聲不止亦伴有王爺不識抬舉活該當此的言語。
不多時天地異變,黃霧四塞青r 無光,眾賊無不倉惶驚懼,不少人下跪乞罪,闖賊大步走出來指著蒼天大罵曰︰‘老子不過只是吃了一個王爺,有什麼可抱怨的,老子不光吃福王,到時連崇禎小兒都吃!’闖賊將士歡嚎雀躍,聲震寰宇,氣焰滔天,圍觀民眾則人人凜然,天地異象隨之逝去,闖賊哈哈大笑,進廟內接著歡宴。正午時分,劉宗敏在周公廟欞星門前,向民眾宣稱,闖賊已自稱為‘奉天倡義大元帥’。其後洛陽城內外到處瘋傳王爺被李自成吃了,到天宮伸冤,被闖賊喝止!卑職所屬緹騎所尋訪數十之人皆言此!」
「據洛陽城內居民稱︰其時聞听王爺遇害,舉城皆哭聲,闖賊到處喝止,又殺我黎民數百人。稀奇的是︰當時圍觀百姓中有雙足陷沒于血流中者,言夜間嘗為噩夢驚醒,依稀中似有人哭嚎曰天宮無道,闖賊如斯殘暴,告之天庭竟不受理,致令奇冤無處可辯,勢必將泯然亦,嗚呼哀哉,疑似為王爺魂魄所化!……」
朱由菘听到父王遇害之時便已潸然淚下,听到天地異象起李自成大放厥詞,氣怒交加,牙齒吱吱作響,又听到洛陽居民為父王哀痛哀泣,不由得哭出聲來,待听到父王冤魂狀告無門,終于放聲大哭,馬鸞不得不再次停下,朱由菘身後張武亦是哭嚎不已,錢平、梁成周、陳王廷、余勇四人跟著落淚不止,朱由菘哭得肝腸寸斷,幾次昏厥過去,眾人上前搶救,足足半個多時辰朱由菘才緩和下來,擺了擺手道︰「接著念吧!」
馬鸞應了一聲,接著念道︰「雖洛陽城中賊軍密布,緹騎仍多方尋找,未得其人,不知此事真偽!」
「據緹騎接觸到的府前大街王姓、張姓府中下人稱︰兩府中挑死士十人,夜登城頭以他人首級替換,取回王爺首級……」朱由菘復又起身驚喜萬分︰「父王的首級搶回來了?送回來了沒有?」馬鸞連忙將下文粗略一掃,又是搖了搖頭,朱由菘急急問道︰「怎麼不將父王首級帶回來?那父王的首級現在在什麼地方?可有保管好?」馬鸞念到︰「取回王爺首級後,先隱匿于家中,復又悄悄埋葬在周公廟北一亂墳崗中。緹騎曾y 起出王爺首級帶回,但恐歸途中闖賊恣意洗掠,易使王爺首級失落或被闖賊搜去,終未敢前往,唯緊密保護兩府之人而已。」
朱由菘跌落回座椅中,哀聲道︰「原來是這樣啊,那緹騎做的很好!現在闖賊盤踞在洛陽,當守先保管好父王首級,待有機會再帶回來安葬吧!」(崇禎十六年正月,崇禎帝下旨厚葬福王于孟津麻屯鄉。後來王姓和張姓及家人,全被福王之子朱由崧帶往南京。)
朱由菘心情漸漸平復,向馬鸞道︰「將這些偵報都念一下吧!」
馬鸞應了一聲,將手中信箋略作整理,接著挨個念到︰「據洛陽城內居民稱︰元月二十一r 上午,賊軍在圍攻官軍同時開始分掠城中大戶和商戶,大股饑民入城,到處搶掠,焚燒房屋,城中痦賴混入流民中瘋狂搶砸,其行徑甚于闖賊數倍,洛陽頓ch ngr n間地獄。因反抗而全家被殺者不計其數。中午,傳聞杞縣李信急入周公廟面見闖賊,不久闖賊即下令,嚴禁搶掠敢有違者不論親疏就地格殺,大批賊軍涌上街頭巡邏j ng戒,雖仍有小股賊軍伺機搶掠,然洛陽亂景終于好轉,百姓只道闖賊入城必瘋狂搶掠,而闔城百姓必被闖賊屠戮一空,今忽得存無不涕零,皆稱︰李公子活我!」
馬鸞剛剛念到李信之名,陳王廷就是一聲低呼,眾人紛紛望去,待馬鸞將信箋念完,眾人眼見陳王廷臉上帶有安慰之s ,朱由菘問道︰「怎麼了?」陳王廷走出兩步向朱由菘躬身道︰「世子殿下,那李信乃在下姑表之親,開封府杞縣人,是位舉人。」
眾人聞言皆愕然,朱由菘更是奇道︰「他與你是姑表之親?還是舉人?他一個讀書人怎會投了闖賊?你沒有去勸諫他嗎?」
