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門演義 田齊派系世無有,文範先生永不朽

作者 ︰ 陳純綱

??卻說《中華陳氏族譜》第七篇《史料考證》如是說(節選)——

??第七篇史料考證

??第一章陳氏世系辨真

??第一節陳氏辨真序

??……平六世而關內侯湯,湯之後移家潁川,而生文範先生實……

??第二節陳伯宣遺著

??……自胡公少陽始,傳至平祖三十世,至太丘實祖……

??第二章正確對待歷史

??要尊重歷史,陳氏和田氏雖同宗,但姓氏獨立,各有自己的源流世系。研究者要分清分清源流,理順世系,尊重歷史,轉變觀念,知錯改錯,以正視听。

??第二節溯源

??(九)漢惠帝2年(公元前193年)陳平上譜表,說︰「……臣六民祖陳周昌,顯王2年為齊令尹,三年民和治,齊康公倚之,因避居而家焉。

??(十)東漢潁川太丘長陳實上譜表說︰「……臣十三代祖平公加曲逆侯,陳左丞相。遂移家山陽,特受封侯之榮,含賜關內侯之爵。源流不惑,代次無疑。如臣何功,今恩賜為太丘長,官潁川郡。」

??第四節主流

??一、《受姓源流考》的觀點

??……平(陳平)生原仁,仁生子遠,子遠生澄,澄生與京,與京生考,移家山陽瑕丘。元帝2年,石顯倡議先朝臣子功罪,考以與京之子亦收捕,家計為之一空。

??考生湯,湯少好書,西至長安求官,拜為郎,遷副校尉,與甘延壽劃用兵之策,成大功。漢元帝賜湯爵官關內侯,食邑300戶,加賜黃金300斤,卒于長安,子二,長馮,次勛。馮生晟,晟生會可,會可生珍,珍生嗣,嗣生翔(翔字子麟),翔生實(字仲弓),漢桓帝時為太丘長。卒謚文範先生。

??二、陳伯宣的觀點(656~743唐朝)

??……自胡公少陽始,傳至平祖30世,至太丘實祖,實傳6世至逵祖,逵至予21代,至于統計72世矣。

??三、陳宏謀辨真(1741年,清朝,乾隆6年)

??……按吾之先本媯姓,出于胡公滿,受封于周武王,使世祖虞帝舜之祀,厥後自閔公越,十世而曲逆侯平(陳平),平六世而關內侯湯,湯之後移家潁川,而生文範先生實……。

??第三章理順世系造福後代

??第一節尊重歷史轉變觀念

??通過研究考證,陳氏只有陳國派,潁川太丘長陳實是陳國派後代,不存在田齊派的陳實。這個論斷是有史實根據的。因為人為地樹立一個田齊派接太丘長陳實,時間久了形成一種老傳統觀念,要改變過來很不容易。但必須權衡利害,如果保留田齊派,就是承認太丘長陳實了子孫是田敬仲的後代,他的上祖是陳伯軫,他的父親是陳源,父子相距182年的時間。這種說法既對不起陳氏祖宗,也必然貽誤後代。這個錯是陳田不分,以血緣統管姓氏,以陳國亡,陳族亦亡的觀點來處理問題……海南陳氏祖祠,由于田齊派樹立陳實是田敬仲的後代,因此,全海南的陳氏都是田敬仲的後代,唯有文昌南昌支奉陳平為一世祖,避開了田齊派的世系。……

??……從各地陳氏譜反映的事例說明,「顧仲弓先生,而或以後齊王建,或以後陳閔公,支離固巳極矣。」如果保持田齊派,遺害會更大,我們只能尊重歷史,否定田齊派,維護陳氏世系的統一與餃接,以陳國派理順陳氏世系,這才是造福于後代的大事。

??第四節改錯

??(1)東漢潁川太丘長陳實,字仲弓,謚「文範先生」,是陳胡公滿43代孫,「年代不惑,世系餃接」,是陳氏主流。

??(2)田敬仲後代田和于公元前386年列為周諸侯國,稱田齊,公元前221年田齊最後一位君王齊王建降秦,其三位兒子都改姓,第三子田軫改為陳軫,如果,按媯完(有陳台灣學者說,所有陳國君王都姓媯)奔齊以陳為姓,成為陳氏始祖,陳完以陳氏為田氏中斷了陳姓,後來,田軫改陳姓「恢復陳姓」,看來有所解釋,但這是編造的歷史,是虛構田齊派的偽造資料。遺害更大的是田軫改陳氏的世系接上陳實,造成陳源和陳實世系上是父子,年代上相隔182年,陳軫對陳實10人相隔140多年,代距僅14多年。這些都是《後漢書》訛傳造成的。按照族譜資料,陳氏主流不存在陳氏田齊派,也不存在田齊派的陳氏。改姓就是改姓,世系不能編造。據此,「否定田齊派」,無可非議。陳氏歷史上樹立一個田齊派,是人為造成的。知其錯就要改。其錯是歷史問題,是歷史懸案,其責任就由歷史負責。

