蠻匪 第三百九十三章 各方馳援

作者 ︰ 坐井觀天的青蛙

趙佶看得不由深吸了一口大氣,甚是氣惱,轉頭向趙構問道︰「構兒,你自小有些見識,與朕說說。(覺得本站不錯,推薦給你的朋友!)」

趙構面色一震,眼神忽地亮起,暗地里心花怒放,連忙抖數精神,拱手稟道︰「依兒臣之見,兩位大臣所言都是有理。不過所謂有備而無患。金人近年勢力屢長,雖遠不如大宋之盛,但也不可不防。兒臣以為!!」

趙構說到這里,蔡京微微側頭,笑容可掬的臉上有一種說不出的切人味道,不由令趙構心頭一驚。

趙佶雖是昏庸,但畢竟在位多年,知道趙構的話已經令蔡京不快,也知就憑現在的趙構,並非為官多年的蔡京敵手,張口道︰「構兒所言倒有幾分道理,說下去吧。」

趙構一听,只覺心頭一震,原本的忐忑立即蕩然無存,疾言厲色而道︰「兒臣以為,金人乃豺虎之輩,不可不防。不過未免引起其疑心,可暗中在平陽、上黨一帶增添兵馬,以作防備。如此一來,既不會引起金人疑心,但有萬一,也可及時馳援。」

趙佶听了,本是如同死潭一般的眼楮里忽地射出兩道精光,嚇得趙構心頭一驚,連忙低頭不敢正視。

「哈哈哈哈~~!!!好計,好計!!看來朕膝下皇子,唯獨構兒最有智略、膽識!!好!好!!好!!!」趙佶忽然變得欣喜若狂,連聲稱好。諸臣無不變色,一時都不知如何說話。蔡京面色則變得有些陰沉,但臉上卻還在笑,用余光暗暗瞟了瞟趙構和宗澤,心里月復誹道︰「老匹夫這些年與康王走得甚是親密。這康王平日里行事低調,沒想到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卻是趙家子弟中最有本事的那個!

哼,看來老夫以前是太過小覷他了,才會被老匹夫抓住這個機會反咬一口!!」

蔡京念頭一轉,遂拱手稟道︰「康王殿下所言甚好,老臣不如也,實在愧為這一國之相。♀」

趙佶听了,哈哈一笑,甚是得意,擺手道︰「哎!相國此言差矣,你在朕身邊多年,立下無數汗馬功勞,他不過一個初出茅廬的黃須小兒罷了,豈能與你相比。」

趙佶話是如此在說,但無論是誰都能看出,他對于趙構剛才的一番話,無比地引以自豪。這也難怪,畢竟趙佶膝下皇兒雖多,但大多都是只貪圖玩樂,不學無術之輩,有些縱是願意刻苦讀書,卻是才能平庸,無治國之才。從趙構今日的表現來看,無論是膽識、策略還是處事的方法,皆為上乘。趙佶就像是在無盡的絕望中看到了一絲光芒,又豈會不開心?

蔡京見趙佶對此事甚為歡喜,縱橫官場多年的他,自不忘對趙構一番贊譽,諸臣紛紛應和。趙佶大笑不已,精神倍好。

一陣後,趙佶把神色一凝,與趙構謂道︰「既然此事是由構兒你提出,便由你負責。」

趙佶說到這里,不由一頓,望向了宗澤,眼神中帶著幾分特殊的味道,徐徐而道︰「愛卿為朕效命多年,恪守盡忠,此番還望你能輔佐在構兒左右。有何需要,盡管與朕提出。」

宗澤聞言,不由面色一震,碩大威凜的虎目里迸發精光,疾言而道︰「承蒙陛下寵信,如今老臣在河南相州、磁州、易州一帶聚得義兵三、四萬余,原本數量有上十萬眾,但因近年朝廷屢屢削弱軍資,軍中難以維繼,故在前年取精削次,這三、四萬義軍雖不敢說與官兵相比,但多數是老臣與麾下將領親自操練數年的精銳。所謂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此間正是大宋存亡之秋,自是義不容辭。

不過,如兵法所雲,軍無糧而不行。如今軍中輜重短缺,平日里軍中也是僅靠一些有志之士資助,還有以屯田的方式維持。但經過多年,這些有志之士都已散盡家財,屯田所得糧食,只夠日常所用,也並無存余。此番出軍,實在老臣無能為力。還望陛下撥予糧草資予,老臣在此謝過了!」

宗澤此言一出,趙佶頓時面色一變,帶著幾分惱怒喝道︰「相國!!朕不是命你每年撥予足量糧食維持河南義軍,這是怎一回事!!?」

蔡京面容一緊,不敢怠慢,拱手便答道︰「前些年前,國庫空虛,當時天下各地旱災不斷,百姓皆無糧可食,各地報急。老臣恐會生亂,與陛下也有商議,最終決定不得不削弱軍資,以賑災災民。後來待災情稍有所減,卻不知覺已過去數年。」

蔡京侃侃而言,趙佶听了,想起確有此事,只不過卻還有一些出入。當時,蔡京提議暫時停下花崗石的搬運,以此空出來的資金,用于民間購買糧食,以作救災之用。卻是他當時十分痴迷這花崗石,不願舍棄,反倒是想到了削減軍資的法子。

