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嘁!多大點事嘛!在我海北一方土地上,有什麼敢不敢的事情!只要把我們海北的事情辦好了,一切好說嘛!」于樹奎開始繞向主題。
「于書記你放心,林松這個同志我知道,在于書記手下是一員干將,全市宣傳系統表現也很突出,市級機關反映很不錯。我們來哩,就是走個程序,相信談話、測評情況不會有什麼出入。」趙瑞星馬上給于樹奎遞上一顆定心丸。
于樹奎听了,原本有些懸著的心放了下來,語氣、神態里明顯不再有剛才的警覺,道︰「趙部長畢竟是老組織,看人準確,說話有分量,天生一副識別人才的好眼力!」
「哦,對了,林松的提拔應該問題不大。可是,按照干部管理的一般要求,同一個位置上的補缺,應當不只有一個候選人,還要有一定比例的預備人選。當然啦,這只是一個程序,一個過場。可這個程序、過場也還是要走一下嘛。」趙瑞星說得很輕松。
「這個我知道,你們按照程序正常進行,我們這邊肯定全力配合、支持,共同做好這次推薦、考察工作。」于樹奎熱情回應。
既然話說到此,彼此心照不宣,接下來就無需多說什麼了。
按照預定程序,第一關是進行民主推薦、測評。
本來,像這種涉及到縣委領導班子的調整,參與推薦、測評的範圍應當盡量廣泛一些,其對象一般是縣委、人大、政府、政協等幾大班子成員,縣直各部、委、辦、局、院、行、社、校、所的主要領導,工、青、婦、團等群團組織負責人,以及享受縣處級以上待遇的離退休干部,等等。而且,從保證公平公正和保密角度講,所有推薦和測評過程,應當全部由市里考察組掌控,盡可能不讓海北方面的人染指。然而,實際操作過程中,趙瑞星卻有意放松了一碼。
首先,參與推薦、測評的對象大大縮水,本來應該參與其事的很多直屬部門負責人、離退休干部大都沒來,甚至連機關部門負責人都只到了六七成。其次,測評打分表格的發放、收集、統計,基本是以海北縣委辦與組織部工作人員為主,甚至最後結果的抄錄與打印都不在考察組的視線。還有,最終對考察對象的確定,也只是由趙瑞星與于樹奎二人踫頭後,電話報告了市委組織部長賈大雄,便馬上公示並進行考察。總之,趙瑞星的這種做法,參照時下組織部門的相關規範,顯得不太專業、乃至有些業余,似乎頗有些兒戲的成分。
根據民主推薦、測評的得票與得分結果,最後選定的考察對象有兩人︰排在第一位的是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林松,第二位是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魏和平。這個結果,不僅符合于樹奎的意圖,也和趙瑞星預料的完全一致。
話說兩天前,趙瑞星與黃一平商量了一個妙招,準備以偷梁換柱與調虎離山相結合的辦法,一舉解決林松的問題。那麼,調離了林松這只虎,偷走了于樹奎身邊這根「梁」,就得有一支相應的「柱」頂上去。說白了,既然不讓林松當這個副書記,那就得有另外一個人來當。否則,全套方案就鏈接不上,容易出紕漏。
考察之前,趙瑞星調出海北縣委常委會成員的檔案,結合自己對這些人多年的了解,認真做了一番案頭分析,很快便將各人的能力、水平、政治傾向,特別是與于樹奎的私人關系,基本上模了個七不離八。他斷定,如果要于樹奎為林松找一個陪襯,政法委書記魏和平絕對是不二人選。為了證明自己猜測的準確,臨來海北前,他甚至悄悄同黃一平打過賭,賭注是一瓶茅台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