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龍四年(公元236年)十二月癸巳,陳群逝世,謚曰靖侯。其子陳泰嗣任。曹睿追思陳群之功德,于是分給陳群戶邑,並封一子列侯。
??《魏書》載︰陳群前後數次,密陳朝廷得失,每次上奏都封隱其事,輒毀草擬文件,時人及其子弟均不能知其所奏。有人譏議陳群居位拱默,正始中詔撰群臣上書,以為名臣奏議,朝士乃見陳群諫事,皆甚嘆息。《袁子》曰︰有人說」故少府楊阜不是忠臣嗎?看到人主之不當,便勃然大怒而觸其所非,與人說話也未嘗稍違道德,這不正是所謂」王臣謇謇,匪躬之故」之人嗎!」答道︰」但這只可謂是直士,其忠與否,吾不得而知。所謂仁者愛人。施于君上的稱之為忠,施于雙親的稱之為孝。忠孝者,是其本一。所以真正的仁愛之最的人,倘若君親有過,諫言不能入,應求之反復,情不得已而言,而不忍向外宣播。今為人臣,見人主失道,直詆其非而播揚其惡,可謂直士,而未為忠臣。故司空陳群則不然,他談論終日,未嘗言人主之非;書數十上而外人不知。君子謂群于是乎長者矣。」
??陳群的政治策略︰強國、富民是根本。
??陳群的功績︰
??1.曹操任用王模、周逵,陳群力阻未果。
??2.陳群為曹操推薦陳矯、戴干,此二人成績卓著。
??3.陳群任酇令,使曹魏東南吏民穩定。
??4.向曹操陳明恢復肉刑的意義。
??5.魏諷謀反被平定,陳群進言保全劉廙。
??6.上表勸曹操稱帝,未果。
??7.建制九品官人之法,成為歷史名制。
??8.阻止曹丕追封太後父母。
??9.推舉鮑勛為官。
??10.致書蜀相諸葛亮,勸其舉國稱藩,未果。
??11.鮑勛因屢次面諫觸怒曹丕定為死罪,陳群等求請赦免,未果。
??12.曹睿初臨政,上表陳述嚴明朝綱、體恤百姓。
??13.曹睿時期,推薦荀顗、、傅嘏、管寧。
??14.魏明帝時期,兩次阻止曹真伐蜀。
??15.曹睿愛女逝世,曹睿興師動眾,陳群力薦,未果。
??16.曹睿大造宮殿,陳群力薦,曹睿有所收斂。
??我們可以從陳群身上學習到︰
??1.頭腦清楚,飽有學識。
??2.有識人的能力,推薦了多名優秀人才。
??3.清正嚴明,竭忠盡職,敢于進諫。
??4.交友廣泛,眾人稱頌。
??陳群之父陳紀六兄弟,因此陳群有幾十個兄弟,其中伯父陳諶之子陳忠,字孝先,青州刺史。娶卜氏、葛氏、袁氏。生三子︰陳佐、陳和、陳坦。
??這陳群、陳忠乃是大唐御賜義門陳氏八十七世祖——
??陳群與陳忠,八十七世祖。
??生逢亂世兮,幸得依明主。
??
??卻說陳群之子陳泰,生于公元175年,字玄伯,潁川許昌(今河南許昌)人。三國時期曹魏武將,官至尚書左僕射、鎮軍將軍。因是名臣陳群之子,自幼便受過良好的教育。陳群生前,陳泰已于青龍中期出任散騎侍郎。青龍四年(236年)陳群去世,陳泰繼嗣,被封列侯。陳群死後,陳泰便離開朝廷至西部邊疆。
??正始初年(240-241年),陳泰遷任游擊將軍;正始五年(244年),出任並州刺史,加振威將軍,持節(即有代表朝廷處理若干大事的權力),護匈奴中郎將,主管並州的軍、政、法等事務。陳泰轄區及周圍地區民族眾多,他很注意對當地各少數民族采取懷柔政策,威信很高。
??時京城權貴托他在邊地購買奴婢,並附送寶貨。陳泰將所送之禮皆掛在牆上,從不打開。正始九年(248年),陳泰被調回京城任尚書,並將權貴所送之禮全部退還。
