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滾紅塵百年滄桑愛的問卷 沈家姐妹之大姐篇 一

作者 ︰ 天下任縱橫1

說起江南的沈家,在舊社會可是赫赫有名的大家族。據說當年在江南一帶,曾經遍布了沈家的產業和地盤,特別是手工業和釀造也,幾乎是沈家一直壟斷著的。一些內行人只要沈家的產品,按照現在的說法這是一塊千年不倒的招牌,是無形資產的一種。可惜了,後來漸漸地敗落了,有錢的沈家人不願意做這些低賤的生意,有本事的人卻因為沒有本錢開店放棄了,逐漸的沈家的特se產業越來越少,沈家失去了依靠,逐漸走向了衰敗。「要是能夠團結起來的話,沈家絕對是一個龐然大物,是外人根本不敢小視的這是沈家一個有識之士的遺言,可惜當時沒有人听得進去。「堡壘總是從內部攻破的這句話真的是至理名言,絕對正確無比。

早在近兩千年前,沈家的祖上已經是一個小有名氣的名人了。西漢武帝時期,大將軍「冠軍侯」霍去病手下有個得力手下,他就是沈家的老祖宗。他不但是西漢貴族之後,而且是朝廷委任的「司庫」。所謂「司庫」就是管理朝廷重要物資的長官,不但管理著朝廷的物資,而且負責朝廷物資的ri常登記和出入賬目,也可以說是朝廷的一個大管家兼任後勤保管員。漢武帝很重視霍去病這次西征匈奴,所以特別指派沈司庫負責西征戰役的後勤工作。就這樣沈司庫帶著他的親信和大批物資,隨大將軍霍去病出征。也可以說霍去病西征的勝利,沈司庫有莫大的功勞,離開了沈司庫的默默奉獻,霍去病不能成就這莫大功勛。只可惜霍去病英年早逝,在西征路上倒下了。一代戰神就這麼永遠地留在了邊關,死也要為國家鎮守著邊疆。漢武帝劉徹遷怒于西征官員,把所有的隨軍官員幾乎都殺了。沈司庫因為功勞巨大,再加上又是漢武帝的親信,所以並沒有受到牽連,不過沈司庫的功勞也就不了了之了。自此沈司庫和三公九卿擦肩而過,失去了成為朝廷重臣的機會。

在東漢末年,當時大丞相曹cao手下有一個大農官,他是司農的得力干將,幫助司農處理著農業灌溉和田地處理。他也姓沈,就是沈司庫的嫡系子孫,也就是江南沈家的直系老祖宗。如果說司農是當時的農業主管相當于現在的國務院主管農業的副總理的話,大農官就是司農最得力的助手相當于現在農業部的常務副部長兼任農業指導管理小組組長。按照現在的說法來說的話,司農相當于現在主管農業的國務院副總|理主管全國的農業生產,大農官就是現在的農業常務副部長負責指導和管理農業技術革新。這是有資料記載的沈家最高等級的的官員了,之後的沈家官員雖然不斷,但是沒有出現超越過這個職位的人。

兩晉時期,北方大亂再加上大旱,一些貴族旁系舉家遷到了長江流域。沈家的一個旁系,依仗著自己年輕有把子力氣,又不能繼承家業,所以自己組織人手,帶著一些手下來到了當時不毛之地的嶺南。在當時一些庶出的大戶人家子弟,雖然是少爺但是幾乎沒有什麼地位和權力。不光是皇帝家,就是一般的大家族也一樣,只有嫡長子才有資格繼承家族的事業。皇帝的嫡長子就是將來的皇帝,大機組的嫡長子就是這個大家族的未來繼承人。大家族為了凝聚勢力,所以一般不會分家,家族的其他成員一般都要依附在族長身邊。族長不但掌握了家族的話語權,而且控制著家族的財力物力。就算是他的親兄弟也要看他的臉se過ri子,不然生活就會很難過。一些公子哥的父親活著還可以照顧自己的孩子,一旦他們父親過世的話,他們就要看新的當家人的臉se過ri子了。有本事有抱負的人出去當官,最後從家族里面duli出來,建立自己為主的旁系。沒本事的人只好依附在族長身邊,討好著族長過ri子。沈家的這位先祖就是借他父親還活著的機會,希望給自己一個duli的機會。這條路雖然注定會很艱辛,失敗的可能xing也很大,但是這是他唯一的出路。不能當官,不會經商,有沒有足夠的經濟基礎的他,只好去開發新的戰場。

經過幾代人的開發,最後有了一個結論,發現嶺南不適應大家族發展,只好退到比較有前途的江浙一帶。這就是江南沈家第一批的生力軍,也是沈家在江南立足的根本,更是沈家開發江南的鼻祖。後來在唐朝中期的時候,沈家為了太子李旦得罪女皇帝武則天,沈家一部分老小被貶嶺南。沈家偷偷地匯合早一步在江南落地生根的沈家旁系,組成了真正的江南沈家。太子李旦登基之後,沈家得到平反,但是沈家不打算離開江南,李旦只好賞賜大批土地給沈家。沈家從此在江南成為為數不多的大家族之一,在江南落地生根了。由于當時江南並沒有引起大家的關注,所以沈家用低于北方一般田地近一半的價格,大批量地買進大批肥沃的土地。逐漸地成為了江南當地除了官府之外,有大量耕地的大地主。

