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就在杰德給自己放假的同時,麥瑞博和賈非也同博偉國際談妥了《變臉》的宣傳事宜。幾個主要城市都投放了電影的海報或戶外宣傳片,而各大電視網也在黃金時段播出了《變臉》的宣傳。在吳宇森的剪輯下,《變臉》的宣傳片總共有五部。
第一部自然是校園綁架案部分,小孩的尖叫和沖天的火光頓時讓大家明白了這不是一部隨隨便便的警匪片。第二部則是反面角色肖恩阿徹的角色宣傳片,約翰特拉沃塔的演技果然是頂尖的。因為肖恩這個角色其實是兩個人格構成的,前面是真正的肖恩,一個無惡不作的壞蛋;而後面的肖恩卻是警察換臉之後的臥底,他既要讓同伙看不出自己的改變,又要為自己被動做的惡事而良心不安。
第三部宣傳片自然是地鐵爆炸案,吳宇森在畫面里盡力展示了爆炸特效的激動人心,直接讓人的腎上腺素不斷飆高。第四部宣傳片自然就是卡斯托特洛伊的角色宣傳片,和肖恩一樣,他也是兩個人格構成。前面是一個嫉惡如仇的正直fbi探員,後面則因為換臉成了一個面善心惡的終極boss。
最後一部宣傳片是最讓觀眾瞠目結舌的,一架飛機從側面撞上世貿中心大樓,透過世貿大樓內人的視角,在一片驚恐中,字幕給出了《變臉》的公映時間。
「嘿,大家看了《變臉》最後哪部宣傳片麼?」在北美地區最活躍的電影社區——爛番茄上,一個名叫「怪手杰克」的人問道。「我的上帝啊,吳是如何想到讓飛機撞上世貿大樓的?那個特效太棒了,我差點以為是真的。我還特意問了我紐約的朋友,確定世貿大樓沒事。」
「這個效果應該是杰德謝爾曼先生想到的,你應該去看看電影的制作名單,他可是這部電影的視覺特效總監。」有人糾正了怪手杰克的錯誤,「至于謝爾曼先生為什麼會拍這個鏡頭?我個人覺得是不是因為他和紐約人素來看不順眼,干脆就推倒紐約人最大的驕傲算了。♀」
這個帖子後面除了有人在討論視覺特效之外,也有人在索票。因為《變臉》的首映禮比公映時間要提前兩天,而且整個北美地區只在洛杉磯的amc旗艦店有一次罷了。很多爛番茄的會員都曉得銀河電影一定會從爛番茄和imdb會員里抽取近百名幸運會員參與首映禮,所以趕緊在論壇上示好,希望能得到管理員垂青。
「我現在想的問題是,難道真的有一天,我們美國的飛機會被劫持撞世貿大樓麼?」
一名突兀的問題讓整個帖子的風向發生了變化,大家忽然想到一個可怕的事情,《變臉》當中涉及的三起案件似乎都可以發生在美國。無論是校園綁架案還是地鐵爆炸案,亦或者是劫持飛機撞大樓案都是美國人無法承受的生命之痛,于是開始有各路達人分析可行性。
一個自稱是fbi退役探員的人在回帖中說道︰「我必須說一句,如果吳宇森先生和杰德謝爾曼先生是犯罪集團的話,他們一定是fbi最頭痛的敵人!我不得不提醒大家一個很嚴峻的現實,美**方其實對于美國本土的防御力量是非常薄弱的。無論是我們的大西洋艦隊還是太平洋艦隊,亦或者是我們的北美防空司令部,我們針對的都是美國本土以外的敵人。美國自從建國以來,除了早期英國人曾經在我們本土橫行過一段時間之外,就只有1941年時,狡猾的日本人偷襲了珍珠港。因此給了我們一個很大的錯覺,我們的本土是很安全的。是啊,大西洋和太平洋是我們的天生的屏障,北邊是我們的好兄弟——加拿大;而南邊則是我們的好跟班——墨西哥。誰能攻擊到我們偉大的美利堅合眾國?但是隨著恐怖主義的發展,你能保證我們美國本土沒有恐怖分子?他們不會制造校園綁架案或紐約地鐵爆炸案?或者干脆劫持一家班機直接撞世貿中心?既然能撞世貿中心,五角大樓、白宮或國會山莊呢?」
不過這番言論暫時還沒有引起大家的關注,畢竟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變臉》的首映禮上。自從amc在imax上與銀河電影娛樂集團達成協議之後,銀河電影旗下的作品都會將首映禮放在amc的旗艦影院上。尤其是這部《變臉》中由于幾個大場景都是采用imax膠卷拍攝並制作成了imax3d版,所以amc院線旗艦店的imax影廳自然是首選。
所有被邀請的影劇記者、影評人和幸運觀眾都齊聚amc洛杉磯旗艦店,而且進場前大家都拿到了專屬imax3d反映設備的眼鏡。對于一般觀眾來說,imax放映廳給人的一個感受就是大,不過很多影劇記者從官方贈送的資料卡上卻知道了這個imax放映廳的不簡單。這個放映廳是加大版的imax放映廳,因此一個放映廳的座位容量擴充到了650個座位。