??作者趨向于陳氏沒有田齊派一說。

??閑話休提。卻說陳實,字仲弓,東漢末年潁川人。陳實少時勤奮好學,坐立誦讀,手不釋卷,品德學識為鄉人推崇。縣令听說後,專門召他來見,一番談話後,縣令頗感此年輕人有見識,是位棟梁之材,就讓他到太學里學習。過了一段時間後,縣令想讓他在身邊做個小官,但陳實婉言拒絕。縣令多次召見,他索性避隱到陽城山中潛心讀書。當時,縣里剛好發生了一起謀殺案,正在辦此案的楊吏,百般尋覓沒有頭緒,听說陳實的事後他遂起了疑心︰為何眾人一心想謀求的差使,陳實不為所動,還自己跑到山中隱藏起來?其中定有原由,他殺人後畏罪潛逃躲避山中也未可知。于是,立即派人將陳實從山中五花大綁地抓來審問。又是拷打又是刑逼,招數用了不少,楊吏也沒有得到任何口實,最後,由于證據不足,陳實被拘役一段時間後無罪釋放了。幾年後,陳實做了督郵,專門負責監督郡所屬各縣官吏的功過。他不但不對當年之事興師問罪,反而不計前嫌,私下里委托縣令請楊吏前來暢敘鄉情。他對縣令說︰「當年之事,也不是楊吏原意,如今案情早已水落石出,想必楊吏也痛悔不已。過往之事,就讓他順水東流吧。」同僚們知道後都為陳實的心胸之寬廣感嘆不已。

??陳實出任郡功曹時,皇帝近臣中常侍侯覽,介紹一位親信,要太守高倫任用為吏。高倫不敢怠慢,便任用他為文學掾。陳實認為此人無德無才,不能勝任,便對太守高倫說︰「此人不可用,而侯常侍交辦的事也不能不辦。既然你很為難,那麼就以我個人反對為名,把此人給辭退,然後把我給降到處署使用。不管別人對此有何看法,而我全為朝廷著想,問心無愧。」高倫雖知委屈陳實,但別無他法,便照他的意見辦了。此事一出,同僚們議論紛紛,認為陳實因彈劾中常侍親信而弄得自己被降職,此舉非明智之舉,而他從不解釋,只一笑置之。這侯覽何許人也?——卻原來侯覽,乃是山陽防東人,漢桓帝初年任中常侍,依靠奸佞狡猾而晉升,借助皇帝恩寵貪贓放縱,接受的賄賂數以萬計。延熹年間,連年對外征伐,國家府庫空虛,于是借用百官的俸祿和王侯的租稅。侯覽也獻出縑帛五千匹,因而被賜爵為關內侯。又因為參與謀劃翦除梁冀有功,進封為高鄉侯。

??小黃門段家住濟陰,與侯覽一起購置田產,靠近濟北的地界,他們的僕人賓客侵掠百姓,劫持過往行人。濟北相滕延一並收捕,處死數十人,把尸體堆放在交通要道。侯覽、段大怒,將此事報告桓帝,滕延被處以濫殺無辜之罪,送到廷尉審理,免去官職。滕延,字伯行,北海人,後來曾任京兆尹,有政績,世人稱之為長者。

??侯覽等人從此後更加放縱。侯覽的哥哥侯參為益州刺史,郡中富裕的平民,他都以大逆不道的罪名加以誣陷,處以死罪,沒收他們的財物,先後數以億計。太尉楊秉上奏侯參的罪狀,詔令以囚車將其押回,在途中自殺。京兆尹袁逢在旅舍清點侯參的財物,共有車三百余輛,都裝著金銀錦帛和珍寶古玩,不可勝數。侯覽因此事受牽連,被免去官職,不久又官復原職了。

??建寧二年,因母親去世而歸家,大肆修建母親的陵墓,督郵張儉檢舉上奏侯覽貪污放縱,先後奪去他人宅第三百八十一所,田地一百一十八頃,建造宅第十六處,都有高樓池苑,樓閣高堂相連,皆以彩畫丹漆裝飾,規模宏偉,僭用宮室的形制,又預先修造自己的陵家,建造雙闕,有石槨,陵園的房廡高達百尺,破壞他人的房屋,發掘其墳墓;劫掠善良百姓,搶奪良家女子為妻,還有其他許多罪行,請聖上將其處死。而侯覽卻趁機把上奏在中途截留,使其無法上報桓帝。張儉于是破壞了侯覽的壽冢家宅,沒收他的家財,列舉其罪上報。又舉報侯覽在母親活著的時候交結賓客,擾亂國法,仍然無法上達桓帝。侯覽因此誣陷張儉為黨人,同時還誣告前長樂少府李膺、太僕杜密等,都予以夷族滅家。從而又代替曹節領長樂太僕。

