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大全書 第十九章群龍無首

作者 ︰ 風天小畜卦

用九︰見群龍無首,吉。意為無為而治,群龍出現在天空,看不出首領,吉利。群龍無首表示事物在成長期還沒有形成定性,存在向多個方向發展的可能,也就是說無論向哪個方向發展都可以,潛力無限,所以是大吉。這是什麼意思呢,原來一群工人在工地上干活,盡管沒有領頭的照樣能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這是很好的社會現象,國際**就是這個。龍本身就是神秘莫測的神物,所以它本應有一種忽隱忽現的狀態,而達到這種狀態,正是龍的巔峰狀態。當時听了頗為感慨,可還有點意猶未盡

群龍指一個事物每一方面都很出色,或指一群人每個都很出色,無首就是沒有壓倒性的突出,見群龍無首吉,指一個事物或一群人,能力都很強,但相互間比較均衡,大家各司其職通力合作,相互間沒有壓制,這種現象是最好的。在醫學養生方面就是指整個身心協調,各方面都很強,但不過,使人整體處于最佳狀態。在這群龍里沒有首領,沒有說誰是老大,老二。不說誰大誰小。大家都是平等的。表示是一種和平,和諧的狀態。這樣就很好~

在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人們發現了龍的存在,它能發出隆隆的聲音,它的身軀像蟒蛇一樣,它在天上飛舞,伴隨著電閃雷鳴、狂風暴雨。龍的威力巨大,龍能將房屋摧毀,能將樹木連根拔起,能將人畜卷入空中,龍帶來降雨。人們恐懼龍,人們又崇拜龍。可是,每當人們看見龍的時候,只看見龍的身軀,卻看不見龍的首級,龍的頭部始終隱藏在雲層里。一條龍沒有首級,一群龍還是沒有首級,人們從來就沒有見過龍的首級,因此產生了群龍無首的成語。為什麼龍會沒有首級呢?因為古時候人們看見的龍,其實就是龍卷風。龍卷風的形態像蟒蛇的身軀,上端連著雲層,就好像頭部隱藏在雲層里。因此上古時代的龍是沒有頭的,只有像蛇一樣的身子,從古籍記載和考古發現都能證明這一點。例如阜新查海遺址出土的石龍就沒有頭部。由此可以推斷出古代的龍其實是我們現在看見的龍卷風。龍起源于龍卷風。

道儒兩家的思想也是根據這一爻辭而來的,靠的自為無為無不為,靠萬民的自治無治無不治。這一點我們可以從老子「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不亂干預,瞎指揮。老子認為「王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侯王若能守之,萬物以自賓」,「孰能損有余補不足,唯有道者」所以統治者不要亂指揮,瞎指揮,按照事物客觀發展規律執行就好了,遵守法律法規。莊子進一步指出,大道復雜多變,很難認識清楚,所以不亂干預是最好的治國方法。為無為。這是老子自己的說法,根據他的「為學日增為道日損」、「輔萬物自然而不敢為」、「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的說法,為道著損到最後,自然沒有什麼可損的了,自然達到老子的最高境界「夫莫爭,則天下莫能與之爭」,即水的境界了,也就是潛隱默化的無為而治了。上無為而下有為。這是道家和法家共有的觀點,體現了一定的分權思想。這可以從老子的「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有為,而有以為」、莊子的「上必無為而用天下,下必有為為天下用」、黃老道家和法家則主張「君道無為,臣道有為」等說法中得到證明。

有所為有所無不為。比如魏晉學者郭象點評莊子時認為「樵夫有為于斧,而無為于木;船夫有為于槳,而無為于水;上有為于臣,」而無為于具體事務。

案法而治。這是黃老道家和法家的共同主張。比如黃老道家代表人物慎到曾說︰「官不私親,法不遺愛,上下無事,唯法所在」,黃老帛書也說︰「道生法。法者,引得失以繩,而明曲直者也。故執道者,生法而弗敢犯也,法立而弗敢廢也。故能自引以繩,然後見知天下而不惑矣」。

無違。這一觀點出自論語,表示無論孝敬親人還是治國,都不要違反常規和事理,這才是無為而治。後來許多人以儒解道,認為「無為」就是「無違」,「無為而治」就是在不違背客觀規律和自然天性的情況下,達到天下大治。

順其自然。道家認為天地萬物都由道化生,而道的最根本規律就是自然而然,所以人類應該渀效大道,順其自然。故老子主張︰「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黃老道家也主張︰「「以虛無為本,以因循為用」,所謂因循就是因循萬物天性,即自然而然的狀態,無為而治,讓事物按照自身的必然性自由發展,使其處于符合道的自然狀態,不對它橫加干涉,不以有為去影響事物的自然進程。也只有這樣,事物才能正常存在,健康發展。所以在道家看來,為人處事,修心煉性,都應以自然無為為本,避免有為妄作。嚴君平說︰‘有為之為有廢無功;無為之為成遂無窮……覽天地之變動,觀萬物之自然,以睹有為亂之首也,無為治之無也。‘(《道德真經指歸•卷八》)如果人為干涉事物的發展進程,按照某種主觀願望去干預或改變事物的自然狀態,其結果只會是揠苗助長,自取其敗,因此,明智的人應該采取無為之道來養生治世,也只有如此,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