當然,蔡京也並非不記得此中細節,只不過不去拆穿。而且,他在這此中,也暗取了不少的油水,但若趙佶一個不喜,要深究下去,也是麻煩。

趙佶不由臉色一紅,咳嗽幾聲,連忙道︰「相國這般一說,朕也想起確有此事,當時天下災情四起,為救災民,也只好削弱軍資,此也是無奈之舉啊。」

趙佶把須一擰,低斜著眼望去宗澤那里,宗澤也無意追究,拱手鞠禮,道︰「陛下乃天下人之帝君,當以天下人之福祉為先。」

「愛卿果真知得朕心。」趙佶聞言,哈哈一笑,遂向蔡京問道︰「相國,如今國庫之中,可能維持河南義軍所用?」

「回稟陛下,據宗帥所言的數量的話,維持數月應該不是問題。」蔡京略一計算便是答道。趙佶听了,把頭一點,謂道︰「那你就派人負責河南義軍補給之事。朕也倦了,你等下去後再商議一番,有了結果,相國你再與朕報說吧。」

趙佶說罷,遂便起身,階下的老宦官急呼起駕。眾臣跪拜相送。後來,蔡京與宗澤、康王趙構還有幾個大臣商議至深夜方各自散去。

宗澤與趙構身負使命,皆欲急著歸去應天府準備。次日,趙構受趙佶所召,入了宮中。趙佶與他說了一番勉勵之話後,趙構遂回,自是精神百倍,更與宗澤立了一番大志。宗澤甚是欣慰,即與趙構當日一同趕回應天府。

可待宗澤、趙構趕到應天府時,已是數日之後,這時忽然傳來金人入侵太原的消息。宗澤大驚,急忙與麾下諸將商議,即日起兵趕援平陽、上堂,同時趙構又親自修書,遣往汴京,向蔡京催糧。

于是河南四萬余義兵,大舉向北邊出發,先往平陽而去。宗澤心急戰況,多日下來,寢食不安,總有不祥預感。趙構初次行軍,卻不見慌張,反而安慰宗澤,說晉陽城堅固無比,縱是十萬大軍猛攻硬取,數月之內,也難以攻克,大軍定能及時趕到,在平陽、上黨兩地做好防備。

宗澤只是屢嘆不語,卻是心知這些年官兵愈加懦弱,而且**之風尤為盛行,各地官吏都是朝廷那些大臣的爪牙,每年都要奉上‘孝敬錢’,而隨著這‘孝敬錢’每年增長愈快,因此這些官吏對百姓的剝削也愈加厲害。宗澤听聞其中在太原里,這種風氣尤為厲害,唯恐金人入侵時,官民難以團結起來一同抵抗,反而便宜了金人,故心中一直難得須臾的安寧。趙構見多勸無用,也不細想為何,只笑宗澤多心,便離去了。

又過了數日,河南義軍趕到了平陽城,卻听說晉陽等上十多個城池都已淪陷,金人在三天三夜里只顧屠殺百姓,奸婬擄掠,因此而死百姓足有十數萬之眾,听說受到侵犯的每個城地方圓七、八里以內,無論城內城外都是血流成河,橫尸遍野。這三天三夜里,淒厲的哭聲傳遍了整個太原郡府,怨氣沖天,以致天怒人怨,下足了三天三夜的大雨,其中最為慘烈的晉陽城南面城牆所染的血跡,雨水竟洗不褪去!

趙構、宗澤還有其麾下一眾將領听得有關金人的一切惡行,無不勃然變色。宗澤氣得雙眸如似噴火,大喝一聲,如同雷吼。

「天殺的金賊!!!老夫勢要剿滅爾等!!!」

宗澤這聲喝起,諸將無不紛紛應和。趙構卻是渾身發顫,見宗澤忘了過來,連忙神色一緊,震色道︰「金人如此殘忍,萬不可讓其繼續放肆!!不知宗老帥以為當下我軍該當若何?」

趙構乃是主帥,坐在正中大座,宗澤則坐在他左手邊的次席。宗澤听話,虎目一瞪,疾言厲色而道︰「金賊作惡多端,天理不容。據適才細作所報,太原這三天三夜的怪雨,把各地城池城溝足足漲高三丈,山地泥路更是難以行軍。正因如此,金賊的十數萬大軍都被這場大雨擋在晉陽城內,動彈不得。

待雨水褪去,起碼還需十多日的時間,老夫以為可速引一軍趕往壺關鎮守,若金兵若來,從而截殺。另外的兵力則留在平陽,與壺關相互呼應,以成掎角之勢。

趙構听了不由精神一震,以為是好,便依宗澤之令各做調撥。

就在太原動亂之時,另一邊卻有一部大軍正朝著太原方向馳往而來。領軍之將正是韓世忠也。

這日,宗澤膝下長子宗穎,飛馬來報,說河南義軍已到達了平陽城,不久之後宗澤便會率兩萬大軍前往壺關鎮守。平陽城則有康王趙構把守。因康王趙構首次行軍,恐無經驗,因此宗澤勸韓世忠可以先去平陽城駐軍。

原來當日,韓世忠夜闖天盆口與鄧雲商討一夜。鄧雲雖為反賊,心中卻一直未忘其恩師周侗的教誨,竟早有了計策。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蠻匪最新章節 | 蠻匪全文閱讀 | 蠻匪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