??熹平元年,有關官署檢舉奏報侯覽專權驕奢,下詔收回他的印綬,侯覽被迫自殺,阿諛依附他的人都被免去官職。

??侯覽被免職之後,高倫暗叫好險,因為如果不是陳實,他任用侯覽親信為史,必免不了丟官御職的命運。

??不久,高倫升任尚書,即將到朝中任職,郡中眾官員為他送行至輪氏縣時,他才忍不住地對大家說出實情,並無限感慨地說︰「陳君可謂善則稱君,過則稱已者也。」眾人知情後無不為陳實正直高尚的品德所嘆服。

??後來,司空黃瓊選忠厚正直的人為官,就讓陳實做聞喜(今山西省絳縣西)長。不久,又改擔任太丘(在今河南永城)長,故時人稱陳實為陳太丘。陳實剛任太丘長時,在一個明月皎潔的夜晚,沿街散步,走近一家小店,听到里面有哭聲。推門進去,見是店主人在哭,陳實問他為何傷心,他說︰「三年前,妻子暴病身亡,無錢埋葬,借了近鄰富商李垠銀子10兩。不料,李垠為富不仁,將借據改「十」為「千」,限期要我歸還,如逾期不還,還以這個客店頂債。」陳實心里明白,這條大街盡是李家生意,只有中間夾著這家客店。李垠涂改借據,顯然是為了圖財霸產。陳實回到衙門,即差人把店家接去,一面張揚聲勢,說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大哥,一面貼出扒房擴街的告示,李垠一見,忙備厚禮去衙內求情。衙役說︰「這位太丘長不比別的老爺,他可不吃這一套。你最好找他大哥試試。」李垠到後堂一看太丘長的大哥原來就是店家,慌忙施禮請罪。說道︰「小人私改借據,該死該死,我這就把借據還給您老人家,請您在太爺面前多多美言!」太丘長在內室听得清清楚楚。第二天,陳實升堂,傳來李垠,一拍公案說︰「大膽李垠,私改文約,賴人房產,從實招來!」李垠只得低頭認罪。于是判罰李垠紋銀1000兩,交給店家,叫他擴大店房,專接苦難行人住宿。客店落成,題名「慈恩店」,表達感謝陳實之情。

??陳實以德施治,關心、愛護百姓,為官清正廉明,黎民安居樂業,鄰縣百姓多向其轄境遷徙。後來沛國相違法賦斂,加重百姓負擔,陳實身為地方屬官抗之無力,從之不甘,無法阻止,最後便憤然棄官。

??東漢後期,因外戚、宦官專權,政治黑暗,一些士大夫對此痛心疾首。他們對于宦官的專橫尤其痛恨,並時加抨擊。然而專權的宦官卻藉(ji )皇帝之力,誣告士人與太學生們「誹訕朝廷,疑亂風俗」,對東漢朝廷的統治將極為不利,反將士大夫和太學生誣為「黨人」而加以禁錮,「黨錮之禍」由此形成。它使賢良忠義之士多受株連,慘遭迫害,陳實亦未能幸免。當時受株連者有的逃避他鄉,有的請求赦免,陳實卻大義凜然地說︰「吾不就獄,眾無所恃。」並主動投獄,為他人承擔責任,一年後方遇赦出獄。陳實這種舍己為人、舍身求義的大無畏精神,在當時是很受天下士人的欽佩和敬重的。但陳實也因反對宦官專權,遭黨錮之禍被禁錮,不許再做官,前後長達二十年之久。

??「黨錮之禍」後,陳實遂懸車告老,退隱家鄉,隱而不仕。陳實不僅學識淵博,而且佼不謅上,愛不瀆下,品行端方,為人正直。其在鄉閭,平心率物,修身養性,深得群眾敬仰。村里凡遇有人打官司,雙方總是願意先請陳實公正判決,陳實也總能將其中的是非曲折分析得入情入理,並能善誘善導,使各方當事人都心悅誠服,所以當時流傳著「寧為刑罰所加,不為陳君所短」的諺語。由此可見陳實深明大義,其高尚的德行為遠近所嘆服。