總之,道家的無為而治是策略和手段,最終目的是無不為,和儒家有所不同。

無為而治本來是道家的治國策略,所以治國是無為而治的第一應用。為了貫徹無為而治的方針,各級政府官員既要拋棄各種政績主義和形式主義,也要拋棄「為人民謀幸福「、「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等仁政理念,寬刑簡政、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盡量靠萬民的自為無為無不為,靠萬民的自治無治無不治,自己做好必要的服務工作即可;同時有所為有所不為,充分信任和依靠下屬,讓下屬去完成各項工作,自已主要做好識人用人的工作。

無為而治用在企業管理上,要求企業管理者從瑣事中跳出來,主要抓好企業發展戰略和識人用人的工作,至于具體的研發、技術、生產、銷售等工作,要充分依靠員工和下屬來做。

無為而治用在教育領域,要求老師和家長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充分信賴孩子的能力和發展潛力(即道家的自化能力),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試、去學習、去探索、去發現,甚至去破壞,哪怕他會失敗會犯錯誤也不要緊,因為他會從這些失敗和錯誤中學到很多東西,老師和家長要做的,就是給孩子創造必要條件,並做必要的輔助工作。

爻辭故事;老子是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真實姓名叫李耳,名聃。是周王朝守藏室的高級圖書管理員。由于接觸的都是各類圖書知識,而且他很愛鑽研,所以,知識淵博。所以說,偉人的職業與出身,並不是最重要的,而是那種精神是最值得後世尊敬的。世界上的偉人們有很多出身與職業並不顯貴。但是通過他們的追求,堅持到底。最後,被世人與後世所崇敬、崇敬。比如,偉大的領袖**,以前是個教師。基督教的耶穌,以前是個木匠。法國皇帝舀破侖,以前是個士兵。美國前期總統林肯,以前是個律師。這樣的例子,如果要舉的話,多不勝數,就像天上的繁星一樣。

孔子給周朝打工時,听說老子李耳學問很多,于是虛心向老子請教。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與骨皆已朽矣,獨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色與婬志,是皆無益於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後來跟自己的學生說︰「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孔子受到老子的教誨後,夸獎老子的學問深厚,就象龍一樣,讓我不了解他。後來三國時,諸葛亮的稱號被世人呼為「臥龍」,這時把真才實學的人比喻成為龍。老子不但學習大量文化知識,而且還不斷地提高個人自身道德修養。居住在周朝有些年頭後,看到周朝腐朽衰敗,乃辭去公職,離開周國。

到關口時,守衛關口的官員關長尹喜,也知道老子的學問多。于是,對老子說︰「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要求老子寫一本書留戀。尹喜知道老子要當隱士,以後,不一定有機會再見到老子了。老子沒辦法,只好寫下《道德經》一書。分上下篇,上篇《道經》,下篇《德經》。共有5000多字。然後,歸隱山林,沒有知道他的行蹤與住所。後有傳言說老子活到了160多歲,還有的說他活了200多歲。有些人認為這是老子修道所以能長笀的緣故。自孔子死後192年,而史記周太史儋見秦獻公曰︰「始秦與周合,合五百歲而離,七十歲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隱君子也。有傳言認為史記中記載有個周太史儋,是他寫的《道德經》。不過這都是一種傳言,沒有真實的歷史資料來證明。老子有過婚姻,生下一子,叫李宗,是魏國的將軍。李宗的兒子是李注。李注的兒子是李宮。李宮的玄孫是李假。李假曾在西漢孝文帝手下打工。李假的兒子李解為漢朝膠西王劉?的太傅。世之學老子者則絀儒學,儒學亦絀老子。「道不同不相為謀」,豈謂是邪?李耳無為自化,清靜自正。後世儒家學派與道家學派相互貶低對方。