??嘉平元年(249年),朝廷中司馬氏與曹氏的斗爭白熱化,形成曹爽和司馬懿二派對立。陳泰雖自幼與司馬懿的兩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為友,仍盡量避免介入這場政治斗爭。但身處朝廷之中,有許多事是沒法躲避的。
??同年正月,一直韜光養晦的司馬懿趁曹爽等奉齊王曹芳去洛陽南郊謁陵之際,發動政變,率軍切斷歸路。當時,陳泰作為尚書,也去參加這次謁陵。當司馬懿派人送書給曹爽要其交權時,曹爽等仍猶豫不決。正如當初陳群參與逼獻帝讓位于曹丕一樣,陳泰即以父親的識時務為榜樣,與侍中許允一道上前勸說曹爽,使其接受了交權條件。曹爽即派許允與陳泰為代表去與司馬懿協商。故司馬氏一直視陳泰為有功之臣。此後,司馬氏控制朝廷。為了避開朝廷中的斗爭,陳泰又主動要求外出任職。他被調任雍州(今陝西關中及甘肅東部)刺史,代替原刺史郭淮,並加奮武將軍,處于對蜀作戰的前線。
??同年秋,蜀衛將軍姜維督軍進攻雍州(今陝西關中及甘肅東部),依傍曲山(今甘肅岷縣東百里)築兩城。姜維熟悉隴西風俗民情,欲誘羌胡歸蜀,以控制該地區。派牙門將句安、李歆等人駐守,並聯合羌胡人進攻附近各郡。征西將軍郭淮與陳泰統兵抵御。二人商量對策時,陳泰說︰「曲城(今甘肅岷縣東漳南)雖固,去蜀險遠,當須運糧。羌夷患維勞役,必未肯附。今圍而取之,可不血刃而拔其城。雖其有救,山道阻險,非行兵之地也」(《三國志?魏書?陳泰傳》)。郭淮從其計,遂采取圍城打援策略,命陳泰討蜀護軍徐質,南安太守鄧艾進圍曲城,切斷交通及水源,蜀軍出城挑戰,陳泰又命堅守陣地不戰。曲城蜀軍困窘不堪,甚至把干糧分給兵士,靠吃雪水過日子。姜維領兵救援,進至牛頭山(甘肅岷縣東南,洮河南岸),與陳泰相遇。陳泰說︰「兵法貴在不戰而屈人。今絕牛頭,維無反道,則我之擒也」(《三國志?魏書?陳泰傳》)。遂令各部堅壘自守,不與蜀軍交戰。陳泰即調軍南渡白水,順河東行;郭淮率軍進逼洮水,企圖切斷姜維退路。姜維及時發現了魏軍的動向,姜維迅速撤回。而句安、李歆等人孤立無援,只好獻城投降。
??嘉平四年(252年),蜀人策動西部部分民族造反,攻打郡縣,陳泰即上書請求將雍州、並州兵力合在一起前往鎮壓。並州軍隊在調動過程中,因不願遠征而出現兵變,結果陳泰只好單獨率軍前往,亦大獲成功。
??嘉平五年(253年)二月,吳太傅諸葛恪取得東興之戰勝利後,恃功輕敵,不顧群臣勸阻,再次興師攻魏。五月,姜維與吳呼應,率軍數萬自武都(今甘肅西和西南)出石營經董亭(均在今甘肅武山南),進圍南安(今甘肅隴西東南)。大將軍司馬師遣車騎將軍郭淮與陳泰率關中軍解南安之圍。陳泰率部進至洛門(即洛門聚,今甘肅甘谷西)時,姜維因久攻南安不克,軍糧已盡,被迫撤圍退走。七月,吳軍主力圍攻新城受挫,士卒疲憊不堪,患疾者過半,死傷慘重,也被迫撤退。
??正元二年(255年)正月,郭淮去世,朝廷即任命陳泰為征西將軍,假節都督雍、涼二州的軍事,即為當時曹魏西部的最高軍事長官。
??同年七月,大將軍司馬師病亡,司馬昭控制魏國朝政。蜀將姜維乘司馬師病亡之機,督車騎將軍夏侯霸、征西大將軍張翼等數萬人攻魏。時新上任的雍州刺史王經對陳泰報告,蜀姜維、夏侯霸率軍分三路向祁山、石營、金城攻來,要求分兵迎擊。陳泰認為蜀軍不會分數路而來,要其堅守狄道(今甘肅臨洮),待他率主力自陳倉(今陝西寶雞東)到達後,再鉗擊蜀軍。八月,姜維到達枹罕(今甘肅臨夏東北),遂向狄道(今甘肅臨洮)進軍。王經不俟陳泰軍至即擅擊蜀軍。陳泰聞後,便料到會有變故,即遣大軍前往支援。果然,王經先後敗于故關(今甘肅臨洮北)、洮西,大部傷亡或逃亡,僅殘部萬人還保狄道。姜維乘勝圍狄道城。