??陳實在鄉里,也非常注意以良好的風尚道德感化人們,我國著名的二十四史之一《後漢書》中有《陳實傳》,其中載有在郾城方圓流傳較廣的「梁上君子」一史實。說的是陳實晚年,當時發生災荒,百姓生活困苦。有一天夜里陳實就寢時,突然發現房梁上伏著一個人,他心中一驚,卻並沒有驚動梁上之賊,假裝沒有看到,不動聲色地穿戴整齊,喚來子孫,在正堂嚴肅地訓導他們說︰「人生來本性並不是不善的,由于習慣成性,于是到了這種地步,譬如梁上君子就是這樣的啊!」小偷听了非常吃驚,就從梁上跳到地下,跪地叩首請罪。陳實態度十分溫和地對他說︰「看你的相貌神態,不像是惡人,大概是因生活貧困,才被逼如此的。你一定要克制自己,正當做人才是呀!」當即又送了他兩匹絹,放他回去,小偷非常感動,連連叩頭請罪,從此改邪歸正。這事傳揚出去後,全縣四鄉,再沒有人偷竊,地方清靜,百姓得以安樂。「梁上君子」的典故由此而來。

??後來,**讀《陳實傳》,非常贊同陳實對待因饑餓到他家偷東西人的分析︰「不善之本,未必本惡,習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並對陳實對這件事的恰當處理作了畫龍點楮的點評︰人在一定條件是可以改造的。

??距今台王村中間的凌雲台東南約五十米處,原有一座紀念陳實事跡的「無梁亭」,據傳該亭建于清乾隆年間。「無梁亭」顧名思義就是沒有房梁。的確,這座「無梁亭」不但沒有房梁,就連一根木料也沒有用,它的建築全部是磚瓦結構。據當地群眾說,「無梁亭」是為紀念陳實恩賜盜賊的功德被列為「郾城鄉賢」,供人們祭祀所建。「無梁亭」雖然建築不大,但是它構思新穎,獨具匠心,可稱得上是古代建築中的精品。「無梁」寓意為︰無梁上君子藏身之處,以至全縣復無盜賊,更是進一步為頌揚「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太平盛世而建。

??陳實的學問人品深為後人所推崇、敬慕。中平四年(187年)陳實老死家中,享年八十四歲,各地親朋、百姓奔喪者有三萬人。當時的府丞親為主祭,東漢文學家、書法家中郎將蔡邕親為其提書碑文,大將軍何進贈謚「文範先生」。其墓葬位于今郾城西北二十公里處,台王村北有一塊地名就叫作「陳實墓」。

??陳實在擔任太丘長時由于無力對抗沛國相加重百姓負擔而最後憤然棄官。不做官則已,做官就要為民,不能為民官不做也罷。這是陳實的為官之道。陳實愛民如子,他也因此受到了百姓的愛戴,以致于他死時「百姓奔喪者三萬從人」而永垂不朽。

??明代張倫有詩說——

??古祠煙鎖幾經秋,文範先生在此留。

??竊竹窮民無病涉,投梁君子有恩酬。

??一生清節銘貞石,千古高風長太丘。

??桓袞累征終不就,功名識破水中漚。

??這首詩正是陳實一生的真實寫照。

??另有名人詩頌詠太丘長陳實道——

??太丘古祠

??——(清)車明理

??

??文範垂休歲月長,荒林古廟對斜陽。

??道高世上功名簿,德化梁間盜竊降。

??千載杉松巢水鳥,四時享祭潔蒸嘗。

??不徒青史昭懿行,余韻猶能動一方。

??

??作者簡介︰車明理,字宗道,號訥奄。明代長葛人,成化已未(公元1475年)進士,歷官戶部主事、員外郎、浙江布政司左參議。所在有政聲。致仕後,嘗編《長葛縣志》,有詠長葛八景詩八首,《太丘古祠》即其一。

??

??太丘古祠

??——(明)張倫

??古祠煙鎖幾經秋,文範先生在此留。

??竊竹窮民無病涉,投梁君子有恩酬。

??一生清節銘貞石,千古高風長太丘。

??桓袞累征終不就,功名識破水中漚。

??

??作者簡介︰張倫,明代長葛人,天順已卯(公元1459年)鄉試中舉,曾任江蘇監城訓導,陝西永壽教諭。

??

??太丘古祠

??——(明)李義

??

??德星光耿見天邊,太史當年奏聚賢。

??系出中州繻葛邑,名垂千載史書篇。

??訓家化盜至今仰,享祀崇祠自古傳。

??最愛三征終不起,貪饕祿位視漸然。

??

??作者簡介︰李義,明湖南安化縣人。歲貢生,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任長葛縣教諭。

??陳實逝世了,東漢大文學家、大書法家蔡邕親自為陳實撰寫了《陳太丘廟碑》《陳太丘碑文》。

??欲知蔡邕何許人也?所撰《陳太丘廟碑》《陳太丘碑文》碑文又說的是什麼?請听下回分解。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義門演義最新章節 | 義門演義全文閱讀 | 義門演義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