北宋末期,北方少數民族入侵中原,徽欽二宗也被他們抓住了。大批北方大家族的人感覺到了莫大的危機,混同大批北方難民涌入江南。南宋建立之後,定都江南臨安,大家才知道政治、經濟、文化等中心已經南遷了。大家族們紛紛在江南建立自己的聯絡站,甚至于居家南遷道江南生活。可是他們一來太倉促,沒有提前做好足夠的準備,第二他們的產業在北方,不能及時的出手變現,第三他們在江南人生地不熟,所以大部分的大家族們都不能馬上在江南立足。為此他們使出了他們常用的辦法,就是和當地的貴族聯姻。這是最原始也是最有效的辦法,幾乎是百試百靈的辦法。

北方大家族唐家剛來江南不久,他們家的小姐唐婉不但長得很美麗而且文學底子很好,馬上引起了大家的注意。當時唐婉其實和她的表哥大詩人陸游已經暗中有了感情,只可惜陸家不但家道中落,而且陸游南來倉促幾乎身無長物。唐家不希望自己的女兒和陸游一起吃苦,更希望利用女兒唐婉和江南本地的大家族搞好關系,所以毅然而然地「棒打鴛鴦」。出手的人不僅僅是唐婉的親生母親,她也是陸游的親姑媽,為了家族利益她毀了女兒和佷子的美好未來。唐家的相親對象就是江南沈家,當時沈家已經在江南有很大的勢力,一個一個的城鎮幾乎都是沈家的家業。唐家之所以可以和沈家搞好關系,主要是因為唐婉的才貌,還有唐家當初曾經幫過沈家。沈家用一個村的所有土地和十個大商鋪作為聘禮,迎娶唐家小姐唐婉過門。唐家也大方的以一個園子作為陪嫁送給沈家,這就是江南某地赫赫有名的「沈園」。唐婉從此成為了沈家的媳婦,她和陸游只留下了淡淡的回憶和有名的詩詞《釵頭鳳》。不過這種生活也不長久,唐婉和陸游的事情還是被沈家知道了。沈家找唐家理論,唐家對此無話可說,沈家把唐婉退還給了唐家,等于是休了唐婉。當然了作為賠償或者說是補償,沈家沒收了「沈園」,唐家不但要退還所有的沈家聘禮,而且要親自去沈家接回唐婉。經過這件事情後,唐家徹底敗落,不久之後灰溜溜地離開了江南,搬到了川東一帶生活。唐家並沒有帶走唐婉,對于他們來說唐婉不但是沈家的棄婦,更是唐家的罪人,所以他們不承認唐婉是他們唐家的成員。唐婉也想回去找表哥陸游,可是她表哥陸游已經成家了,不能接受唐婉進家門。唐婉只好一個人艱難地生活下去,短短幾年時間就讓她老得像一個中年婦女一樣了。特別是陸游舉家北上之後,唐婉更加孤苦無依。唐婉死的時候才三十不到,可是她已經滿頭白發,看上去起碼六十多歲了。

蒙古人佔領全國後,沈家人依然集體辭官回家務農。沈家下達了一個內部命令,只要外族人當政一天,沈家人不得入仕為官。沈家從此耕讀傳家,不再當官也不為過官府做事情。蒙古人曾經想針對沈家,可是沈家不但家大業大而且幾乎江南大家族都支持沈家。一旦沈家出事的話,蒙古人擔心控制不住江南的局面。為了安定團結,為了老百姓的歸順,所以只好任由沈家獨善其身。不過蒙古人也多次企圖分化沈家人,逼著沈家男子迎娶蒙古女人當妻子,也索要沈家的女子當蒙古人的小妾。企圖用這些後人間接地控制沈家,分化沈家的勢力。可是沈家早有對策,不但把嫁給蒙古人的沈家女子徹底從家族家譜中除名,而且規定有蒙古女人當老婆的族人,徹底排除在家族核心之外。沈家有一條規矩,蒙古人生的孩子不算是正宗的沈家後人,不但沒有繼承權而且不能ziyou活動的權力。蒙古人北逃後,沈家馬上把這些有蒙古人血統的人圈養起來,任由他們自生自滅。

明太祖朱元璋建國之後,處處打壓沈家這種地方勢力。沈家的地盤越來越小,勢力幾乎去了七成,只留下了不到三成左右。可就是這三成勢力,也足夠沈家發展壯大了。為了沈家的未來和安全,沈家的當家人做出了一系列的動作。不但主動上交了大批現金給朝廷,而且出讓大批良田給官府,同時暗中積極完成分家的任務。當朱元璋認為沈家沒有大威脅的時候,沈家已經jing簡到了極致,大批旁系被分散到全國各地。沈家的產業也遍布江南四省各行各業,成為當地各個行業的龍頭老大。沈家雖然退出了官場,但是真正成為了民間大家族,和江南老百姓休息與共。明清時期沈家出仕的人不多,但是威信很高,每每有事的事情,大家都希望沈家出來為老百姓做代表。江南各地都有沈家的人當當地的鄉紳代表,為大家和官府作交流。

;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滾滾紅塵百年滄桑愛的問卷最新章節 | 滾滾紅塵百年滄桑愛的問卷全文閱讀 | 滾滾紅塵百年滄桑愛的問卷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