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同卜副省長的特殊關系,又有苗長林在省城多年的鼎力幫襯,加上自己天生社會活動家的特質,于樹奎很快便同省級機關眾多實權部門打得火熱,順勢結交了一批頗有實力的官員朋友,甚至與不少人達到勾肩搭背、稱兄道弟的程度。
于樹奎在省里交際面廣了,人頭熟了,海北縣在省城的名氣就隨之擴大,直接效應便是辦起事來格外順風順水。上自省府辦公廳、常務副省長辦公室,下至有關部門的廳、處長室,但凡接到事關海北的報告、審查、批復,只要不是十分難為的事情,往往總是一路綠燈暢行無阻,而且效率出奇的高。目前,在我國現行體制下,雖然推行的是省、市、縣三級行政體系,但很多縣里報批、審定事宜,最終決定權都在省里,市這一級不過履行某種審核、中轉、備案程序。這樣一來,海北那邊的此類事務,只要能避開陽城者,通常都繞道而行,有些即使一定需要陽城蓋個章、行個文,也大多采取先斬後奏,只是走個過場了之。前些年洪大光、丁松主政陽城,一條鐵路原本只從海北邊界一角穿越,過境總里程不足十公里,而且不設任何停靠站點。于樹奎獲悉後,當即前往省里活動,要求更改設計線路。果然,經過省發改委、交通廳、鐵路辦一番疏通,那條鐵路竟改為從海北月復地全程穿過,並在海北設立了正規停靠、中轉站。直到修改方案定下來了,陽城方面還蒙在鼓里。
因為有了上述這層關系,省里大官小吏也經常光顧海北,于樹奎治下似乎成了省里某些部門的後勤供給、療養度假、休閑娛樂基地。冷不丁,就有省里某個部委辦廳局的長字號人物光臨海北,乃至像卜國杰這樣的省級領導來海北視察亦是常事。海北每年有兩大節日︰正月初五團拜會,仲秋時海洋節。屆時,一定會有數十上百省級機關的官員,扎堆雲集海北,將一個縣級自辦節日搞得比省、市同類節日都要氣派、熱鬧。有時,海北在省城搞個屁大點活動,比如招商洽談會啦,新品鑒定會啦,同樣也是省、廳級領導濟濟一堂。遇到這樣的場合,陽城市里的官員,要麼臨時知情才趕過去,要麼干脆就被撂在一邊。為此,不要說廖志國這樣的黨政首腦,就是市級機關里的那些局長、處長,對海北這種「跨越式」做法,也是頗有微詞。
廖志國初任市長那一年多,尚未與「三劍客」結怨,同于樹奎關系還屬正常。那時,他喜歡經常往下邊跑,每個月總要到包括海北在內的幾個縣(市)走走。遇到省里有領導或部門主要負責人下來,只要得到消息,也都抽空過去專程陪同,有時還請領導到市區來玩玩。等到後來喬維民靠上來,苗長林的競爭態勢日益明顯,于樹奎因此對他有了看法,廖志國就開始疏遠海北,冷淡于樹奎。踫到省里再有官員來海北,他就裝聾作啞能讓則讓,即使勉強前來陪同,也只是禮節性表示一下,很少一起吃飯、打牌。在于樹奎和省里那些人眼里,也根本沒把陽城這一級官員當回事兒。正是因為如此,眼下關省長明天停留海北這樣的事情,在廖志國這里才會引發聯想,已然演繹為于樹奎發出的一某種挑戰之舉。
此外,最令廖志國尷尬、惱火的是,于樹奎的上述非常規做法,若是悄悄做了倒還也罷,相反,他很樂于高調宣揚,常常通過新聞媒體在內的各種形式大肆進行炒作,其終極意義甚至遠遠超過了炫耀,而是更加突顯出耀武揚威的宣戰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