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北縣委政法委書記魏和平,是該縣常委中任職時間最長的一位,年齡距離二線還有三年不到,按常規,十個月後的縣級黨代會換屆十之八九要退出黨委班子。據趙瑞星的經驗判斷,像魏和平這類在同一崗位能夠堅守十來年的「不老松」,大致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能力、水平超強,但脾氣超大,性格超牛,在同僚中人際關系不是很好,尤其與上級頂得厲害,因而被放在冷板凳上一坐多年;一種是能力、水平超一般,脾氣、性格卻又超平和,依靠良好的人緣、特別是頂頭上司的認可,才能夠多年坐穩一個位置。魏和平正是屬于後一種類型的干部。于樹奎正是看中其平庸、听話,才讓他始終呆在這個位置上。
翻開魏和平的檔案,趙瑞星還發現︰此人盡管能力、政績平平,可在歷次年終考核,階段性民主測評,以及領導干部「三講」「保鮮」等重大活動中,其得票、得分情況都還不錯,甚至常常排在同僚們的前列。這種狀況,其實在時下官員隊伍中,並不罕見,甚至所佔比例還不小。這就形成了一個近乎悖論的奇怪現象——干部能力、水平的大小,往往同人緣關系、公共評價成反比。換言之,很多像魏和平這樣平庸的干部,雖然缺乏做大事、做成事的本領,卻往往因為所謂的低調、謙虛,從不輕易得罪人,因此而博得了一個不錯的名聲,並保證頂上烏紗的穩固。相反,很多想做事、能做事且做成事的干部,卻因為所謂的驕傲、不虛心和敢于得罪人,落得了一個群眾基礎不好的惡名,下場反倒相對較慘。究其根本原因,還是我們的干部評價與選拔標準出了問題,所謂德才兼備,實則等同于四平八穩、無所作為。那些表面看似公平公正的民主測評之類,其實具有相當的欺騙性與虛偽性,有時恰恰給一些心術不正者提供了挾嫌報復、嫉賢妒能的機會。
趙瑞星認定,只要自己提出在林松之外再擇一人作為副書記人選,于樹奎一定會提名魏和平。主要理由基于如下三點︰其一,既然副書記位置非林松莫屬,那麼另外一個陪襯角色,必得選擇一位能力、水平相對較弱的干部,以顯差距。魏和平符合此條。其二,這個陪襯性人物,最好能在某個方面具有明顯劣勢,卻又不是那種原則性缺陷,否則就缺乏了基本的合理性,民主推薦與測評那一關也過不去。魏和平年齡明顯偏大,表面看不是原則問題,實質卻又是一道極難邁過的門檻。其三,于樹奎對此人不能有太大惡感。按照于樹奎的個性,即便第二人選完全是個陪襯,他也絕不會同意擺一個自己厭惡之人。于樹奎應該清楚,這種陪襯之人,一旦進入了上級組織部門的選人視野,下次有了機會很可能正式登堂入室。既然魏和平能夠在常委班子里呆上十年之久,說明于樹奎對其肯定觀感不差。
推薦與測評結果一出來,趙瑞星就樂了,悄悄給黃一平發了條短信︰趕緊準備一瓶茅台酒。記住,不能弄假酒糊弄本部長,短于十年歷史的也免談。
不到一分鐘,黃一平回了信息︰OK!
接下來的考察談話,其實更是走個過場,而且完全按照于樹奎的意願進行。
趙瑞星將部里帶來的幾人分成兩個小組,分頭找相關人員個別談話。他自己也參與一個小組,主要是找常委會其他幾大班子成員交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