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之外的海北,乃陽城市治下的一個大縣。該縣總人口一百二十多萬,原來以農業為主,近些年工業經濟發展迅速,尤其是民營企業勢頭很猛,其經濟總量在陽城縣域經濟中排名首位,連續多年穩居全國百強縣前三十名。在經濟建設統領一切的今天,海北憑借各種指標優勢,力壓全市其他幾個縣(市)、區,實際上一直擁有廣泛的話語權。
縣委書記于樹奎祖籍海北,從小隨父母在省城生活,文革期間下放農村回到故鄉,後被推薦為工農兵學員進省師範學校讀書,畢業後又分回海北。二十多年來,他先後在海北做過農村中學老師、公社文書、鄉鎮黨政負責人、副縣長、縣委副書記、縣長,直至七年前擔任海北縣委書記兼人大常委會主任。
按理說,像他這種資歷的干部,應該早就得到提拔。可早些年,無論當縣長還是做書記,總是運氣不佳,不是爆炸事故傷亡十來人,就是與鄰縣的界址糾紛釀成群毆群傷事件。而且,自從擔任了縣里正職,他與搭檔總配合不好,尤其是擔任書記後,與縣長喬維民鬧到罵爹咒娘的地步,就差出手動粗。這也難怪,于樹奎作為一個領導干部,生性外向、要強,長期主政海北這樣一個強勢大縣,又是一步一個腳印拾級而上,在當地政治、社會、人脈基礎雄厚,所謂土皇帝、地頭蛇之類也不過如是。因此,他在主要領導崗位上做的時間越久,就越是敢說敢為,目中無人,少有顧忌。
不過,話說回來,于樹奎如此堅決反對廖志國,除了些許性格因素的作用外,主要基于這樣幾個原因︰一是同苗長林的哥們義氣,政治上必然與廖志國水火不相容,及至你死我活;二是喬維民見寵于廖志國,又即將提拔重用,無形中加劇了這種對立情緒;三是依仗省里卜副省長這個後台——後者早就許諾,只要陽城沒有于樹奎理想的位置,可以考慮在省機關安排一個副廳長。
因此,這次海北縣人代會上檢察長選舉出現意外,完全是上述諸因素的一個必然集結與爆發。
半年前,海北縣原檢察長因病去世。其時,廖志國剛剛接任市委書記。
按照干部管理程序,檢察長作為副縣職市管干部,其人選應當由陽城市委考察、決定後,依法向縣人民代表大會提名推薦,再由全體人民代表進行投票選舉。一般情況下,檢察長之類的正職,實行的是等額選舉。
根據陽城市委研究干部的慣例,確定一個縣級檢察院的領導,除非有特別需要關注的人選,通常由組織部與政法委兩家事前商量,或者直接先行考察了,然後再報到常委會上來議一議,基本就定下來了。多數常委、尤其是市委書記,因為不熟悉情況、甚至不認識其人,一般表個態或舉個手就放行,並不會給予特別關注,更加少有阻攔。
對于海北縣檢察長,市委組織部與政法委已經拿出一個方案——建議由市檢察院起訴處長許海衛,下派到海北縣檢察院任黨組書記、副檢察長,代行檢察長職務,待半年後的人代例會再行選舉程序。
研究海北檢察長人選,是廖志國以書記身份主持的第一個常委會。會上,對這個方案進行解釋者並非組織部長,而是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朱玉。
「根據省委組織部、政法委的意見,縣級檢察長與法院院長原則上應實行異地任職制,並在今後三至五年內逐步推行到所有縣(市)、區。同時,考慮到市檢察院干部年齡老化,業務骨干集中,人員流動性相對不足,已經影響到積極性的調動,因此,提議許海衛擔任此職。這個提名,是由市檢察院黨組推薦,經市委政法委研究後報與組織部,雙方組成聯合考察組進行過例行考察。」朱玉介紹完情況,扭頭問組織部長賈大雄︰「賈部長,是這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