而且最讓影劇記者們驚訝的是,這個放映廳不僅得到了imax公司的全力支持,也得到了杜比實驗室的技術支持。據稱這個放映廳的聲響效果是得到杜比實驗室專業人員的精心調試,更重要的是,杜比實驗室將在這里實驗他們尚未對外公布的7.1聲道技術。所以觀眾們看到的《變臉》將是全球獨一無二的版本,因為7.1聲道技術是需要格外錄音的,要不是杰德求好心切,哪里舍得額外花筆錢去做這個?畢竟現在這個時代的5.1聲道技術都算新技術了,遑論7.1。
不過隨著電影的開始播映,所有人都感受到了新技術帶給電影的新沖擊。杜比環繞7.1聲道技術在放映廳後方多加了兩個音響設備,頓時觀眾不僅能感受到前面的聲音沖擊,後方的聲音也能听到。尤其是在開場的校園綁架案中,後方的一聲冷槍讓不少觀眾驚出一身冷汗來。為了讓電影能夠達到pg-13的級別,校園綁架案最後並沒有用太多的直接鏡頭來展示,而是采用新聞播報的方式來帶過這段劇情。
根據新聞主播的報道,這起案件雖然被fbi成功解救,但是也付出了慘重代價,讓fbi招致了朝野的抨擊。為了調查這起案件背後的□,fbi決定采用「變臉」計劃來潛伏敵營。在這段劇情了,吳宇森在片中展現了未來許多高科技的設備,比如越來越輕薄的手機,而且手機的智能化也越來越強,不僅能用語音操作還有強大的gps定位功能。除此之外,各種觸模屏技術的電腦和超薄的隨身電腦等等,都讓觀眾看得瞠目結舌。到了地鐵爆炸案的情節,這里是電影中首次采用imax攝像機拍攝的。後前面轉制的imax膠卷比起來,這里的視野果然開闊多了,尤其是爆炸特效那更是身臨其境。要知道杰德可是從後世而來,他當然清楚後世制3d特效最愛玩的就是故意讓部分碎片啊什麼的從屏幕里炸向觀眾。
果不其然,這里的爆炸案惹得不少觀眾都伸出手想來阻攔並不存在的碎片什麼的。觀眾的驚呼也讓影評人意識到一個重要的問題,3d電影不僅僅是將電影3d化而已,更涉及到導演和編劇如何通過3d電影來實現電影世界和現實世界的重疊。有很多電影藝術理論家在分析電影與話劇的區別在于,話劇是讓觀眾明確知道這是發生在另外一個世界的故事,所以有所謂的「第四牆」理論,即話劇作品必須讓觀眾產生隔閡。但是電影卻是一個夢,讓觀眾能完全參與到的夢,所以無數電影導演和技術工作人員都在用更逼真的方式展現電影,似乎3d電影和imaxa電影都是不錯的選擇。不過也有一些影評人看到這里很遺憾地寫道,似乎是由于自己的老板插手過多,吳宇森導演那種暴力美學和詩化剪輯都未能完全展現出來。
不過觀眾們可不在乎這個,第一場綁架案是讓他們有了听覺上的震撼,而第二場爆炸案則是有了視覺上的震撼,最重要的是恐怖分子們策劃行動都是非常符合邏輯的,沒有一般警匪片里匪幫都是傻瓜的那種概念。相較而言,在《變臉》里,恐怖份子比fbi更聰明,而且更了解美國社會的弱點。不少觀眾忽然心寒道,不會哪天真有人在美國炸地鐵吧?
而更讓觀眾絕望的是,大反派肖恩不僅憑借卡斯托的身份重新回歸社會,而且他在fbi獲得了更大的成功。重要的是,卡斯托的妻子都沒發覺出這個卡斯托不是原來的卡斯托。只有卡斯托的小兒子覺得這個「爸爸」怪怪的,但是卻被卡斯托的妻子誤以為是小兒子覺得爸爸出差太多而有了點陌生感。相較于卡斯托的大成功,偽裝成肖恩的卡斯托卻發現自己不僅在恐怖分子這邊身份被曝光,更重要的是,fbi那邊支持這個行動的所有工作人員都在一次「意外」中全部死亡。
要拿回自己的身份的卡斯托不得不同時面對fbi和黑幫的追殺,重要的是,卡斯托還得到了一個重要的情報,為了在國際上市場沽空美元,黑幫決定在紐約再度制造一起恐怖案件。但是卡斯托送出的情報沒有得到任何人的回應,自己唯一的朋友也在提醒他,「你現在是fbi頭號通緝犯——肖恩阿徹,你在美國和歐洲都已經沒有容身之處。卡斯托,如果我是你的話,我會從墨西哥那邊逃亡南美。雖然你會失去所有的一切,但起碼你還活著。我的朋友,我不希望看到你死去,更不希望看到你背負污名而死去。」
此時的卡斯托也已經絕望,他知道他的朋友也無法再幫助他許多,或許能幫他逃離到墨西哥就已經是最大努力了。可是在他的腦海里,他卻回應自己第一天加入到fbi的誓詞,「我在國旗下宣誓,誓死效忠美利堅合眾國」……
作者有話要說︰有很多讀者朋友一直不了解為什麼主角的作品一直要控制在pg-13的分級。
其實很簡單,pg-13其實意味著能拿到美國最多的觀眾。
13歲以下需要在家長指導下觀看,但實際上沒有導演或制片人會在意13歲以下觀眾的感受。
每年有幾部動畫片就足夠了,13歲以上才是電影票房市場的主力軍。
為了符合pg-13這個級別,你爆炸玩多大都沒關系,但是不要見太多的血和**。
尤其是殺害小孩這樣的鏡頭,那基本上都是r級電影才敢用的。
應該晚上還有一更,否則完成不了這次榜單的任務。@@##$l&&~w*_*w~&&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