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如,于樹奎喜歡搞畫冊、電視專題片、大型廣告牌之類的東西。最近一兩年來,宣傳海北的巨型廣告牌,不僅遍布其境內的所有公路、鐵路、港口、碼頭、高速道口,而且還遠及上海、北京、省城的機場、車站。各種名目的彩色畫冊,涉及工業、農業、招商、旅游等各個行業,幾乎一部接著一部。場面恢弘、聲勢闊大的電視專題片,更是動用了快艇、飛機、熱氣球等多種輔助工具。這些宣傳品的主題,表面是宣傳海北輝煌業績,可其中的很多畫面,卻離不開于樹奎高大、威武、忙碌的個人形象。尤其是那些廣告牌、畫冊、專題片的主頁與封面,不少是卜副省長等省領導視察海北時,與于樹奎親切交談或熱情握手的場景。
再譬如,在上一輪全國報刊集中清理整頓中,陽城下屬所有縣(市)、區的報紙均被取消,別的地方皆與陽城市委機關報《陽城日報》合作,紛紛辦了專版或子報。唯有海北縣獨樹一幟,選擇與省報合作,並且不惜投入了巨額經費。由是,海北的好多新聞便大量出現在省報上,甚至經常在位置、體量上超過陽城市,明顯給後者造成一定壓力。為此,黃一平按照廖志國的意圖,通過省報駐陽城記者站打過招呼,要求省報切勿過于突出陽城下屬的某個縣,弄得此縣像個省直轄的「特區縣」一樣。結果哩,省報根本不買賬,海北的報道照樣大張旗鼓。
這種過于猛烈的宣傳攻勢,令廖志國極不舒服的同時,也日漸關注到于樹奎身後一個特殊人物——海北縣委宣傳部長林松。此公正是上述宣傳攻勢的幕後操作者,更像于樹奎的御用吹鼓手。
據說,于樹奎曾經公開講過,宣傳部長林松的作用,戰爭年代抵得上千軍萬馬,現時則堪與十個八個局長、鎮長相匹敵。平時,對于林松的宣傳公關,于樹奎一律要錢給錢、要物給物、要人給人,可謂不惜代價。而林松哩,就像一位高明的中醫師,總能把準縣委書記于樹奎的脈博,將後者希望宣揚的內容悉數展示,而且收到的社會效果也非常理想。
林松在海北不僅是個得力吹鼓手,還是個有名的策劃大師。前兩年,全省有個現場會在海北召開,卜副省長親自掛帥,關省長到場講話。其中有若干參觀點,需要有普通群眾隨時接受詢問。于樹奎將此事交由林松總導演,明確要求既確保回答完美,又不能露出任何破綻。結果,等到現場會那天,所有參觀點均取得圓滿成功。那些身著普通衣衫、言談樸實、外表平常的「百姓」,其實全是政法部門、機關事業單位的干部裝扮。在居民區,甚至專門有裝扮成一家的警察,連小孩都是從實驗小學藝術團挑選。參觀途中,關省長親自下到某居民家中訪問,那位由街道宣傳委員扮成的貧困家庭戶主,帶領全體臨時家庭成員,訴說到激動處居然聲音哽咽,騙得省長與眾多參觀者差點掉了眼淚。事後,于樹奎親自提名,為林松報大功一次,並獎勵其策劃團隊現金十萬元。
于樹奎對林松如此看重,後者更加不惜賣力效命。這幾年,為了迎合于樹奎不斷膨脹的自我感覺,林松歇盡全力投其所好,運用掌握的各種宣傳工具,極力為之歌功頌德。去年,林松從北京請來某知名作家,駐在海北采訪一個多月,創作了一部洋洋灑灑三十萬字的長篇報告文學《海北赤子》,配上近百幅彩色照片,以銅版紙印制得非常精美、豪華,名義上面對國內外公開發行,實質由林松布置在海北所有企事業單位、尤其是中小學校免費贈送,並廣泛寄發到國內外海北籍人士。此書出版後,林松相繼花大價錢在省電台、報紙連播連載,並找了一家門戶網站,雇人以不同網名寫了好多肉麻透頂的評論,讓人感覺反響何其熱烈。前不久,林松又專程赴北京,準備以此書為藍本,改編、拍攝成二十集同名電視劇,據說連扮演于樹奎的特型演員都悄悄物色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