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霸天下之光緒大帝 第七章 廷前辯論

作者 ︰ 東非浪子

1876年(光緒二年)6月16日,在養心殿東暖閣里正在發生一場激烈的爭論。爭論的焦點,是如何應對馬嘉理事件,就在昨天,由于對欽差大臣湖廣總督李瀚章的調查結論不滿,英國公使威妥瑪離開北京去了上海,以此來威脅中國政府。這讓朝廷感到很大壓力,所以今日朝會一定要能拿出解決辦法,關鍵是要不要接受威妥瑪提出吊件。

在北京的重要大臣幾乎在場,親王奕、奕忻,貝勒載澍、載治,御前大臣伯彥那謨祜、景壽,軍機大臣文祥、沈桂芬、李鴻藻,內務府大臣英桂和崇倫,弘德殿行走徐桐、翁同龢,南書房行走潘祖蔭、黃玨,內閣學士孫毓汶、陳寶琛,翰林院編修張佩綸和張之洞,總理衙門行走兼軍機章京徐用儀,戶部主事袁昶,吏部主事唐景崧,直隸總督李鴻章和湖廣總督李瀚章等,將東暖閣站的滿滿的。

丁雲桐面無表情的坐著,看著下面正在大聲嚷嚷的軍機大臣李鴻藻。

「微臣以為,英人船堅炮利,非我大清能敵,昨日公使離京,便是警告我等,再要拖延,恐怕有不測之禍。若等其大兵雲集,此事更難善了。」

「李大人言之有理,我等萬萬不可輕易取釁,予英人以口實。」說話的是孫毓汶。

「兩位大人所言差矣,如今俄國虎視北境,東面有日本窺伺,現在英法又染指西南,若再做退讓,長此以往,終有一日會任人宰割,到時我等有何顏面見列祖列宗和天下百姓?」

丁雲桐看看,是編修張之洞。

沈桂芬也同意張之洞的看法︰「英人吊件實在是太為苛刻,實在難以接受。」

李瀚章冷笑︰「兩位確是壯志可嘉,只是他日英軍兵臨城下,不知兩位大人願意出城迎敵否?」

戶部主事袁昶︰「李大人此言何意,我等就事論事,即便英軍犯境,兵來將擋便是,何必虛言恫嚇。」

軍機章京徐用儀高叫︰「兩位李大人實為老成謀國之言,洋人勢大,望皇上太後明察。」

弘德殿行走徐桐也說道︰「自道光年間始,中英多次交惡,我軍勝少負多,人員裝備都居劣勢。萬一惹起戰端,大清社稷將毀于一旦,臣以為不妨忍辱求和,英人所提要求都答應下來,留得青山在,再從長計議。」

吏部主事唐景崧大喊︰「請太後下懿旨,先斬徐賊,再與英人計較。」

御前大臣景壽怒斥︰「唐景崧,你簡直放屁。」

一時間,朝堂上一片混亂嘈雜,眾大臣相互指責,爭吵不休,就好像一群在街頭廝打的潑婦。

慈安太後沒了主意,一下子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這時候,丁雲桐從自己的座位上蹦了起來,將座位前的一只掐絲琺瑯鶴形香爐一把推倒了。然後對著下面一群人大罵︰「一群混賬,平日里四書五經搖頭晃腦,張嘴就來,一有不同意見就相互攻擊斯文掃地。君父當前,這樣吵鬧謾罵,忠孝之道還要不要?」

眾人一片錯愕的看著暴怒的小皇帝,一時寂靜了下來。

這時,丁雲桐才開始緩緩而談︰「此番事變,起因是英人擅自我西南邊境,犯我領土在先,挑釁生事在後,道理在我,是非曲直自有公論,不管最後結果如何,只要我等勇敢以對,便是問心無愧。♀此其一也。

如果一味妥協退讓,英國人吊件通盤接受,就等于明白告訴列強,他們想怎樣就怎樣,不需要付出任何代價,自然就會人人效仿,到時我大清永無寧日了。所以即便以後英國真的派兵來犯,我國損失更大,也不能退讓。絕不能讓對方憑一張嘴就能獲利。此其二也。

而且即便退讓,英國人嘗到甜頭,得寸進尺,將來必定在別的地方制造事端,一退再退,伊于胡底?就像拿骨頭喂餓狼狗,狼狗永無,而骨頭已盡,到時候如何是好?此其三也。

何況列強並非鐵板一塊,群狼環伺,只想把消息傳出去,他們相互也有牽制。眼下那俄羅斯和奧斯曼帝國的戰事一觸即發,英國也不見得會大動干戈。此事已經爭執了一年多,英國人也只是口頭威脅而已,由此可見一斑。此其四也。

有以上四點,朕決不會讓英國得逞。當然適當做些小讓步,也不是不可,讓英國也能有台階下。總之,堅持立場有可能吃大虧,也有可能只吃小虧。但若不堅持,必定吃大虧,而且將來還得吃。」

