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大雄推出的這個第一方案,實質是反用了欲擒故縱法。因為他知道,這兩位副部長無論從哪個角度講,都不是常務副部長的最佳人選,廖志國十有八九不會同意。話再說回來,即使廖志國勉強同意了此方案,于賈大雄也是一個不錯的選項——身邊多一個傀儡,總比多一個敵手強吧。
從內心深處講,賈大雄最希望實現者,其實是第二方案中的最後一個選項。
賈大雄的第二方案中,首先選擇黃一平不過是某種障眼法。他知道,對于黃一平的出路,廖志國已經有了明確意向——放到陽西做區長。他將黃一平列入常務副部長的首選,雖然只是一種姿態,卻也有多重意義︰一來,可以取悅廖志國、拉攏黃一平,說明我賈大雄眼里看重你廖氏陣營中人;二來,你不是不放心我賈某人,要將貼身秘書派到組織部來監控嗎?我干脆給他個常務副部長的位置,讓他名正言順來當這個眼線。當然,賈大雄也明白,漫說廖志國不會放,就是放了,黃一平本人也不肯來。因此,這個擺布實質上是起到掩護作用,既麻痹了廖志國,又為後邊的胡春來做了鋪墊。
選擇文化局長徐曉凡,則有一箭雙雕之意。在廖志國的圈子里,徐曉凡是個八面玲瓏之徒,仗著其老爹的雙仁集團做後盾,明著投奔廖志國,暗中卻也已經走了苗長林、賈大雄的路子。這種狡兔三窟、腳踩幾條船的路數,在官商兩界皆司空見慣。既然陽城官場盡人皆知,徐曉凡是你廖志國的親信,那好,我賈某人干脆將他作為常務副部長人選,成了可以賣個人情,一邊籠絡了徐氏父子,一邊示好于你廖書記;假如不成,又正好委過于廖志國,或許能將徐曉凡從氏陣營離間出來,也算是一種招安手段吧。須知,最近一段時期,「三劍客」們一直想在廖志國陣營打開缺口,卻苦于無從下手、更無明顯成效。眼前,如果徐曉凡能夠倒戈,也許就能從他那兒取得重大突破,獲悉廖志國夫婦收受賄賂、以權謀私那些具體事實。
那個教育局常務副局長胡春來,則是苗長林、賈大雄的一個鐵桿親信,別看名次排在最後,卻是他們最希望成功的人選。按照賈大雄的如意算盤,只要運籌得當,胡春來極有可能後來居上、爆冷勝出。
總之,賈大雄準備的兩套方案,于他而言,並無好差、優劣之分,只有更好與最好之別。而對廖志國來說,則可能個個是倒鉤,處處有陷阱,一旦選擇不當了,則會讓組織部這個重要人事陣地,又一次完全落到「三劍客」手里。
16
現在,就得專門說說教育局常務副局長胡春來了。
胡春來其人,本是陽東區中學教師出身,精通理科各個門類,尤其在高中數學、物理兩門更為拔尖。早在三十出頭的年紀,就已經是中學特級教師、市級課題帶頭人。當年,苗長林擔任陽東區長時,胡春來做過中學校長、區教育局長,是個在全市教育系統內小有名氣的專家型領導。
細說起來,像胡春來這樣的人,如果一直在校園和講台上堅守下去,也會大有前途,不說成為葉對陶、季羨林之流的教育大家,至少會在一定範圍與領域獨領風騷。只可惜,一旦入了仕途這一旁門,反倒使其專業荒疏、特長不再,前程未必有多光明。
熟悉中國當代史者皆知,解放初期一陣子,上世紀八十年代改革之後又有一陣子,為了表示對知識與人才的尊重,風行讓專家學者轉行從政擔任領導干部。其實哩,現在看來未必是件十全十美的好事。就說解放初的那些專家吧,歡天喜地擔任了各級領導,整天忙于繁雜的行政事務,又不得不卷入種種撕扯不清的人事糾葛,不消三五年,自身的業務專長漸漸不再,專家隊伍里便減少了許多拔尖人才。更為可惜的是,此後不幾年,反右、文革風潮中的大量受害者,恰恰就是這批從專家轉任領導的當權派,因為這批人不改知識分子天生的率真,說話辦事不喜耍手腕、玩權術,很快就成為應聲而落的槍下之鳥。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那批精英,雖然趕上了開明、開放的好時代,其中不少人在各級領導崗位上頗有建樹,也從根本上扭轉了干部隊伍知識不足的狀況,可畢竟還是使其中一些人放棄了學術專長,而且也並非人人能都成為不錯的黨政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