蠻匪 第三十二章 世道大亂

作者 ︰ 坐井觀天的青蛙

不知過了多久,鄧雲最先回過神來,只覺渾身酥麻酥麻,有種觸電的感覺,臉色一紅,暗付自己這是怎麼了,然後強打精神,走向紅纓那邊。紅纓心里也是小鹿亂撞,連忙撇過頭,背著鄧雲,手指撥弄,听著越來越接近的腳步聲,心頭越跳越快,不知如何是好。

「你果然在這里。」

熟悉的聲音忽然想起,紅纓一抿紅唇,便覺得有人在自己旁邊坐了下來,想起今日的委屈,故意板起了臉,嗔怒道︰「我在哪里,與你何關?」

鄧雲微微一笑,眼眺望著遠方,低聲說道︰「每回你心里不舒服的時候,你都會在這里。大行山的兄弟,都以為我絕頂聰明,實則不然。很多事情,我都很笨拙。如果哪里得罪了你,你別怪我。」

「冤家。你怎麼就不知我的心意呢?我又哪里舍得怪你?」鄧雲的溫柔,令紅纓眼神不覺迷離,心中默默暗付,語氣也松了許多,輕聲問道︰「你覺得我討厭嗎?」

紅纓的問題,令鄧雲不禁臉色一怔,忽然又想起剛才那一幕,急忙答道︰「當然不。你不但本領了得,而且聰慧刻苦,待山里兄弟都是極好,大伙兒都將你當成好兄弟好知!」

鄧雲的回答,反倒讓紅纓的心更亂了,紅纓本就性子急,忽地一轉首,那雙星波大目緊緊地望著鄧雲,把他的話打斷道︰「不!你別把我當做男兒,我是個女子。」

或許是紅纓太過認真、緊張,不覺把臉蹭得越來越近。嗅著從紅纓身上傳來的陣陣幽香,令鄧雲心頭愈來愈是慌亂,卻也不禁說出真實的話。

「作為女子,你雖是驕橫好強,有時還會無理取鬧。但你美艷大方,勤奮認真,心善豪義,是我有生以來…見過最美、最好的女子。」

「當真!?」

紅纓一听,頓時眼神一亮,心里一急,又蹭了過去,兩人的臉就在半尺之間,都快感覺到對方的呼吸。待兩人發覺,立刻都似凝住了。須臾,紅纓反應過來,好似受驚的野貓,驚呼一聲,一把將鄧雲推開,鄧雲冷不勝防,猛地往後一倒,還好反應及時,右手一撐,借力一彈起,否則便要翻落了懸崖,摔個粉身碎骨。紅纓也是一陣混亂,見鄧雲穩住了身形,又羞又慌,急急說了一句,我要回去了,便縱身躍起,施出鄧雲所教的身法‘雲梯縱’,飛身離開。

「我又哪里得罪她了?難怪常言道女人心海底針,無論是哪個時代,女人都是難以捉模。」望著紅纓飛快地離去,鄧雲又是一臉茫然無措,撓頭囔囔道。

自從那日的對話後,紅纓每日心情都美滋滋的,在鄧雲面前,也溫馴得像只綿羊。這可把李進還有一眾忠義社兄弟又嚇了一跳,李進更暗嘆鄧雲這是扮豬吃老虎,治‘女’有術。

而隨著紅纓無理取鬧的次數越來越少,鄧雲的日子也過得越來越是舒服。畢竟在整個大行山,除了紅纓外,便不會再有人給他找麻煩。一來,兩伙人馬都是敬重鄧雲,雖然一開始也有小部分人嫌棄鄧雲年紀幼少,難當大任。但隨著鄧雲把大行山的事務打理得井井有條,兩伙人馬的頭領都從鄧雲那里學來本領,欽佩之余,自會多多配合,那一小部分人也逐漸改變了看法。再者,鄧雲武藝高超,早前便已擊敗過牛皋,更射殺柏谷,自然無人敢去挑釁,兼之鄧雲禮賢下士,公正嚴明,隨著時間的推移,兩伙人馬都漸漸地習慣听從鄧雲,把他當做當家的。

這些日子,大行山還算是太平,但縱觀整個天下,局勢卻是愈來愈是緊張。趙家皇朝,似乎已經將走到了盡頭,由于六賊當權,稅賦屢屢加重,各地百姓,怨聲四道,民不聊生。各州府縣,為了滿足六賊貪欲,克扣田地,強征民夫,百姓淒苦,生不如死。听說,就連開封城外的鄉民,也多半是炊煙斷絕,家無隔宿之糧,皇都也是如此,更別說其他地方。偏這年臘月開始,連下了幾場大雪。百姓饑寒交迫,怎一個慘字說得盡!?