小皇帝一番長篇大論,讓大家都听呆了,考慮的這樣面面俱到,眼前小皇帝的形象一下子高大起來,所有人都忘了這還只是個小孩。有志于革新的大臣更是听得熱血沸騰,心中都是感慨︰我大清有望啊。

慈安太後見丁雲桐一副英明神武樣,心中歡喜,看大家都不說話,便道︰「此事就這樣定了。」

朝會散後,在鐘粹宮中,慈安把自己的御賞印給了丁雲桐,說道︰「你的見識,已經遠勝于我,以後政務你可自行處置了。只是你畢竟年幼,朝會上我還需垂簾听政,把把關。」

丁雲桐給慈安跪下磕頭︰「皇額娘,子臣一定夙夜在公,不負祖宗和億萬子民。今日朝堂之上,皇額娘也看見了,朝中有些大臣尸位素餐,懦弱無能,實在不堪重用,子臣想換掉幾個。」

慈安點點頭︰「這些你就自己做主吧。我把御賞印也交付于你,以後除非軍國大事,其余政務不必事事都來告訴我了。」

丁雲桐和慈安又說了會話,就回了自己的養心殿寢宮。

今天他收獲,首先召集眾多大臣,就是要好好表現,提高自己的聲望,等到英國人妥協,眾人自然心悅誠服,對自己施行改革十分有益。

其次,能讓慈安對自己放心,雖然還是垂簾听政,但拿到了御賞印,就可能大展拳腳,不動聲色進行一場「靜悄悄的革命」。

最後,通過朝會的表現,自己將來就可以順理成章的換上自己想要的人。

丁雲桐借鑒前世的經驗,在清朝末年,搞一場公開的變法維新,必定失敗。因為許多人的頑固不化,為了自己的利益,是用任何道理也無法說服的。還不如去做一項項具體事務,讓一切木已成舟,成為既定事實。用事實證明觀點,用事實來改變大家。

現在第一個目標,權力,已經基本達成。

一切都可以正軌了。

首先是改革的物質基礎,錢。1876年,清朝的財政收入不到8000萬兩白銀,中央財政捉襟見肘,根本沒有多余的錢,要建立新軍,要造鐵路,要辦各種新式企業,要辦軍工廠,要聘請外國專家,要買軍火,樣樣都要花錢,沒錢都是空談。怎麼辦?

首先是裁撤綠營,選拔其中的精壯,組建的警察部隊,同時逐步減少八旗的俸祿,這個措施應該能節省幾百萬兩;商借洋人外債搞金融投機,大概也能撈一把;讓大部分的工礦企業由民間資本參股,這個也能搞些錢;加上自己的兩百多萬,再從朝廷各部預算中擠一些出來,皇宮中所有的建設全部停下來,能省全都省下來。把錢湊起來,就算是華夏銀行的啟動資金了。

想來想去,希望主要還得寄托在金融投機上。

這樣正算著帳,範長祿進來稟報,李鴻章,徐建寅,李鳳苞,胡雪岩和鄭觀應,已經奉旨前來見駕。

丁雲桐點點頭,他知道李鴻章正在聯系赫德,購買英國的蚊炮船,後來北洋水師和南洋水師里,都有很多這種昂貴的垃圾貨,自己絕不能讓歷史再發生一次。

至于赫德本人,前世的很多史書都指稱清朝賣國的證據是將海關權力讓與外人,其實這種指責是不準確的政治宣傳。他是作為清政府的雇員,來行使他的職權。他的管理不但使中國海關迅速現代化,而且成為最有效率、最少貪污的清朝官僚機構。前世為清朝政府提供了大量稅收海關稅收,在1861年達到496萬兩,1871年為1121萬兩,到1902年已達到3000萬兩,是中央政府最穩定、可靠的財源。在委靡**的晚清行政體系中,赫德管理的海關是最有秩序和效率的一個機構。糜爛到極致的清王朝,因為把海關交給了洋人,海關就成為了中國惟一廉潔的政府部門。

丁雲桐曾無限感慨諜過這樣一個故事︰英國人李泰國擔任海關總稅務司,上海的道台多次想拉其下水,比如兩條商船一起到達口岸,上海道台就建議李泰國,雙方一人一條船私吞關稅,但始終不能得手。洋人的廉潔成為道台的眼中之沙,但始終無計可施。正是基于以上考慮,丁雲桐決定在跟英國徹底翻臉之前,不去動赫德的海關總稅務司的位子。

至于徐建寅和李鳳苞則是著名武器專家,前世歷史上,李鳳苞在購買定遠,鎮遠和致遠艦時,被污蔑貪污六十萬兩白銀,郁郁而終,這輩子不會再讓他蒙冤了。

另外,華夏銀行創辦在即,胡雪岩和鄭觀應自然也有很多問題要交待。

等做完這些,軍機處就要開始換人了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雄霸天下之光緒大帝最新章節 | 雄霸天下之光緒大帝全文閱讀 | 雄霸天下之光緒大帝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