??陳泰星夜馳報朝廷,同時收編王經的殘部,作好進攻準備。不久,大將軍司馬昭命長水校尉鄧艾出任安西將軍,與陳泰並力抗擊蜀軍,並遣太尉司馬孚為後援。鄧艾等人認為「王經精卒破衄于西,賊眾大盛,乘勝之兵既不可當,而將軍以烏合之卒,繼敗軍之後,將士失氣,隴右傾蕩。古人有言︰‘蝮蛇螫手,壯士解其腕。’《孫子》曰︰‘兵有所不擊,地有所不寧。’蓋小有所失而大有所全故也。今隴右之害,過于月復蛇,狄道之地,非徒不守之謂。姜維之兵,是所闢之鋒。不如割險自保,觀釁待弊,然後進救,此計之得者也」(《三國志?魏書?陳泰傳》)。陳泰則認為︰「姜維提輕兵深入,正欲與我爭鋒原野,求一戰之利。王經當高壁深壘,挫其銳氣。今乃與戰,使賊得計,走破王經,封之狄道。若維以戰克之威,進兵東向,據櫟陽積谷之實,放兵收降,招納羌、胡,東爭關、隴,傳檄四郡,此我之所惡也。而維以乘勝之兵,挫峻城之下,銳氣之卒,屈力致命,攻守勢殊,客主不同。兵書雲︰‘修櫓,三月乃成,拒堙三月而後已’。誠非輕軍遠人,繼之詭謀倉率所辦,縣軍遠僑,糧谷不繼,是我速進破賊之時也,所謂疾雷不及掩耳,自然之勢也。洮水帶其表,維等在其內,今乘高據勢。臨其項領,不戰必走。寇不可縱,圍不可久,君等何言如此」。于是分三路進至隴西,避開蜀軍,出其不意地繞過高城嶺(今甘肅渭源西北),進至狄道東南山上,燃火擊鼓與城內聯絡,守軍見援軍至,士氣大振。姜維也感震驚,只好分兵攻陳泰。姜維督軍沿山進攻,陳泰據險而守,擊退蜀軍。陳泰揚言截斷蜀軍退路,蜀軍震恐,遂于九月二十五日撤軍退走鐘堤(今甘肅臨洮南),狄道之圍遂解。王經慨嘆道︰「糧不至旬,向不應機,舉城屠裂,覆喪一州矣」。陳泰慰勞將士,加強城防工事,增添防守兵力後,率兵還屯上邽(今甘肅天水)。
??當初,陳泰聞王經被圍,認為州軍將士索皆一心,姜維定不能克,讓援軍速到還。眾人認為「經奔北,城不足自固,維若斷涼州之道,兼四郡民夷,據關、隴之險,敢能沒經軍而屠隴右。宜須大兵四集,乃致攻討。」司馬昭說︰「昔諸葛亮常有此志,卒亦不能。事大謀遠,非維所任也。且城非倉卒所拔,而糧少為急,征西速救,得上策矣」。
??陳泰常「以一方有事,輒以虛聲擾動天下」。所以希簡為此上告司馬昭,司馬昭對荀覬(荀彧之子)說︰「玄伯沉勇能斷,荷方伯之重,救將陷之城,而不求益兵,又希簡上事,必能辦賊故也。都督大將,不當爾邪」
??甘露元年(256年),司馬昭將陳泰調回朝廷,任尚書右僕射,負責選舉任命官員。不久,吳將孫峻率軍出淮、泗,擺出欲攻魏的姿態。司馬昭即調陳泰為鎮軍將軍、假節、都督淮北諸軍事,並詔命徐州監軍以下皆受陳泰節制。孫峻退兵後,朝廷又召回陳泰,改任左僕射。
??甘露二年(257年),親曹氏的征東將軍諸葛誕采取連結東吳,以逸待勞,拒守揚州(治壽春,今安徽壽縣)的方略,起兵反司馬昭。司馬昭親率六軍征討,駐軍丘頭,由陳泰總管行台(即總指揮部)。陳泰自幼與司馬師、司馬昭為友,與沛國武陔的關系也很好,司馬昭問武陔︰「玄伯何如其父司空也?」武陔說︰「通雅博暢,能以天下聲教為己任者,不如也。明統簡至,立功立事,過之」(《三國志?魏書?陳泰傳》)。回京後陳泰升任司空,為三公之一,食邑二千六百戶。並賜子弟一人為亭侯,二人為關內侯。
??未知陳泰何年逝世,源于何事,且看下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