就在這等時候,那趙佶竟然又不惜耗費巨金,非常隆重地舉行了一年一度奠夜張燈。這一場豪奢無比的御苑花燈之會,照例由頭年九、十月就準備起,除夕前就開始張燈。到了正月十五的元宵佳節,這便開始。其實,天下有識之士,都明白趙佶如此,不過是想掩蓋,國家日夜衰弱的事實。

趙佶還有六賊,妄想用與事實絕對相反的繁榮來告訴天下人,如今天下太平,國泰民安。同時也想告訴金邦遼人,宋室天下還落寞,仍舊強盛如往。只不過,此舉反倒顯得他們更加愚昧、殘酷而瘋狂。別說金邦遼人不信,就連宋國子民也明白,這是宋室朝廷垂死以前的掩飾。

百姓本就衣不遮體,食不果月復,生計難繼,卻又受盡官吏朝廷壓榨。災害一來,朝廷不但不救災撥款,反而為了那趙佶的無知、顏面,大舉鋪張。民怨自是越積越深。

再有人听說,到了十五這天,汴京城內燈火萬家,笙歌處處。皇家內外,寶炬燭空,管弦四起,花燈萬點,燦若繁星,照得端門一帶明如白晝,盡顯奢華,卻不知里面是用多少民脂民膏鋪成。

每當一個朝社崩潰前,最為淒苦的還是百姓。幸好,早前鄧雲與牛、黃、梁等人,早就商議好在大行山一帶設下‘義棧’,此事自鄧雲接管大行山後,便已去辦。這日,李進神色匆匆趕來,說當地逃來了大批難民,那些難民,多半衣不蔽體,面有菜色,還有好些負傷帶病的人在內。何況此時寒冬為過,天寒地凍,各地正鬧糧荒,鄉村百姓俱都淒苦難耐,所過各州府縣官吏,都是些貪生怕死,膽小怕事的狗官,不但不施以救濟,反倒將城門緊閉,不許他們進城。開頭這些難民還算人數不多,但因常受官軍差役們的欺壓凌辱,再加上逃揮難的人到處都是,如蝗潮一般越聚越多。官府軍差恐怕激變,雖然不敢再過分欺壓,但難民人數越多,求食便更是艱難,所受嚴寒困苦,慘不忍睹,听說到處都是尸骨。朝廷這般昏庸,簡直是天怒人怨,百姓走投無路,近日來听說有幾個人帶了頭,登高一呼,便結成一伙,專和官府富豪作對,到處要糧,不給便就鬧事,不肯罷休。于是年輕力壯一點的,都集成一伙,不是成了官軍的死對頭,便成了那些富豪眼中的強盜。最是可憐的還是老弱婦孺,受盡了嚴寒,不知多少半路流離,死無葬身之地。

鄧雲听罷,不由激動義憤,只覺滿腔怒火,無處可發,先是壓著火氣,與李進說道︰「這些難民都是被逼無奈,若有一個安身的地方,自不會鬧事,先前我便與你們商議,把這些難民先安置在大行山中,幸好這里寬闊,諸位兄弟也肯努力,義棧得以準備七、八,容納萬人也不是問題。現在趁著事情還大,你們看,是否可以開始開放義棧?」

紅纓一听,神色一震,眼中帶著幾分急切,頷首便道︰「這事越快越好。雲哥哥有什麼吩咐,我立即就辦。」

鄭明、李進對視一眼,紛紛點頭,都是應同。鄭明隨又張口說道︰「雖然早前我們便已置辦了不少糧食,山里兩個寨子也還有不少存糧。但一旦義棧一開,各地難民听說,必然蜂擁而來。平日里,我與附近一帶村莊的幾個財主,也有些交情。我想不如先由我們領頭放賑,再請這些財主一同做這善事。」

鄧雲一听,雙眼一亮,喜道︰「兄弟這提議是好,那還請你速速動身。」

「當家的,我也有幾個熟人,他們都是忠義之士,家里也有不少財產,願隨鄭兄弟一同下山,一同撮合此事。」

李進走出一步,拱手說道。

「這善事不怕人多,就怕別人不肯。畢竟善門難開。如果我們能先聚一些人,再去說服其他財主也容易得多。義棧之事,便交由我和紅纓處理。兩位兄弟不必掛心。」

李、鄭兩人听言,作揖一拜,便速速離去。鄧雲遂和紅纓商議細節,教山上弟兄連日先加緊多打造‘義棧’,以備不時之需。同時,又命一批弟兄,到附近一帶,聚集難民。另一批弟兄,便準備大鍋、粗糧、碗具,等難民一到,便開始熬粥派放。

到了晌午時候,大行山開放義棧之事一經傳出,附近難民立即蜂擁趕來。鄧雲、紅纓領著弟兄,先下山維持秩序,這些難民都饑寒交迫,不少人等得迫不可耐,恨不得爭搶上山。還好鄧雲及時趕到,好聲相勸,並保證山上糧食管夠。這些難民,受盡欺凌壓迫,本已寒心,卻見鄧雲等人以禮相待,又早听說這些大行山的義匪都是忠義之士,都願听從安排。鄧雲先教紅纓把老弱婦孺聚在一起,安排到最近的義棧,然後再把手下弟兄一分,十人一隊,再把難民分批,有條有序的上山。臨行前,鄧雲吩咐眾人,這山中義棧許多,肯定夠分配,如果不听紀律、擅自月兌隊之人,三次為例,但有超過,那就只能請下山去,不予容納。

鄧雲雖少,但卻是氣度不凡,那些難民又見義匪各個對他極為尊敬,哪敢造次,都應聲承諾。這些難民大多都是貧苦善良之輩,若非走投無路,絕不會鬧事作亂。當然也有不少附近賊匪,听說大行山開放義棧,想來渾水模魚,這些人用心不良,免不了作惡。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蠻匪最新章節 | 蠻匪全文閱讀 | 蠻匪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