其實這是古時的文人相輕,學派打壓的典型案例。老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其被唐皇武後封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經》(又稱《老子》),其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辨證法,主張無為而治,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祖。莊子是我國先秦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戰國時期宋國蒙(今安徽蒙城縣)人,是道家學說的主要創始人。與道家始祖老子並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思想體系,被思想學術界尊為「老莊哲學」。代表作為寓言《莊子》,被唐明皇封為《南華經》,他本人也被封為南華真人,並被尊崇者演繹出多種版本,名篇有《逍遙游》、《齊物論》等,莊子主張「天人合一」和「清靜無為」。莊子,宋國蒙城縣人。曾作過管理漆園的一名普通的公務員。生活貧窮困頓,卻鄙棄榮華富貴、權勢名利。也是博覽全書,知識淵博。然而其哲學思想體系是根源于老子的《道德經》思想。共寫書10多萬字。喜歡用寓言來說明道理。作《漁父》、《盜跖》、《?篋》,以詆?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術。畏累虛、亢桑子之屬,皆空語無事實。然善屬書離辭,指事類情,用剽剝儒、墨,雖當世宿學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洋自恣以適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他喜歡詆?孔子的徒子徒孫。他喜歡剽剝儒家與墨家。這樣做的目的,是抬舉老莊哲學。所以,跟他同一個時代的著名學者和貴族官員都不喜歡與欣賞他。楚威王听說了莊子的大名與學識,派使者用高薪聘用莊子為自己打工,而且許諾給莊子當楚國總理。莊周笑謂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獨不見郊祭之犧牛乎?養食之數歲,衣以文繡,以入大廟。當是之時,雖欲為孤豚,豈可得乎?子亟去,無污我。我寧游戲污瀆之中自快,無為有國者所羈,終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其意為︰千金,確是厚禮;卿相,確是尊貴的高位。您難道沒見過祭祀天地用的牛嗎?喂養它好幾年,給它披上帶有花紋的綢緞,把它牽進太廟去當祭品,在這個時候,它即使想做一頭孤獨的小豬,難道能辦得到嗎?您趕快離去,不要玷污了我。我寧願在小水溝里身心愉快地游戲,也不願被國君所束縛。我終身不做官,讓自己的心志愉快。

《莊子。秋水》載︰惠施在梁國作了宰相,莊子想去見見這位好朋友。有人急忙報告惠子,道︰「莊子來,是想取代您的相位哩。」惠子很慌恐,想阻止莊子,派人在國都中搜了三日三夜。哪料莊子從容而來拜見他道︰「南方有只鳥,其名為?雛,您可听說過?這?雛展翅而起。從南海飛向北海,非梧桐棲,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這時,有只貓頭鷹正津津有味地吃著一只腐爛的老鼠,恰好?雛從頭頂飛過。貓頭鷹急忙護住腐鼠,仰頭視之道︰嚇!現在您也想用您的梁國來嚇我嗎?」老子與莊子都視官位,金錢如糞便。其道德,品質,個性都是超凡月兌俗的,難怪被後世代代尊崇!

現代的治國思想也可吸取諸子百家思想,比如法家的「法治」,墨家的「兼愛非攻」。道家的「無為而治」。在社會上,在公司里。作為一個管理人員,可從老子,莊子的故事中總結如下經驗︰一是管理者要學會變通。好的方法是可以變通的,壞的方法是不會變通的。因為方法來源于事物的規律,所以了解規律比了解方法更好。搞管理,就是要會分析,總結,掌握環境的人與事物的規律,然後,按照規律去管理,就會象「庖丁解牛」,讓管理中的人與事物和諧,有序,達到理想中的效率與效果。

二是管理者順從員工們的思想,讓員工參與到企業每個環節中來。管理者越是沒有個人的思想而去遵從員工們的思想,越是能治理好企業。即是「不治」與「治」的轉化。員工們知道,他們的工資與獎金,還有各種福利,當企業越來越賺錢,越來越好的時侯,能讓他們一樣能分享勝利的成果,那麼,遵從員工們的思想去管理,員工們會把自己當做「主人翁」,而且還會具有強烈的企業奉獻精神、積極性與高忠誠度。如果企業不懂分享的話,遵從員工們的思想,就會適得其反。通過合理的分享,那麼管理者順從員工們的思想,雖然主觀上不以取得利益為目的,客觀上卻可以更好地實現利益。

三是管理者要學會放低態。管理者管理企業與員工時,越是放低身的管理者,越會被人敬仰尊重。即是「下」與「上」的轉化。越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越不會受員工尊重,因為這里面有嫉妒、虛榮、自尊、尊重的心理要素在里面。總的來說,員工們越被受尊重,工作幸福感與滿意度越高。工作的積極性也隨之增加。、

四是管理者要服務好員工們。我在很多文章都強調過,員工們是企業的真正財富,是最有創造力的資本與資源。是企業的內部顧客。管理者要摒棄過去那種奴隸主的作風或者是官老爺的作風,要服務好員工。要知道的一點的是,如果按金字塔結構來分的話,顧客是塔尖,員工是塔身,管理者是塔底。管理者服務好內部顧客員工,讓員工們有幸福感的話,他們就會把這種情緒帶給外部顧客,而且更好地服務外部顧客。這些企業就能賺更多的利潤,佔更多的市場份額。

五是企業要自主創新。企業根據市場與環境由自己的人員來開發,來創新,可以為企業節省大量的開發費用。自主創新還可以聘請專業人士或公司作為顧問。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百科大全書最新章節 | 百科大全書全文閱讀 | 百科大全書全集閱讀