陳王廷滿臉赫然道︰「我那表弟文武雙全,又急公好義,頗有俠者之風,曾為杞縣百姓向杞縣縣令請命,杞縣縣令不允,便回家取出家中存糧去賑濟災民,因而得罪了杞縣縣令,被關入了縣衙大牢,被其妾紅娘子救出後落草為寇,闖賊侵入河南,破永安之時,听聞其帶人投了闖賊。在為官軍且身負公務,自然不能與之聯絡,否則難免有通敵之嫌!現在听聞其在闖賊軍中,竟然能直言勸諫闖賊為百姓請命,在下甚慰,甚慰!」
眾人紛紛點頭,卻是為李信屈身事賊感到可惜,馬鸞在偵報中翻了一下,抽出一張念道︰「查李信者,開封府杞縣人,天啟丁卯年(天啟七年1627)舉人。其弱冠之年便已中舉,有文武之才,生x ng慷慨豪爽,又愛打抱不平,且好結交朋友,因時常周濟窮人,在杞縣頗具名聲,百姓皆稱之為‘李公子’。其妻湯氏,出身于杞縣豪門之家,知書達禮賢良淑德,對之多有助益。
時河南連年災旱,百姓皆嗷嗷待哺,杞縣縣令宋某卻不停催征糧餉,百姓苦不堪言。其毅然求見宋縣令為杞縣百姓請命,宋縣令言只需對上負責,不理,遂自取家中存糧三百余石賑災。李家僅靠收租為生,倉廩為之一空,李信曾作《勸賑歌》,至殷實之家勸勉賑濟,歌中曰︰‘年來蝗旱苦頻仍,嚼嚙禾苗歲不登。米價升騰增數倍,黎民處處不聊生。草根木葉權充月復,兒女呱呱相向哭。釜甑塵飛炊煙絕,數r 難求一餐粥。官府征糧縱虎差,豪家索債如狼豺。可憐殘喘存呼吸,魂魄先歸泉壤埋。骷髏遍地積如山,業重難過饑餓關。能不教人數行淚,淚灑還成點血斑?奉勸富家同賑濟,太倉一粒恩無既。枯骨重教得再生,好生一念感天地。天地無私佑善人,善人德厚福長臻。助貧救乏功勛大,德厚流光裕子孫。’其時適逢繩伎紅娘子反亂,搶擄李信強委身之。李信逃歸杞縣,縣令以為其通賊乃囚于獄中。紅娘子來救,饑民應之,救出李信,李信遂與土賊親厚,闖賊入河南攻宜陽之時引眾土寇往投闖賊。」
眾人不住搖頭嘆息,朱由菘懶得品評李信,示意馬鸞繼續,馬鸞換過信箋接著念了下去︰「據居住在城西四里遠的周公廟旁的一老者稱︰闖賊攻下洛陽後,將帥帳設在周公廟中。周公廟建于千年前,乃為紀念周公營建洛邑之功而建,周公廟歷代修築,香火不斷。原有欞星門、戟門、元聖殿、定鼎堂、會忠祠、制禮堂等。闖賊竟然將定鼎堂周公等塑像拆除,變為議事大堂。平素則居住在會忠祠後面小院之中。」
「卑職統算︰我洛陽守城官軍五千余人,河南總兵王紹禹赴援之軍兩萬人,除劉羅二將引五千官軍降賊,王紹禹所部亦有數千人隨王總兵親兵叛賊,余者有官軍一萬五千,盡皆戰死,鮮有投降叛逃者,民勇丁壯三千余人,飯婦擔夫役者凡數萬人,俱被闖賊擄走。城中富戶皆被洗掠屠戮一空,鮮有生還者,貧民亦被害不少,因闖賊尚在城中,無法詳細勘察,粗略算起遇害者當在萬人以上。賊軍攻城時死傷當在數千人。」
「另據緹騎查訪︰至元月二十四r ,民居中無青年中年女子,年老姿容端莊者亦全無,街頭巷尾隨處可見被屠戮之果婦。」
「據緹騎查探︰闖賊佔領洛陽後焚燒福王府及四周門樓,外宮有儀門、聖諭牌坊、中正殿、皇恩殿及近百間廂廊房,駐守和馬房、倉庫及馬王廟皆付之一炬。外宮後門前一丈余高三丈余寬的照壁牆被燻黑,內宮左右私宅、中間客堂、書房、土地廟、後築文昌樓、東練武場、西花園亦被焚毀,僅余內宮慶興,充作賊軍的河南府衙門。又燒焚河南府、察院、洛陽城四座城門樓、月樓,炸毀文峰古塔,城中軍民死亡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